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罷,司馬徽開口道:“雖然閣下時運不濟,命運多舛,但這並非是閣下難以成事的根源。”
“還望先生賜教!”劉備急道。
“究其根源,無非是閣下左右不得其人耳。”司馬徽一針見血的給出了答案。
“備雖不才,但文有孫乾、簡雍和田豫等人輔佐,武有兩位義弟和數位猛將效力,何爲不得其人耶?”劉備不解的問到。
“劉皇叔麾下雖是猛將衆多,但卻並無當世絕頂猛將,況且您麾下的諸位將軍,並無能人調配;孫乾、簡雍二人不過是白面書生、尋章摘句小儒,非經綸濟世之士。至於那個田豫,恕老朽孤陋寡聞,老朽從未聽過此人的名聲。試問閣下,如此文臣武將,閣下焉能成就霸業?”司馬徽搖頭道。
在司馬徽講明瞭自己一直以來不能成事的原因後,劉備恍然大悟,司馬徽彷彿爲他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劉備麾下文臣的來源方式非常單一,基本上都是朋友送的或者是主動投效的。
孫乾是劉備在徐州時主動投奔的,簡雍則是劉備的同學,這倆都是上杆子來投效的。
至於田豫,姑且就算公孫瓚送的吧,畢竟田豫最早是跟公孫瓚的。
一言以蔽之,劉備手下的人才資源非常貧乏,他始終認爲孫乾、簡雍和田豫就是謀士的樣子。
畢竟他的眼界擺在那,所謂的坐井觀天便是如此。
劉備出身低微,早年以織蓆販履爲生,除了拜師盧植接觸了一點士人外,劉備壓根就沒法接觸到有名望的士族階層。
雖然有個半真半假的漢室宗親身份,但即便如此,有名望的士族也看不起劉備,故此劉備早期幾乎和官僚、士人隔絕。
不僅如此,劉備還沒經過什麼系統的學習,他的主要知識來源基本都來自於家庭和社會。
草根出身,還沒什麼文化,就算是有漢室宗親這層身份傍身,劉備的路也沒那麼好走。
早期的劉備用一句話來形容便是:“單槍匹馬我不怕,一腔孤勇又如何?!”
起初劉備跟個莽夫一般亂打,從黃巾起義開始劉備便起兵討伐逆賊,但劉備懂的兵法也就那麼多,所以便落得個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的下場。
就連扎個營都會被敵軍一衝而散,這樣的人還打什麼仗?
可劉備是個有大毅力的人,不管輸的有多慘,就算妻子孩子都讓被打丟了,劉備也始終沒有放棄夢想。
劉備的思維方式比較窄,這條從三讓徐州一事上便能看出。
在這亂世當中,沒有地盤誰會跟你?但在接手徐州前,劉備卻始終都沒有一個像樣的地盤,之前擁有過最像樣的地盤估計就是平原縣了。
可一個縣跟一個州相比,二者顯然沒什麼可比性。
劉備唯一能夠稱成事的原因便是他的“仁義”,其餘的諸侯沒有人講究“仁義”,他們的想法和呂布無二,在這亂世當中,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講仁義沒什麼好果子吃。
相比較而言,呂布的統治方式並不屬於“仁道”,大體上屬於“霸道”,就是不服就打到你服這種。
但雖然呂布崇尚“霸道”,但卻也沒做過什麼太出格的事,故此呂布的名聲還不錯,並沒有落下什麼爲人詬病的污點。
劉備之所以能夠成事,卻恰恰是因爲他的仁義。
“漢室後裔、仁義無雙”,這便是一面大旗,一面爲劉備招攬人才的大旗。
只可惜,這一世的劉備碰見了呂布,劉備在徐州被打的落荒而逃,也沒有被劉協拜爲左將軍,現在身上只掛着一個劉表授予的“新野太守”之職。
不僅如此,呂布還狂挖劉備的牆角,幾乎都快把槍給挖倒了。
如果是原著中的劉備是困難開局,那這一世劉備的難度便直接提了兩個檔次,變成地獄開局了。
故此,劉備在聽完司馬徽的話後才如此的激動,甚至激動的略微有些失態。
“備屈身恭己,求山谷之遺賢,奈何未得其人也!”劉備嘆息道。
“儒生俗士,不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也。”司馬徽笑道。
“敢問先生何爲俊傑之輩?”劉備急道。
“且如漢高祖得張良、蕭何、韓信之輩,漢光武得鄧禹、吳漢、馮異之徒,能成王霸之根基,如此才能稱得上是俊傑。”司馬徽答道。
“此時去哪尋這等人物?就算是有,以在下的愚昧,也未必尋得到,還望先生不吝賜教!”劉備謙恭的說到。
“閣下可曾聽說過‘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問到。
“這天下竟有如此大才?敢問先生這臥龍鳳雛究竟是何人?”劉備又驚又喜。
“臥龍與鳳雛都是老朽的學生,他二人學識淵博,皆是經天緯地之才,出將入相自是不在話下。”司馬徽撫須道。
“請先生告知在下他二人的名諱與下落!”劉備激動的說到。
“臥龍複姓諸葛,名亮;鳳雛姓龐名統。”司馬徽淡淡答道。
“請問先生他二人現在何處?”劉備急道。
“此事老朽亦是不知,不過鳳雛已經出山擇主,閣下便不必打鳳雛的主意了,還是多派些人手去尋臥龍吧!”司馬徽撫須道。
“敢問先生可知鳳雛拜了何人爲主?”劉備有些黯然的問到。
“不可說,不可說。”司馬徽搖頭晃腦的說到。
“那不知先生可否出山輔佐在下?”劉備靈機一動,衝着司馬徽問到。
“哈哈,閣下爲何將主意打到了老朽身上?老朽乃是山野閒散之人,不堪重用,再說老朽已經被土埋了半截身子,還有多少時日可活?閣下切莫做此打算。”司馬徽笑道。
“是在下孟浪了,還望先生勿怪!”劉備賠罪道。
“今日天色已晚,劉皇叔便在此留宿一夜吧。”司馬徽開口道。
“多謝先生盛情,但新野那邊離不開人,在下改日再來叨擾先生。”劉備拱手道。
“如此也好,那老朽便不強求閣下了。”司馬徽也沒有再堅持。
“即是如此,那在下告辭!今日之事,多謝先生解惑!”劉備起身說到。
“些許小事罷了,何足掛齒。”司馬徽起身相送。
“這對您來說或許是小事,但對在下來說卻是大的不能再大的大事,若無先生解惑,匡扶漢室遙遙無期矣!”劉備唏噓不已。
隨後,劉備便帶着魏文通和尚師徒離開了司馬徽隱居的竹屋,打馬朝着新野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