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5章 同一個先祖

看猝跋韓幾人緊張不已,劉封也不強迫他們,只是說道:“秦末時期,東胡強盛,曾向匈奴要求名馬、閼氏和土地,匈奴人不忿,後爲冒頓單于擊敗,退居遼東之地,可有此事?”

“有,這當然是真的!”

猝跋韓對先祖的來歷倒是直認不諱,言道,“東胡敗退之後分爲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以山名作爲族名,這就是烏桓族和和我們鮮卑族的來歷。”

劉封點頭道:“肅慎、穢貊和東胡三族皆起自先秦,分佈東北各地,以遊牧爲主,肅慎、穢貊本爲土人,各有其名,東胡卻因居於匈奴以東而爲名,你可知爲何東胡沒有名稱?”

“這個……”猝跋韓眉頭緊皺,回頭看了看胡掖祿屋等人,大家面面相覷,卻神色茫然。

陳壽言道:“東周時期匈奴人自稱胡,東胡因居匈奴以東而得名,之前確實不似肅慎、穢貊等有其族名。”

猝跋韓隱約意識到不對勁,但還是忍不住好奇問道:“這其中難道也有來歷嗎?”

“那是自然!”

陳壽笑道,“只因當年包豕韋北遷後與匈奴互有來往,或戰或和,其後輩融合後無法取名,便一直延續至周,與肅慎、穢貊共分東北之地,三足鼎立繁衍至今。”

猝跋韓心頭一跳,吃吃問道:“那,那包什麼的,莫非就是中原人?”

“不錯!”

陳壽果然點點頭,解釋道,“夏王少康封顓頊後代元哲於豕韋,賜包姓以守伏羲之祀,稱爲豕韋氏國,後豕韋氏國當爲商湯所滅,不得已北遷,與胡人融合便才了東胡。”

“不,不可能,這不可能……”猝跋韓連連搖頭,抱着腦袋一陣混亂,他們本就是東胡後裔,遊牧各地,居無定所,沒有文字記載,風俗禮儀都是祖輩相傳下來的。

但東胡歷經多次戰亂和奴役,幾乎被匈奴滅族,分崩離析退居深山,多數禮儀風俗因爲被匈奴奴役而與他們相似,關於祖先東胡的資料卻少之又少,這時候聽到陳壽的一番論述,根本無法分辨真假。

陳壽卻不管猝跋韓幾人的痛苦,看了看劉封繼續說道:“那元哲爲彭祖別孫,而彭祖爲顓頊子孫,顓臾乃太昊伏羲氏後裔,若追溯先祖,我們共尊三皇五帝,自然都是同族,只是後代開枝散葉,流落各地罷了!”

“不,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猝跋韓忽然痛苦大叫,抱着腦袋衝了出去。

胡掖祿屋等人要追,劉封卻攔住了他們,笑道:“此事若叫你們立刻接受必定十分艱難,就是蘇德他們也是花費了數年功夫查閱史料才能確認,本王不強求爾等認可此事,但認祖歸宗終究是大事,有三皇之首爲祖,總比成爲匈奴人的奴隸要強的多吧?”

胡掖祿屋等人神色怔忪,他們聽不懂劉封等人的話,都是鮮于滑在一旁轉述,對這些三皇五帝等等更是十分陌生,至今還一臉茫然。

劉封笑得諱莫如深,也不再追究此事,只要將鮮卑人納入中原,讓他們的後輩學習中原文化,瞭解先祖來歷,久而久之,自然便會產生認同感,讓匈奴人改變觀念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幾乎換了一代人,對付鮮卑人,劉封也不急於求成。

示意幾人坐下之後,劉封又道:“吾已與陛下及文武公卿商議過,漠北之地從來無名,既然納入我大漢版圖,自然要有劃分,以陰山左右百里之地,西至賀蘭山、北到狼居胥山爲蒙州,化爲鐵弗部封國,國號‘蘭夏’。”

“蘭夏?”

蘇德這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國號有什麼來歷麼?”

劉封笑道:“陰山在匈奴叫做達蘭喀喇,便取其中一字,再加上我華夏之名,以示兩族永世共融之意。”

蘇德躬身笑道:“謹遵聖命!”

他心中高興的並非這個名號,而是大漢劃分給他們的地區,這可是一漠北最好的土地了,有了這一大片草原,再加上大漢作爲後盾支持,恢復匈奴當年的輝煌並不算難。

而且從今之後只有蘭夏和鐵弗部,再沒有匈奴,他們幾位單于就是蘭夏國的開國功勳,供後世子孫瞻仰祭祀,一想到這些,就忍不住激動起來。

田豫也一臉感慨,饒是經歷無數紛爭戰亂,此刻也被劉封的這一番手段深感震驚,慨然道:“先前將軍於南海征服夷洲,化爲夷州,再加上蒙州,這九州大地又增兩州,如此功勳,以遠超古人矣!”

陳壽等人聞言一陣點頭,對劉封的敬仰自不必說,能見證到如此重大的歷史改變,他們身處其中的榮幸也是難以言喻的。

劉封卻神色淡然,緩緩說道:“其實除蘭夏之外,我還打算成立西夏、彝夏、越夏等國,將來討平遼動、樂浪等地,再加一個韓州,這州郡之法已然無法滿足我大漢版圖了。”

田豫吃了一驚:“如此一來,豈非四地蠻夷皆歸我大漢?”

劉封大笑道:“哈哈哈,華夏九州,自來本爲一家,追根溯源,無不出自三皇五帝,大家齊心協力,共融傳承,又有何不可?”

田豫想起來劉封昨晚給他看的那張世界地圖,不由嘆道:“只可惜老朽年邁,不能再上陣殺敵矣!若年輕十歲,當追隨殿下去那些未知的區域親自看上一眼。”

劉封笑道:“將軍歷經亂世,見證漢室凌遲,如今又天下一統,比起父皇等大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也足以傲然一生了。”

陳壽點頭道:“將軍親眼見證黃巾之亂,諸侯紛爭,豪傑盡出,能一睹先輩風采,何嘗不是吾等之願。”

田豫卻長嘆一聲道:“常言道:亂世出英雄!若天下太平,我們多在桑田勞作,耕織維生,哪裡會成爲英雄?

當年追隨先帝等,老朽最大的願望,便是想盡快掃平賊患,安定天下,讓鄉親父老不要顛沛流離,熟料這一戰,竟是數十年吶!”

劉封頷首道:“老將軍此言大有深意,與我不謀而合,爲將爲帥者,出兵征伐,實則是爲了不再征伐,如此方爲仁義之師。”

陳壽等人也都紛紛點頭,漢軍這許多年來一直奉行同族勿相殘的軍令,纔在諸多戰事中勢如破竹,如果將來能將蠻夷納入大漢同族之中,只要政令清明,豈非天下太平?

第1749章 天道輪迴第2057章 宮內之謎第614章 一袋旱菸第795章 親自查探第1756章 衣錦還鄉第262章 平定倭寇第240章 國事爲先第1612章 截斷糧道第2010章 于闐援軍第1364章 雙親俱喪第559章 圍追堵截第1120章 靜待良機第2105章 長驅大進第1174章 時不待我第1718章 一無所有第732章 禳星之術第1689章 大殿血光第1133章 家族情懷第1306章 一路向東第1093章 落網之魚第772章 夜闖吳宅第408章 自相殘殺第1983章 滿盤皆輸第556章 再生一計第1237章 陷入絕境第334章 徐庶元直第280章 半路埋伏第1637章 爲時已晚第453章 初次帶兵第1966章 除惡務盡第1371章 納降東吳第1558章 輕敵冒進第1734章 不謀而合第1558章 輕敵冒進第1142章 黃雀出現第410章 勢如破竹第167章 平定隴右第785章 斬草除根第1927章 喪子之痛第1261章 一夜混戰第321章 背腹受敵第1684章 全面出動第784章 疑雲重重第1232章 雷霆手段第731章 世界地圖第41章 趙廣的煩惱第2069章 握手言和第2113章 深藏不露第1467章 渡河北上第805章 仙人指點第287章 啼笑因緣第905章 以越制越第126章 運籌帷幄第173章 各自算計第1952章 會見使者第929章 安置佈防第447章 深夜拜訪第120章 錯綜複雜第1082章 神秘消失第727章 生死難料第1925章 狼狽逃竄第1422章 再登海灣第2008章 全軍西進第1012章 不同懷抱第1222章 再發援兵第70章 孔明心思第579章 另一類人第303章 火牛陣第1074章 奉命行事第678章 河西走廊第1123章 深謀遠慮第276章 互惠互利第543章 長安奇兵第797章 寸步難行第864章 恬不知恥第1192章 遭受重創第1588章 僵持不下第1925章 狼狽逃竄第1873章 追根溯源第879章 心悅誠服第562章 陸渾隱士第345章 朝堂暗鬥第1708章 喜訊連連第159章 交戰魏兵第1040章 水流密道第1859章 以民爲先第688章 計中計第675章 替罪之人第1097章 成就滿滿第65章 勸諫登基第1144章 謠言生效第1762章 一路追殺第492章 司馬對策第1983章 滿盤皆輸第1999章 將計就計第312章 鬥智鬥勇第663章 補償損失第1936章 明暗部署第2058章 重重疑團第1580章 換防對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