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4章:嬴州刺史府,移民與聯姻

第2396章:政治之爭,同化之始

“和逆明聯盟?”

劉秀猛地站起身來,臉上盡是驚愕,隨即怒聲道:“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見一向溫和的楚王,竟罕見的發起火來,下方衆臣頓時噤若寒蟬,本來有意支持的人,也都一個個的都不敢說話了。

劉秀並不是一個易怒的人,他也很少跟臣子發火,但這一次不發火不行,因爲龐統觸及到了楚國的政治紅線。

龍有逆鱗,觸之必死,國家也一樣,不過不叫逆鱗,而是政治紅線。

任何國家都有一條政治紅線,是絕對不能觸碰的存在,一旦觸碰到了這條紅線,那就是政治不正確,將遭到體系內的所有人的反對。

大秦的政治紅線,就是大漢殘暴,氣數已盡,秦代漢乃是天命所歸。

大秦的官員要是公開說,大秦代漢乃是謀逆,那就是政治不正確,觸碰到了這條紅線的人,就算不死,仕途也肯定是走到頭了。

同樣的,楚國的政治紅線則就大漢,官員不能說大漢的任何不好,否則就是政治不正確。

龐統提議的和明國聯盟之舉,雖沒提任何大漢的不好,但要知道漢與明之間勢不兩立。

雖說大漢會亡主要是自身的緣故,但在劉秀這些漢室宗親的眼中,大明纔是最大的禍害,不是也是。

哪怕劉秀也知道大漢的敗亡,更多是內部的腐化所導致,就算沒有黃巾起義,也會有白巾灰巾起義,但爲了維護自身統治的合法性,還是將所有的過錯都推向大明大秦。

畢竟偉大的大漢又怎麼會犯錯呢?千錯萬錯都是逆明、逆秦,那些野心勃勃的亂臣賊子的錯。

劉秀等劉氏諸侯,用這種甩黑鍋的方式,來爲大漢開脫責任,以此來穩定自身的統治,同時抹黑死敵。

這種方式不能說有錯,但也定死了整個國家的國策,那就是漢與秦明兩國是死敵,是絕對不能共存的存在。

龐統現在提出要和大明聯盟,讓大漢和這個滅漢最大推手聯手,無疑就是觸碰到了楚國的政治紅線。

隨着朱元璋隕落,任紅昌歸順大秦,朱棣則扛起了大明正統的旗幟,而劉秀一向以漢室正統自居。

大漢會落到現在的地步,大明的責任最大,和這樣的死敵聯手,無疑是讓劉秀自己打自己的臉。

這麼膽大包天的策略,龐統不私下裡說,反而堂而皇之的提出來,也就是他的主公是劉秀,要是換成疑心病中的君主的話,比如曹操,恐怕都會懷疑龐統別有用心。

劉秀當然知道龐統的提議,對楚國當前的困局來說,未必不是一條出路,但無論如何他都接受不了和逆明聯手,反而更演繹推動魏宋將明國吞併。

劉秀故意擺出一副大怒的樣子,也不是真的在生龐統的氣,而是在救龐統,讓他及時打住,不要繼續作死下去了,否則龐統在楚國恐怕真的會被孤立。

龐統的政治智慧顯然比不上他的軍事智慧,不過也還是看出了劉秀這是爲了他好,這也讓他的心中極爲感動,生出一種士爲知己者死感覺,所以並沒有接受劉秀的好意,反而作死的一路莽到底。

龐統當衆分析了,暫時放下舊怨,和明國聯盟,對楚國會有哪些好處。

別的暫且不說,水軍方面,肯定會大有裨益。

除此之外,龐統還分析了明國當前所處的局勢,楚國若是與之聯盟的話,明國肯定不會拒絕。

劉秀聽完後都有些心動了,可龐統只說了軍事上的好處,卻沒有提到政治上的壞處,這也讓劉秀糾結不已。

對於楚國來說,和明國聯盟雖能解決軍事上難題,但政治上的影響又該怎麼化解呢?

有得就有失。

劉秀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還是決定聽取龐統的策略,主動遣使和大明進行聯盟,企圖從明軍手中獲得造船技術。

至於龐統,雖是一心爲國,但由於觸碰了政治紅線,開始被整個楚國的官場所孤立,甚至連荊州世家都開始疏遠他,逐漸淪爲一個孤臣。

當官最爲忌諱的就是當孤臣,政治讓沒有一個盟友,出了事第一個背黑鍋。

楚明聯盟由龐統一手挑起,一旦聯盟不成,或是成了之後,未來卻有除了差錯,亦或是未來楚國背叛盟約的話,龐統都是替罪羊的不二人選。

對此,龐統自然知道卻絲毫不在意,他對劉秀有着絕對自信,認爲劉秀絕不會放棄他,把他當做替罪羊。

可當察覺到,荊州世家都在疏遠他時,龐統終於有些慌了,也意識到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幼稚。

龐統是荊州世家額人,代表荊州四大家族之一的龐家,荊州世家向來同氣連枝,可現在連荊州世家都在疏遠他,這還不能說明問題所在嘛。

龐統終究還是太年輕了,他顧軍事不顧政治,硬是自己把自己給玩成了孤臣,可他又不是一個被動的人,於是主動提出擔任使者,出使明國。

龐統要親自掌控楚明之間的外交事宜,以防止出現一些意外,導致楚明之間的外交困境,從而讓自己更加的被動。

正如龐統所料,遠在倭國的朱棣,情況顯然也並不好。

徵倭大勝的巨大收益,反而引起了諸國的貪婪,也將朱明推上來烤架。

自織田家滅亡後,針對朱明的陰謀詭計就接連不斷的襲來,連朱棣都分不清哪些是大秦的,哪些又是魏宋吳三國。

這些陰謀詭計搞的朱棣不厭其煩,要不是有姚廣孝爲他分擔的話,朱棣恐怕很難躲避這些陰謀。

對於朱棣來說,其他的算計倒還好,並不算多麼的致命,但入本州親自參與會盟,他是真的沒有這個的膽子。

朱棣一開始就對四國聯軍充滿戒心,他這次徵倭明明是爲了積累威望,可是卻沒有親自領軍攻打本州東北,而是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常遇春,就是怕自己一旦登上本州島就回不來了。

朱棣太清楚自己的價值,他一人身兼明齊兩國的安慰,只要他不親自登上本州,針對他的就只能是陰謀詭計,而一旦他去了本州的話,來的恐怕就死明槍明劍了。

魏宋吳三國或許並不會殺他,甚至還會全力保護他,但大秦絕不會讓他活着離開本州島。

所以,無論魏宋吳三國如何向朱棣承諾,一定會保證他的安全,朱棣也依然不敢前往本州島。

因爲在大秦面前,魏宋吳三國就是個弟弟,哪怕他們有心,也根本保不住他的命。

可若是不親自去本州參與會盟的話,明國就將被排出倭國的統治序列之外,根本保不住手中的利益啊。

就在朱棣左右爲難之計,姚廣孝提議,朱棣還是要去,但不能自己去,而是派一個替身去,這樣既能應付四國,同時也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朱棣一琢磨,發現此計可行,畢竟四國又不知道,去的究竟是不是真的他。

魏宋吳三國承諾一定能保證他的安全,可若是替身死了的話,那三國說的話都是在放屁,就算他沒有真的去,也不能繼續以此作爲藉口,畢竟他們連自己的安全都保證不了。

若是替身沒死的話,就讓替身代替他將會盟,可謂是兩全其美。

假朱棣都還沒出發,朱棣就又收到了來自中原消息,楚國使者龐統出使大明,並代表楚國提出了結盟的意圖。

朱棣得知後大喜過望,一直以來明國都在孤軍奮戰,三次中原大戰全都是在一挑多,除了齊國之外沒有一個盟友,發展可謂是艱難至極。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自然是因爲朱棣繼承了大明的正統,而其他諸侯都是繼承自大漢的諸侯,不針對明國又針對誰啊,畢竟漢明不兩立可不僅僅只是說說而已。

朱棣也知道孤軍奮戰必不持久,可是放眼天下,除了明齊兩國之外,所有的勢力都是大漢一系勢力,這種情況直到大秦建立後纔好了許多。

大秦建立之後,天下見得勢力紛爭,則變成了秦、漢、明三系之爭。

最強的自然是大秦,漢明兩系加起來也遠遠不如,可是因爲仇恨太深的緣故,又無法聯合起來。

楚國這次主動遣使聯盟,在朱棣看來就是一個很好信號,漢明之間的關係即將破冰,並最終走向聯合公共抗秦。

不同意劉秀對於聯盟的究竟,朱棣對於和楚國聯手則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在大明最重要的永遠是自保,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往後排。

龐統的來意,朱棣一眼就看出,肯定是爲造船術而來的。

如今中原各大諸侯當中,唯一靠海,卻沒有海戰能力的國家,也就只剩下楚國一國了。

楚國與吳國乃是死敵,吳國不可能將造船術交給楚國。

至於宋國,還是在大秦的幫助下,才組建起了水軍和船隊,並不擁有完整體系的造船術,所以給不了楚國多大幫助。

那麼也就只剩下明國一國了。

明國壓根就沒有發展水軍,現在所擁有的水軍都是原齊國水軍,由朱天蓬一手打造並被完整的交割給了朱棣。

至於朱天蓬從來搞來的?朱棣也不知道,朱天蓬也沒告訴過他。

朱棣白得了一直強大的水軍,可他一開始對水軍卻並不看重,覺得水軍對明國的作用不大,但海戰時代的到來,以及此時徵倭的大勝,則徹底完全改變了他的看法。

畢竟沒有水軍的話,明軍又豈能在倭國登陸?又豈能取得這麼大的戰國?

另外,大明可是靠海的國家,若是沒有水軍保護的話,那明國在大秦的眼中,跟沒穿衣服又有什麼區別?

所以,對於明國來說,水軍至關重要。

在意識到了水軍,以及造船術的重要性之後,朱棣自然不可能將造船技術交給楚國了,哪怕他知道交出去的好處更大。

楚國已經展現了聯盟的意圖,也算是潛在的盟友,而朱棣是真的不想孤軍奮戰下去了,幫助楚國的水軍強大起來,也會給大秦造成一些麻煩,畢竟敵人的敵手就是朋友嘛。

可是大明的造船術,並不是他朱棣的東西,而是朱天蓬多年來的心血。

若是這麼輕易就交出去的話,那原齊國的將領們,以及朱天蓬,又會怎麼看他?

朱棣雖一直在降低朱天蓬的影響力,以及一點點的剝奪他的權利,但對於朱天蓬,他還是極爲感激的。

朱天蓬不爲權不爲利,齊國那麼大的國家,他二話不說就交給了自己,可是自己卻無法讓齊國徹底融入大明。

爲了不辜負朱天蓬的期望,朱棣纔不惜冒險親自領軍徵倭,以求樹立足夠大的威望,好折服齊國的驕兵悍將。

就目前情況來看,朱棣的計劃很順利,徵倭大勝奪去了大量的錢糧,一衆齊將也開始逐步歸心,唯一的糟心事就是四國算計的算計。

他要是連知會都不知會一聲,就將朱天蓬多年的心血,拱手交給楚國的話,哪怕朱天蓬嘴上不說,心裡恐怕也會有芥蒂吧。

朱棣雖也想和楚國結盟,但他更不想讓朱天蓬失望,所以在朱天蓬同意之前,他是不會將造船術交出去的。

除此之外,朱棣還打算利用一下楚國,他讓姚廣孝帶着替身前去會盟,同時故意透露出楚國要和大明結盟的意圖,以此來向大秦施加壓力。

若是大秦在繼續逼迫的話,那就別怪大明倒向楚國了。

朱棣的這一首借力打擊,打到了周瑜和郭嘉的軟肋上,一下子讓兩人都有些不知所措,將派去暗殺朱棣的三位大宗師都給緊急招了回來。

關東,東京灣,江戶城。

吳起將關東地區徹底攻佔後,周瑜在和郭嘉商議之後,決定將靠海的江戶城,設爲嬴州治所,以及州刺史府的所在。

此時,嬴州刺史秦政已在抵達江戶,並接見了即將赴秦,進行聯姻和織田市和月讀。

她們兩人加入秦宮進行聯姻,也將是大秦同化倭島的開始。

第2719章:出逃派分裂迴歸,忽必烈暗中插手第2646章:風起嬴州,三軍伐明第1656章:強化天寶第2282章:四金四銅,吳起王翦第2141章:龍且大戰金兀朮(下)第2679章:四虎上將斬五方痘神第644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715章:北伐?第1924章:洛陽戰亂起第2588章:岳雲李柯,軍制改革第1847章:幽州攻略(下)第1129章:以胡制胡第1205章:亞瑟、樊梨花VS樑林第758章:大敗劉秀(上)第177章:罪民戍邊啓動第2511章:華山論劍(5)之兩太雙龍第2298章:學習誅仙劍,傳授紫電錘第806章:這個盟主不好當第1296章:元帝VS秦公(中)第1719章:這一棒叫你灰飛煙滅(上)第1289章:千里轉戰鎮北關(下)第933章:秦家秦霜第119章:秦昊月下追郭嘉第1110章:仁將慕容恪第291章:再現切菜式斬將第2301章:實行科舉取士,各國跟風裁軍第2722章:楊任連戰吐蕃名將,楊爽大敗西域聯…第774章:擴軍二十四萬第2805章:諸國震動,棋子棋手第1159章:高寵戰宇文成都第1962章:連斃大宗師(終)第1182章:奪船渡黃河第2327章:天照、月讀、須佐第554章:天下第一猛將(下)第574章:橫貫八方第1311章:步騎對決第330章:金蟬脫殼 軒轅之危第2263章:爾虞我詐,你來我往第566章:飛虎破城第1780章:伐吳?攻秦?第224章:離間換帥之計第604章:世家行商 百姓種地第536章:李元霸轟塌大谷關通知:紂王的名字改爲殷受第1985章:兵貴神速(下)解釋一下爲什麼又發防盜章節了第661章:巔峰之戰(十)之四大戰神第352章:不得不戰第2231章:敗長孫無忌,決戰五丈原(終)第1155章:檀道濟歸來第1844章:信息爆炸第2319章:戚繼光戰交州,阮越對秦稱臣第1828章:謀己謀人謀兵謀國謀天下第2345章:激鬥決死第1419章:東瀛來使第2713章:李牧大戰史萬歲,蒙恬奇襲西寧郡第2619章:蚩尤敗刑天,水火不相融第1304章:大宗師與弓王第83章:親自去請王猛第1712章:黃天爵之死第2471章:鎬京大捷(6)之元慶再戰元霸第1590章:盧俊義投降第1343章:系統46級第2358章:東瀛八大戰神第1993章:賈詡:??第2275章:傳國玉璽,大封羣臣第747章:暴雨將至第2813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555章:範亞父第126章:羽扇綸巾談笑間第1922章:馬騰韓遂之死第1491章:詭譎(一)第2766章:十面埋伏,楊廣殞命(終)(六十…第2862章:大戟士VS虎豹騎,孔宣至亂戰啓第2056章:盧龍塞第105章:關勝三刀第2873章:曹操的累贅戰術,孔宣偷襲斬范蠡第1236章:秦晉會師第2751章:野牛山決戰四,楊任高光時刻第2216章:秦本姓嬴(中)第1127章:楊業之悲第1796章:敗楊戩第1793章:秦唐大戰函谷關(下)第626章:新設河套三郡第2218章:秦本姓嬴(終)第1746章:不留俘虜第69章:更霸道的賈玉第459章:困龍之局(下)第1572章:王莽的連環計第2006章:燒糧突圍第2391章:針對朱棣的陰謀第1909章:劉徹之死(中)第1834章:賈詡之死2986.第2912章 擒項莊斬常遇春,烈火焚城現福主第1044章:十三棍僧救唐王(上)第74章:小妹秦雪第1984章:兵貴神速(上)第2725章:土行孫慘敗,楊任戰論欽陵第2731章:南朝第一猛將蕭摩訶第2752章:野牛山決戰五,最強角鬥士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