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年四月初夏!
袁紹與公孫瓚決戰於界橋,公孫瓚以完敗收場,主力騎兵白馬義從覆滅。』』『袁紹於公孫瓚角色互換,公孫瓚退往冀北三郡,以守待攻,袁紹則是乘勝追擊,意圖一舉收復冀州各地。
公孫瓚雖然仍佔據冀北三郡,但可以預見,在冀州方面的爭鋒,公孫瓚卻是後繼無力了,勉強能堅持一段時間,但冀州在也與他無緣了。
公元192年,是諸侯並起的一年!
月前,劉辯出兵關中,董卓被誅,劉辯一舉收服關中之地!不過關中不穩,劉辯卻需要數年時間,休養生息,一時之間,無法參與到中原河北的爭鋒。
北疆河套,奴隸出身的冉閔解救朔方的奴隸,組建了乞活軍,接連打敗異族聯軍。河套異族紛紛潰敗至北方大漠投靠那些強大得到草原部落。冉閔則開始着手收復河套之地,解救被異族奴役的女人,不斷充實乞活軍實力。
除了這三件大事之外,還有淮南袁術,佔據兵馬二十多萬,稱霸淮南,四處出兵,攻略荊州劉辯,出兵揚州,又對徐州虎視眈眈。淮河流域之地,被袁術搞得可謂是民不聊生。
再有青州孔融,用林仁肇,林沖爲將,去年秋,打敗黃巾軍,肅清北海,東萊兩郡的黃巾賊子,又得太史慈來投,可謂如虎添翼。到得如今,孔融麾下兵馬三萬,劉辯又派遣虞允文,唐斌二人往青州,命虞允文,太史慈二人在東萊尋找水港組建三萬水師。
自管亥身死,黃巾大敗之後,孔融大軍,在青州一邊厲兵秣馬,一邊向西欲圖收復青州其他郡縣。
而幽州劉虞,可謂是最安靜的一方諸侯了,因爲公孫瓚與袁紹的爭鋒,兩人俱是忽略劉虞。卻不知劉虞得了劉辯的命令,厲兵秣馬,使用狄青,樂進爲將,整頓兵馬,後來又得潘鳳沮授引軍一萬來投。如今幽州有兵馬四萬,良將謀士足備,可謂兵強馬壯。
卻說兗州,本就黃巾肆虐,民不聊生,青州北海兵馬大敗黃巾之後,又厲兵秣馬,意圖收復其他郡縣,各郡縣黃巾深恐青州兵馬攻打,於是,便轉移了!
青州黃巾二十餘萬青壯,逃亡兗州!兗州刺史劉岱被殺,兗州一時間,陷入黃巾紛亂之中。
兗州,有陳留郡,東郡,任城,泰山,濟北,濟陽,東平,山陽等八個郡國。兗州深處中原腹地,夾在冀州青州之下,向東是徐州,向南是淮南豫州等地。
泰山郡治所奉高!
這一日奉高城外,迎來一隊人馬,一行人往奉高府衙而來。
“我乃濟北相鮑信,有事求見趙太守,快快通報!”爲一人鮑信對着守衛道。
“啊?大人快請進來!”守衛一聽,嚇了一跳,鮑信乃是與主公趙匡胤同級別的太守啊!守衛不敢大意,當即將幾人迎入府中就坐,斟茶遞水,又使人去請趙匡胤。
“孟卓,允誠,元偉?你們怎麼都來啦?”趙匡胤攜帶其弟趙光義來到殿中,見到幾人卻是吃了一驚。
孟卓乃是陳留張邈的字,允誠乃是東郡太守喬瑁的字,而元偉是濟北相鮑信的字。究竟是何事?竟然讓兗州三個郡國的的太守相國同來?
幾人同爲兗州太守,相互熟識,可謂至交好友,趙匡胤兄弟就坐後,趙匡胤開口問道:“三位兄弟今日一同而來,究竟何事?”
“唉,青州孔融大敗黃巾賊子,厲兵秣馬,青州黃巾驚恐孔融攻打,居然入侵我兗州,意圖在兗州逍遙快活!我兗州兵馬本就不足,讓黃巾賊乘虛而入,刺史劉岱大人被殺,如今卻是到了我兗州生死存亡之時啊!”鮑信搖頭嘆息道。
“什麼?青州黃巾居然入我兗州?殺了刺史大人?”趙匡胤故作大驚道,這件事對於素有雄心壯志的趙匡胤來說,怎會不知?不過這一切也在按照趙匡胤的劇本來走。
趙光義也佯裝驚訝道:“若是青州黃巾入兗州,我泰山郡定然當其衝,若是青州黃巾入我兗州,我們泰山郡兵馬,豈會不知?幾位兄長,切莫誑我!”
“唉,那羣黃巾賊,卻是從我濟北入的兗州,我濟北兵馬不足,如今已經是黃巾肆虐,我都已經無家可歸了!”濟北相鮑信苦笑道。
“這些時日,我身體不適,一直未曾主管軍政,這是何日的事情?”趙匡胤明知故問道。
“不過半月,黃巾賊子已經席捲大半兗州,我等兵馬潰敗,已然無家可歸了!”幾人俱是苦澀道。
“這可如何是好?”趙匡胤大驚道。
三人走向殿中央,向着趙匡胤躬身行禮道:“還請趙太守力挽狂瀾,救救兗州吧!”
“黃巾兵馬百萬之衆,雖被孔融打敗一陣,卻沒有傷及根骨,我也無能爲力啊!”趙匡胤嘆息道。
“趙兄,如今兗州黃巾肆虐,只有泰山一郡相安無事,這是爲何?說明泰山郡兵馬強盛,黃巾賊不敢攻打!如今只有你能夠力挽狂瀾拉!”張邈請求道。
“你這麼一說卻是如此,我泰山郡有兵馬三萬,防備森嚴,難怪黃巾軍避開了我泰山郡!可以三萬對十數萬黃巾青壯,這無異於以卵擊石!”趙匡胤連連搖頭道。
“趙太守,我等已經聯名上書天子,表你爲兗州刺史,如今我等已經帶來了刺史授印,趙太守先接了這刺史之位,出兵剿滅黃巾再說!詔書不日即可抵達此間!還請太守莫要推辭!”三人齊聲道。
“你們怎可擅作主張?”趙匡胤佯裝大怒道:“天子自會派兵清剿黃巾,你們怎麼能將我推出,若是天子認爲我有異心,該當如何?”
這三人,俱是儒家出身,忠厚老實之人,趙匡胤平日裡,又隱藏得實在太好,愛民如子,兵馬又強盛賢名遠播,遍觀兗州,這些人也只能想到趙匡胤了。
“不可不可,冀州袁紹,青州孔融,淮南袁術,你們皆可請他們前來剿敵!我一無能之輩,怎可擔此大任?”
“袁紹與公孫瓚大戰,根本無暇抽身,青州剛剛穩定,孔融還忙着收服各地,而淮南袁術此人,在淮南弄得怨聲載道,若是他來了兗州,豈不是禍害百姓?”張邈搖頭道。
“太守大人忠心耿耿,我等俱是肺腑之言,如今天子遠在關中,根本無力派兵,遍觀兗州,只有你有能力對付黃巾!還請太守大人看在兗州百姓的份上,領了兗州刺史吧!”三人好似商量好的一般,躬身拜倒言辭懇切齊聲請求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