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冷兵器時代的,甚至冷熱兵器並存時代的中央帝國來說,來自北方的遊牧部落,總是帝國最大的威脅之一。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威脅。
帝國的絕大多數軍事行動,軍事力量以及注意力,幾乎都投在北方草原之上,以一種擔憂的,驚慌的眼神看向這片所謂的荒涼之地。
在劉備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歸根結底仍舊是經濟問題——
遊牧民族的大舉入侵南下,在時間,以及氣候上計算,總是伴隨着小冰河時期的氣候急劇惡化。
無法獲得足夠資源的遊牧民們,選擇了搶劫與掠奪——而理所當然的,這種搶劫與掠奪最初的對象,不可能是南方的漢人,而是他們附近的別的部落。
就好像最開始,蒙古秘史裡書寫的那樣,鐵木真出生在草原極爲混亂,大家互相攻打的時代。時勢造英雄並不是說謊。
如果無法在經濟上,解決北方草原地區的問題的話,就算一時間獲得了這些地區,在最終這些地區仍舊會被拋棄掉——即使不拋棄,也會選擇“羈縻”這種名義控制,實際上放任自流的方式來降低管理成本。
在這之前,管理草原的是遼東軍與公孫瓚。以極爲野蠻的方式,殺戮與鎮壓,震懾草原上不服從的人。
這樣的殺戮與鎮壓雖然可以起到一時之功,卻無法永久奏效。
而現在,換成劉備來管理這一切了——
對於遼州——這個理論上包括了整個東北,外蒙古,東西伯利亞乃至中西伯利亞的廣闊領土,劉備有着一攬子的改造計劃——
當然,首先,對於這些領土進行移民,以及軍事控制,是迫在眉睫的事。這甚至比控制幽州更讓劉備在意。
在未來,劉備期望草原之上,放牧的部落全部漢化,成爲華夏民族的一部分。甚至如果可以的話,劉備覺得未來的華夏民族的農業生產方式同時包括農耕與遊牧,這也不是不可以的事。
某些人期望,控制了幽州地區,控制燕山山脈,就可以愉快的組成防線,阻擋住來自北方的攻擊——但是,如果可以攻擊的話,爲什麼要防守呢?如果能將長城之外的領土化作自己的固有領地,自然是最好的選擇。而不是被動防禦。
事實上在劉備的幕府中,也存在着一種聲音,那就是乾脆放棄對塞外草原的控制,隨他們自生自滅算了。這種白癡理論,實際上從漢朝到清朝都沒斷過。
看着這些笨蛋,劉備思考着,在未來清朝的時候嚷嚷着將臺灣放棄的是不是他們的子孫後代,表面上繼續保持微笑,實際上卻給這些傢伙在心裡牢牢地記了一筆,今後這種笨蛋別想升遷到更高的位置了。
“對於遼州,我的計劃是這樣的——東北地區是適合耕作的。事實上,那裡的土地非常肥沃。同時物產也非常豐富。”劉玄德環視四周,而後這樣說道——中國東北地區究竟有多富裕,土地多肥沃,礦產多豐富,就不用劉備說了,未來二十一世紀的任何人都很清楚。更不用說,現如今劉備手裡的是完整的一個東北,而不是缺少了外興安嶺,海參崴諸地的殘缺版本。
這些土地雖然開發起來比較困難,但是開發後的收益絕對不會太低。
不要說山林地區的林業資源與礦產資源。單單說最簡單的兩樣東西。黑水的大馬哈魚以及金礦,就足夠讓人垂涎的了。劉玄德相信,只要放出風聲,而後好好地操作一番,那麼可以將中原地區分流出大量人口到北方去——當然,首先仍舊是遊俠,以及罪犯還有諸多不安定因素。
一方面是因爲他們方便用行政手段對付,另一方面也是因爲這些人的膽量更大,做事情也更心狠手辣。
就好像是美國對於西部地區的開拓,最開始都是用那些半黑半白的牛仔開路一樣。劉玄德也期望國內的遊俠兒們能夠在對外開拓中起到帶頭作用。
或許,這就是法家崇尚的毒輸於外了。
……
“對於東北地區,移民實邊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可以的話,最終遼州還會拆分成東西兩部分。以東部作爲農耕區域,而西部作爲遊牧區域。”
在進行對遼州的討論時,劉備是這樣說的:
“對於西部的草原地區,則需要進行軍屯。”
“進行軍屯麼?”
“以遼東騎兵爲主,配合中原各地的移民,在草原要害之地建立城池。”劉備認真地這樣說道——
是的,草原並不是所有地區都貧瘠,不適應農耕的。如同陰山,賀蘭山諸地,以及一部分湖泊河流水量充沛,在保證水土流失不強的情況下進行開拓,屯田,以及建立城池,將是控制草原的重要方針之一。
劉備期望以這些屯田點建立起城市,而後傳播華夏文明——
一方面自然是全新的生產技術,另一方面則是華夏的習俗,以及民族認同感。
技術方面,種植與傳播苜蓿這種優質牧草是一方面,學會牧草發酵,進行青儲技術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兩者結合,足以改變一些部落的生存方式——當他們擁有青儲技術後,就不需要四處遷徙,尋找牧場,而是在一個地區進行放牧就可以。
一片牧場能養活的人口數量將大幅度提升……
而除此之外,推廣羊毛紡織,以及畜牧貿易,則是從經濟方面將草原與中原地區緊密聯繫在一起。
作爲後世之人,劉備堅信一切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經濟問題。經濟手段是解決問題的最根本要素——只要經濟方面,草原與中原緊密連接,那麼就算有人腦子一熱的想要發動戰爭,也不會得到草原民衆的支持,因爲這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當然,要完成這個決議還需要一點,那就是大力的發展商品經濟。如果沒有足夠的市場,足夠的商品經濟進行支撐的話,那麼經濟聯繫自然也無從談起。
幸運的是,中國自古以來,雖然是農耕經濟爲主,卻並不單單是農耕——從古到今,大的商人,大規模的商業活動就根植在中國人的血脈之中。
從歷史記載的第二個王朝“商”開始,中國人便擁有足夠的貿易天賦——雖然這個天賦通常排在農耕天賦後面,而中國也並非純粹的商業民族。但是,中國的確擁有一批足夠優秀的商人。
在經過劉備的點播,以及通過中央政府調控,以及三義行的榜樣後,相信這些人會有樣學樣做得很好的。
這種招數對於已經有了些許歸屬的匈奴、鮮卑、烏桓諸部或許效果不太好。但是對於其他的,那些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民族的雜胡部落效果肯定非常之好。
而對於匈奴,鮮卑,烏桓這樣的大部落,劉玄德也不是沒有辦法——這種時候,就應該請出太史氏們進行考證了——匈奴是諸夏的一份子,誰誰誰的後代,鮮卑是誰誰誰的後代,烏桓又是誰誰誰的後代。
這種考證或許是真的,或者真的程度不是太多——只因爲草原上的血統非常混雜,或許真的有一些諸夏民族血脈——不,應該說,肯定會有一些諸夏民族血脈流淌——但是究竟是不是那些人考證出來的那些,則另當別論。
當然這個並不重要。
所謂謊言重複了一千遍就是真理。更不用說那些連文字都沒有,根本沒有自己的歷史的低等民族了。
同化他們,在劉備看來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
畢竟現如今還沒有到五胡亂華那個時代,北方的遊牧民族對於中國的心理優勢還沒有建立起來。同時也沒有出現蒙古這個遊牧民族的終極形態,黃金家族征服世界的傳說足以讓所有遊牧民族吹噓一千年,甚至更久。
——當一個民族能隨意蹂躪另一個民族時,他們自然不會認爲與被奴役着融合是個好主意。就好像所有入主印度的***,總是會對印度教徒予以最深的鄙視。
而當一個民族全盛時期,幾乎將已知世界全部征服時,他們的驕傲與瘋狂,自然會讓他們極難融合……
幸運的是,劉備生在這一切開始之前,他擁有足夠的時間,以及擁有足夠的信念。
“最終,我的計劃是將遼州拆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仍舊是遼州(既現在的東北+外東北+朝鮮)。另一部分以蒙州爲名。包括漠北草原諸地(漠南大部分在幷州)。”
劉備就這樣,介紹了他那野心勃勃的計劃——建立一個全新的州,讓帝國州的數量提升到十五個——而蒙州的設立,不過是劉備的野心的一部分而已——甚至再接下來,在西部草原地區建立胡州,以及在西域地區建立西州,也只是劉備計劃的一部分而已!
最終劉備期望,在他百年之後,帝國的領土能擴充三倍!除了北方廣闊的草原之外,對於東方諸島的探索,以及對南方中南半島,與南方羣島的開拓,也將是重中之重!是決定了帝國未來命運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