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爲始皇血脈,今日在咸陽宮前,腳踩九鼎之上,手捧傳國玉璽,自封大秦帝國四世皇帝!”
……
嬴斐的聲音,猶如一柄利劍,一下子斬破了烏雲密佈的天際,讓咸陽宮廣場之上,一下子沸騰了起來。
大秦萬年,四世皇帝萬年的聲音震天動地,一下子便席捲整個咸陽宮廣場,進而因爲國人百姓的歡呼,這一浪潮一下子席捲了咸陽城的大街小巷。
秦王嬴斐稱帝,對於大秦國人而言,是一件喜事。畢竟從偏安一隅,成爲一個帝國,意義大爲不同。
有了大秦帝國以及四百年大漢王朝的影響,中原國人對於天下一統有着謎一樣的執着。
正因爲這種心裡,秦王嬴斐腳踩九鼎之上,手捧傳國玉璽的消息,自然足以引爆國民庶人的情緒。
特別是秦王嬴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多年來的積威一下子爆發,自然會形成燎原之勢。
這一刻,嬴斐萬衆矚目!
九鼎之上的秦王嬴斐眼底掠過一抹精光,整個人沐浴在太陽光下,猶如披上了一層神輝。
當歡呼聲達到極致,開始慢慢減弱之際,陳宮洪亮的聲音又響了起來:“祭祀完畢,君臣進入未央宮——”
陳宮洪亮的聲音響起,九鼎之上的嬴斐突然單手舉起傳國玉璽高呼:“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
這一次,秦軍將士徹底爆發了。他們長戈如林,與此同時,重甲步兵,長劍拍打着盾牌,聲音隆隆而起。
一時間,氣勢如虹!
嬴斐眼底掠過一抹精光,隨及走下九鼎,他與和王后攜手併入,數十名官員隨後整肅跟進。
一行人步入進得未央宮,嬴斐坐進正中帝案前,王后蔡琰,太子嬴御,肅立在長案左手,三級臺階下羣臣各自就座。
右相陳宮在帝案右側高聲宣呼:“大秦帝國四世皇帝,宣示大秦帝國治國平天下長策大謀——”
這一刻,嬴斐大步走上臺階,環視一週,深深地看了一眼大秦帝國羣臣,展開帝案上的詔書宣讀。
“今日朕登基稱帝,本大封羣臣,大赦天下。然而,中原大地尚未統一。韓魏兩國虎視眈眈,違抗昭命。”
“朕思謀大秦帝國大封功臣,當在中原大地統一之後,大秦帝國四世皇帝元年四月書。”
嬴斐的聲音本來就特別的低沉渾厚,加之他咬字又重,在有些許迴音的大廳盪開,隆隆響過,彷彿鐵錘在山石上鑿出來一個一個大字,清晰有力。
ωwш★ тTk an★ ¢ ○ “陛下聖明!”三公九卿以及文武百官紛紛下拜,對着嬴斐深深一躬。
如今嬴斐大勢已成,身上的積威越來越重,秦國文武百官,面對如今的嬴斐有一絲的凝重。
三公九卿以及文武大臣們聽得明明白白,嬴斐雖然登上了大秦帝國四世皇帝之位,生殺大權在握,成就了九五至尊。
但是嬴斐沒有想過統一天下之前大封羣臣,因爲如此一來,不能夠正確的統計文武百官以及軍中諸將的功勳。
畢竟接下來的戰爭,將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統一兼併戰爭。必然會有無數人趁機廝殺而起,建功立業。
這一刻,大秦帝國君臣心中都有各自的想法,一時間未央宮大殿之上出現了詭異的安靜。
按理來說,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安靜。登基稱帝之日,嬴斐纔是最矚目的那一個。
然而,這一刻的未央宮大殿之上安靜極了,就連文武百官的粗重的喘息聲清晰可聞。
因爲這詭異的安靜,讓跪坐在長案前的大臣們感到一絲莫名的緊張,然而卻又說不清爲何緊張。
“請陛下出令——”擔任司禮大臣的陳宮嗓音又響了起來,他作爲臣下,自然不願意讓嬴斐冷場。
嬴斐眼中掠過一抹精光,頭戴平天冠,身穿帝袍。目光如炬,直視着一片黑色的大秦帝國大臣。
他站起身來,一字一頓,道:“朕秉承天意稱帝,統一天下之戰今日開始。文武百官三公九卿,各司其職,大秦帝國朝野上下時刻準備朕昭命徵發。”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舉殿文武百官齊齊大呼,對於統一戰爭一個比一個重視。
作爲大秦帝國朝廷大臣,自然是聰慧之人,他們都清楚這是大秦帝國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了。
這也意味着這是最後一次憑藉廝殺就可以得到爵位,相比於十年寒窗苦讀參加國考自然是讓人激動。
與此同時,嬴斐眼底殺機一閃而逝:“立即擬旨:封曹操爲魏候,袁尚爲韓候,立即入朝朝見,逾期不止者,大軍壓境!”
“諾。”
點頭應諾一聲,文武百官心頭大喜。他們心裡清楚,嬴斐這一道詔書,根本就是開戰的號角。
以韓公袁尚以及魏公曹操的基業,自然不會甘願成爲大秦帝國的一個候爵。他們不同於楚候袁術以及吳候孫權。
袁術與孫權二人,乃是國破家亡,走投無路之下的選擇。但是魏公曹操橫跨三州之地,擁有兵馬三十餘萬。
韓公袁尚雖然差一點,卻也擁有冀州與幽州之地,坐擁兵馬二十五萬左右。兩者之間,根本沒有可比性。
……
“呼……”
長長的吐出一口氣,楚候袁術與吳候孫權對視一眼,眼底深處的苦澀越發凝重,登基稱帝以後得嬴斐太強勢了。
與此同時,他們也清楚中原大地大亂二十餘年,必然會在嬴斐的手中得到統一。這個時代嬴斐纔是最璀璨奪目的那一個,他們都是陪襯,是嬴斐登上帝位的墊腳石。
“哎,終究是一場夢,如此大好河山,卻落入最不可能的人手中!”
望着帝座上威勢赫赫的嬴斐,楚候袁術心中念頭閃爍。
曾幾何時,中原大地之上,最有可能取漢家天下而代之的絕不是嬴斐,而是佈局百年,四世三公的袁氏。
只是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的袁氏,卻因爲他們兄弟二人誰也不服誰的鬥爭中,拱手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