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章 物極必反,定律常規。
可是呂布雖爲皇帝,可這造反大罪也不是說赦就赦的。所以洛陽朝廷便在這廷議上商議起這事來。
這日早朝。已是廷尉的沮授上奏到:“皇上。洛陽王允與魏續合謀造反一事,已徹查清楚。主謀王允、盧植、朱雋、皇甫嵩與楊彪五人結成五人黨,暗中扶持安逸侯劉協。欲顛覆朝綱,復立劉氏。魏續、郭汜因不滿朝廷,乃與王允五人黨合謀造反。同反者還有段煨、李蒙、馮芳、及司馬朗之弟司馬懿。後城門守將伍瓊、周毖也隨其爲賊。起事前幸得劉夫人告密,乃至王允、魏續等人陰謀敗露。今反賊十四家親衆已盡數被關進死牢。如何處置,請皇上發落。”
呂布面色凝重:“諸位卿家。王允等人造反,其中知情者不過了了十數人而已。今魏續已被斬首示衆,王允、劉協等也已逃往荊州。其家衆多不知內情。所謂不知者無罪,朕有意赦免,衆卿以爲如何?”
呂布說要赦免王允等人的家衆。殿中大臣聽了吃驚不小,議論紛紛。
太傅賈詡急出列反對:“皇上。王允深受皇恩,卻不思圖報。乃糾結黨派,慫恿將士造反,此大惡不赦之罪。如今魏續雖被斬首,然王允、盧植等人依舊包庇劉協出逃。今反賊家衆已被看押,若是大赦反賊親眷。此縱容之舉一旦爲先例,必叫後人效仿。望皇上三思。”
農牧大臣荀彧卻贊同呂布赦免,乃出列到:“皇上明君。王允連接魏續造反,罪不可赦。只是餘衆家屬多爲不知內情。皇上受禪登基,本有不妥之處。今若特赦此千餘人,定叫天下人皆知皇上恩慈。如此可叫天下百姓歸心。”
嚴忠、張玄等人本來就與荀彧、傅燮等人有天生的對抗性。
所以嚴忠見荀彧出列反對,便也出列爭辯:“荀相公。當初皇上稱王,而後登基。荀相公皆極力反對。如今又爲反賊家親求情,汝欲何爲?”
荀彧是輔政八大臣之一,也就是八大丞相之一。嚴忠爲國策府侍郎,雖爲皇帝近侍官員。但職位、品級卻比荀彧低。現在見荀彧與賈詡意見有分裂,便也敢出來彈劾荀彧。
呂布卻一意要爲劉妍袒護,更不願爲這事枉殺一二千人。畢竟呂布來至後世,思想觀念沒有這時人的極端。漢人更不比外蠻,不能動不動就抄家滅族。
所以呂布也不想多殺人:“造反者固然該死。只是餘衆親屬並非從賊,株連九族之罪實屬不該。有罪者當罰,無罪者可免。不如就此事便改革株連九族之法如何?”
呂布說改革誅連制,殿下大臣們便又爭辯起來。
蔡邕也出列上奏:“皇上恩慈,荀相公所言亦甚有道理。若是特赦,獄中千餘人必深感皇上隆恩。可叫天下人盡知皇上恩德。只是此些人可赦,卻唯一人不可赦。”
呂布奇怪:“何人不可赦?”
蔡邕:“劉妍乃魏續之妻。其夫雖與人造反,劉妍卻首告親夫。此有違婦人之道,乃大逆不赦之罪。當賜死。”
呂布一聽火冒三丈。一掌拍碎龍案:“迂腐。劉夫人大義滅親,若非劉夫人告密,洛陽便有塗炭之災。豈能因劉夫人首告其夫,便不念其大義功績。”
蔡邕力辯:“魏續造反,若是其兄弟或父老首告,當是大義滅親。只是婦與夫隨。其夫造反,劉妍便已是死罪。而後又告發其夫,更違逆倫常,此乃大逆之罪。不可與大義滅親相提並論。”
呂布越聽越氣。自己來至後世,對於孔聖人的儒學文化,呂布自然是推崇有致。可是萬物萬事皆有一個不變的定律。那便是極之必反。
孔聖人的儒學奠定了中國文化基礎。可是隨後的兩千年裡,後人子孫卻將其推至腐朽。特別是那個萬惡的董仲舒。一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日後千多年中,更使國人思想閉塞不開。以至受盡千種磨難,幾近亡族。
生命的規律便是適者生存,相互競爭。儒學可以使一個民族在爭鳴中包容別人的優點,使得民族文化更加豐富。可是要是獨尊儒術,就會一家獨大。一家獨大,沒有新的思維融合進來,其結果只會衍生腐朽。就像水一樣。水要是沒有流動,最後只能變成一塘臭水。這就是極之必反的道理所在。
現在儒子雖然還沒腐朽到要女人去絆小腳的地步,可是蔡邕卻無法容忍劉妍的大義滅親。還把大義滅親分出歸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