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約戰顏良

“主公千金之軀,豈可與莽夫爭鋒!”

“居然要主公與顏良廝殺,你是何居心!”

“末將願戰顏良!”

……

能提前明白,並理解太史慈想法的,只是極個別人,大多數都以爲太史慈是想自己上,有人佩服太史慈的膽氣,有人覺他是渴求名利,想要借顏良揚名,但不管怎樣,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結果太史慈卻說出讓李易去找顏良鬥將,這一下衆人就不能淡定了。

從身份上來講,李易是大將軍,半個天下都在李易掌握之中,說一聲貴不可言絲毫不爲過,而顏良雖然是河北名將,但跟李易一比就差太多了,讓李易去找顏良單挑,這在許多人,特別是那些文官看來,是掉份的舉動。

對於武將們就更別說了,現在他們各方面佔優,哪怕不用計謀,只要集中兵力,一波平推過去也能打敗袁譚,代價無非是多死點人,結果太史慈卻讓李易去第一線衝殺,如此即便最後勝的再漂亮,也都是他們無能和失職的表現。

所以,太史慈一說讓李易去找顏良單挑,幾乎就是犯了衆怒,四周盡是指責之聲。

少數幾個知道李易厲害的人釋然沒出言反對,但也不會支持太史慈,他們主要在意的還是李易自己的想法。

聽到大帳內變得亂糟糟的,李易微微皺眉,但也沒有制止他們,因爲李易自己也在思考太史慈建議的可行性。

不過,李易心中的可行性不是能不能打得過顏良的問題,而是他這麼做了之後,會對己方,還有袁紹一方產生怎樣的影響。

然後李易就得出結論,這次親自出手的話,確實是比較划算的。

李易動手的次數不多,且每次都很乾脆,有人認爲李易武藝高強,甚至還要在呂布之上,但也有與李易關係不好的,覺得他是故弄玄乎,最明顯的證據就是,李易很少正經跟人交過手,殺人都是遠距離一擊斃命,而且死的都是泛泛之輩,明顯有捏軟柿子的嫌疑。

所以,李易一直都有找個名將來殺一殺的想法。

兗州時李易考慮過關羽,但關羽名聲不夠,個人實力又太猛,甚至讓李易都感覺害怕,找關羽單挑付出與收益明顯不成正比,於是李易就放棄了。

但顏良不同於關羽,這是一個性價比非常高的選擇。

現在李易的名號在中原一帶威懾力非常強,往往大軍還沒到,前方城池聽說了他名號就會主動請降,這就是李易的威勢。

可是,李易將來打過黃河,這種情況卻很難出現,因爲那是袁紹的地盤,就算李易佔據優勢,當地人心中也會下意識的覺得袁紹更厲害有些。

所以,李易需要想辦法在河北刷名聲,最效率的手段就是打仗與殺人,前者袁紹還能壓一壓,通過嘴巴轉敗爲勝,可李易殺了人,尤其還是顏良這樣的名人,縱然袁紹也沒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李易一點點的震懾河北。

最後,這次出兵青州,李易除了要佔地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目標就是剪除袁紹的羽翼。

袁譚,李易就是能殺也不差,雖然實際上的袁譚並不像後世大衆印象中的那般不堪,奈何袁家的兄弟們不齊心,留着袁譚對袁紹集團弊大於利。

但田豐和顏良就不一樣了,這一文一武都是人才,除非他們願意轉換陣營,否則李易絕對不會給他們生路。

別看袁紹身邊聚攏了很多人才,但人品才能全都過關,且能被袁紹信任重用的,真心沒幾個,如果這次能將田豐和顏良留下,說去袁紹一臂可能過分,但斷他一隻手肯定是夠了。

幾番權衡之後,李易越發覺得親手幹掉顏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當即就想順勢答應,但在這時,蒯越卻是搶先一步開口說道:“太史將軍言之有理,只要主公出手,顏良絕無僥倖之理,但是,主公千金之軀,豈能親自與莽夫爭鋒?更何況有諸位將軍在,又何須主公出手?”

蒯越畢竟是軍師,他一開口,帳內一下就安靜了許多。

李易目光中略有不解,軍議不同私下裡的探討,其目的是讓衆人集思廣益,也是對下面官員的一種培養,像是蒯越徐晃這樣地位較高的,不應該過早的發表意向明確的觀點,否則旁人就不好繼續開口了,軍議也就失去了意義。

這道理蒯越不會不懂,可他還是還是說了,而且意見很明確,這與蒯越平日表現不符。

果然,蒯越如此一說,太史慈的表情立時有些不自然。

太史慈覺得蒯良有些不智,冀州的兵馬精銳,顏良本人更是河北名將,這樣的對手讓他們去打雖然能贏,但肯定要付出不少的代價。

可李易不一樣,李易的武藝對太史慈來說是深不可測的,太史慈堅信李易出手,一定能夠輕易取勝,大振軍威。

太史慈有心與蒯越爭辯一二,但軍師二字壓人,更重要的是人家說的確實有道理,顏良都要李易親自出手的話,要他們這些將軍還有什麼用?

看着太史慈那欲言又止的模樣,蒯越暗暗佩服李易的眼光,如此一心爲公的將軍,不殺果然是對的。

片刻後,太史慈暗歎一聲,心中有了決斷,對着李易一拱手,正色道:“主公,末將請令與顏良一戰!”

李易當即就想拒絕,他覺得太史慈與顏良相比,不管誰高誰低,差別都不會太大,所以,這樣的交手並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

蒯越見狀,本來不想幹預,可想了想,記得李易有一次訓話時說過,不要欺負老實人,不要把髒活累活都派給忠實可靠的人去做,卻將升遷機會留給那些喜歡溜鬚拍馬的人。

於是,蒯越目光瞧瞧往魏延那邊撇了一眼,笑道:“太史將軍之前都說了,對上顏良並無必勝把握,如此出戰豈不是無益?”

太史慈先是一怔,旋即臉色漲紅,心中有些羞怒。

莫說太史慈,許多不相干的人也微微蹙眉,蒯越拒絕太史慈出戰沒關係,但他不該用人家自謙的話作爲回絕的理由,這明顯有些針對人了。

甚至,連李易都不滿了,太史慈完全是一片好心,平時做人也踏實,蒯越欺負人家幹嘛?

皺眉看了蒯越一眼,然後李易對太史慈說道:“今次衆將都可以請戰,但唯獨子義不成。”

太史慈心中感覺越發委屈了,忍不住問道:“這是爲何?”

李易卻是面露微笑,打趣道:“你去找顏良廝殺,親衛營的事情誰來安排,這可是玩忽職守啊。”

太史聞言,先是不解,但想明白之後,原本的委屈頓時釋然,再看向李易的時候,眼中更多了幾分感激。

太史慈投靠李易之後一直在親衛營中任職,直屬上司是典韋,軍職上與周倉同級。

但太史慈因爲是降將,實際權限並不如周倉,周倉有着一定的自主權,甚至是小範圍的調兵權,而太史慈只能聽命行事,說的直白些,就是李易對他的信任還不夠。

剛剛李易雖然也拒絕了他的請戰,卻暗示了加擔子的意思,也就是要往上提拔他了,這地太史慈個人而言,是一件好事,特別還是在剛剛被蒯越針對了之後,完全就是在幫他出頭,這叫太史慈如何能不感激?

深吸口氣,太史慈對着李易鄭重一拜,緩緩退下,並沒有說什麼感激的話,因爲感激全都被他記在了心裡。

在這個過程中,太史慈根本不去看蒯越,蒯越當着這麼多人的面擠兌他,老實人也是有脾氣的。

不過蒯越心中卻沒有半點波瀾,太史慈到底是吃虧還是佔了便宜,他心裡清楚就行,太史慈明白與否不慎重要,更何況他的位置已經足夠高了,要是跟這幫武將們穿一條褲子,那纔是大問題。

太史慈退下之後,蒯越又對李易說道:“屬下建議主公可擇一良將,以少許兵馬與顏良試探一陣,藉機觀察冀州兵馬戰力,若是一切順利,證明顏良不足爲慮,也就無需勞煩主公,倘若戰事不順,再由主公出手,也不算晚。”

李易雖然對蒯越之前針對太史慈的舉動有些意見,但依然信任蒯越,對於他的提議也算是認可,雖然感覺上這一陣試探多半要敗,但真正的戰鬥力都是打出來的,愛惜士兵生命可以,但也不能因此盲目。

李易心中基本有了決斷,但還是又向其他人問道:“諸位覺得如何?”

李易話音剛落下,張遼就第一個站了出來,道:“末將請戰!”

“末將願與顏良一戰!”

“末將請戰!”

……

緊隨張遼之後,帳內武將,只要有資格的,基本全都站了出來請戰。

武人本就爭強好勝,現在與顏良的交手不僅關乎勝負,更關係着他們所有武將的面子問題,自然不能示弱。

那些文官雖然沒法子參與,但也表示了支持的態度,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他們自然是不想看到李易去找顏良對決的。

看到衆將積極請戰,李易很滿意,剩下就是人選問題了。

首先考慮顏良武藝,不求勝過,最起碼要能打的有來有往,這一下子就篩掉了許多人,不算太史慈,還有典韋、許褚、徐晃、張遼、張繡、魏延、甘寧。

典韋和許褚不算正經的帶兵將軍,甘寧也重新編入了親衛營,徐晃張遼是一軍主將,也不合適,最後就剩下了魏延和張繡。

注意到李易的目光看向自己,兩人齊齊站得筆直,生怕李易選了另外一個。

張繡更是直接,再次請戰道:“末將願取顏良首級,獻於主公!”

魏延不甘示弱,也道:“這一戰,末將必然打出威風,絕不墮了主公名頭!”

李易呵呵笑了一聲,說道:“這一戰就交給文長吧,張將軍在兗州可是立功不少,莫要與他爭了。”

“多謝主公!”

魏延大喜,急忙道謝,張繡也沒什麼遺憾,還笑着對魏延拱了拱手,祝魏延旗開得勝。

李易正要做具體交代,一個親衛進來,遞上一張木牒,道:“主公,剛剛顏良派人送上戰書,要於正午時分,與主公一戰!”

李易不禁“咦”了一聲,沒想到這麼巧,打開一看,然後將戰書遞給徐晃,搖頭說道:“顏良直言將在兩軍中央,以兩千人列陣,等我攻他,似乎很有底氣。”

魏延當即說道:“請主公放心,末將必然讓他知道主公的厲害!”

李易瞪了魏延一眼,道:“不可大意,冀州兵馬戰力比你只強不弱,這樣,以防萬一,我讓陳到助你。”

一旁陳到跨出一步,抱拳領命,然後又立刻退回,顯得很是沉穩。

之後,李易又對魏延吩咐道:“既然顏良如此大膽,我軍也不能輸了士氣,文長,你即刻便去做準備,也點上兩千人馬,中午會一會顏良,不過你要記住,此戰非是求勝,主要還是試探冀州軍實際戰力,勝則窮寇勿追,敗則及時抽身而退!”

魏延雖然很想踩着顏良躋身天下名將,但腦子還是很清醒的,當即說道:“請主公放心,末將謹記!”

想了想,李易又對典韋說道:“點上三千親衛營爲文長壓陣,另外,除了走不開的,其餘校尉以上將官當與我一同觀戰。”

吩咐完之後,李易便讓魏延下去做準備,然後又議了一些其他雜事,這場軍議很快就散了,最後只剩下李易與蒯越兩人留在帳內,不等李易發問,蒯越就主動說道:“主公可是要問屬下,爲何爲難太史慈?”

李易當即失笑,無奈道:“果然,我就說,太史慈是個厚道人,你爲難他定是有緣由的。”

蒯越也笑了一聲,然後躬身道:“主公果然慧眼如炬。”

蒯越繼續說道:“這次戰後,整個黃河以南盡數歸於主公掌握,疆域廣袤,何止千里,然,天下未定,地方將領手握大權,雖然如今賬下將軍都對主公忠心耿耿,但他們之下,難免會有愚者自以爲是,不再甘於人下,特別是揚州、徐州新募兵馬,有多少不識得主公,有多少不知主公威嚴?”

“所以,屬下以爲太史慈請主公出戰顏良,實屬上上之策,不僅震懾河北,亦能讓中原之地人心安定,只是得勝太過容易,難免會有人不以爲然,所以,若是有人先以徐州或者揚州兵馬小敗一陣,然後主公以一人力挽狂瀾,如此,天下誰敢不服?”

第606章 翼德,保重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234章 張機的師弟第668章 李易怕我第288章 連小孩子都騙第501章 天下第一仁義之人第190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44章 我來勸將軍消消火(求收藏)第26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136章 你就從了老爺吧第41章 徐晃願聽先生趨使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591章 襄侯十倍於袁紹第129章 涼王府涼王墓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136章 你就從了老爺吧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第569章 鄭家堡第375章 韓嵩獻計第590章 虞翻第198章 李襄侯生死不知第633章 求收留第475章 我是路過的第367章 糜竺,見過主公!第581章 請襄侯北上勤王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164章 讓權第138章 董卓,死!第777章 大漢永昌(終章)第623章 算計豫州第404章 荀攸的進身之階第754章 西涼事了第334章 蔡玉來了第293章 半壁江山,指日可待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114章 夜見徐晃第475章 我是路過的第475章 我是路過的第57章 打了董卓的臉第531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233章 在路上第421章 你不怕遭報應麼第281章 放袁術的鴿子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739章 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第741章 還請將軍成全第351章 這是老夫的文章第632章 劉繇可與李易一戰第644章 我與許褚有一面之緣第332章 借一步說話第195章 這個殺千刀的第226章 他是怎麼做到的第132章 襄鄉縣侯 謝謝“水水水冬天“的打賞!第221章 請州牧速速殺之第170章 千萬不可小看古人第343章 安置第382章 伊籍的見聞第73章 殺盡不法之徒第502章 陳登到來第278章 典韋的忽悠第350章 可願擔此重任第559章 熊熊烈火第104章 李儒病了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617章 人有點多第728章 趙子龍入青州第408章 典韋斬將第86章 我有個遠房侄孫女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699章 曹豹有一女第657章 譙縣易主第639章 陳到第354章 絕非忠義之臣第283章 李襄侯另有所圖第32章 專爲太師而來?第411章 生擒紀靈第166章 再會小霸王第333章 能躲多遠躲多遠第615章 交代後事第65章 張遼的不甘現狀第695章 絕不叛漢第476章 救命之恩當涌泉相報第51章 怒火中燒王司徒第488章 呂奉先,不弱於人!第169章 劉表句句都是坑第543章 李襄侯單刀赴會,孫幼臺納頭便拜第550章 請襄侯出兵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704章 格局已定第246章 再見蔡琰第310章 請留步第689章 兗州安排第164章 讓權第323章 陸康一退再退第147章 撲倒張文遠第386章 居然是曹操!第563章 傷員第457章 主客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