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宣誓而戰

對於即將拉開州試,牧景也非常在意。

這畢竟可是大明朝第一次的科舉,縣考的成功,並不代表什麼,但是如果州考能取得成功,那就代表科舉已經有了存在的價值。

州試的主考官還是士燮,而命題主官還是科舉主考官,大明右相,學富五車,學識天下的蔡邕,蔡丞相。

這個科舉委員會都已經開始閉門謝客,準備命題了。

上一次命題出現了爭執,導致整個縣考時間緊迫,還被迫推遲了一些時間,本來預定十二,最後推到十七才進行考試。

這一次,自然要吸取教訓,在六月之前,就要完成對州考的命題。

士燮的求見,這又一次的說明,命題還是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意見。

“蔡相是什麼意見?”

牧景對自己的人還是比較照顧了,士燮是自己欽點教育司主事,也是自己擺在了蔡邕身邊的一個眼中釘。

這時候他求救,自己不能置身之外的。

“蔡相的意思,儒學之題和數理題,可以按照縣考試的模式,但是主命題上,他想要論前朝之制!”

士燮低聲的說道。

“論前朝之制?”

牧景有些意外,不過很快就想明白了蔡邕的心思,他笑了出來了,道:“好一個蔡相,果然是鬼老靈,人老精,這老傢伙的心思,越來越變得詭譎了,以前還算是堂堂正正,這回還懂得迂迴了!”

新政,等同於變法改制,變的是前朝之法,該的是前朝之制ꓹ 這時候蔡邕在科舉上命題論前朝之制,明面上看ꓹ 是一個抒發己見的機會,但是其實上就是給新政壓力,如果大部分人認爲前朝制度合適使用ꓹ 那麼新政的存在就變得尷尬。

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前朝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制度也根深蒂固ꓹ 已經讓很多人接受了,新政還沒有落實ꓹ 始終沒辦法去論對錯ꓹ 對於很多人而言,新的東西,未必就好接受的。

更重要的是士林,要是一些文章給流露出去了,士林必然掀起的風浪,到時候就輪到牧景頭疼了。

“陛下,臣是反對的!”

士燮不管是爲了表忠心ꓹ 還是自己的心思如此,最少現在他是和牧景坐在同一條船上了ꓹ 當他把交州交出來不之後ꓹ 他就知道ꓹ 只有抱緊了牧景的大腿ꓹ 他才能立足在這朝堂之上。

雖然士家在交州,也算是的世家名門ꓹ 但是放眼中原ꓹ 確是不入流的蠻夷ꓹ 說到底,士林和他沒有多大的關係。

而且士燮也不是一個迂腐的人ꓹ 大變之世,如果搖搖擺擺,那是必死無疑的,只要抓住了一個認準的,哪怕是輸的,一條道走到黑,纔是正道。

“爲什麼要反對?”

牧景擺擺手,道:“這是好事!”

“好事?”

士燮有些不明白了。

“新政是天下人的新政,不是朕一個人的新政,是新政好,還是舊制度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這需要百姓知道,也需要當官的知道!”

牧景平靜的說道:“既然蔡相想要讓天下人,都來論一論這朝綱,那朕就允了他,七月州試,就按照這命題來命題,朕倒是要看看,這大明的讀書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心思!”

他的確執着,認爲新政才能的立足,舊的制度早晚會引發動亂,所以必須要推動新政,要讓大明的朝堂變得更有效率,也更顯得吏治清明一些。

但是他不可能不顧及所有人的心思,這天下,不是他一個人的天下,他早就認識了這一點,所以如果勢不可違,他也有足夠的耐性,暫時收斂鋒芒,等待機會,捲土重來,而不是讓大明因爲新政陷入內亂。

既然蔡邕給了他一個天賜良機,他就順水推舟。

“你告訴蔡相,不僅僅要論前朝之制,還要加一題,論新政與舊制!”牧景想了想,說道:“既然他要煽風點火,朕就給他來一個火上添油,朕倒是要看看,這把火能不能燒的旺盛起來了!”

“諾!”

士燮看着牧景臉上的自信,心中微微一顫,看來自己還是太小看陛下了,陛下敢做一些事情,怎麼可能沒有自信。

“士燮,州考試是大明科舉的重要一環,秀才可爲的功名,但是舉人可補缺入吏,不可有半分的差錯!”

牧景提醒士燮,道:“朕必須要科舉之下甄選出來的舉人,都是當今大明天下,最出色的人才!”

“臣,不會讓陛下失望了,不管是誰,是那一個州,臣都會派人的盯住,保證在考試之中,沒有人能玩耍手段,考出真真實實的水平,爲大明甄選真真切切的人才!”

士燮沉聲的說道。

能爲大明開科取士,是他的榮譽,日後的青史留名會說,大明科舉第一屆主考官,那就是的他士燮了。

單單是這一點,足夠他變得激動起來了,讀書人,好功名,若能青史留名,那就已經是死而無憾了。

“自己心裡面有底就行了!”

牧景對士燮,還是信任的,這個當過交州的諸侯的讀書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了,善用之,未來是有機會入閣參政的。

而這一次的科舉,將會爲他帶來無上的榮譽,只是要看他能不能把握好。

…………………………

在渝都城,科舉委員會的官衙之中,開始全封閉起來了,蔡邕,士燮,包括身負重任的司馬徽,此時此刻都吃喝拉撒在科舉委員會的官衙之中。

命題繼續。

這一次的命題,因爲有了共識,所以顯得順利一點,但是抱着對每一個秀才的負責,每一道題都要甄選無數次。

所以效率並不快。

而在的大明的州試即將拉開的時候,中原的大戰也正在打的如火如荼,官渡決戰,已經拉開了帷幕。

黃河岸邊。

周軍大營。

一座築高的點將臺上,袁紹身披戰甲,手握長劍,一步一個腳印,順着木階梯,走上了高臺之上。

他的目光一掃而過,周圍都是黑壓壓的一片。

這下面的每一個將士,都是周軍最後的主力了,但是場面明顯沒有能安靜,因爲將士們都在竊竊私語。

“孤,袁本初!”袁紹也是一個武道不錯的大將,氣很足,一聲呼嘯,全場頓時的冷寂下來了。

“大王?”

“大王終於現身了!”

“大王應該給吾等一個交代!”

“鉅鹿被攻破,大王卻按兵不動,至吾等家園之不顧,此事若沒有一個交代,吾等豈敢再戰!”

衆人一看到的袁紹的身影,頓時叫喊了起來了,燕趙自多豪勇之士,在做的士兵,不少都是燕趙之人。

所以他們此時此刻,哪怕是面對袁紹,也很有膽魄了。

“安靜!”

袁紹一聲怒吼,聲波傳四方,瞬間壓低了所有的聲音。

“在座的兒郎,有的認識孤,也有的不認識孤,孤自進駐河北,當有扶明君,匡天下之志!”

袁紹的聲音不急不躁,但是中氣十足,聲音很大,也成功的吸引了每一個周軍將士的眼睛。

“可如今,天子有難,佞臣當道,吾等既爲大漢臣民,爲大漢附屬國,自要報效漢室!”袁紹的大道理也是一套一套的。

“吾知道,諸將心懷故鄉,擔憂河北,可如今河北已爲衆矢之的,燕人無道,撕破盟約,屠戮我子民,當殺!”

“吳人助紂爲虐,入侵青州,亦當殺!”

“可若回援,諸君可有的信心大獲全勝,把賊寇趕出去?”袁紹的聲音變得竭斯底裡的叫起來了:“不管你們有沒有信心,孤沒有信心,孤的確沒有能力和信心守住如今的河北,此乃孤對不起汝等!”

“大王,難道我們就要把河北拱手讓人?”有人嘶吼的詢問。

“當然不!”袁紹迴應,怒聲的說道:“吾乃周國之王,河北之主,誰敢從我手中奪河北,吾必拼命!”

“那爲何大王還不拼命!”

“因爲拼不贏!”袁紹大聲的道:“諸君可知,在吾等面前,有多少魏軍賊子在等待着我們撤兵啊!”

衆將士聞言,心中一突,寒意叢生。

他們都向着河北即將被攻破了,卻忘記了,眼前對持之兵,起碼有十餘萬精銳主力,一旦撲上來,他們必然先死。

“吾無力守河北,此乃大罪,願以罪叩謝河北百姓,然事已至此,再說對錯,已經無益,至此,吾等已無河北退路,十餘萬大軍聚於此,糧草無多,汝等可有兩條路,要麼歸降魏軍,要麼奮力一戰!”

袁紹拔劍,舉天長指,聲音如雷霆,怒喝起來了:“不管汝等做出什麼決議,孤可以告訴你們,孤可以輸,周國可以亡,天下可以沒有袁氏,可孤絕不束手就擒,願以生命一戰,寧死不屈!”

“寧死不屈!”

“寧死不屈!”

“寧死不屈!”

一個主帥的心聲,能振奮無數的將士,袁紹本身就出身很高,此時此刻他的親民,讓無數將士都有了一絲絲的感動。

袁紹再接再厲,他竭斯底裡叫起來了:“諸君若願意與我同命一戰,此戰之後,孤當與諸君共享天下!”

“此戰若勝,吾等進駐中原!”

“此戰若勝,吾等可逼退賊寇,收復河北!”

“此戰若勝,功名利祿,美女財帛,滾滾而來!”

“此戰若勝,解救天子,大功一件,封侯拜相,與不在話下!”

他的聲音,形成了聲波,以強大的內勁之力,呼嘯而出,一波接着一波,兇猛如虎,迅速傳遍了所有將士的耳朵。

“此戰乃生死之戰,汝等可願意與孤,同生共死,奮力一戰!”

袁紹怒喝如雷,聲音起伏。

一個個周軍將士,頓時聽了熱血沸騰。

不管他們之前是怎麼想,但是現在,他們倒是對袁紹刮目相看,袁紹敢戰,他們就敢戰,主將敢戰,他們就敢死戰。

這就是一個普通兵卒的心思,他們往往沒有太多生死的概念,反而只是在意,上官怎麼做,他們就怎麼做。

“殺!”

所有的怒火,爆發出一聲。

“殺!”

“殺!”

“殺!”

“殺!”

綿綿不絕的殺意綿延的十里之外。

…………………………………………

“周軍宣誓了,他們要渡江了,速速稟報的大王!”魏軍的探子看到這一幕,被嚇的不輕,迅速的返回稟報曹操。

“宣誓了!”

曹操正在拔營之中,主力已經推進了二十里有餘,整個戰場已經往官渡壓上去了,和周軍先鋒軍開始接洽。

這時候突然接到周軍已經宣誓而戰的消息,曹操並不意外,畢竟他已經有了一定的心裡準備。

“奉孝,你認爲,袁本初的主力什麼時候能渡河?”

曹操問。

“今天!”

郭嘉想都不用想,直接回答了。

“爲什麼?”曹操有些不解:“他不需要休整一下嗎?”

“因爲時間!”郭嘉回答:“袁紹好不容易纔把士氣給拱起來了,他不會允許周軍但是士氣崩退的,所以他必須要快,兵貴神速,所以他一定會在今天讓主力直接渡河,殺過延津,直接殺入了官渡,和我們正面交戰,不管有多少陰謀,他袁紹都已經顧不上了,他唯有強行的推過來,付出多大的代價都在所不惜,此戰,只有輸和贏,不會有退的!”

“硬仗啊!”

曹操咬咬牙,苦澀的笑容揚起來,道:“看來這一仗,要打的悽慘了!”

“大王,此時此刻,我們不能有其他的心思了,要是想要用最少的傷亡,換取最大的勝利,那是癡心妄想,唯狹路相逢勇者勝!”

“狹路相逢勇者勝?”

曹操的瞳孔張開,神色變得明亮起來,道:“此言有理,吾等此時此刻,若是再想那些有的沒有得,反而會被袁本初的勇給的擊垮了!”

“大王,臣有一策!”

“說!”

“先下手爲強!”

“怎麼打?”

“一路直取延津,一路攻取烏巢,再出一路,殺入白馬,三路開花,先逼退袁紹的氣勢,然後在和他們決一生死!”

“準!”

曹操的想了想,立刻允許了郭嘉的想法,道:“你立刻把軍令傳下去,讓各部調動起來,命呂布先戰!”

“是!”

郭嘉迅速讓人傳令,把軍令傳達下去。

“聽令!”

呂布是先鋒大軍,他接到軍令,率騎兵先入,直接殺入延津戰場之上。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政事堂 七第四百六十五章 出武關,入南陽! 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是我用他們,還是被他們在利用?第二十九章 城內城外 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戰成名 七 (上架第四更)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要來就來,不過一戰而已!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戰後大動作 十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八百七十四章 南征之始!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上黨之戰 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馬騰和牛輔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潰敗千里之外 十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之上 三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戰起河東 (除夕,炮竹一聲除舊歲!)第七百一十五章 組合投石機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聖賢之路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皆爲一代梟雄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牧景和劉備的對話第二百一十八章 戰北邙 四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大明軍備 七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接應上了,匯合!第四十一章 景平商行 三第一千零九十章 殲滅韓遂部 七第四百五十章 局中局,計中計,誰是獵物誰爲狩? 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決斷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長江口之戰 續二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明國 下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明魏決戰 七第七百六十六章 南陽的局勢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決戰上黨 七第三百五十七章 說服盧植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戰後大動作 十七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曹操和孫策的會面 下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天子最後的爆發 七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七百九十五章 新歲之寧靜第九十七章 灌陽戰役 二第九百九十六章 各方諸侯的反應 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蔡琰的行動第九百五十五章 後事的處理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親自接應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戰關羽 六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驚變,梟雄末路! 十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長遠的謀算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決戰上黨 二地八百一十三章 信號鼓聲第四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上黨之戰 一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南陽計劃 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血戰葛坡 七 (補更,6/20)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孤,要先下手爲強!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天子最後的爆發 六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百零一章 戰後整編 (補更,3/20)第三百九十一章 閃電戰 五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鄴城爭奪戰 六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劉備的圖謀 上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曹操和孫策的會面 下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糧道爭奪 七第七百八十五章 今日破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河東之行 五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天下五分 二第八百六十八章 遊說第二十一章 驚動郡府 下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糧道爭奪 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如果沒有北上,那麼只能是…… 上第五百三十一章 我要俯首稱臣第九百九十六章 各方諸侯的反應 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潰敗 下第三百零三章 儒學日報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敲打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 摧枯拉朽的一戰 五第二百四十章 定雒陽 五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 摧枯拉朽的一戰 八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九百四十二章 南征討伐的結束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荊州之戰 一第八百一十九章 圍困張任 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最終博弈 七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親自接應第二百二十章 戰北邙 六第六百六十七章 鴻都科技院 下第十八章 漂白之心境的轉變第八百二十二章 他,只剩下三個月了!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潼關之戰 二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試探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九百零八章 決戰之前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另立新君?第二百七十章 損招第三百七十七章 能用糧食解決的戰爭 三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整軍 八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滅燕 四第六百四十一章 引蛇出洞,一網打盡! 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益州新主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場鬧劇,各方反應! (大年初一,拾一拜年!)第三十六章 太平聖女第八百五十二章 水師戰略第五百四十五章 舌戰羣雄 下第七百五十七章 兵敗如山倒 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場關於讀書人的革命 十第五百四十八章 黃忠的奇襲 下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壺關死戰 三第一千二百章 戰後大動作 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