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外來士族(第一更求訂閱與月票)

此時的陶商並不知道,他這太平公子的名頭,在長安已經被別有用心的董卓以詔令的名義,徹底安死在自己的腦袋瓜頂上。

若是知道“太平公子”這個土掉渣的名頭,日後將成爲自己縱橫天下的金字招牌,陶商不知道會不會暈到吐血。

不過這事對陶商來說是後話。

月旦評已經出來了,陶商縱然不喜歡許靖的畫蛇添足,但細想想,畢竟人家也是一番赤誠,自己也不好意思蹬鼻子上臉,有些人想要還要不來呢。

“大哥!”

司馬懿蹦蹦跳跳的跑到正看着士兵們搬運貨物的司馬朗身邊,高興着道:“大哥,原來你認識太平公子啊,怎麼都不告訴我!”

司馬朗頗有些不耐煩,皺了皺眉道:“太平公子是個什麼東西?”

緊跟着司馬懿走來的陶商聞言不由的臉色一僵。

沉默了好半晌,陶商方纔鬱鬱寡歡的對司馬朗道:“那個東西便是陶某。”

司馬朗一下子就尷尬了。

小正太司馬懿則是一臉嬉笑的將寫有月旦評的簡牘,遞到了司馬朗的面前,司馬朗將其緩緩展開,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

半晌之後。

“陶公子,你看這事鬧的,朗最近實在是忙的緊,連最新的月旦評也沒時間看,鬧出這麼大一個誤會——朗,尷尬的緊。”

陶商急忙擺手,道:“司馬兄不必客氣,要不是令弟,商也一時難以知曉月旦評上的內容,該感到慚愧的人,是陶某纔對。”

二人彼此謙虛了一會,一個說慚愧,一個說尷尬,話語之間對彼此都是客氣至極,倒是小司馬懿,一會左瞅瞅,一會右瞅瞅,臉上一直掛着萌萌的笑容。

陶商和司馬朗彼此客氣了一會,陶商突然轉頭看了看小司馬懿,心中泛起了一個念頭。

“司馬兄,不知可否借一步說話?”陶商伸出手,示意司馬朗跟他到院落中的角落單獨談談。

司馬朗雖然不明白陶商搞的什麼名堂,但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便與陶商走到了院子中的一處角落。

“司馬兄,適才見了令弟,陶某不知爲何,感覺與這孩子頗爲投緣……如此,倒是有一個不情之請了,就是不知道司馬兄能不能給陶某這個面子。”

司馬朗見陶商如此客氣,不由好奇的言道:“陶公子有何要事?不妨直說。”

陶商斟酌了一下用詞,方纔緩緩言道:“司馬兄此次遷離溫縣欲去黎陽,歸根結底,也不過是爲了躲避戰禍之災,只是依照在下看來,你即使是舉族去了黎陽,也未必能夠得到最滿意的結果。”

司馬朗聞言皺了皺眉頭,頗是好奇的望着陶商:“還請陶公子盡敘話中之意。”

陶商清了一下喉嚨,道:“司馬兄之所以離開河內,乃是因爲河內的地緣問題,此處乃是三關與北地的要衝所在,如今關東諸侯與董卓不睦,河內所受的衝擊必然頻繁,可是司馬兄想過沒有,黎陽就一定會安全嗎?”

司馬朗的面色很平靜,道:“黎陽接連黃河,通河南河北,屬兵家自古必爭之地,若南北有戰事,也非理想居所,這我懂,但畢竟有姻親趙威孫在彼,多少能照顧我們一下。”

陶商的表情顯得很真摯:“不瞞司馬兄,黎陽地處袁氏境內,如今袁紹從韓馥手中取走了冀州,而韓馥讓冀州乃是因懼公孫瓚南來,試問以袁盟主之威,豈能與公孫瓚友好相處?而公孫瓚乃北地梟雄,連上官劉虞平日裡亦是多有不敬,且青州的田楷和孔融都與公孫贊相厚,他們的治所距黎陽可都不遠啊。”

說到這的時候,司馬朗的面色已經開始發青。

陶商繼續道:“我看你司馬家就算是遷移到了黎陽,也未必能過上太平日子。”

司馬朗心中知道陶商說的頗有道理,可問題是……

“陶公子,不去黎陽,朗一時半刻還真尋思不出我司馬氏究竟應遷往何地。”

陶商笑嘻嘻的道:“司馬兄有沒有想過去徐州?”

“徐州?”司馬朗聞言似是驚詫了一下,沉默了半晌方纔緩緩道:“陶公子的意思是?是讓我司馬氏舉族前往您陶氏的屬地?”

陶商點了點頭,道:“不錯,徐州當年雖然也曾遭到過黃巾的襲擾,但如今卻已安定,昔日在徐州作亂的黃巾,已經全部遷往青州,而且徐州遠離是非,特別是距關中甚遠不與董卓相交,徐州北面是青州的田楷,南面是揚州諸郡,西北面是兗州的劉岱等人,都與我陶氏關係不錯。唯有西南面的豫州和江淮諸地被袁術盯住,但在如今天下各州郡中,已算相對安穩的了。”

司馬朗聞言沒有說話,他知道陶商多少有些誇大其詞。

徐州地處中原之東,說好不好,說壞不壞,但論及複雜程度,確實是比眼下的河北好很多。

只是陶謙那個人,司馬朗對他並不是非常看好。

不過仔細想想,陶謙縱然一般,但這個陶商感覺卻不是個省油的燈。

而且這次的月旦評,許子將給他的評價如此之高,再觀察此人的所作所爲,倒也不失爲一個不錯的依靠。

見司馬朗猶豫不決,陶商又給他下了一副猛藥。

“司馬兄,王允也會隨我遷往徐州安居的哦。”

司馬朗聞言一挑眉,頗有深意的看向陶商。

卻見陶商也笑着看他,兩人眸中的目光,在空氣中激起了一串並不激烈、卻意味深長的火花。

太原王氏乃是幷州第一門閥,而王允又是朝堂三公,雖是隻身前往徐州,但其政治影響卻相當之大。

曹操當初曾跟陶商說過,王允入徐州,讓他切記強賓不壓主。

這個所謂的“強賓”,不是指王允會搶了陶謙的權力,而是指徐州本土的士族平衡。

王允身爲公卿老臣,亦曾歷經過黨錮之爭,在上層黨人士族中,佔有較重的地位,陶氏一旦迎接王允過去,徐州本地的世家望族在州內的權重,必然會因爲外來士族而產生變化。

其實陶商也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陶氏雖也屬於士族,但徐州本地四大家族權柄頗重,若是能通過王允引領外地士族進入徐州,陶氏居中調停,說不定對權力的重新分配與鞏固或有奇效。

君不見歷史上的曹操在經歷了張邈和陳宮的叛亂後,便一力重用潁川士族,來平衡兗州本地的士族力量。

在陶商看來,在這個大時代的背景下,想要徹底的消滅世家在政治上的影響是不太現實的。

這不是一代人兩代人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歷史上的曹魏,武帝曹操是打壓士族的急先鋒,但在曹操掌權期間,因其對消除世家影響的手段過重,導致了曹魏與天下望族間的關係曾一度緊張。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很顯然被曹操打壓的士族羣體沒有滅亡,反而是在曹操死後猛烈的爆發了。

文帝曹丕爲了代漢,又將士族羣體重新拉攏,並推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因曹氏頭兩代人的吞吐力度過大,使曹魏政權和天下士族的關係一直處於緊繃的狀態,再加上蜀吳的屢次犯境,猶如催化劑一樣的逼迫曹魏必須將對外的權力分散,最終讓司馬氏乘亂爭得了大部分的士族資源,曹魏爲旁人做了嫁衣。

這種事不僅是魏晉,直到五代隋唐亦皆有之,李世民也不能完全搞定。

期間所轉換的不過是權柄的往來交替與政治平衡。即使是後世,所謂的士族在全球亦是存在,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

有人的地方,就存在階級與鬥爭,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社會現象,不能消滅,只能隨着時代的發展去適應,去平衡。

而司馬朗在聽說了王允亦是會去徐州居住,心下則開始斟酌了起來。

毫無疑問,太原王氏在三河之地的影響比司馬氏要大了許多,王氏和司馬氏都屬於幷州世家,若是王允也去徐州的話,總好有個照應,跟隨同爲三河地界的王氏大佬在同一個地方,就衝同爲幷州門閥的關係,王允多少也會爲司馬氏爭取一些好的資源。至少比單靠司馬氏的名頭去黎陽創業要容易的多。

而且司馬朗也不瞎,王允那妖嬈的義女與陶商眉來眼去,他多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想通了這些,司馬朗心動了。

“陶公子,此事且容朗回去,與族中諸長商議商議……如何?”

陶商也知道事關重大,不好過多的催促他。

此事成與不成,尚在兩說之間,而且遷移以王允爲首的士族入徐州,會對當地士族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陶商也不好推斷。

但有些事,終歸還得嘗試一下,權力的削減必須要在混亂的情況下進行。

徐州目前穩定的士族格局,不適合陶商動手。

司馬朗在猶豫揣測,陶商又何嘗不是呢?

“滋事體大,司馬兄確實該細細琢磨,陶某今日先行告辭,待我將南匈奴的事解決後,會再來徵詢司馬兄的意見,想必在那個時候,司馬兄心中當有決斷。”

司馬朗衝着陶商稍一欠身,道:“好,到時候在下一定給陶公子一個滿意的答覆。”

陶商又與司馬朗說了一會閒話,待司馬家的行李都裝車完畢,他便向司馬朗告辭。

司馬朗親自將陶商和韓浩送出府外,臨走之時,陶商還衝小正太司馬懿親切的打了個招呼。

看着陶商等人慢慢消失的身影,司馬朗突然覺得什麼地方不太對勁。

仔細一琢磨,他便問司馬懿道:“二弟,你是怎麼見到那兩個人的?”

司馬懿萌萌的眨眨眼:“在府內啊!在府內西院的書房裡。”

司馬朗皺着眉頭,轉身就奔着西院的書房而去。

進了書房後,司馬朗左右來回溜了一大圈,將屋內的陳設挨個捋順了一遍之後,方纔疑惑的喃喃自語道。

“奇怪,我那澄泥硯臺……怎麼找不到了?”

第五十五章 激將與利害第一百四十七章 恍如前世第八百九十四章 攻打洛陽第八百九十三章 揣摩敵意第五百八十三章 鑼震馬營第二百九十六章 曹丕進關第九十章 落筆焚牘第七百五十七章 計算二袁第六百八十三章 彼此博弈第八百六十章 醉酒雙雄第七百六十四章 詐 死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郭與賈詡第九百九十七章 毒物的想法第二百二十七章 霹靂車與鐵浮屠(一會還有一更)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金 匣第一百零四章 矛 盾第六百九十九章 於中取利第八百九十五章 雙將登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歲除爲期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回攻成都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子與鬼才(第十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一千零三章 各有謀劃第一百零七章 避盟友第九百九十八章 曹操的機會第七百五十六章 袁譚的憤怒第四百七十六章 備戰春後第三百四十五章 倚天與青釭第五百零二章 勇猛少年第四百八十四章 張繡之恥第八百二十章 難 題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子得兒第四百八十一章 父子雙雄第四百八十八章 傷心的俘虜袁譚第七百六十四章 詐 死第六百一十七章 靜觀城池第一千零六章 偷渡陰平第七百四十六章 這廝着實可恨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賢良的臣子第六百四十章 阿飛的過去第六十八章 只救一半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雲戰虎豹第五百一十八章 再進陶營第七百五十六章 袁譚的憤怒第一百四十七章 恍如前世第七百八十八章 曹丕出仕第四百七十章 初戰河北軍第七百三十三章 冀州之爭第九十一章 第一名將第四百三十三章 神將劉闢第三百零一章 淮水畫舫第五百三十八章 兩雄合兵第六百五十一章 視如己出第八百六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六十章 良 將第一百二十二章 偷 營第五百三十三章 龍 崩第八百一十九章 名將陣亡第八百六十六章 說降趙範第七百九十六章 中原戰場第五百八十五章 臭水雄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奸細是舊人第七百七十章 謀劃鄴城第五百五十八章 潑天之功第六百一十三章 神射黃忠第八百五十六章 蠻王沙摩柯第五百一十四章 借馬與借水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禮的想法第七百零二章 曹操之觴第五百五十八章 潑天之功第五百章 絕世搭檔第八百一十五章 乘你病要你命第七百八十六章 結爲兄弟第八百二十四章 虎狼之戰第八百一十章 遺漏之處第一百五十五章 於耳鼻(第六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方動靜第七百二十八章 揣測曹操第八百三十二章 堤壩之爭第四百三十章 曹操的小心思第二百四十六章 呂布的尷尬第八百五十七章 南昌與金陵第三百七十二章 昌 豨第八百零二章 兄妹家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陶商賣官第四百一十章 諸葛家歸附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衰落第七百八十六章 結爲兄弟第一百二十六章 專治嘚瑟第八百五十五章 設計劉磐第五百一十章 陶商鬥顏良第四百四十四章 反激將第六百一十五章 首戰失利第三百七十六章 華 佗第二百六十六章 董卓的無奈第一百六十七章 全都要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馬四千五第四十六章 撿漏第七百零八章 恐怖的趙雲第一百三十四章 胡 人第九十一章 第一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