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甘寧的敘職 上

江東也是產糧的地方,而且中原內亂,長年戰爭不停,反而是江東這個地方,享受了多年的太平,積累下不少的糧草。

江東軍自從建立以來,不僅僅平定江東,能對外征戰,是因爲江東多年下來的積累,讓糧草充裕,所以才造就了江東軍的強大。

但是一次次的征戰,也消耗了江東不少的底蘊。

這一次洪災太兇猛了。

江東如果救災。

糧草肯定是不足了。

但是如果不救災,那麼就會失去民心,民心要是被挑撥起來了,肯定會造成動亂。

“借糧吧!”

孫堅咬咬牙,道。

“問世家門閥借?”張昭搖搖頭,低沉的的說道:“主公,不妥,要是向他們借糧,我們把治城移至建業,那就一點效果都沒有了,而且這些人貪心不足,他們肯定獅子大開口的,到時候恐怕主公會被他們所脅迫!”

這個時代,不管是那一個政權,其實都是在和士族鬥爭之中。

世家門閥,影響力太大了。

哪怕是袁本初,他依靠袁氏威名成就了他的霸業,可有得有失,他的政權之中,也被世家門閥所的掌控了,有很多事情是不能自我的。

歷史上袁紹在官渡上敗給了曹操,或許也有一份是袁紹根本掌控不住河北的局勢,纔會導致自己的兵敗黃河岸邊上。

江東政權的建立,孫堅雖用了不少心,而且去年抓緊了機會,從吳郡脫身,在建業建立新都,把吳侯府的影響力,直接擴大開來,把世家門閥的影響力,撇除了一大半。

移都是孫策主張的,這就造成了孫策和世家門閥的對立。

現在關係還僵硬着。

江東的世家門閥影響力比之荊州益州還要深厚幾分,孫策在這半年時間,都遭遇了不下三次的刺殺,但是憑藉着自己強大的武藝,來犯刺客,被一一的幹掉了。

雖然沒有證據。

但是他們心中都很清楚,這是世家門閥對孫策的教訓。

可想而知這些世家門閥的猖獗。

“可我不能眼睜睜看着我們的子民,在天災之下,還要被人禍所牽連!”孫堅站起來,眸光堅定:“我執政江東,當爲子民考慮,爲了他們的生存,自然要付出代價的,我願意爲此低頭!”

“主公英明!”

衆人站出來,俯首行禮。

孫堅能在這時候,撇除自己的尊嚴,向世家門閥低頭,不僅僅是爲了民心,也是仁心,他可以和世家門閥繼續鬥,但是最後受罪的終究是那些遭禍的百姓。

“主公,此事暫且先壓下!”

張昭擡頭,拱手說道:“即使我們最後都不得不向他們借糧,也不能讓他們太過於的張狂,在此之前,我們可以向外面借糧!”

“哪裡?”

“朝廷!”

“曹操?”孫堅眸子微微一眯:“曹孟德在徐州的大軍,盼不得這時候拿下吃掉某家,他會在這時候給我們接糧?”

“曹操願不願意,我不知道,但是朝廷未必不願意的,只要朝廷堅持,曹操起碼也得遵從一兩分,他可不是董卓,董卓乃是西涼匹夫,朝廷上不尊陛下,無人可言,但是曹操要是敢如此明目張膽,他也掌不住這朝廷!”

張昭分析說道。

“言之有理!”孫堅點頭。

“另外,明侯府的制度,對商道多有偏袒,明侯此人對商賈多有庇護,我們可以讓人僞裝成商隊,前去西南購糧,只要不大宗購買,積少成多,還是有機會送一些糧草回來了!”

張昭道。

“這倒是沒錯!”孫堅也研究過明侯府的制度,包括新政,士農工商,即使他也是認爲對了,畢竟千百年下來的規矩,但是明侯牧景對商道明顯是偏袒的,這倒是明侯府境內,商業中興,商隊縱橫,經濟發展的很快,同時也給了很多人渾水摸魚的機會,各方探子想要進入西南,還真不需要太過麻煩。

“此事某親自去做!”

張紘請命。

“那就勞煩子綱了!”

“爲江東,當赴湯蹈火!”張紘拱手說道。

“爲了江東能挺過這一次的天災無情,勞煩諸君了!”

孫堅站起來,拱手向着衆人,行一禮,這一禮,不是他自己的禮數,是爲了江東百姓,他能代表江東的所有百姓。

…………………………………………

明侯府也在救災,荊州的災情不小,但是明侯府的糧草充足,糧道而很通順,所以並沒有引起太多的問題。

當然,也有一些心有不甘的人,想要趁着這個機會,重新翻轉荊州的局面,但是不說六扇門增強的力度,單單是暴熊軍和長沙軍的調動,就讓他們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動作了。

荊州的新政,還在推行之中。

新政先鋒,衛覬,徐庶等人,漸漸的也開始揚名整個荊州,他們被譽爲新黨爪牙,不知道被多少地方的鄉紳豪族惦記。

至於士族。

荊州士族雖也不是很認同新政,雖也有反對新政之心,但是一開始已經失去了機會,而且當世大儒蔡邕坐鎮荊州,他們就算有心,也要考慮一二。

蔡邕來了荊州之後,一直住在鹿門山。

之所以住在鹿門山,是因爲這裡的氣氛他比較喜歡,而且這裡還能有與他論道談的人。

清晨的陽光,傾灑在鹿門山上。

鹿門山一直都是的荊州士林的聖地,不說幾個大儒,就說學子,學子之中,能爲之標榜的人物,當屬湘州總督的徐庶。

年紀輕輕,出仕不過幾歲,卻能執掌一方。

而且徐庶還不是什麼名門士族子弟出身,不過只是一方遊俠,匹夫而已,從書院數年學習,居有如此的能耐,當讓無數學子敬仰。

不管徐庶現在是新政的先鋒,還是其他什麼的,他能做到這個位置,本身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成就,這也讓鹿門山書院的名聲鵲起。

而且去年到今年,鹿門山被舉薦之後,成功出仕的學識,起碼數十青年,這就讓很多人看到了機會,通向仕途的機會。

所以想要拜入鹿門山的青年學子,自然是越來越多了。

鹿門山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本來是維持的不太容易的。

但是別忘記了蔡邕可是執掌教育司了,教育司大筆一揮,把鹿門山書院算進來了,直接從教育司批錢下來了。

這讓鹿門山書院越發興旺起來了。

半山腰的涼亭,這裡還是很清靜的,一般只有的司馬微他們幾個人能來這裡,學子們是不允許上來了。

“這段時日,多謝德操兄的招待,老夫得離開了,今日前來告辭!”

涼亭內,蔡邕對着司馬微和龐德公敬酒。

“伯喈兄爲何行之匆匆?”

司馬微皺眉,輕聲的問。

蔡邕來了荊州,不需要做什麼,他只要坐在荊州,就是一種震懾,所以他一直在鹿門山,這段時間,他和蔡邕切磋學問,略有所得,無關政治之外,他把蔡邕當成多年好友了。

“今年水患嚴重,荊州已遭災了,昭明閣有令,命我爲救災大臣,巡視荊州,牧龍圖還下了一道密令,不許一個人餓死,糧食已經從益州送過來了!”

蔡邕對牧景可沒有這麼好聲好氣的,即使是在鹿門山,他也毫不猶豫直呼其名,他沉聲的道:“不管是上面的命令,還是爲了荊州的秩序和百姓的生死,老夫都得走一趟!”

讀書人以大義爲先。

百姓的生死,永遠都是最大的事情。

“此事可需要我幫忙的地方?”

司馬微眸子微微一亮,問。

他不得不承認一點,牧氏治荊州,不管是新政也還,舊政也罷,起碼他們是真的把百姓放在心中了。

單單是這一點,已經足以讓他不用去後悔,自己當初站出來給牧氏新政支持了。

“天災易治,人心難安啊!”

蔡邕拱手說道:“我治災尚有法,可安心難平衆,此事還需要德操兄多多的出力,不管你們什麼立場,最少不能讓荊州,在這時候出現亂子,這對誰都不好,是不是!”

新政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即使司馬微他們,包括蔡邕自己,都不過只是站在了大立場,穩住大局的方面來支持新政而已,新政到底能不能成就太平,誰也沒有的把握。

所以蔡邕也不會勉強司馬微他們一定要支持新政,只要他們穩住大局就可以了,荊州不能亂,亂的話,終究是百姓受苦。

“伯喈兄放心!”

司馬微點頭,拱手說道:“我會親自拜訪一些的老朋友,不管他們想做什麼,最少不要讓他們在這時候做,荊州這時候不能亂!”

暗中有多少人想要反牧景。

他心知肚明。

有多少大儒發對的新政推行,他也知道一些的。

不管他們準備坐什麼。

這時候司馬微都得給他們直接按下去,不能給他們機會,不是爲了明侯,而是爲了荊州,天災之下,再來人活,無疑就是一場黃巾動亂。

黃巾動亂過去這麼久了,它創造了多少破壞,讓多少人無家可歸,讓多少人喪命,他可是一清二楚的。

“伯喈兄,有什麼是我能做的嗎?”

龐德公斟酌了一下,問。

“若德公能與吾同心,那想必此事並不難!”蔡邕的名聲天下而之,朝廷的大賢,士林的大儒,讀書人皆然仰慕,但是在荊州這一畝三分地上,他比不上龐德公,即使司馬微也比不上。

龐德公是士族清流。

本身就得代表一方勢力。

他在荊州的影響力,絕對是根深蒂固的。

“行!”

龐德公沉思了一下,應了下來,能成爲大儒了,得衆人是敬仰,爲讀書人之精神,除非是浪得虛名之輩,不然心胸都沒有那麼狹隘,即使當年龐季是因爲牧軍而亡,可終究已經是過去了,他也不能一直記恨明侯府。

…………………………

荊州的救災很順利,對於明侯府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不過今天牧景的心思,不在荊州。

他接見了回來敘職的甘寧。

甘寧跪在堂下,畢恭畢敬的行禮。

他那張臉,明顯在日曬雨淋之中,變得很粗糙了,本來是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今倒是變成一個粗漢子了。

“興霸,起來吧!”

牧景親自上前,把他扶起來。

“諾!”

甘寧豈敢讓牧景來扶,連忙自己就站起來了。

“坐!”

牧景轉身,直接坐在了一個臺階上,很隨意的讓甘寧坐在自己的身邊的位置。

甘寧有些受寵若驚。

“當年的錦帆賊,在江上挑釁我的氣魄去哪裡了,連坐都不敢坐啊!”牧景是坐在臺階上了,他翹起二郎腿的樣子,有點好像潑皮無賴。

他的說話倒是讓甘寧那張粗糙的臉,有些漲紅。

當年在江面上,他挑釁牧景的事情,可沒有忘記,那時候他還是一個的獨行俠,行俠仗義,一人一船,萬里孤傲,別說他不知道牧景的身份,就算知道,也敢挑釁。

只是經歷了這麼多,家破人亡,在困境之中成長,自然是學會了一些謙卑的。

不過牧景都這麼說了,他要是連坐,都不敢坐,那就太讓人失望了。

他小心翼翼坐在牧景身邊。

“說吧,心裡面有沒有一點點怨恨我!”

牧景不管他職務上的事情,先把他心結給解開了再說。

“不敢!”

甘寧咬了一下牙齒,沉聲的道。

“不敢,那就是有!”

牧景笑了笑:“其實也應該有些的,你本事一員良將,又沒有犯錯,在戰場上也算是立下功勞,結果我一腳把你給提去了那鳥不生蛋的朱崖洲,你要是沒有點怨恨,也說不過去了!”

“屬下絕無二心!”

甘寧低沉的迴應。

“沒說你有二心!”牧景拍拍他肩膀:“人都不是聖人,七情六慾,誰能免得了,比如我,賊討厭胡昭那廝了,殺了他的心都有了,可沒辦法,我還得用他啊!”

“所以呢!”

牧景嘆聲的說道:“你也別怨我,不是我想要把你一腳踢出去,而是隻能你去,侯聰我本身就不放心,能爲明侯府建立一支縱橫天下,所向披靡的水師,只有你甘寧,不會有第二個人!”

甘寧心中微微一暖。

其實說怨恨,他的確有些怨,怨牧景把他一腳踹去哪個破地方,多年連一個音訊都沒有,好像把他給忘記了,把他麾下的水師兒郎都不記得了。

可心裡面絕對沒有恨,在明侯府,牧景從不虧待他,而且是相當的擡舉他,他一歸順就把他提拔爲一方中郎將,執掌景平水師,這可不是一般的器重,是知遇之恩。

想他甘寧,不過一介水賊而已,這個出身,可是連及格都不到線,人家寒門,都還算是良民,他賊身,到哪裡都不受重視的。

但是牧景卻對他另眼相看。

這一份知遇之恩,足以讓甘寧後半生爲他血流沙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二百四十章 定雒陽 五第六百一十二章 歲末 下第八百一十一章 奉璽登基!奉旨平叛!第三百三十章 大婚 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曹操遇伏,兵敗!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柴桑之戰 八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用間第三百五十一章 整軍,備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六十九章 抄家 下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整軍 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好戲一場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荀彧第六百九十六章 這籌碼有點重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江東之變 二第九十一章 噩耗第九百一十二章 圍困蠻軍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蔡邕的叮囑第六百九十三章 要玩,就玩一把大的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壺關死戰 一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新政辯論 五第一百五十章 朝堂之上 一第十七章 漂白之閃電般的戰役第八百六十章 科技院的成就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決戰上黨 十四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大掃除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奪荊州 三第六十九章 舞陰商戰 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觸即發的大戰 上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驚變,梟雄末路! 五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兵遣將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隱隱的聯合之勢第九百九十六章 各方諸侯的反應 上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潰敗 上第九百四十五章 南中軍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猛虎之殤 六第六十九章 舞陰商戰 四第三百零七章 求賢令的爆發 下第八百三十五章 七軍七營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戰後大動作 十五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滅燕 一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糧道爭奪 十第五百八十五章 參狼羌 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街頭上的一幕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天子最後的爆發 十五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糧道爭奪 四第九百一十六章 奪城第四百零六章 景平軍在行動 (第二更+第三更,兩更合一)第五十章 月黑風高夜 六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長江口之戰 續三第九百八十六章 奪南陽 十第二百六十八章 商行戰略 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鹿門山三大祭酒 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行之事 (補更,7/20)第六百二十九章 我給你們一個信仰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柴桑之戰 六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決戰上黨 十四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第二代火炮第五百三十三章 立場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登基之前 四第三十四章 命案 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堅持不住的襄陽第七百零二章 暴跳如雷的胡長史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歸明 八第二百八十九章 鹽商之戰 六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明魏決戰 十第五章 圖謀舞陰 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手佈局 (補更,5/20)第四百八十三章 再戰上庸 三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軍的兵力和戰鬥力第九百二十一章 定益州郡第三百八十五章 臨行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新政風暴 一第四十六章 月黑風高夜 二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明魏決戰 十二第八百四十章 火上澆油第三百七十一章 黃忠首秀,進退之間的控制 上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驚變,梟雄末路! 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血戰葛坡 一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偷襲 四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糧道爭奪 二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新政:清查人口!第五百零五章 舍五縣,聚南鄉,背水一戰! (2/15)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天下定 二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夜探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觸即發的大戰 下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官渡之戰,袁紹落幕 五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決戰上黨 二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擋不住的戰爭 上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決戰上黨 八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又是一年的歲末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吳軍的兵力佈置! (五千字大章)第二百六十章 光熹朝第七百九十四章 初平五年,大爭之始!第五百零六章 兵壓南鄉第五十四章 舞陰士族的驚懼 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奪荊州 十七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長江口之戰 續一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明豐錢莊的歸屬 三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最終博弈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