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旬。
科考已經接近尾聲。
參與第一輪的考生有5800人,卻只有300人中選。這比例差了十幾倍,比預想的還少。而且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這都要怪袁熙提出的刁專題目---頌聖。
這兩個字有多重意思。一是頌揚古時候的聖人,並向他們學習。二是頌揚當今天子,因爲天子也可被稱爲聖。還有一重意思,是頌揚自己忠誠的君主,就比如袁熙。
一般學子們都下意識的認爲,這題目是考驗他們對聖人的理解。紛紛頌揚古代聖人,對他們大加讚揚,雖然是文采飛揚,寫的極好,卻被袁熙暫留了,不讓他們參與第二階段的考試,也不直接錄取。
還有一些學子猜測到了袁熙的用意,‘頌聖’二字,代表漢朝天子。可是他們又不敢稱頌,於是改成頌揚袁熙的功績。
選來選去,只有三百人中選。
到了第二階段,考驗他們的人品。
各種權利、金錢、美色的誘惑、陷阱,層出不窮。在這一階段中,上當的學子佔絕大多數。唯有極少的七十餘人,勉強通過。
現在這七十餘人,正要下放到各地,進行實戰。
沮授、田豐、郭圖聚到一起,向袁熙進諫:“主公,在第一階段時,您留下的那一批人,準備如何處置啊?”這話是田豐問的。
“你覺得呢?”
“臣等不明白主公的用意。”三人搖搖頭,心中疑惑。
袁熙道:“頌聖二字,是有深意的,你們到現在還沒有理解嗎?”
“臣倒是理解了一些。”沮授道:“主公早晚要替代漢天子,成爲天下之主。主公希望所有的大臣,都心向主公,忘記漢朝。那些頌揚天子的,都被主公剔除了,是不想他們帶壞了其他的官吏。可是臣等不明白,那些沒有頌揚漢天子的,爲什麼也被剔除了?”
袁熙說道:“他們沒有被剔除,只是留用。因爲他們連題目的意思都沒搞清楚,不配爲地方要員。但是...我看了他們的文章,寫的確實不錯,可以派他們去二十四司,當個小小的官吏。”
“我真正看重的,還是選拔出來的這七十多人。他們不但通過了重重考驗,還對漢朝沒有絲毫留戀,由他們治理地方,我很放心。”
.........
袁熙的一番話,在沮授、田豐、郭圖聽來,並沒有覺得不適應,反而很激動。因爲他們看出來,袁熙是有大志向的,將來一定是天子。
從現在起就開始佈局,等到消滅了曹操、劉備,奪取天下也就順理成章了。
郭圖微微拱手:“主公做的很對。這批官員,可以着重培養。”
“安排進二十四司的人,大概都任職哪一級?主公心裡有數嗎?”沮授問。
“這是你們的事。着吏部看着給吧。”袁熙將案桌上的冊子拿起來,翻看了幾下:“這七十多人,立即下放到魏郡各縣,讓他們做半個月的縣令,視成績給官職。”
“是。”
沮授接了過去。
被選中的七十多人,都經過一層層篩選和考驗。他們的老家在冀州和幽州,這是袁紹、袁熙起家的地方,沒有不良記錄,風評也極好。
最重要是沒有表現出對漢朝的留戀,是推翻漢朝,支持袁熙的一股力量。
吏部尚書沮授親自帶領他們去吏部,分配職務。
在五天時間裡,替換調魏郡、以及平原郡大半的縣令。被替換掉的,都撤回鄴城,接受新一輪的教育(灌輸新朝代的思想)。
這一日。
駐濟州島的水軍,傳遞回來一個消息。
在距離濟州島東面很遠的地方,發現了幾千座島嶼。那裡住着很多矮小的人,由部落組成的微小型國家,自號爲大和國。
國王是女的。
他們派人來接觸,說要去中土朝拜大漢皇帝。
“大和國?”袁熙在朝會時,聽到這消息,來來回回的走動,像是在思考着什麼。
朝臣們都不敢說話,靜靜的等着。
“禮部。”
“在。”禮部尚書崔琰出列。
袁熙問道:“你應該熟悉歷史古籍,在漢朝、以及前朝時,有大和國來進貢嗎?或是海外的國家,臣服於漢朝?”
“有。”
崔琰還真是博學,當即回道:“西漢末年,曾有海外奴國,向漢朝進貢。並從中土學到了陶器、銅、鐵的製造方法,後又多次與朝廷有交流,漸漸學了水稻的種植和培育。但是自東漢開始,就很少有海外的國家來朝貢了,這個奴國也沒有再出現過。而由於他們在海外,聯繫不易,朝廷也沒有管制他們。從山東半島的水軍彙報,想來中土朝拜的大和國使臣,一定是當初的奴國。”
“原來如此...。”
袁熙已經大概知道,前來朝拜的大和國,是什麼來歷了。
“海外使臣前來朝拜,我們應該重視,禮部準備...。”
“準備什麼?”崔琰才說到一半,袁熙似有些不高興,道:“什麼也不用準備,我自有安排。你們該幹什麼還幹什麼。”
“主公,這...。”禮部尚書崔琰疑惑。
沮授也皺起眉頭:“這是...爲什麼啊?”
“我不想接待,就這麼簡單。散朝吧。”袁熙拂袖而去。對於前來朝拜的大和國,既無接待的準備,也沒派人去處理。
山東半島的水軍在未接到袁熙新的命令前,按照慣例,將大和國使臣送到了歷陽。再由歷陽的官吏,接往鄴城。
這上千裡的路程,走了一個多月。
直到十月初。一羣小矮人抵達鄴城街道,引起了許多人的圍觀。
按禮說,外國使臣前來,作爲中原的朝廷(雖然只是一方諸侯),應該派出所有的大臣,至少讓禮部去接待一下。可是因爲袁熙,沒有一個人去。大和國使臣就這麼尷尬的進了城,自己找地方住下,連驛館都沒法進去。
沮授實在看不過眼了,又找到袁熙:“主公,這太失禮了...自古以來,中原朝廷,都是禮儀之邦,不管哪的使臣,前來朝拜,我們都該給予最高禮節。可是現在連個招呼都不打,這...若是傳揚出去,恐失朝廷威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