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各路諸侯陸續趕到,各自安營紮寨。十七個營盤相互連接,延綿百餘里,聲勢極爲宏大。曹操以爲狀,心中甚是喜悅,於鄉里迎接衆人,又使人宰牛殺馬,大擺宴席,進行款待。
延至席間,酒過數巡,曹操安坐主位,問及衆人:“操感諸位統兵前來,爲國除奸。然不知當該如何進軍?”
河內太守王匡聞言,對曹操說道:“今奉大義,必立盟主;衆聽約束,然後進兵。”
“若徵西將軍劉聖舉至此,倒可引領我等,主持此次征伐之事!”曹操想起了劉騫來,感慨的說道。
“不錯!徵西當初引領遼東軍區區幾萬人率破黃巾,軍法、陣法等統軍對敵之術皆屬當今之魁首。當初,我與徵西在鄴城相遇,對其之才能感受頗深!可惜,今番徵西遠在川蜀,未曾趕來。”袁紹居坐客位首席,頗有感慨的說道。
“既然,徵西未到。操以爲本初兄四世三公之後,門內多故吏門生,又有剿滅黃巾、朝中除逆之功,可擔當此任,就位盟主。”曹操說道。
袁紹聞言,心中甚喜,本想答應。但想起謀士沮授所告“若曹操推主公爲盟主。主公需再三推脫,方可接受!”之言,他急忙推辭。“紹有何能,可堪此任?孟德實乃高擡也!此事還需諸位另議!”
冀州刺史韓馥乃是袁門故吏,心中本就以袁紹、袁術馬首是瞻,見袁紹推辭,便進言道:“本初自幼頗有才華,文武齊才,深有謀略。汝可當此任。”
其堂兄袁遺、其弟袁術亦是勸其就職,然其依舊推脫。畢竟這些人都是他袁家之人,他還在等其他人的勸慰之言。
長沙太守孫堅與袁紹在長社有過交往,知道此人善做表面之事,便起身說道:“本初莫要再三推脫,有道是兵貴神速,你便就任盟主,莫要顧慮。我等自當依你之令行事便是!”
其他人聞言,皆點頭同意。
次日,曹操使人砌築高臺三層,四下裡插上五色旗幟,列陣白旄黃鉞、兵符將印。一切準備停當,袁紹、曹操等十八路諸侯盡皆來到高臺之下。
曹操等人請袁紹登壇誓盟。
只見那袁紹整理衣裝,手扶寶劍,慨然而上,於高臺之上焚香九拜,宣其盟誓:“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誓畢,取出短匕割破中指以歃血。
臺下衆人皆因其盟誓言辭慷慨,無不哽咽,更有甚者涕泗橫流。聞其言畢,曹操、袁術等十七人逐一上臺,歃血完誓。後隨袁紹一同進入陳留大堂。
入座,衆人扶袁紹入主座,其餘衆人依爵位與年齡分列坐定。曹操以副盟主輔之,坐於袁紹一旁,又使人擺上酒宴。十八人邊吃邊議。
酒過數巡,曹操言道:“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
聞言,袁紹站起身來,向着衆人舉杯言道:“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爲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言畢,仰首滿飲而盡。
衆人說道惟命是聽,亦滿飲杯中之酒。
袁紹本是一個心胸狹小之人,有此機會安排行程、劃撥任務等事宜,自然要把省力、有好處的任務留給自己的人,但聽他說道:“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今令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但尚須一人爲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直抵汜水關挑戰。餘則衆人各據險要,以爲接應。”
曹操聞言,心中暗罵:袁本初呀袁本初,你可真是護內呀!一上來就把你家親兄弟安排一個肥缺!真他媽的不是東西。
這種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但是大部分都是袁家故吏,自然沒有意見。
也只有孫堅這種人沒有這麼多的心思。聞聽袁紹詢問,他自有搶功心理,開口說道:“某原令所屬爲前部,爲諸公開路。”
見孫堅請命,袁紹大喜:“文臺素來勇烈,足可當此任。就請兄引領本部人馬先取汜水關。我等即領大軍隨後便到。”
孫堅領命而去,攜麾下四將黃蓋、程普、韓當、祖茂引令本部人馬奔汜水關殺來。
汜水關守關將士,差快馬流星火速前往洛陽丞相府告急。
董卓自專大權之後,每日飲宴、甚少關心國事。他以爲手握重兵,早定獻帝,便萬事大吉。哪裡想到曹操離開京師,竟然掀起了如此大的風浪。
李儒接得告急文書,徑直入府,前來稟於董卓。
董卓大驚,急忙召聚衆謀臣、武將商議退敵之策。
聞聽戰報,那溫侯呂布挺身而出,上前請戰:“父親莫要擔憂。區區關外諸侯,觀其勢衆,不過一幫草芥而已;吾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級,懸於都門,以儆效尤。”此番言語充滿霸氣,可見呂奉先此人目空一切、狂妄之極。
董卓大喜,哈哈大笑:“哈哈!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區區關外諸侯何足掛齒!”話音未落,呂布身後一人出列,高聲喊道:“殺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衆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此人言語亦是猖狂,難道諸侯之中就無人可觸其芒乎?
衆人放眼觀看,但見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乃是關西人也,姓華,名雄,字威志。董卓聞言大喜:“好!加封威志爲驍騎校尉。李肅、胡珍、趙岑爲副將,馬步兵五萬,星夜趕往汜水關退敵。”
華雄領命,與李肅、胡珍、趙岑三人下去,點齊馬步軍五萬,連夜趕往汜水關迎敵。
話說衆諸侯中有濟北相鮑信,原本是西園後軍校尉,因見董卓入城之後驕橫跋扈、欺壓百官,曾動員袁紹舉西園禁軍以圖董卓。那時袁紹顧慮頗多沒有同意,他便率其後軍部曲盡投濟北國而去。
在西園之中,他與袁紹、曹操皆爲同僚,相互之間甚是通好。故此番出征,袁紹對他倒也照顧。只是,鮑信此人向來急功好利,回到營中左思右想,覺得此番孫堅爲先鋒定然會奪取頭功,便找來其弟鮑忠商議。
“二弟,這孫文臺手中一把古錠刀,驍勇善戰,堪稱英雄也。其麾下又有黃蓋、程普、韓當、祖茂四人,亦都是勇猛之將。若其感到汜水關前領了頭功,我等此番豈不白來?”鮑信面露憂色的說道。
“哥哥因此煩惱,倒也不必。我已派人打探,從此有一條小路直通汜水關前。”鮑忠見兄長爲難,急忙說道,“不如,哥哥撥給我馬步軍三千,從小路趕到他的前面,把汜水關拿下來,不就給哥哥搶下此功?”
鮑信擡頭看了看鮑忠,點點頭,說道:“也罷!我等麾下不無猛將可用,二弟此番出征務必小心。”
鮑忠應了一聲,便走出營帳,點起三千馬步軍,徑直沿着小路,來到汜水關下搦戰。
華雄剛剛來到汜水關上,接過守關將領的將印綏,還沒有在關中軍營內喝上一口茶,就聽到有守關的軍卒前來稟報:“報將軍,關下有敵搦戰!”
華雄聞聽大怒,喝問道:“來者何人?某剛到此,便有人前來送功不成?”
“那人自稱鮑忠,乃是濟北相鮑信之弟也!”
“區區無名之輩,來人備馬擡刀。某這便取爾性命。”華雄說罷,放下印綏,拿過大刀,翻身上馬,點起五百精騎,從關內殺將出來。
列開陣勢,華雄拍馬來到兩軍陣前,大刀一指鮑忠,喝道:“兀那逆臣,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爾等不說勤政愛民,保一方安樂;倒興不義之兵,妄動干戈,行不臣之事!還不快快過來受死。”
鮑忠見來人,身高九尺有餘、虎體狼腰、豹頭猿臂、貌似兇狠、聲若洪鐘,頓時氣勢下降萬分,心生怯意。心中暗暗叫苦:哥哥呀!此番兄弟可碰到了煞星了。
然而,見華雄僅僅帶了幾百名騎兵,他心中到還有了些底氣,把手中大刀一指,喝道:“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行不臣之事。我等乃是替天行道,匡扶漢室,而舉義兵。賊子休要多言,看刀。”言罷,一揮大刀,帶着麾下兵將,掩殺過去。
華雄把大刀一舉,身後五百騎兵立刻擺好衝鋒陣勢。只見華雄大刀向下一指,五百騎兵頓時發起衝鋒。
華雄更是身先士卒,衝鋒指令下達之後,便拍馬而出,朝着鮑忠斬殺過去。
鮑忠揮刀相迎,二人站在一起。
華雄力大刀沉,交手不過十數合,便逼得鮑忠刀法大亂,敗落下風。鮑忠見自己真的不是人家的對手,更是喊來幾名副將相擊。
哪知華雄身邊騎兵竟然前來相迎。鮑忠心下甚急,急待脫身,卻被華雄趕上手起刀落,斬首於馬下。鮑忠一亡,其麾下將校,死傷慘重,更有甚多被華雄生擒。
華雄取了鮑忠首級,遣人送往相府,向董卓報捷。首開得勝,董卓大喜,加封華雄爲都督。
有道是:
天堂有路爾不走,地獄無門自來投。
本欲爭功身遭死,反爲敵人平添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