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1 建功心切
就在滿寵不知該如何是好,茶飯不思之時,曹爽陰沉着臉,帶着聖旨趕到。
滿寵忐忑不安,跪地接旨,還以爲被催着有所軍事行動。
後雖得知被奪了兵權,滿寵卻難掩一臉喜色,一再謝恩,之後未做片刻停頓,立馬收拾行李走人,跟曹爽都沒有說上三句話,分分鐘都不願意待在合淝。
曹爽望着滿寵匆忙離去的背影,終於意識到,因爲自己的多言多語,反而爲滿寵解了圍,而他卻接過了重擔,要面對最爲恐怖的敵人。
這就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連帶的腦仁都疼,曹爽心中後悔不迭。
後悔沒用,戰爭迫在眉睫,探知王寶玉只帶着五萬兵馬,曹爽暗自鬆了一口氣,不斷安慰自己不用怕,孫權每次出兵的數量都比王寶玉多,甚至親征,還不是大敗而歸。
何況滿寵把什麼都留下了,合淝這塊肉,可不是誰想吃便能吃到的。
就在曹爽離開後不久,曹叡便帶領着大臣親貴們,倉促的離開了洛陽,趕赴許都。由於走得匆忙,曹叡將後廷新選上來的佳麗們全部拋下,當然也沒對她們有過多的交代。
這些嚮往美好生活的年輕女子們,一心幻想着能俘獲帝心,躍上枝頭,獨寵後廷,此刻終於感受到帝王的無情和冷漠。
幾日後,司馬懿率領大軍狼狽的退回洛陽,不敢停歇,立刻開始加固城防。洛陽的物資充裕,司馬懿依舊希望通過慣用之法,堅守不戰,令荊州大軍自行退去。
如今的魏國王朝,只剩下了兩道防線,一是洛陽,二是合淝,任何一道防線被突破,結果都是可怕的,皇帝曹叡也將退無可退,除非是上天入地。
卻說王寶玉兵過竟陵,派人通知孟公威,驅趕商戶,徹底封鎖自由之城。
跟魏國的戰爭已經打響,貿易當然要停止,藉此也警告曹叡,竟陵就是屬於荊州的,想開想關都是王寶玉一個人說了算,其餘人想都不用想,以後也不會再有錢可分。
這晚,王寶玉吩咐大軍紮下營寨,張琪英趕來,彙報了長安那邊的戰況以及種種異象,同時請罪的說道:“寶玉,我見到了落難的司馬昭夫婦,其實是有機會的,卻不忍下手,還請治罪。”
“沒關係,你做得很對,我雖然性格變了,但也沒到喪心病狂的程度,連個孕婦都要殺。至於司馬昭的兒子嘛,我是不會放棄的,等找個機會,會親自去將他抱走。”王寶玉冷笑道。
“王氏還未生產,寶玉怎知是男兒。”張琪英不解。
“我當然清楚,這小子來頭很大,我倒是要看看,要是此子在我手中,天帝是否還能繼續淡定下去。”王寶玉找到了目標,臉上露出陰冷的笑容。
“寶玉。”
“怎麼。”
“沒什麼。”
張琪英欲言又止,幾次異象都好像有這個孕婦在場,也許正是應在她的孩兒之上,王寶玉這纔是真正的逆天而行。
張琪英再度被留下,正好前方打仗要用到赤炎鳥,王寶玉隨即派出快馬,通知陌千尋和飛雲鼠,暫時不要強行攻打洛陽城,等他親自過去再說。
荊州大軍一路追擊,很快就來到了洛陽城下,此時王寶玉的命令已經傳來,陌千尋聽令,對洛陽依舊採取圍而不攻的軍師策略。
不打洛陽,不表示不可以打別的地方,陌千尋讓飛雲鼠帶領五萬大軍南下,掃平魏國南部的那些城池。
很快,許都南部的重要城池汝南失守,豫州牧黃權被抓,同時進一步收緊了對曹叡的包圍圈。
一度強大的魏國王朝,在荊州兵馬的不斷侵略下,如同秋風中的落葉,搖搖欲墜,朝不保夕。
聽聞王寶玉率領大軍前來,沿途的平春光州等地的魏國官員及駐軍紛紛逃離,趕赴合淝,這倒是讓曹爽又增加了一萬多兵馬。
王寶玉率軍一路暢通無阻,接管安豐城歇息幾日後,繼續朝着東北方的合淝進發,他倒是很好奇,被滿寵管制的合淝到底有何不同之處。
卻說曹爽叫來大將賈逵等人,共同商議對敵之策,賈逵的意見是,守城不戰,打消耗戰,合淝新城舊城相互呼應,還可以找機會發其攻擊。
曹爽卻不同意賈逵的看法,合淝兵強馬壯,尤其是滿寵精心打造的追風騎,屢次打亂江東的大軍,此時正是派上用場之時。
賈逵不贊同這個說法,滿寵的這種戰略戰術,究其根底,還是跟王寶玉的學的,現在用在發明者的身上,未必可以奏效。倘若被輕易識破,追風騎也將隨風飄散。
曹爽堅持自己的看法,王寶玉南有蜀漢,與江東又是藕斷絲連,與他打消耗戰,消耗的只能是本部。而若是迎頭痛擊得勝,將會是士氣大振,屆時再與江東聯手,擊退荊州軍也不是不可。
賈逵看出曹爽建功心切,極力爭辯。但曹爽心意已決,仗着自己的官職高,乾脆直接命令賈逵率領追風騎,先行將荊州兵馬衝散,燒燬糧草,他親自帶領後續大軍,將敵軍分割包圍,逐一擊破。
如此這般安排完這一切,思路好似明朗許多,曹爽笑了起來,真是亂世出英雄,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個軍事奇才,如果能打敗王寶玉,立下蓋世功勞,聖上將來一定會對自己言聽計從,特別倚重。
賈逵勸說無果,只好帶領追風騎離開了合淝新城,卻不敢行軍速度太快,直到夜色來臨,這才加快行軍的步伐,準備去偷襲王寶玉的大營,按照商議的第一步,先去燒了敵軍糧草。
賈逵的一舉一動,根本逃不過赤炎鳥的眼睛,王寶玉一聲冷笑,兩千騎兵。就算是鋼筋鐵骨,想要挑戰五萬大軍,也最終是化爲齏粉的下場。
計算好賈逵的行軍路線,王寶玉讓姜維帶領兩萬大軍,在追風騎必經的山谷中設伏,必要之時,可以全殲這支隊伍。
姜維欣然領命,帶領大軍離開,受到諸葛亮長期的耳濡目染,根本不需王寶玉細緻安排,他便有對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