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新政風暴 二

世家門閥多以詩書傳世,主掌權勢,是通過知識而強化人才,然後通過人才掌控當世的權杖,代代相傳,營造一門爲一閥之強勢。

雖然人口,田地,私兵,對世家門閥也很重要,特別是亂世,他們更需要這些東西來了掌控大權。

但是大明情況不一樣。

牧景掌控的大明疆域之中,對人才有渴望,雖然他對世家門閥也多有戒備,但是始終並沒有一棍子打死。

特別是州衙縣衙的中下層官吏,其實目前來說,還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來自各大世家門閥的。

這也是牧景迫不及待的進行科舉的原因,必須要讓寒門士子,活着沒有什麼跟腳的讀書人出頭,才能抗衡這一股勢力。

有了權勢,反而對人丁,豢養私兵,藏匿武器,這些行爲看淡了很多,存在,但是可有可無。

當他們把賭注壓在了大明朝堂之上,對他們來說,那就是一榮俱榮,除非大明岌岌可危的情況之下,他們纔會考慮跳下這艘船,不然他們都會緊靠着這一艘巨大的航母而生存。

所以建立戶籍司,統計天下人丁,重建全新的戶籍制度,世家門閥雖然也反對,但是並沒有那種闊出去的反對,就是能反對就反對,反對不了也不會拼命的那種。

最壞的打算,如果牧景真的要動真格了,那麼就多多的配合起來而已。

這樣一來,雖然地方根基有些傷損,可對於家族的傳承,反而沒有太大的壞處,相對而言ꓹ 他們還能集中主力在科舉上創造更大的優勢。

但是相對於鄉紳豪族這個階層的家族而言,那就是滅頂之災。

鄉紳豪族一般都是的那些從官位上退下來了人ꓹ 回到了家鄉,然後再加上形成威望,漸漸的開始的吞噬周圍的土地ꓹ 豢養打手,霸道一方。

一般的鄉紳豪族ꓹ 都是以各縣的影響力爲主,很少有豪族能延伸到全州的影響力ꓹ 但是影響力不高ꓹ 可根基很深。

因爲他們佔據人口和土地,不管是哪一任的縣令,想要治理地方,都要依靠一下當地的鄉紳豪族。

有些能力出衆的縣令,倒是能治理豪族,有些能力不是很強的,反而會被鄉紳豪族給反壓制。

可在當世而言ꓹ 鄉紳豪族是地方的根基,不管怎麼樣ꓹ 都繞不開他們ꓹ 他們就好像是一股大勢ꓹ 如果團結的鬧起來了ꓹ 就連朝廷也要忌憚三分。

牧景在這時候,要清點人丁ꓹ 重建戶籍制度ꓹ 雖然沒有牽涉土地ꓹ 但是等於去掉他們的一個生存之臂膀。

反對是必然的。

可如今鬧的沸沸揚揚,牧景連大軍都開始調動起來了ꓹ 這些鄉紳豪族的代表人物,反而有些畏懼了。

各縣的鄉紳,甚至各州有影響力的豪族家主,都紛紛的湊在一起,想要商量一個對策。

但是不管怎麼商量,明着對抗朝廷,還是沒有人敢做。

畢竟牧景的聲勢太威猛了,牧景建大明的時間很短,但是他主政西南的時間已經不斷了,也算是有了根基。

特別是牧景建立農部,在農業上擴大優勢,開墾良田,安置的百姓,給予了很多百姓,甚至是豪族下面的那些佃戶,很多的幫助。

這時候民心所向,這些豪族要是敢有動亂,不需要調動大軍,哪怕是當地的六扇門,都能對付他們了。

所以這時候,他們更多商量的是,如何躲避這一場禍患,儘可能的把清點人口的傷害減到最低。

“人,是藏不住的!”

“我認爲主動交出去一部分,最少能爭取一個主動權!”

“政事堂不也下了告示那,主動清點人丁,在縣衙補上名冊的,可以不追究嗎?”

“你們就相信朝廷!”

“不相信朝廷,難道要和朝廷魚死網破嗎?”

“若是同心同德,倒是有機會和朝廷一較高低,但是不少家族好像都已經向着朝廷給靠攏了,就怕朝廷逐一擊破,到時候我們就是的抄家滅族的命運!”

“如今朝廷大推行商之策,的確有些家族已經開始放棄一些田地,然後組建工坊,倒是也賺了不少!”

“所以啊,我們想要和朝廷對抗,如何有優勢啊!”

“陛下雄才偉略,他想要做的事情,又有幾個人能擋得住,連左相大人想要勸諫,都被逐出了朝堂!”

“這是暴政啊!”

“不管是暴政,還是良政,如今清查人口,就是勢在必行的政策了,我聽聞戶籍司已經開始全力對南州,汝州,夏州,湘州,武州都進行戶籍調查,徹查各大豪族的藏匿的人丁了!”

“很快就會輪到我們了!”

“漢州,渝州,蜀州,那可是大明的根基之疆,陛下不可能給我們任何機會!”

“如今之策,還是的考慮一下,交多少出去吧!”

“多少還是交點,但是不可太過分了,不然就會引發陛下暴怒,其餘其他的部分,各憑手段,能藏得住多少是多少!”

“其實這還不是最壞的事情!”

“還有更壞的嗎?”

“現在是新政的開始而已,不是結束,人丁徹查完了之後,陛下是不是要清丈田畝了,到時候我們各家的土地,該如何是好!”

“此不能妥協啊!”

“土地乃是家族存在的本錢,是家族一代代積累下來了,本來就是我們的東西,憑什麼給他們!”

“妥協這種東西,有一就有二,而且如今天下是大明的,全都都是陛下的,陛下說是誰的纔是誰的!”

“大明若是如此霸道,不等於官逼民反!”

“官逼民反,想想就行了,如今大明,朝堂上,君臣同行,軍隊之中,將卒同心,一片繁榮昌盛,但凡有絲毫造反之心,立刻就會被破門而入,抄家滅族,禍在旦夕而已!”

“吾等秘密商議,會不會被人差距,傳聞朝堂之上的景武司,無孔不入!”

“不至於吧!”

“很難說,還是小心點爲上,不管日後商討什麼,儘可能不要留下書信作爲依據,怎麼在新朝,還是小心翼翼一些好!”

“亂世之狀,我們小心翼翼,如今西南乃是太平之世,我們還是要小心翼翼!”

“苦也!”

“誰讓我們掌控太多的人口和土地,讓當朝之人早已經俯視眈眈,不管是盛世還是亂世,咱們都比不上那些世家門閥的生存之道!”

“其實我早已經考慮了,如今讀書比以前輕鬆許多了,再也不是那些世家門閥把控知識傳承的時代了,他們能培育出振興家族的人才,我們爲何不行,若是我們也多一些能掛榜科舉的讀書人,入朝爲官,何須生存的如此小心翼翼!”

“此言大善,如今漢室已經垂沒,不過只是掙扎而已,大明欣欣向榮,新朝根基穩固,我們還是不要奢望能改朝換代,反而是希望能改變家族的生存方式!”

“陛下開創科舉之道,就是莫論出身,唯才而舉,我們家族要是多一些人能掛榜科舉,必然能延綿家族氣運!”

“……”

各縣的鄉紳們迅速的開展了討論,雖然大多都對新政抱有怨念,但是隻要看得清楚局勢的人,都不敢在造反這條路上折騰。

他們希望能減少損失,也希望能改變一下家族的生存之道,最少不被新政給針對。

特別是左相胡昭被驅逐朝廷,政事堂不經過陛下而下令,這些事情,都被傳的沸沸揚揚,同樣讓他們確定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當朝天子牧景,對新政是志在必得,不會在新政上退讓半步,除非他們願意和牧景對着來。

但是牧景不是傳承之天子,而是開創大明江山的開國之主,不管是膽魄,威望,民心,都是最好的。

說老實話,他們不敢明着來對抗。

所以他們對於政事堂下的告示,有了幾分的心思。

各地都開始了對戶籍的補缺。

縣衙開始變得忙碌起來了……

…………………………

大明宮,九層樓。

“陛下,今天開榜!”司馬徽站在牧景面前,遞上了一份名冊,道:“這是各州舉人之名冊,包括籍貫,都非常仔細的記錄下來了!”

“八百舉人,若有一般可用,都是朝廷之福氣!”

牧景打開名冊。

這一次州試,一共十八個州參與,不過相對而言,羌州,西州,涼州,這些荒涼的州能出來的人才不多。

他們就算是縣考的時候,秀才也不多了。

其實舉人最多了,反而是雍州。

雍州本來就是關中之地,關中之地在兩漢時期,都是一個國家的中心,自然是人才薈聚。

然後就是渝州,渝州如今是大明中心,大明新政之下,書院最多的就是渝州,所以渝州的讀書人,也非常多。

再然後纔是襄州……

“陛下,這一批人才,是經過科舉委員會數次對卷之後,才甄選出來的人才,絕對是當今天下讀書人之中的佼佼者!”

司馬徽自信的說道。

他作爲閱卷主考官,對於評卷之事,可是用盡的心思,不然也不會把開榜推到這麼晚才進行。

對於這一批被甄選出來的人才,他還是有信心的。

“朕對你還是信任的!”牧景笑了笑,然後道:“如今各個州府縣衙,都缺官吏,吏部方面都已經盡力了,這一批舉人,也算是解燃眉之急!”

“陛下,還有會考!”

司馬微提醒的說道。

“會考啊?”

牧景斟酌了一下,道:“能爲進士之人,並無多少的,八百人,能有四分之一中進士,也算是僥倖,所以有些事情,可以提前策劃!”

他坐下來,簽發了一些文件,然後道:“朕簽字,你們科舉委員會發布,提議一些沒有信心參與會考的舉人,可以補缺各縣衙的吏員位置!”

一個縣,除了縣令,長史,主簿,司馬,等等的職位,之外,還有各部吏曹的吏員,不算是很好的官職,但是也算出仕了。

以大明朝廷科舉制度,只要中了舉人,就已經可以不缺吏員的位置了,當然,不會有太好的位置的。

只有中了進士之後,吏部纔會統一分配真正的官位,所以會考會比州考更加殘酷一些。

但是第一屆,牧景反而認爲,這裡的舉人的含金量非常高,因爲多年的人才積累了,讀書人積累,參與考試的人,可不在少數啊。

不說把士林掏空,但是起碼也把一半的士林給拿下來了。

“這會不會造成會考的影響,我估計很多舉人都會有這樣的心思,雖然只是吏員,但是就算是前朝,吏員都有機會脫穎而出,更不要說本朝更是放鬆了界限,官吏之間,並沒有太大的界限,只要是吏員,都算是出仕了,到時候也能晉升,所以很多舉人,一旦認爲之間的會考無望,說不定就會!”

“朕倒是希望他們會!”

牧景捏捏鼻樑,道:“會考固然重要,但是如擊的時局更加重要,如果他們能補缺一些位置,縣衙方面的能力就會提升,做事情的效率也會的提高,朕對新政也能加速的推廣一些!”

“好吧!”

司馬微想了想,拿着這些籤條,道:“我會以科舉委員會的名義,對一些比較尾巴一些的舉人進行勸諫!”

“無妨!”

牧景擺擺手:“只要公佈就行了,不必勉強,或許他們只是以爲這一次考砸了,會考還有希望,所以不能勉強他們,如今距離會考,也不遠了,給他們機會,主要是看他們自己的選擇!”

“是!”

司馬微點點頭,然後又送上了一些卷宗,道:“陛下,這些都是臣認爲,這一次州考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答卷,這西答卷都是對舊制和新政之間的一些觀點,臣看了都有一些啓發!”

“是嗎?”牧景來興趣了,他打開仔細的看了看,一看就是一個多時辰的時間,半響之後才擡起頭,糅合一下自己的太陽穴,道:“果然是高手在民間,集衆之所想,還是有些收穫了,這些裡面有一些文章,朕應該拜讀,文武百官也應該拜讀一下!”

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想法,特別是博學多才得讀書人,他們的想法更加的多變,更加的讓人看到希望。

“各州的讀書人觀點不一樣,臣認爲,渝州,漢州的人,對新政是最支持的!”司馬微低沉的說道。

“交給宣傳司,登在大明日報之上!”

牧景道:“朕讓所有人都評價一下!”

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漢名將皇甫嵩的恐怖 一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兵遣將第三章 圖謀舞陰 二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賈詡和李儒第三百一十章 天子的謀算 下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糧道爭奪 六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政事堂 五第二百九十章 鹽商之戰 七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戰後部署第五百四十六章 賈詡的狠辣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蔡邕不行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戰北邙 三第七百八十三章 荊州城戰役 下一第七百零三章 抵達樊城第七十章 舞陰商戰 五第八百七十三章 遠交近攻第九十章 汝南戰場第二百五十五章 曹操與袁紹 四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滅燕 十三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明魏決戰 十八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糧道爭奪 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雒陽戰起 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北武堂第一屆軍事會議 下第八百六十一章 無人可用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整軍的開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曹操和孫策的會面 上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混戰第九百六十三章 參政第九十八章 灌陽戰役 三 (補更,2/20)第六十五章 饋贈的書籍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拉開戰幕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戰關羽 六第八百九十七章 雷霆之擊破且蘭 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東海商行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臥龍初鳴,文聘之敗! 中第二百零五章 位列末座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誘餌第三十四章 命案 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故地重遊,故人重聚!第三百四十章 太后有請第一百一十七章 血戰葛坡 六第九百四十九章 間第八章 詐開城門第三百七十二章 黃忠首秀,進退之間的控制 中第九百九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進軍關中,入局!第九百四十八章 對交趾的志在必得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改變戰略部署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石破天驚第七百二十四章 辯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鹿門山三大祭酒 上第三百四十章 太后有請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 摧枯拉朽的一戰 八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潰敗千里之外 七第七百八十八章 荊州的半壁江山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有趣的小丫頭片子第九百六十三章 參政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孫策入許都第六百八十九章 又一年的歲末第三百四十四章 誅袁氏 下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猛虎之殤 五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戰後 三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八百四十二章 在商言商,以商對商!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偷襲 七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漢名將皇甫嵩的恐怖 六第五百八十六章 北武堂第一屆軍事會議 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張寧之謀第九百九十六章 各方諸侯的反應 上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明魏血戰 二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接應上了,匯合!第七百五十章 中箭第一百五十九章 聖旨到!第三百五十四章 勤王聖旨傳天下 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掃平參狼部落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明豐錢莊的歸屬 五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臥龍初鳴,文聘之敗! 上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居高臨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參狼羌之亂 上第九百八十章 奪南陽 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交代京城一二事 下第七章 伏擊第四十章 景平商行 二第九百九十五章 清君側,靖國難!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劉表的驚恐 三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爭奪糧道 八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石破天驚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 摧枯拉朽的一戰 八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大戰啓 五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火器:燧發槍! (五千字大章)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正式提議第七百六十九章 宜城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宴會 下第六百四十二章 突襲下辯 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造印監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兄弟聚集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潰敗千里之外 十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血戰葛坡 六第六百六十五章 荊州之戰的序幕 下第三十二章 安定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奪荊州 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