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城中,劉封正接見劉纂和駱統二人,駱統無奈歸降,卻執意不肯在軍中任職,劉封也不勉強於他,叫他暫留在城中。
就在此時,快馬來報,王濬在馮習水軍到來之後,一鼓作氣攻下牛渚,佔領石頭城,張承兵敗自殺,人馬正往建鄴進發。
駱統聞言大驚,旋即又無奈低頭,劉纂暗自嘆息,二人知道大勢已去,退下去休息去了。
陳壽言道:“將軍,水軍即將攻入建鄴,我們也該發兵,南北夾擊,對建鄴形成合圍之勢,吾料江東文武必定破膽,主動來降。”
“只王濬便足夠了!”
劉封卻擺手笑道,“荊州水軍有二十萬之衆,再加上降兵,取一個空虛無兵的建鄴,還不易如反掌?
我按兵不動,便是再等東吳這些臣子的消息,看看他們態度如何。”
陳壽知道劉封說得有理,倒也沒有執意勸說,眼看東吳即將被滅,也十分激動,首次隨劉封遠征,便見證了一國之覆滅,真是不枉此行。
劉封即刻派人傳令王濬,命他將建鄴先包圍起來,不必攻打,先派人勸降孫亮。
“大將軍,關將軍派人送來書信。”
傳令兵剛走,一名親兵又帶來軍報。
劉封拆開一看,原來是關平聽說諸葛恪去了烏程,便馬上發兵佔領富春,已經發兵攻入吳郡去了,張南領水軍從東海出發,繞道直取婁縣,對吳郡兩面夾擊。
劉封看罷,對來人吩咐道:“即刻傳令關將軍在由拳駐兵,不必再進,若孫亮不肯歸降,再發兵未遲。”
“遵命!”
陳壽嘆道:“東吳如今只剩吳郡一地尚算保全,但也無兵可調,只能坐以待斃了。”
劉封微微點頭,他已經派胡遵和寇威兩人帶領兵馬截斷了諸葛恪北上之路,此時再丟了富春,諸葛恪如果想去建鄴,只能從太湖繞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歷史上孫亮是被孫峻所廢,但這是在諸葛恪倒臺之後,如今因爲蜀軍的壓制,諸葛恪沒有機會崛起,孫峻也不能權傾一時,此時孫亮年幼,並沒有決斷之權,還是在幾位託孤大臣手中。
孫峻已經被雲羽衛的人抓住把柄,而且他也看到東吳大勢已去,暗中投降,滕胤和陸凱都不在朝中,唯一擔心的還是朱據,他在軍中的威望甚至比諸葛恪還要高,不知道孫峻能不能應付得了。
正當他擔心之時,卻見守城的劉鑠一臉激動地快步跑進來,在門口便大喊道:“大將軍,來了,來了,他們來了!”
劉封一皺眉:“誰來了?”
“使者,江東使者!”
劉鑠跑進來,手扶膝蓋大口喘氣,“東吳派使者……使者前來請降,已經到了城外了……”“哦?”
饒是劉封料到這個結局,此時也忍不住激動,站起身來,“快,打開城門,將他們迎進來。”
“遵命!”
劉鑠一口氣還未喘勻,又喜滋滋地跑了出去,他雖然先爲吳臣,但總歸是劉氏子弟,此時見到東吳投降,心中的喜悅和別人還有些不同。
“將軍,請速更衣!”
劉封正激動之事,陳壽在一旁開口催促。
“哦,對對對,更衣,更衣!”
劉封一低頭,才發現自己還穿着便服,雖然是受降,但這個時代十分注重禮儀,千萬不能讓江東文武覺得他有輕慢之心,出了岔子。
此時將近正午,陽光照在府衙門前,新砌的臺階洗刷得十分乾淨,劉封身穿絳紫色的麒麟王服,高冠博帶,胸口一個仰天長嘯的麒麟頭繡像,顯得莊穆英俊。
臺階之下的走廊上,左右有鎧甲整齊的士兵手持戈矛肅立,在陽光下泛着冷光,每一名士兵都擡手挺胸,肅然的臉上帶着驕傲的欣喜,這是作爲得勝者的自豪。
東吳使者在劉鑠和二十名精兵護衛的帶領之下進入府衙,看到兩旁站立的護衛,頓覺得陽光失去了光彩,個個縮着肩膀小心翼翼前行。
使者共有五人,以車騎將軍孫峻爲首,捧着降書,身旁是光祿勳皇象,捧着玉璽,其餘孫弘等三位官員則端着皇帝的衣冠綬帶等物,其後的官員帶着金珠等降禮,以示誠意。
來至臺階前五步開外,孫峻等人跪倒在地,拜伏於階下,大聲道:“吾等奉主之命,前來請降,請陛下及麒麟王開恩收納,願永世歸順爲臣,滅曹興漢。”
劉封揹着雙手,微微應了一聲,叫劉鑠將玉璽和降書遞上來,陳壽在臺階上接過,鄭重遞給劉封。
四下鴉雀無聲,一陣微風吹過,院中的大旗飄蕩着,斗大的“漢”字盡顯威嚴。
陳壽將玉璽遞過,將降書打開來,就在臺階之上大聲念道:“吳郡孫亮叩頭死罪!昔漢室失御,諸侯並起,九州幅裂。
先人因時略有江南,遂阻山河,與朝乖隔。
漢室中興,德覆四海,闇劣偷安,未喻天命。
至於今者,猥煩六軍,天兵入吳,還臨江渚。
舉國震惶,假息漏刻,歸首闕庭,光大漢室。
謹遣私署將軍孫峻、光祿勳皇象等奉所佩璽綬,委質請命。”
劉封靜靜地聽着,稀裡糊塗等陳壽唸完,才擡手道:“諸位請起,孫亮既有歸順漢室之心,本王理當受納。”
孫峻等人長出一口氣,趕忙謝恩,從地上爬起來,此時纔敢偷偷擡頭瞄一眼威震天下的麒麟王。
個人神色不一,皇象幾人眉宇憂傷,喪國之痛,畢竟難受;孫峻和孫弘則點頭哈腰訕笑,以後要仰仗劉封了,希望先留個好印象。
劉封掃視衆人,笑道:“本王略備薄酒,爲諸位大人壓驚,江東之事,當即稟奏陛下,稍後自會論功封賞!諸位回去之後先將城防撤換,安撫城中百姓,本王於三日之後,便到建鄴。”
孫俊等人連連答應,一一記在心中,劉封設宴厚待孫峻等使者,酒席之上並無輕視嘲弄之意,才讓皇象幾人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
臨行之時,劉封早已命陳壽寫了回書,交付孫峻帶回建鄴,以安江東文武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