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折損陽壽
這個時候,怎麼還有人來找自己?王寶玉疑惑的迎了出去,一看確實認識此人,正是徐庶徐元直。
“哈哈,徐兄別來無恙。”王寶玉拱拱手,哈哈笑道。
“託寶玉那道符的功勞,徐庶一直安好。”徐庶笑着點頭。
“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啦!”
“寶玉果然氣度非凡。”徐庶誇了一句,環顧下四周的環境,幸災樂禍的說道:“我道是孔明貴爲軍師,該是如何的前呼後擁,榮華富貴,卻不想劉備太過小氣,堂堂軍師府宅如此寒酸,尚不及我在許都府宅的一半。”
“我家先生生性淡泊,不注重這些表面形式。”
“嘿嘿,怕是不受待見吧?”
“別說這些沒用的,對了,你不是在曹操那裡,咋跑來了呢?”王寶玉想起了此事,疑惑道。
“曹操讓我來說服劉備投降來了。”徐庶淡淡道。
“那你不去前線見劉備,來見我幹啥?”
“說服劉備投降,怎麼可能,簡直多此一舉,我看看你和弟妹,趕回便是。”徐庶不以爲然的說道,從他身上就可以知道,消極怠工的員工,從古至今都有,只是那個時候監督制度不夠完善,全靠自覺。
“嘿嘿,你倒是聰明,劉備志在天下,不可能投降的。”王寶玉豎起大拇指嘿嘿一笑。
儘管道不同,但依然還是朋友,黃月英也出來見過徐庶,徐庶也是喜歡孩子的人,將果果抱了抱,還說要結個娃娃親,或者認成乾女兒什麼的,黃月英含含糊糊也沒答應。
酒菜備下後,王寶玉和徐庶相對而坐,一邊喝酒一邊聊天。
“往日倒真是小看了孔明,博望新野這兩把火,燒得實在漂亮,每每想起,連我心中都覺得暢快。”徐庶讚道。
“瞧你說的,嘴巴跟抹了蜜似的。我可是聽說了,你小瞧我家先生,說什麼只會說大話,還怕老婆,我家先生因此還被曹操取了個諸葛村夫的外號。”王寶玉不滿道。
“我若不如此說,曹操怎會輕視孔明,屢次掉入孔明的圈套?按說你們也該謝我纔是。”徐庶厚臉皮道。
“怎麼說都是你的理,這回你再也說不出先生的壞話了吧?”
“其實還有,孔明有婦人之仁,一把火燒去諸多人性命,必定抑鬱寡歡,折損陽壽。”
“呸呸,你還真是什麼都敢說!大戰之際,正義之師殺人不是錯。”王寶玉很是鄙夷徐庶的臭嘴,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問道:“對了,你覺得劉備能打敗曹操嗎?”
“此事絕無可能,還是及早打算退路。”徐庶認真道。
“曹操還沒打過來,就損失了十萬兵馬,你這話是不是太主觀武斷了。”
“非也,你本不知,曹操尚有大兵三十萬,別人不知,我卻十分清楚,劉備現在最多三萬兵馬,怎能抗衡?”徐庶反問道。
“如果奪下襄陽,那時候勢力就大了,曹操怕是也無可奈何了吧!”王寶玉爭論道。
“襄陽十幾萬守軍,如何能輕易攻下?此時襄陽守城不戰,實爲等待北方兵馬而已,屆時前後夾擊,劉備則危矣,襄陽坐收漁翁之利。”徐庶道。
“話不能說太絕,上次火燒新野的時候,曹兵本不打算進城,不也天降大雨,逼得他們進城躲避?說不定這次還能發生點稀罕事情,我們還能反敗爲勝。”王寶玉得意的說道。
“帶兵打仗,首靠實力,計謀尚且靠後,何況是運氣?如果劉備堅持攻打襄陽,必落個慘敗下場。”
王寶玉想想也有道理,呵呵說道:“徐兄,你這麼說豈不是泄露了軍機?”
“此不是軍機,世人皆知之理,孔明儘管兩次大捷,但猶爲看清時局,以少勝多固然有,但也許天時地利人和,不在此時也。”徐庶侃侃而談。
“徐兄,從你的話裡,能夠聽出你並不是真心幫曹操,不如回頭再跟孔明先生一起,共謀大事。”王寶玉道。
“此事談何容易,家母尚在許都,我不幫曹操出謀劃策便是。”徐庶拒絕道。
王寶玉知道強求不得,再說跟他也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便沒再提這個話題,徐庶猶豫了一下,又說道:“寶玉,有一事兒還望轉告孔明。”
“你說吧,我一定轉達。”
“兩次大火,已讓曹操不敢輕敵,曹操已派人去請西涼兵馬前來相助,至少十萬,漢中張魯也應允發兵五萬,尚有其它諸侯,也答應相幫,只怕不日兵馬可達五十萬。”
“五十萬!這麼多人啊!”王寶玉吃了一驚。
“樊城必不可守,還望轉告孔明,及早另尋藏身之處,切莫再做無謂傷亡。”徐庶誠懇的說道。
“我替先生感謝徐兄了。”王寶玉抱拳道。
“唉,實不相瞞,若非我在劉備面前發下重誓,倒是願意助曹操一臂之力。曹操膽識過人,行事爽快,千年難尋的人物!”徐庶嘆道。
“嗯,聽起來曹操的人緣相當不錯。”王寶玉點點頭。
“北方富庶,全賴曹操之功,在我看來,曹操心胸寬廣,有勇有謀,方是能做大事兒之人。”徐庶道。
“得了吧,那他還把孔融給殺了。”王寶玉不屑道。
“孔融恃才傲物,屢次罵曹操於衆前,尚且以奸計賺得我母去往許都,此等人落得如此下場,乃自取禍而已,不值憐惜。”徐庶猶在記恨道。
王寶玉一陣汗顏,徐庶老母能去許都,還跟自己有關係,看來,徐庶並不知道這件事兒,否則也不會跟自己同屋飲酒。
徐庶又嘮叨了一會兒孔融的不是,但他也不知,正是孔融的好言相勸,徐母才放棄上吊的念頭,安穩的活下來,否則徐庶遺憾更大。
徐庶離開之時,倒是沒忘了給果果留下了銀兩,還順帶揹走了幾個大饅頭,這東西唯有黃月英做得最好吃。
事不宜遲,王寶玉跟黃月英打了聲招呼,隨即帶領範金強一道,趕往襄陽大戰的前線。
如今的襄陽城,已經被大軍圍得水泄不通,關羽、張飛、劉封、關平四人,各自率領一支軍隊,分別守住了一個城門,不停的搦戰叫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