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5章:隋國遷都之議,吐蕃出兵援隋
楊廣這個人非常雙標,他出兵西域也是不宣而戰加偷襲,但他可以這麼做,卻不允許別人也這麼做,否則就是無恥無道,就要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對方,簡直雙標到了極點。
其實楊廣也明白,發文指責這種事,不會對大秦構成任何影響,但敵強我弱,無法在戰場上重創對手,就只能用這種手段來噁心對手了。
可自嗨之後,遺留的難題,卻還要解決。
“主公,根據探報,此次大秦所出動的兵力,恐怕不下於十萬大軍。
如今東大門渝中已失,東線的各大營寨鄔堡,肯定擋不住十萬秦軍的進攻。
若是再不派軍前去抵擋的話,恐怕要不了半個月,李靖的大軍就能打到大興城下了。”成公英憂心忡忡的進言道。
楊廣嚴肅的點了點頭,他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隋國派出四萬大軍西征之後,國內雖還有二十一萬大軍,但分散駐紮在了各地,而來犯的十萬秦軍卻非常集中。
雖說二十一萬隋軍,打退十萬秦軍並不難,但集結起來也是需要時間的。
楊廣對渝中和河關兩座門寄予厚望,本以爲秦軍若是來犯的話,最起碼也能堅持了半個月,好給自己調兵增援爭取之間,卻沒想到連兩天都沒堅持下來。
之前在收到潁川和東郡防線淪陷的消息時,楊廣還當衆嘲笑過曹操呢,認爲曹操在南北兩大防線花了那麼多心思,可是卻一點用都沒有,才一個半月就被秦軍給陸續攻破了。
結果到了隋國這裡,渝中這等堅城,才兩天就淪陷了,表現甚至還不如魏國,簡直丟人現眼。
“董翳無能,誤我大隋啊。”
楊廣一臉自責的檢討起來,卻絲毫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將責任都推給了已經戰死的董翳。
渝中淪陷後,大興也就只剩最後的屏障金城了。
注意,這個金城,是金城縣,而不是金城郡。
金城郡的名字就是由金城縣而來,金城縣也曾是金城郡的治所,只是因爲羌族肆虐涼州時,曾多次被羌族攻破,人口流失嚴重,政治中心纔會轉移到了地理位置更加優越的允吾縣,也就是如今的隋國王都大興城。
如今的金城縣雖也依舊富裕繁華,但早已不再是涼州的中心,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地位,都早已被大興城所徹底取代,併成了大興的衛城。
“渝中失守,金城孤立難支,必須要儘快支援才行,臣提議由楊素大都督率領五萬大軍,星夜馳援金城。”成公英進言道。
此言一出,隋國的第二任狀元李德林,連忙站出來反對道:“萬萬不可,秦軍表面上雖出兵十萬,但誰也不知道還有沒有隱藏後手,或許還有其他兵力緊隨其後。
大興城內總兵力不過六萬,直接派出去五萬的話,
一旦秦軍突破了其他方位,則大興危矣。”
聽到此言,不只是楊廣和成公英,連丞相高熲都沉默了,因爲說的確實有道理啊。
誰也不知道大秦究竟有多少家底,秦軍如今雖只暴露了十萬軍隊,可不代表秦軍只出動了十萬大軍,若是爲了保金城而把大興掏空的話,真遇到其他情況可就不妙了呀。
隋國是第一個是科舉的國家,而科舉這個制度也直接挽救了隋國,爲隋國吸引力大量的平民人才,李德林就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班固、西門豹、趙煚、陳棱等人。
其中李德林和趙煚,更都是隋文帝時期的宰相,兩人輔佐楊堅建立隋國,是開皇之治的大功臣。
也正是有了這麼多人才的輔佐,隋國才能的發展纔會這麼快,哪怕佔據的是貧瘠的涼州和海州,也依舊還是一個地區性的強國。
李德林話音剛落,趙煚也站了出來,附和道:“主公,大秦既然在此時來犯,定是爲了亡我大隋而來,只是向金城派遣援軍的話,尚不足以應對此番危機,臣認爲應該將這一戰當做亡國之戰來打。”
李德林和趙煚,整合一前一後的發言,當即有不少人的反對,他們覺得在不知秦軍具體情報的情況狂下,就這麼做有些反應過激了。
甚至連楊廣也不經皺起眉頭,覺得二人有些小題大做了,不過丞相高熲卻認同兩人的看法,畢竟大秦失敗了還能再來,可隋國失敗一次就會被近乎亡國。
隋國輸不起,所以不得不慎重。
“主公,在下也認爲應該謹慎對待。”
成公英也站出支持,然後還有班固、祖珽等人,也讓楊廣不得不慎重起來。
不得不說,隋國在猛將方面雖偏弱,可是文臣的質量還是很高的。
提供謀略的軍師有:高熲、成公英、李德林、趙煚;
治理國家有:班固、西門豹、陳棱
統帥有:楊素、楊爽、高歡、高長恭。
只有猛將方面略弱,但也有高昂、史萬歲、伍雲召三尊戰神級猛將,比只有孫策這一尊戰神的吳國強多了。
見楊廣態度鬆動,李德林和趙煚心中都鬆了口氣,他們最怕的就是楊廣固執己見,不聽人勸,畢竟楊廣英明時確實很英明,但固執起來也是真的沒人能不勸得動。
就在這時,高熲站出進言道:“主公,若按亡國之戰來打的話,老夫有三策。
一,立即傳訊全國,讓各城守將警惕秦軍,以防止再次遭到襲擊,並增派守軍,尤其是河關。
二,立即調海州和西涼駐軍,前來金城支援,以降低金城郡的壓力。
三,向吐蕃和蜀漢求援,蜀軍陳兵劍閣可牽制秦軍的兵力,吐蕃軍下高原來援可降低我軍壓力。”
高熲不愧爲開隋九老之一,所獻三策可謂字字珠璣,可惜他並不知道秦軍的具體情報,以及兵力佈置,所以這三策也相當保守,否則肯定會提出更加激進且有效的計謀。
站在上帝視角來看,高熲的三策雖有用,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李靖所用的乃是絕殺之計,你一步走錯就直呼步步錯,而高熲的三策顯然還沒觸及到事態的根本。
不過在楊廣等人看來,高熲的三策太牛了,就算不能不直接打退秦軍,也能也能將威脅降到最低了,所以自然不可能不採納。
高熲可沒楊廣這麼樂觀,所以又提出了遷都之議。
“什麼?遷都?”
楊廣一臉的難以置信,誰說遷都他都不意外,但他不敢相信作爲丞相的高熲,會在此時說出遷都這等喪氣話來,這也太打擊隋國的士氣了。
這已經不是隋國第一次談論遷都了,隴西、武威、漢陽三郡被大秦佔據會後,隋國國內就不止一次提出過遷都,但都被楊廣有各種理由給回絕了。
楊廣不是不知道,涼州東部諸郡被大秦所佔會後,位於中部的大興城已經不在安全了,但涼州這片地界越是往西就越貧瘠。
楊廣花費了這麼多年的時間,好不容易把大興給建設成不遜於中原大城的王都,就這麼放棄大興從頭開始的話,他實在是有些不捨得。
另外,在當時的情況來開,大秦在滅掉魏宋明三國前不會對隋國出兵,所以隋國尚未到必須要遷都的地步。
再加上洛陽條約的順利簽訂,隋國以武威十縣換回了河關,完善了金城郡的南部防線,自然也就沒必要再遷都了。
如今大秦對隋國出兵,之前的種種推測都被打破,但正是因爲兩國已經開戰,所以楊廣自然也就更加不會遷都了。
隋國現在的情況跟臨戰遷都的曹魏完全不一樣。
曹魏的前都城許昌,跟大秦三面接壤,且一馬平川,易攻難守,不遷都的話太容易被針對了,而且曹魏遷都時還沒有和大秦開戰。
隋國現在都已經和大秦開戰了,而臨戰遷都的影響太惡劣。
當初羣雄討董,虎牢關再被嬴昊攻破後,董卓也起了臨戰遷都的心思,結果造成西涼軍軍心動盪,戰力大跌。
有董卓這個明晃晃的教訓在前,楊廣又怎麼可能會在此時遷都呢?
在楊廣看來,大興乃涼州第一堅城,大不了就在大興和秦軍決一死戰,就算最後保不住大興也要讓秦軍傷亡慘重。
高熲之所以提出遷都,越來越多的不明情況,雖不知道大秦究竟在謀劃些什麼,但足矣讓他意識了危機,並擦覺到局勢正在逐漸走向失控,所以遷都未嘗不是一個止損的好方式。
可見到楊廣對遷都如此牴觸,高熲也十分識相的沒有再提遷都了,畢竟纔開戰就遷都的影響確實太惡劣了。
可讓高熲怎麼都沒想到的是,這次他沒有堅持己見,卻成爲了他今後最後悔的事。
李靖的絕殺之策實在是太狠,根本沒有給隋國任何機會。
隋國要是在此時遷都的話,雖會對全軍士氣造成影響,但卻也還能保存不小的力量退入西域,但可惜隋國上下都不同意遷都。
當李靖的佈局全面展開之後,隋國就是想遷都也已經沒機會了,只能以一種最狼狽的姿態逃入西域。
“主公認爲是西域重要還是西涼重要?”
成公英發出靈魂拷問,而楊廣想也沒想就答道:“當然是西涼。”
“那在下提議,暫停西域攻勢,召回西征大軍,等打退秦軍後再繼續西征。”
“什麼?不行,絕對不行。”
楊廣果斷拒絕,畢竟面對秦軍他並沒有必勝的把握,哪怕來犯的秦軍只有十萬人,而他卻手握二十一萬大軍。
若是真的打不過的話,西域就是他最後的退路,所以楊廣又怎麼可能召回西征大軍呢。
成公英和高熲等謀士,聽到楊廣這麼說,知道楊廣也沒有多少信心,可卻依舊既想保西涼又想要西域。
但世間又哪有那麼多兩全其美?
全都要的結果往往就是全都沒了。
楊廣堅持,高熲和成公英也沒辦法,只能按照楊廣的命令行事。
最終,楊廣命楊素率四萬大軍進駐金城,同時下令召回西涼和海州大軍,準備以十五萬大軍對陣李靖的十萬秦軍,並且還向吐蕃和蜀漢這兩大盟友求援。
除此之外,楊廣還擔心河關的安危,於是發出飛鴿傳書進行詢問,卻正好落到了準備向大興進軍的李牧手中。
在李牧的首肯下,司馬欣給楊廣的回信,自然是河關一切安好,並未遭到秦軍的襲擊,並且也已經警惕起來,堅決不會給秦軍可乘之機。
看到司馬欣的回覆後,楊廣也沒有多想, 只以爲秦軍集中兵力從東線而來,並未盯上西線,但河關畢竟只有三千守軍,爲了以防萬一,還是準備向河關增兵五千。
李牧收到楊廣回信後,自然是大喜過望,招降一個司馬欣,白賺三山五寨不說,竟然還附送五千隋軍援軍,簡直一舉多得啊。
與此同時,吐蕃和蜀漢,在收到楊廣的飛鴿傳書後,也都緊急召開了會議。
吐蕃王松贊干布是不想插手秦隋之戰的,但楊廣的求援書中把隋國描繪的太慘,什麼秦軍不講武德,不宣而戰之下,偷襲攻破隋國門戶,不日即將兵臨大興,隋國若是扛不住,吐蕃必爲大秦所欺凌……
楊廣的話,讓松贊干布回憶起了,向大秦兩次求親被拒的羞辱,同時又對大秦和南蠻聯營,並將弄玉公主嫁給南蠻王而不感到不忿。
松贊干布倒也不是貪圖美色,但這憑什麼呀?
明明大家都是蠻夷,大秦憑什麼看不起吐蕃,卻對南蠻另眼相看?
松贊干布越想越氣,在他看來大秦對吐蕃的輕蔑,已經達到了絲毫不加掩飾的地步。
若是隋國真被趕出西涼的話,吐蕃在西疆孤立難支,肯定難逃大秦的欺壓,所以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出兵支援隋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