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浩天之志

沈鷹見嚴白虎走後,走到那兩文人打扮的人跟前,施禮道:“在下沈鷹拜見二位先生,因見兩位先生乃是讀書之人,區區亦是讀書之人,故特來拜見,不知會否唐突。”

坐着的那兩人,見沈鷹以禮相見。剛纔又是談吐不凡,見識更是難得,也忙站了起來,施禮一番。左邊一留短鬚的人,首先介紹了一下自己。“在下姓吾名傑,字孔休。”然後又指着傍邊的人說道:“這位是在下好友,姓顧名雍:字元嘆。”沈鷹一聽當下又是一番禮儀後,沈鷹說道:“二位先生大名,浩天如雷灌耳。今日能夠一見,可謂是平生之幸。”

吾傑忙客氣的道:“今日能認識沈鷹如此的人物,也是我等之幸,如不嫌棄的話,請上坐喝上幾杯。”這時顧雍卻推辭道:“孔休今日我恐怕不行了,你也知道我有要事在身,多喝恐耽誤事情。”

沈鷹見顧雍說話的語氣,因該是遇到什麼麻煩事了,當下輕聲問道:“元嘆兄莫非遇到什麼難事了,如要什麼幫忙請儘管說出來,看在下是否能幫上一些忙。”

顧雍見沈鷹如儀表堂堂,當是可以信任的正人君子,也就答道:“實不相瞞,在下師出當朝議郎蔡邕,只因家師剛正不阿,在朝堂說話得罪了當今朝權臣張讓,現已貶回故里,因此特意想北上看望家師。”

沈鷹聽後纔想起,三國演義上是有這麼一回事。當下豪氣的說道:“元嘆兄如此遵師,真是我輩楷模。蔡先生更是當今名士,又是爲百姓說話受累,應當前去。”

“不過……”沈鷹看了一下客棧人多嘴雜也就沒有說下去,當下說道:“此事應從長計議,如元嘆和孔休不嫌棄,我們到江邊一談如何。”

二人也知道這不是說話的地方,當下點頭贊同,沈鷹拿了二兩銀子結帳出了客棧(銀子在三國時期還不是主要的流通貨幣,當時主要是以五銖錢流通,但本書爲了記述方便就用銀子來敘述,請誤見怪)。

沈鷹、顧雍、吾傑、沈勇、凌操、淩統、潘璋僱了一輛馬車直抵長江碼頭。在江邊僱了一條舒適的大船後,沈鷹等人先後登船,選了一個靠江的艙而坐,沈鷹率先開口道:“元嘆此去看望令師,難道看看就回來了嗎?”

顧雍感嘆的說道:“我此去願長伴家師,在身邊盡些許孝道。”

沈鷹一衆聽後,都對顧雍的這種精神暗暗心折。

沈鷹雖是佩服但心裡確想道: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我要是錯過了,一定會遺恨終生的。顧雍這樣的才子對自己將來成大事,當大有幫助。現在又怎能白白放過,更有蔡大美女在,那就更加不能錯過了。

想了一會,沈鷹笑道:“元嘆此去如是這番想法,那就不妥了;現今天下紛亂,令師年邁,你又一書生如在太平年間,當可活的自在。可如今這世道,你要想在北方生存恐怕是很難了。”

吾傑也贊同道:“浩天說的有理,如今北方盜賊四起,極不太平。又有黃巾作亂,要想太平的生活,也確實困難重重啊!”

沈鷹又接口道:“現今天下黃巾起義不過是推動天下大勢的開始而已,往後的日子恐怕是不會有好日子過了。除非朝中宦官奸臣能夠拔除,否則以後的起義和各地的諸侯又豈會服從朝廷調譴。如各地各自爲政,朝中不能集權,當今這天下將更不得安寧。”沈鷹一席話說的雖不是至理那也是事實了。

顧雍等人聽後,又見現在難民四起,難免不會再有幾次黃巾之亂。也都沉思起來了。

略一思索之後顧雍問道:“浩天見識不凡,當知道天下大勢以後的走向,總不能永遠都處在混亂之中吧!”

沈鷹見顧雍終於走進了自己的佈下的套子,當下也做沉重的說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也是天理尋常之事。如今天下要結束以後的大亂,當需一英雄人物雄踞一方,整兵厲馬,以待天時。揮軍征討四方,當可四海終歸於一。”

沈鷹一番慷慨發言,直讓船上衆人聽的熱血沸騰,都恨不的現在就能提劍大戰疆場,而此刻的沈鷹完全是一種平靜的表情,反而給人一種完全可以的信服的氣勢。

善於查言觀色的吾傑,當下恭敬的喊道:“浩天有此志氣,我等願意追隨左右,效犬馬之勞。”而從小玩大的小傢伙潘璋和淩統也跟着喊了起來,表示願意追隨。這時沈勇也明白自己的侄兒原來真的是長大了,而且剛纔說的話別人不知道是假,他是知道沈鷹可是根本沒有什麼消息,說白了就是信口開河。不過他當然不知道沈鷹是現代人的事情了,爲了造勢沈勇自然也跟了下去,凌操見兒子朋友都認主了也跟着表示了追隨之意,考慮了一下的顧雍也就跪了下來認了沈鷹爲主。沈鷹見事情已經搞定,但也要再讓他們心服,當下又說道:“各位都是沈鷹長輩,以後無須行此大禮;叫我一聲浩天就好了。”吾傑見自己的一番心血過來沒白費,沈鷹還真的是志於天下。

思索了一下的沈鷹說道:“既然我們都有志救黎民於水火,沈鷹當仁不讓,保證和大夥一起努力。現下我們的出路我也想好了,那就是吳郡境內的難民,他們將會成爲我們的中堅力量。”

沈鷹對顧雍說道:“元嘆此去北上,可盡力說服蔡先生回居江南,等朝廷平靜後,再回歸也不遲。”當下揮筆寫了幾句詞給顧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然後說道:“令師乃非常人,當以此詩的意思勸他先回江南。”

顧雍聽後當下說道:“請浩天放心,我定當勸服家師。”沈鷹笑了笑道:“元嘆有此決心,我放心的很啊!我們就此一別吧!望早日東歸。”沈鷹一衆下了船後,沈鷹對着船頭的顧雍說道:“元嘆保重啊!”顧雍此刻的心終於在沈鷹一遍一遍的關心下,在船頭下拘禮道:“浩天放心,元嘆必不負你對我的信任和託付。”

船漸漸的離開了碼頭,沈鷹卻還站在碼頭上看着遠去的船,直到船身淹沒在江霧之中,沈鷹突然想起了後人的一句詩來,不由的郎聲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吾傑見好友已經北上了,也不由的生出了一絲惆悵。這時聽到沈鷹唸的詩詞當下喊道:“好詩,真的說到心聲裡了。”沈鷹心裡不由起了一絲愧疚,想到這些可都是後人的傑作啊!希望他們不會怪罪了,想着幸虧剛纔寫的沒有給拿出來看,不然自己還真成了文學大盜了。

沈鷹笑了笑道:“我們回去商量一下,該這麼行動吧!”

次日一早沈鷹就拉着小叔找到了父親沈雲,沈鷹當下把自己給自己已取字,叫浩天的意思說了一下。沈雲也是明事理的人,高興說道:“取了就好,但要去和母親說一下。”

沈鷹恭敬的道:“父親,孩兒和小叔經過一夜的商量,希望父親能夠拿出一部份錢財出來,救濟街上的災民。這樣的做法我們當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得到吳郡境內老百姓的擁戴,二也可以免除了吳郡內災民過多,而引起的暴動。”

沈父聽後笑道:“鷹兒如此年紀就有報國安民之心,我沈家有後了;既然是做好事父親就答應你,錢財方面你可以和你潘伯商量。爲父也去郡府和太守說一下,希望他能夠貼出告示,這樣就可以免去不必要的麻煩。”

沈鷹是知道父親和太守關係非同一般,如此舉能得官府首肯就更好了。沈鷹和沈勇笑了笑說道:“一切搞定了。”沈鷹和沈勇於是就來到了帳房。找到潘伯說明了來意,並希望他明日可以搭粥棚先讓難民安頓下來。以後的事情再商量,潘伯也表示知道了。

當天晚上,沈父也帶來了好消息,因太守這些天也在擔心難民太多,恐怕會鬧事,現聽沈家願意安民,當下許諾沈鷹舉了孝廉。

經過幾天的官府的告示和難民之間的相互傳送,沈鷹的安民之事,已經是名傳吳郡的各個角落了,難民都把沈鷹當着了大善人來看待,沈鷹也每天都去粥棚和難民們交談,沈鷹和善的態度,更是讓難民們都把沈鷹當着了自己的神來看待了。

而這時的沈鷹也陷進了困境,因經過七八天的收攏,每天二十幾個粥棚的難民多達五萬人次,再這樣吃下去,別說銀山,就是沈家有金山也會吃沒了。

住在府內的吾傑見浩天煩惱,也在窮思着法子。這時剛進門的潘璋一句話驚醒了沈鷹,原來潘璋這幾天也聽到父親在說每天消耗的銀子太多的事情,看到沈鷹坐在那一幅沒主意的樣子,就說了一句,“在這樣下去我們都得去山上落草去了。”

沈鷹聽後沉思了一下,高興的說道:“潘爺今日你立一功,只說的潘璋莫名其妙。”接着沈鷹說道:“孔休可知道吳郡境內那個山谷能住人,又能練兵。”吾傑聽後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這樣的地方。沈鷹聽後說道:“明日我們就去找一個那樣的地方,然後上山落草去。”只聽的吾傑一陣迷糊,這時沈勇帶着兩個人進來了,沈鷹一見,眼睛不由的一亮,忙走了過去笑道:“嚴兄大駕光臨,歡迎啊!”嚴白虎和旁邊的一個比他略小一點,但一看就讓人知道是兄弟了,嚴白虎和自己的兄弟見了沈鷹,立刻施了一禮。

沈鷹一見忙說道:“嚴兄何行這樣的大禮,有話起來說啊!”這時嚴白虎才說道:“請浩天允許我們兄弟追隨左右,我們願意效犬馬之勞。”沈鷹忙扶起嚴白虎兄弟,笑道:“嚴兄不要客氣,歡迎你們的加入。”

原來是沈勇一早就在路碰到了他們兄弟,並說了那日分別後的一些事情,嚴白虎當下就表示願意跟隨沈鷹一起打天下。

當天沈府大擺宴席,爲嚴白虎、嚴興的到來表示慶賀。酒過三旬後,沈鷹對嚴白虎說道:“嚴兄可知吳郡境內有什麼地方可以安下幾萬百姓的山林呢?”

嚴白虎一聽想了想說道:“有是有怎麼一個地方,但不知浩天是否滿意。”接着嚴白虎把一個地方說了出來,離此一百八十里的一個地方,那裡方圓幾百裡都是山谷丘陵,東靠太湖,南靠吳縣、北接吳江,西邊是山崖峭壁。除了水路就只有一條山路進山了,我們都叫那叫虎山。

沈鷹一聽大喜道:“如果真是如此險地,當可屯民了。”當天衆人吃喝一番後,就各自休息了,經過吾傑、凌操等人十天的探察,大家一致決定把百姓遷居虎山內安定下來。沈鷹也在這些天之內做通了老百姓的工作,官府方面也以正當的遷移手續辦妥了。

三天後,凌操、嚴白虎、嚴興四人帶領着四萬百姓前往虎山了。吾傑、潘伯、帶着一些人購買了各種農具等用品隨後用馬車送往了虎山交給百姓們使用。

沈鷹也結合了一些後代的農業知識,和屯兵制的方法;另在其中選出三千青壯年做練兵之用,並讓其中有手藝的人,可仍然做從事手藝工作,也要作重培養一些鐵匠等事情寫了一封信,讓小叔沈勇帶去。沈鷹的第一支武裝力量終於產生了。

《修改章節》

第127章 大戰呂布第170章 火燒連營(上)第170章 火燒連營(上)第158章 趙府婚宴第333章 一身是膽第67章 獻帝駕崩第129章 天下名士第9章 古山奇遇第96章 有人稱帝第197章 天峰對決第241章 如此女人第130章 奇才鳳雛第71章 虎將黃忠第227章 憂傷之心第107章 杜家牧場第87章 風雨廬江第207章 西川之亂(全)第110章 調兵譴將三國第一狠人劉備第11章 江東二喬第77章 公主劉脩第172章 火燒聯營(下)第100章 動亂局勢第45章 席捲江東(一)第229章 馬騰之死第203章 南諸北司(全)第202章 霸王歸順第106章 震撼場面第38章 虛僞劉備第192章 奇女尚香第50章 江東改革第80章 暢所欲言第14章 名將賢士第231章 戰略防禦第215章 雙龍出仕第145章 進入襄陽第84章 蠻女多情第238章 美女刺客第83章 拉開序幕第178章 將星隕落(下)第126章 偷襲呂布第25章 鄒家有女初長成第191章 許昌危機第231章 戰略防禦第188章 孫氏兄弟第142章 江東喜事第122章 天定緣分第62章 大婚典禮第66章 江陵之戰(四)第211章 火燒象兵第53章 發展科技公告第63章 江陵之戰(一)第116章 東興渡口亮劍的自白書第138章 新的時代亮劍的自白書第175章 霸王揚威(下)第163章 安南將軍第185章 權利象徵第92章 喜事連連第60章 智取江夏第170章 火燒連營(上)第175章 霸王揚威(下)第45章 席捲江東(一)第57章 局勢難料第229章 馬騰之死第76章 建鄴羣宴第130章 奇才鳳雛第191章 許昌危機第47章 席捲江東(三)第121章 仙師羽化第101章 穩定局勢第69章 實施政策第212章 平定嶺南東漢的一些官名第192章 奇女尚香第217章 官渡之戰第159章 秦淮學宮第99章 沈鷹再敗第238章 美女刺客第78章 山越民族第38章 虛僞劉備第242章 馬超敗北第214章 開啓戰端第208章 尚香情結(上)第98章 血戰海州第210章 無法預料(上)第332章 血染徵袍第75章 北方局勢第220章 悲壯文聘第42章 天下大勢(上)第90章 水淹越軍第78章 山越民族第31章 賢才歸心第64章 江陵之戰(二)第94章 回師路上第107章 杜家牧場第96章 有人稱帝第49章 統一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