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章 水利有妙法,羣臣多出計。
無崖子乃風水大師,‘精’通地理。再說道:“蓄水湖並不難尋,凡有山丘處,必有低窪地。引水渠亦不難開繞。可先於黃河邊留一處幾丈寬高地,預作引導口,便可開繞水渠。待水渠從旱地開繞至蓄水湖後,遇黃河水位降低時,再挖開引導口。引導口底部則高於黃河正常水位。如此一來。待黃河發大水時,大水漫過引導口,便會流入引導渠,最後便注入蓄水湖中。若一條引導渠與一片蓄水湖,可分流黃河一日積水。開繞百條,便可分流百日積水。那時便是連續三月暴雨不停,黃河亦將不得氾濫也。”
呂布狂喜。暗贊無崖子不愧爲風水大師,確實了得。
無崖子的分流導渠法卻是厲害。以現在的技術和設備,根本無法建造出後世三峽大壩,那樣的浩瀚工程來。可是無崖子的分流導渠卻因地制宜,用百條引水渠來完成一個巨大的水利工程。
的確。只要在黃河兩岸選出百餘處低窪地,然後開繞出引導渠與黃河連接。而且在旱地挖建出一條水渠並不難。等建好水渠後,再等到黃河水位下降,再挖開引導口。這樣黃河大水在漫過引導口後,自然就會順着引導渠流入蓄水湖。而有了百餘處蓄水湖來分流黃河大水,那要黃河潰堤就難了。蓄水湖還可以在乾旱時期起到灌溉作用。
而且這件工程也並不難完成。首先是在黃河兩岸選出要蓄水的低窪地,然後在黃河邊留出一塊高地,先別挖。等到引導渠挖好後,在黃河水位下降的時候,再挖開引導口。而引導口又是在水位上,所以也很容易建成。
比方說。黃河水位平時在十米處的時候,便把引導口開在十五米高處。這樣在旱地上修建水渠很容易。那麼等到大水來時,黃河水位高出十五米,就會從引導渠中將大水分流到蓄水湖。從而使黃河大水無法漫過黃河堤壩。也就減輕了黃河堤壩壓力,因而減少潰堤可能。一條引導渠與蓄水湖可以分流儲蓄一定的大水,百餘處就可以大量的儲蓄黃河多餘的大水。
那時。黃河大水就可以順着河道,沿途分流到各個引導渠與蓄水湖中。到最後就可以完全分流大水。同時這樣也不怕下游會斷流。因爲引導口是建在一定高度的,水位沒有超過這個高度,河水依然還會沿着原來的河道,流往下游。
而這些分流出來的水在乾旱時,也可以用來灌溉田地。同時引導渠與蓄水湖也可以在平時儲蓄雨水。
無崖子果然是風水大師,一計分流導渠法,便可以治理整條黃河水患。羣臣紛紛贊同複議。
呂布想起後世黃河多泥沙。便再補充到:“黃河多泥沙。且因兩岸少樹木,無力保護泥土所致。可在黃河兩岸多種樹木,並禁止砍伐河岸樹木。以此來保護河岸泥土,不至於被水沖走。”羣臣又紛紛贊同。
此時賈詡卻問出一個問題:“皇上。若修建引水渠,這水渠在旱地固然不難建。只是黃河堤壩一開,河水便從堤壩留出。引導渠修於黃河兩岸,其間地勢有低有高。如何能使引水渠堤壩始終高於河水水位。萬一期間堤壩高度低於河水水位,那時大水未至蓄水湖,便從堤壩漫出。如此當如何防範?”
無崖子聽後也當心到:“賈太傅所言及是。這引水渠兩側堤壩確實不可低於河水水位。若不然。大水漫過堤壩,卻‘成’人禍矣。”
呂布聽後笑道:“哈哈···這有何難。修引導渠時,便將挖出泥土堆於兩岸,建做水渠堤壩,那時自然要用水平儀丈量堤壩高度。”
羣臣不明。無崖子問道:“何爲水平儀?”
呂布一聽傻了。怎麼?連無崖子這風水大師都不知道水平儀嗎?
呂布驚問到:“若無水平儀。那建造宮殿、樓宇。工匠們又如何測量樓宇高低歪斜?”
此時工部‘侍’郎荀諶出列到:“皇上。工匠建造宮殿、樓宇,自在大殿立柱上鑽魯班孔。以此來測量樓宇平衡。若建造城池,則有準、繩、規、矩四具,來測量城池高低方圓。只是此些工具所測量距離有限,所測小則殿堂,大則城池。若是要測量數百里長渠道。若單是測量曲直,便也不難。只是這水渠所在,沿途地勢高低不平,多有山林阻隔。要測出水渠堤壩皆一樣高低,確實不易。偏偏這黃河大水無情,堤壩但有低窪處便溢出。要建引水渠,又不使水渠之水溢出堤壩,實在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