就在六安戰事開始的前一天,曹操便揮軍渡過淮水,十萬大軍兵逼淮陵,淮陵守守袁胤與陳紀一萬戰兵和五千守兵拼死守城。僅僅三天時間,曹操軍攻克淮陵,大將陳紀戰死,袁胤被俘虜。一萬五千大軍僅有兩千餘士卒逃脫,進入鍾離城內。
此時,紀靈緊急派出的雷薄部兩萬援軍已經抵達到鍾離境內,卻得到了淮陵失守的消息,無奈之下,雷薄只得領兩萬援軍進入鍾離城內,一邊關閉城門,佈置防禦,一邊向紀靈求援。
此時的紀靈剛剛離開壽春,因爲大戰雖然也圍殲了數萬聯軍,但是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再加上誰也沒有想到聯軍竟然這麼快就出去了十萬援兵,紀靈不得不返回壽春去面見皇帝,做一些相關的安排。
不過,他知道,曹操軍與孫策軍一定不會再等下去,很快就會出兵九江,所以他又特意派雷薄領一萬重步兵一萬戰兵前往淮陵,支援袁耀和李靈兩人,只是沒有想到曹操軍竟然如此快就將淮陵攻下。
得到雷薄的稟報後,紀靈馬上領着剩下的四萬精銳離開壽春,準備支援雷薄。誰知道,大軍剛剛抵達當塗,就接到義成縣令和守將急報,曹賊譙郡太守曹洪,領五萬大軍正在攻打義成,請紀靈儘快派兵支援。
如果還沒有等紀靈趕到義成,城池就被曹洪大軍一戰而下,無奈之下,紀靈只得領兵退守當塗,同時一邊派人傳令雷薄死守鍾離,一邊緊急稟報壽春袁術。
正如皇甫超博諸人所料,如今時間已經到了七月初,大家都不希望再將戰事拖延到明年,以免得夜長夢多。
抵達舒縣後,皇甫超博下令大軍稍作休整後,便開始準備攻城,而皇甫超博卻在典韋和高順兩人率領近千人的護衛下,騎馬往東南方向的居巢而去。
之所以突然想到居巢,主要是因爲美周郞曾經擔任過居巢令,所以突發其想的皇甫超博這纔想到居巢去看一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舒縣攻克後,大軍的主力估計就要轉向北面的壽春了,而南面諸城如今都已經只有數千守兵防禦,皇甫超博的想法是將其交給某員將領平定諸城,大軍轉道往北準備攻打壽春了。
皇甫超博的想法沒有錯,孫策大軍得到援兵後,並沒有返回進攻阜陵,而是直接領大軍北上,進攻浚遒。棄阜陵、全椒和東城的三萬大軍於不顧。因爲有了歷陽,所以孫策也就不得袁術軍斷自己的糧道了,這纔有了全力北上的舉動。
得到孫策北上逼近壽春的消息後,曹操軍也急了,將曹洪的五萬大軍招來,準備兩部大軍聯合攻打鐘離。紀靈得到情報後,也曾幾次率兵出擊,卻都被曹洪的五萬大軍死死的擋在了鍾離西面二十里處,才步再也不得進。
爲了讓曹洪能夠擋住紀靈的援兵,曹操還特意派了一萬青州軍支援曹洪,此次曹洪出兵之時也做好了準備,所領五萬大軍有三萬戰兵,兩萬守兵,都是譙郡大軍中的精銳,再加上一萬青州軍,倒也與紀靈的三萬精銳打得旗鼓相當,不分上下。
一千餘騎兵一路疾行,不到半天時間就已經趕到了居巢城下,在離城兩裡的地方停了下來,此時的居巢城頭,已經是亂成一團,突如其來的敵軍讓城內守軍驚慌失措不已。居巢縣令與縣尉兩人聽到城頭示警後,很快便匆匆趕到了東城城樓之上。
昨天他們才接到舒縣示警,說安東軍與豫州軍聯軍已經逼近舒縣,沒有想到今天就有敵軍出現在城下,難道舒縣那邊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如今的居巢城內只有五千守兵,兩千老卒,三千新兵,面對城外的大隊騎兵,城頭的新兵們都嚇得兩股顫顫。別說是三千新兵,就是兩千老卒和縣令縣尉諸人,都沒有見到過如此大隊的騎兵,要知道,騎兵在南方是非常罕見的。
雖然不清楚舒縣那邊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兩名主官還是很快就將城頭的士卒安撫下來,城牆之上總算恢復了臨戰的狀態了。
駐馬兩裡外,皇甫超博仔細察看着城頭的情況,心中也不由得暗罵自己,不知道是抽什麼風,怎麼突然就想到跑到居巢來,有什麼好看的呀,現在城池還沒有攻下來,就站在外面看一下,就只能看到城牆,再說即便是佔領居巢,進城之後也沒有什麼可看的。
當然,皇甫超博是不會說出自己的想法的,只是搖了搖頭,向自己身邊的龐統道:“看到沒有,士元,廬江只需要攻下舒縣,其餘諸城應該都不用費多大力氣了。”
龐統也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好了。。。”皇甫超博突然意興索然,正準備下令迴轉大營。
正在這時,突然有幾名騎兵從遠處跑來稟報道:“啓稟將軍,我們在城南數裡處攔截了一隊民壯,據他們說他們是準備離開居巢。。。”
皇甫超博覺得很是奇怪,一隊難民你們爲何這麼興師動衆的,正準備揮手讓士卒放行時,那名士卒又道:“那一行人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一個個膀大腰圓,其中還的數名武者,屯長覺得他們很是可疑,所以將他們全部都押了過來。特意讓卑下先來稟報將軍。”
正說着,遠遠的就看到西南方向走來一羣人,很快他們就來到了皇甫超博面前。
皇甫超博朝那夥人看去,果然如同士卒所說的,這些人雖然只有百餘人,卻一個個膀大腰圓,體格健壯,肯定不是什麼普通難民。可以看得出來爲首之人是一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體貌魁偉,面容忠厚。
第一眼看到這個年輕人的時候,皇甫超博心中突然就蹦出來了這兩個詞語,然後心中的另一個相法又接連蹦了出來:這個年輕人是誰?難道是某位三國名人?
這個想法出來後,皇甫超博又再一次朝那位年輕人看了過去,然後問道:“爾等何人,意欲何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