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7章 相約會盟

爲了安撫鮮卑軍,司馬懿不得已又去了一趟汲縣,與軻比能長談半個多時辰,雙方約定十月之前全取河內,否則軻比能便退回幽州。

這倒並非軻比能不喜中原,作爲第一個踏入中原腹地的鮮卑首領,軻比能自豪無比,但自從來到河內之後,兩軍僵持不下,屢屢受挫,而他對劉封和張苞等人本有敬畏之心,先前被司馬懿許諾的許多裡無法達成,便萌生退意。

鮮卑軍在塞外向來自由,廣袤的草原之上來去自如,縱馬馳騁,何等快活,如今被困在小小的汲縣,不得擾民,連坐騎也缺少青草而逐漸消瘦,困得太久,便難免生出煩躁之心。

當然這些問題已軻比能之能,想要彈壓並不算困難,但幽州幾次傳來的消息讓軻比能無法安心呆在中原。

原本約定,進入關塞之後,拓跋部只取代郡,其餘幽州大部皆歸軻比能所有,但軻比能盡帶精銳進入中原,幽州空虛,拓跋部便趁虛而入,又佔領了上谷郡,趁勢吞併其他各部兵力,這纔是讓軻比能坐立不安的主要原因。

原本按照司馬懿的約定,三月之內取河內,半年殺入洛陽,任憑他取用皇宮之物,卻沒想到半年過去,至今連大河都不曾渡過,後方還被拓跋部威脅,軻比能怎能不急?

司馬懿承諾幫軻比能說服拓跋部退兵,安撫鮮卑軍之後,回到大營,幷州的消息也再次傳來,鄧艾已經領大軍攻入太原郡,即將兵臨晉陽城下,幷州形勢危急。

漢軍進入太原郡之後,幷州許多家族暗中鼎立相助,尤以太原王氏和雁門郭氏爲首,這兩家有王凌和郭淮二人寫信陳述厲害,他們又有人在漢朝爲官,族中之人自然個個信諾。

雁門郡原本就被鮮卑軍佔領,兵力空虛,如今漢軍才道太原郡,雁門郡已經望風而降,只剩太原郡苦苦支撐,而據細作來報,太原王氏也積極恭迎漢軍,族長屢次派人勸降王昶,形勢也不容樂觀。

太原王氏,以司徒王允爲首,曾爲幷州第一大族,王允死後逐漸凋零,但王允被誅時,王允兄長之子王晨、王凌二人逃回家鄉,還帶回了王允之孫王黑。

后王凌被曹操賞識入朝爲官,王晨便在太原主持族中之事,將王黑撫養長大,後遷都於許,獻帝思允忠節,使改殯葬之,並遣虎賁中郎將奉策弔祭,賜東園秘器,贈本官印綬,封孫黑爲安樂亭侯,食邑三百戶。

王黑也從此成爲王氏一族的族長,經歷過當年洛陽、長安之變的王允之後,無時無刻不想着重振漢室,如今眼看漢軍殺進幷州,焉有不竭力相迎之理?

司馬懿對王昶有提攜之恩,當年明帝下詔求賢,卿校以上,各舉一人,他身爲太尉,舉太原王昶應選,便是想借機拉攏幷州王氏,如今就算王昶感念舉薦之恩,恐怕也難阻族中衆人之意。

幷州失守,漢軍就能從壺關、飛狐徑等地進入河北,鄧艾這一路兵馬的威脅絕不比姜維和陸抗兩路小多少,必須要在此之前逼退劉封,才能扭轉局勢,這也是司馬懿急於求戰的原因之一。

只是讓司馬懿疑惑的是,劉封明明說有答覆,但偏偏不見書信前來,探馬幾日來報,漢軍在淇河岸邊搭建高臺,似有檢閱三軍之意,莫非要準備鬥兵鬥陣不成?

眼下魏國國力衰弱,內憂外患,拖得時間越久,對魏軍愈發不利,司馬懿又無力四處奔走,這幾日急得茶飯不思,連下數十道密令派人送出去,誰也不知道他在佈置些什麼。

半月之後,徐州又傳來消息,夏侯霸領殘兵退守濰坊,與北海郡的毌丘儉合兵一處抵禦漢軍,因東海一帶連日大雨,雙方暫且罷兵休整。

但一道密信卻讓司馬懿甚爲擔憂,徐州北漢軍所佔之後,東海王曹霖遷至北海暫住,毌丘儉到了青州之後,先行拜訪曹霖,與之來往甚密,夏侯霸敗退之後,與毌丘儉合兵一處,數日之後,二人同往曹霖府中聚會一整日,意圖難測。

“報——”就在司馬懿憂心之際,探馬匆匆來報,“大都督,漢軍在淇河搭成一臺,曉瑜三軍要與都督共商大事,請大都督三日後到臺前一敘,以漢室歷代帝王爲誓,絕不動刀兵車馬。”

“嗯?”

司馬懿有些意外,皺眉道,“劉封果真如此放言?”

“正是,劉封一麒麟王之名,將手諭散發全軍,方纔還遣人送來百道諭令,拋於大營之外,此事全軍上下皆知。”

“哦?”

司馬懿眉頭擰成了疙瘩,將那封巴掌大小的紙箋接過來,只見上面寫着:“承蒙魏都督司馬公之約,見物欣喜,無以爲報,預備半月,備席相待,以報將軍遺物之盛情。

今乃大國相交,當以禮相迎,絕不動刀槍弓箭,有三皇五帝,漢室歷宗爲鑑,絕無食言,望都督於三日後赴約,鄙人不勝激切之至!”

書信下放正是麒麟王的印信,還畫了一個圓圈笑臉,看起來審視詭異,叫人有些哭笑不得。

“大都督,劉封下書,只恐有詐,此乃鴻門宴耳,都督不可前去。”

正當司馬懿沉吟之際,辛敞和王韜幾人急匆匆趕來,他們也都看到了這一封約書,趕來與司馬懿商議。

看着衆人焦急的神色,司馬懿反倒冷靜下來,笑道:“劉封既將書信昭告三軍諸縣,此事天下皆知,又以漢室歷代宗主爲誓,吾料他定不負我。”

辛敞急道:“大都督,天下皆知劉封爲人陰險狡詐,此番前去,若是有詐,置三軍安危於何地?”

“哈哈哈,諸位此言差矣!”

司馬懿卻緩緩搖頭,“漢軍士氣正盛,欲得民心而取河北,劉封便不敢食言,當年弘農會盟,劉封尚敢隻身赴約,吾豈能示弱?”

司馬懿明白劉封的這封書信,一來是表明其心意,二來也是讓他沒有退路,如果不赴約,不但被天下人恥笑,三軍將士也會暗中議論,這對局勢本就不利的魏軍來說又是一個無形的打擊。

“都督……”“好了,諸位不必再勸!”

司馬懿心意已決,吩咐道,“若不赴約,兩軍相持無日,於吾軍不利,不妨前去一行,或可尋求轉機。”

第966章 太書院第1859章 以民爲先第1495章 當衆展出第1798章 誘兵之計第1256章 孤軍被擒第1785章 長亭論道第1408章 幽閉孤島第262章 平定倭寇第582章 帝王之術第1440章 排憂解難第351章 佛道之爭第361章 中伏受傷第720章 進身之功第1138章 發兵救援第433章 大禮上門第2041章 追殺敵軍第578章 三星洞第1638章 落網之魚第886章 名士之後第1543章 誘敵出城第2073章 陣前對話第768章 脫胎換骨第二章 說服孟達第981章 恐怖鄴城第2098章 入關挺進第972章 麒麟王府第1906章 驚天陰謀第1186章 兩敗俱傷第1432章 真真假假第549章 擾亂後方第1506章 西域功勳第1754章 遁甲天書第932章 開設錢莊第1815章 棋逢對手第860章 夜郎國第845章 刺青長老第2039章 古蜀國後裔第1648章 羊祜獻策第696章 一蹶不振第1482章 孤注一擲第1387章 擅闖營寨第1586章 胡人兇性第572章 歷史疑團第637章 陷入包圍第1001章 空缺職位第222章 猶豫抉擇第2037章 文武雙全第2084章 柳暗花明第161章 冒進中計第971章 獅王保佑第776章 一劍除惡第461章 調兵第1324章 自斷生路第414章 人事各異第342章 老將相逢第750章 是非對錯第920章 回城計劃第1618章 絕地求生第1869章 安民固本第375章 排兵佈陣第301章 成敗聲名第1891章 勝利曙光第695章 帳中認罪第680章 飛鴿走狗第926章 聖物失竊第2109章 皇家寺院第46章 和談條件第959章 搶先一步第197章 滿江紅第1184章 鮮卑挑戰第1813章 握手言和第2074章 首戰立功第388章 全力攻城第1302章 碩果僅存第1555章 攻防手段第1729章 再遇名士第752章 受人之託第2019章 戴罪立功第1221章 失智癲狂第786章 成都軍情第649章 死守不出第1849章 兵強馬壯第1774章 必殺之器第96章 糜竺用計第581章 劉玲的仙緣第2049章 不祥之兆第391章 五胡亂華第770章 巧合重病第912章 老驥伏櫪第1691章 柏玉堂第1263章 背水一戰第1753章 修武異象第873章 旗開得勝第1459章 疑點重重第2045章 窮途末路第1165章 虎豹騎第415章 沿河據守第359章 叔侄交鋒第1540章 反客爲主第1709章 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