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9章:大敗武田,斬殺伊達,逼降上杉
冷兵器作戰打的是什麼?不就是主將的統帥能力,猛將的武勇,和士兵的綜合素質嘛。
論統帥的指揮能力,上杉、武田、伊達三家聯軍的主將,上杉謙信、武田玄信、伊達政宗,都不是周瑜、吳起和王翦的對手。
掄起士兵素質,秦軍在收編大量倭軍之後,綜合戰力雖有所下降,但也依舊不是三家聯軍可以對抗的。
三家聯軍唯一能和秦軍抗衡的地方,就是擁有須佐之男等五位戰神級猛將,可其中的四人都不告而別,悄無聲息的離開了。
三家聯軍少了這四位戰神級猛將之後,自然無人能牽制黃忠、糜厚望、趙雲、典韋、許褚等秦軍猛將,而他們一旦在戰場上肆虐開來的話,其結果自然也就是兵敗如山倒。
首先進行發難的是吳起。
武田信玄雖隱瞞了大山津見離開的消息,但還是被吳起察覺到了端倪,於是決定命典韋前去挑戰,試探大山津見到底在不在。
武田信玄應對的方式近乎完美,但卻更加堅定了吳起的判斷,畢竟大山津見若是在的話,哪怕是生或者負傷,也肯定會露一面的。
吳起抓住這點大做文章,大肆散佈上杉和伊達兩軍都已戰敗,大山津見也因此當了逃兵的流言,以此來打擊武田軍的士氣。
武田家大軍本來自然是不信,但大山津見就是不露面,這自然加大了士兵的懷疑。
武田信玄見這樣不是辦法,於是命人假扮成大山津見,想要打消士兵們的懷疑,卻沒想到反而弄巧成拙。
假冒貨的演技太差,根本就不像大山津見,被人一眼就給識破了,這加劇了士兵們的懷疑,也造成了武田軍軍心動盪。
吳起見武田軍軍心動盪,士氣滑落,戰機已經出現,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果斷率領趙雲、典韋等將領,以及全軍四千餘精銳進行夜襲。
經過兩個時辰的鏖戰後,武田二十四將死傷過半,奧近習六人衆全部戰死,武田三彈正全部戰死、真田七影武全部戰死……
大量名將的戰死,使得本就軍心動盪的武田軍,士氣也變得更加低落,在吳起的猛攻下被一舉擊潰。
大軍都已經潰敗了,哪怕是武田信玄也無力迴天,被逼無奈之下,只能棄營北逃,以圖東山再起,反正對於他來說這樣的經歷也不是第一次。
吳起則乘勝追擊,一路上擊殺俘虜了大量倭軍,累計取得了斬殺倭兵一萬五千,俘虜一萬的戰績。
武田信玄出征時有三萬大軍,而逃回去的只有不到兩千,可謂是慘敗而歸。
可吳起依舊不準備就這麼放過他,竟率領四千秦軍和上萬降軍,一舉跨過山脈,攻入了武田家境內,並勢如破竹的連下八城之地。
武田信玄也沒想到只有不到兩萬大軍的吳起,竟然敢直接打到自己家門口來,於是再次徵兵,以抵抗吳起的入侵。
北線的吳起,以五千秦軍,不但打的武田信玄近乎全軍覆滅,還俘虜上萬降軍,攻取了八座城池,這樣的戰績不可謂不輝煌。
東線的王翦,在收到吳起那邊大獲全勝的消息後,也加快了自己的計劃。
吳起都攻入武田家了,他要是還在大山裡,跟伊達政宗磨磨唧唧的話,那豈不是被吳起給比下去了?
不同於武田信玄和吳起之間有來有回,擁兵四萬有着絕對兵力優勢的伊達政宗,卻全程都在被王翦的五千大軍吊打,哪怕志那都比古前來支援也沒有任何作用。
由此也能看出統帥的重要性。
有‘戰國第一名將’、‘戰國第一兵法家’之稱的武田信玄,統帥屬性高達97點,跟兵家‘亞聖’的吳起相比,雖依舊相差甚遠,但也有過過招的資格。
伊達政宗雖也是倭國的一方梟雄,統帥屬性高達95點,和武田信玄比都還有不小的差距,就更別說是和中原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相比了。
伊達政宗和王翦差距太大,足足7點統帥的差距之下,表明兩人壓根就不在一個段位,所以哪怕王翦手中只有五千大軍,卻依舊能夠將伊達耍的團團轉。
每次開戰之前,伊達政宗都信心十足,結果卻都是慘敗而歸。
連戰連敗之下,伊達政宗手下的四萬大軍,只剩下兩萬五千,並且對王翦產生了恐懼,甚至想要撤軍。
但伊達家若是真的撤軍了的話,那上杉謙信那邊的壓力也會更大。
在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之後,伊達政宗最終還是沒有撤走,但他也不敢在和王翦交戰了,於是決定收縮戰線原地駐防。
對於伊達政宗而言,只要不繼續損兵折將,並且拖住王翦這一支偏師,就已經是最大的勝利了。
伊達政宗顯然是被王翦給打怕了,纔會砸兵力佔優勢的情況下,做出這麼窩囊的舉動,不過也歪打正着,讓王翦的不少計劃都無計可施。
無論秦軍如何叫罵,伊達軍就是死守不出,這也讓王翦極爲頭疼,畢竟他手中的兵力,總共也只有五千罷了。
伊達政宗若是鐵了心不出戰的話,王翦總不可能用着五千兵力,去強攻伊達家的防線吧?
伊達政宗被打怕了,所以認慫了,而這種慫在志那都比古離開後,更是被加重了。
沒了志那都比古,伊達政宗就更不敢出戰了,於是直接高掛免戰牌,死守不出。
不得不說的是,伊達政宗雖然慫,但他的決策是對了,他要是不慫的話,伊達軍也不可能堅持到現在,肯定會在武田軍之前就被王翦擊潰。
當然,面對這樣一個無解的難題,王翦也努力在思索破局的辦法,並且還真就被他給想到了。
伊達政宗對王翦害怕,已經怕到了骨子裡,只要王翦還在,他就就絕對不敢出戰。
所以思索再三之後,王翦決定試一試詐死之計,來誘使伊達政宗出戰。
若是王翦不在了的話,伊達政宗還會怎麼慫嗎?
王翦雖然也並不確定,但試一試也沒損失,萬一成了呢?
爲了讓詐死顯家逼真,王翦還親自參與了強攻,並在強攻途中,‘意外’中了倭軍的流矢。
當然,僅僅只是如此的話,是沒有辦法讓伊達政宗上當的。
伊達政宗的武力雖然不高,卻是高統高智高政的人才。
伊達政宗:統帥95,武力88,智力92,政治90,魅力89;
在和伊達政宗的交手過程中,王翦也意識到對方並非無謀之輩,想讓這麼一個聰明人上當,顯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所以,在王翦‘意外’中箭之後,接下來的操作纔是重中之重。
王翦讓秦軍的一切都保持原樣,並找來一個和他相貌相似的士兵,穿上他的鎧甲,並裝成一副受傷的養子,代替自己巡視全軍。
這麼做肯定是騙不過自己人的,但這恰恰就是王翦的目的,只有如此才能讓伊達政宗上當。
畢竟王翦中箭之後,秦軍若是立馬哭喪,懸掛白旗的話,伊達政宗反而會懷疑真假。
唯有秦軍繼續保持原樣,可平靜中又顯露出一絲的不同尋常,伊達政宗就會自己腦補出,王翦中流矢意外身死,並抓住這次機會主動追擊。
人總是願意想象自己所相信的,伊達這宗自然也不意外。
王翦給伊達政宗的陰影太大,當意識到王翦意外隕落後,伊達政宗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洗刷恥辱的機會,不過他依舊非常進行,並沒有在白天出戰,而是選擇了晚上。
又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
伊達政宗率領一萬五千大軍出營,準備一舉攻破秦軍大營,全殲王翦所部。
可當真的攻秦營之後,伊達政宗卻發營內空無一人,以他高達92點的智力屬性,見此一幕後哪裡還不明白,肯定是又中了王翦的計了。
“快……”
‘撤’字都還沒喊出口,營內就燃起了大火,八成的倭軍鬥毆葬身火海。
伊達政宗雖率領少量大軍逃了出來,卻在歸營途中中了王翦的伏擊,並不幸的死於亂箭之下。
王翦本來是想生擒伊達政宗,並藉助他來詐開伊達家的大營,並逼降伊達家的各城守將。
可如今伊達政宗既然死了,那逼降伊達家的計劃,自然也就只能作罷了,不過伊達政宗的屍體,卻還能利用一下。
王翦讓士兵換上倭軍的衣服,並讓之前投降倭軍的戰俘,擡着伊達政宗的屍體返回大營,聲稱他們遇到了秦軍的伏擊,家主身受重傷,必須要儘快治療。
留守大營的守將,是伊達三傑之一的伊達成實,見躺在擔架上的確實是家主,頓時大驚失色,沒怎麼多想就打開了營門,主動將王翦放了進去。
營門都被主動大開了,那接下來迎接倭軍的,自然是一邊倒的屠殺。
更何況,王翦才一入營,就公佈了伊達政宗已死的消息,這更是造成了伊達軍士氣暴跌,根本無法和兇悍的秦軍對抗。
經過了一個時辰大戰後,倭軍戰死了將近四千人,另外六千倭軍徹底喪失戰意,向王翦的秦軍繳械投降。
就這樣,王翦率軍所部五千大軍,不但全殲了來犯的四萬伊達家大軍,而且還斬殺了伊達家家主伊達政宗。
除了伊達政宗之外,伊達四天王全部戰死,伊達二十四將戰死十六人,伊達七人衆全部戰死,伊達三傑戰死兩位……
經此一戰,伊達家損失了過半的精英,可謂是元氣打傷。
王翦得勝之後,立即開始着手整編降軍,而後做出了和吳起一樣的決定,那就是率軍攻入伊達家的領地。
得知家主戰死,四萬大軍全軍覆滅的消息後,伊達家國內的衆臣雖驚,但很快就選出了新任大名,他就是伊達政宗的嫡子(次子)伊達忠宗。
伊達忠宗才成爲大名,就收到王翦率軍打過來的消息,自然是被嚇得大驚失色,草草的爲父立了個衣冠冢後,就開始了大肆徵兵全力抗秦。
武田家和伊達家都在一邊徵兵,一邊將大量的兵力調往前線,而這反而造成了後方空虛。
而讓兩家都沒想到的是,就在他們處於抗秦第一線,和秦軍浴血奮戰之時,後方卻遭遇了明軍的突襲。
此時的朱棣在經歷八場大戰,殲滅了今川北條兩家近十萬聯軍之後,已佔領了四國島大部。
之後,朱棣更是通過威逼利誘,逼降了今川義元和北條氏康,完成了四國島的統一。
佔領四國之後,朱棣就盯上了更加富裕的本州島,他在統計完戰果之後,一邊將繳獲而來的財富運回明國,一邊調兵遣將做好登陸本州島的準備。
在收到武田和伊達兩家被秦軍兩路偏師大敗,而兩家的兵力又都被調往前線的消息後,朱棣果斷決定先攻打武田和伊達兩家,畢竟打這兩家肯定最容易。
這次朱棣並沒有親自領軍,而是坐命常遇春爲主將,王彥章爲副將,率領兩萬大軍,以及三萬今川北條兩家的降軍,共計五萬大軍,在本州島登陸之後,兵分兩路攻打武田伊達兩家。
武田伊達兩家的兵力,大多都在前線對抗秦軍,後方本就兵力空虛,而且對明軍還沒有絲毫防備,又怎麼可能擋得住明軍的入侵?
短短七日之內,兩家就損失了三分之一的領地,而這可把兩家的高層都給嚇壞了,都以爲突襲後方的明軍是秦軍的盟友,他們之間肯定是約好了的,一個牽制兩家的主力,另一個則突襲兵力空虛的後方。
可是就算如此,兩家人也沒有任何的辦法,不將前線的秦軍打敗的話,他們根本不敢調兵回援後方。
吳起和王翦這員秦將,自登陸倭國以來,就愛從沒打過一場敗仗,憑兩家的這些殘兵敗叫,想要打敗他們二人,根本就是件不可能的事。
可若是不管吳起和王翦,直接撤軍的話,秦軍一旦追擊,反而會造成全線潰敗。
無論是撤軍,還是不撤軍,對於武田伊達兩家而言,好似都是十死無生的絕境。
就在兩家即將徹底絕望,甚至都想要投降之時,卻發現前線的秦軍突然撤軍了。
雖不知道秦軍爲何撤軍,但既然撤了,那前線的威脅也就不在了。
武田和伊達兩家連忙將前線的大軍,調往後方抵禦突襲的明軍,他們的對手也從秦軍變成了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