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德才兼備

劉封承認,楊儀是個有本事的人,但“蜀漢四相”中卻沒有他的名字,這就足以說明一些問題,而再根據歷史上的表現,楊儀此人的確難以擔當大任。

楊儀同樣也被諸葛亮看重,北伐之時帶在身邊,籌度糧草,參贊軍機,甚至規劃行軍路線,都是不用太多思慮,片刻而成,可謂思慮縝密。

但諸葛亮認爲楊儀雖然才幹敏達,但稟性過急,不能容物,生前已有密奏,暗中告訴劉禪,讓蔣琬來接替自己。

諸葛亮北伐病卒,楊儀誅殺魏延,領全師還朝,自以爲可以接替諸葛亮秉政,劉禪雖嘉獎其功,卻只是拜爲中軍師,任命蔣琬爲尚書令,他卻與尚書檯無緣。

楊儀自以爲功勳至大,年宦先於蔣琬,才能亦過於蔣琬,如今位在其下,中軍師並無實際統領,心中深深不忿,口發怨言,甚至說出當初不如投魏等大逆不道的話來。費禕以其言密奏後主,後主大怒,將欲斬之,蔣琬以其有功諫止,楊儀被廢爲庶民,徙漢嘉郡,至此還不肯罷休,又上書誹謗,言辭激切,官府不得不收押楊儀,最終大

勢已去,才恍然大悟,不勝羞慚而自殺。

從這些表現和諸葛亮的評價來看,楊儀性情急躁狹隘,雖然有大才,甚至做事幹練,但性格偏激、心胸狹隘,以至於牢騷滿腹。正是因爲這些,劉封知道楊儀身上有着恃才傲物的秉性,甚至有才無德,所以纔將他調離朝廷,以他的能力,結交交州和越南各地,爲將來統一中原做鋪墊,這也是對楊

儀的一種惜才保護。現在看來,楊儀和歷史上一樣,想要進入朝堂中樞之心不改,再加上蔣琬已經病危一年之久,就算論資排輩,似乎也該輪到他了,這一次藉助顧譚之事向諸葛亮請示,其

一便是提醒諸葛亮不要忘了遠在南郡的他,另一方面正是借孫權打壓陸遜等事來暗喻自己。諸葛亮其實與陸遜之間也有書信往來,甚至爲了陸遜之事還請諸葛瑾幫忙勸說孫權,如今陸家、顧家都被孫權打壓流放,遠在南郡的楊儀便心有慼慼,他在武陵,遠離中

原,和流放頗有幾分相近。

這也正是楊儀性格狹隘的一種表現,他雖然是南郡太守,但權力卻與荊州刺史不相上下,諸事都可以自行做主,甚至不用請示關羽,這些都是劉封和許諾過的。

從好的方面來看,與交州的合作事宜,他都能自行決斷,不失爲一方大員,如果能將交州納入大漢版圖之中,功勞不比那些領兵征伐的武將小。

但楊儀偏偏看到的,是他被安置在邊疆蠻夷之地,調離朝廷中樞,不受重用,此次試探,恐怕心中已經頗有怨言了。

不多時,有人送來飯食,卻是鮑三孃親自帶來,懷中抱着關索的小兒子,胖嘟嘟煞是可愛,將近一歲,一雙眼睛咕嚕嚕的,在劉封臉上轉來轉去,忽然露出了笑容。

劉封不由想起小時候的劉伶來,將他抱在懷中,小傢伙咯咯直笑,竟然不認生。

“這倒奇了,”鮑三娘一邊盛飯,一邊轉過頭來笑道,“這傢伙近半月了,連他伯父都不讓親近,你纔來,便如此親切。”

劉封掃了一眼關平,關平無奈地撇撇嘴,羨慕地看着劉封,搖頭苦笑。

劉封笑道:“看來小傢伙與我有緣,哈哈哈,以後讓我來教他習文學武。”

“那太好了,”鮑三娘笑道,“如果能得到大哥的指教,他將來也能成大材。快來吃飯吧,你連日趕路,吃完早些歇息吧,明日再帶他來玩。”

劉封將小傢伙交還鮑三娘,鮑三娘知道劉封有事商量,也不打擾,寒暄幾句便離開了。

關平和劉封對坐,見他臉色又轉爲憂慮,言道:“如若不然,將顧譚兄弟送到交州去吧!”

劉封搖頭道:“我並不是爲此事擔憂,而是在考慮楊儀之事。”

“楊太守?”關平一怔,挑眉問道,“大哥,你該不會是怨我沒有及時稟告吧?”

“當時你也在洛陽,此事並不怪你!”劉封擺擺手,嘆了口氣,“如今你新爲荊州之主,身邊需要一位老成練達之人輔佐政務纔是,我看楊儀可爲荊州別駕,你以爲如何?”

“別駕?”關平楞了一下,笑道,“楊威公曾爲丞相府長史,朝中之事都能信手拈來,如果能將他調到襄陽,的確能讓我輕鬆許多。”

“好,那就如此決定!”劉封點點頭,“明日你即刻發佈調令,將楊儀調到襄陽來,拜爲荊州別駕,命陳楚、宗預二人前往南郡。”

關平言道:“宗預曾爲丞相府主簿,做事幹練,倒也不錯,但此人坦率耿直,恐怕不適合與南越諸地結交。”劉封笑道:“如今局勢不同,東吳內亂,我荊州錢糧充足,大漢佔據半壁江山,不必再對南越之地如同先前那般妥協,宗預雖然性情耿直,但善於言辭,有他與交州及南越

之地盤桓,既不會損害眼下的關係,又能彰顯我大漢威嚴,一舉兩得。”宗預是蜀漢比較厲害的外交官之一,曾多次出使孫吳,並深得孫權的敬重,爲吳、蜀兩國同盟的鞏固作出了許多貢獻,而孫權對宗預的禮遇,也僅次於鄧芝和費禕,可見

其外交及舌辯能力不錯。

關平欣然點頭道:“還是大哥思慮周全,我明日就派他二人前往武陵交接,大哥你連日趕路,也早些休息吧!”

關平走後,劉封躺在牀上,第一次開始正式思考朝中之事,蜀漢在諸葛亮之後,就蔣琬的丞相一職還算盡職盡責,而其後的費禕也是大不如前。

丞相獨掌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的確過大,非德才兼備者不能勝任,朱元璋廢除丞相一職,也不無道理,眼下即將執行新政,是否也該思考挪用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和六部制都是在唐代形成,一直到清朝,都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曹魏也已經有了九品制,如果能將官職體系再做調整,削弱丞相和尚書檯的權力,各部之間相互制衡,才能減少諸多弊病。

第1167章 再出奇計第971章 獅王保佑第550章 爾虞我詐第1714章 首戰正名第1753章 修武異象第2044章 兵臨城下第912章 老驥伏櫪第1688章 山中賊窟第696章 一蹶不振第1419章 手刃仇敵第1308章 暗流涌動第625章 人工呼吸第1134章 魏延之信第1999章 將計就計第1391章 弄巧成拙第190章 魏國危機第364章 將計就計第1871章 北宮七將第1113章 天意相逢第283章 匈奴騎兵第363章 再造僞書第615章 打開密道第1204章 絕地反擊第1632章 謀定徐州第2132章 龜茲之矛第1344章 如此誤會第982章 出乎意料第608章 漢鍾離權第1417章 踏上孤島第1795章 初戰告捷第293章 拜將第55章 兵鋒直指第341章 奇襲房陵第1120章 靜待良機第1973章 受降入城第419章 以少敵多第177章 再斬魏將第1945章 樓蘭秘寶第238章 西北戰火第443章 隔河相望第860章 夜郎國第485章 交換陣營第1204章 絕地反擊第1727章 魚目混珠第1673章 破釜沉舟第1172章 白日做夢第950章 會見外使第1063章 出乎意料第1738章 心狠手辣第1904章 漫無頭緒第1569章 走馬換將第1967章 恐怖一夜第1646章 剷除惡霸第1183章 年輕力量第1675章 豪傑令第2068章 三軍同樂第1783章 騎虎難下第1984章 鋌而走險第969章 陰差陽錯第1927章 喪子之痛第919章 生死相隨第854章 喪心病狂第79章 諸葛信任第258章 二次反擊第1195章 弩車之威第283章 匈奴騎兵第1445章 雪地遇敵第1810章 酒的誘惑第1581章 今非昔比第151章 蓄勢待發第999章 老謀深算第1069章 前倨後恭第94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059章 進退抉擇第1443章 威名赫赫第1958章 連環圈套第1859章 以民爲先第553章 兵不血刃第1638章 落網之魚第239章 羌族求援第1985章 最終條件第988章 玄門之士第954章 敬賢院長第942章 五色神牛第1478章 兄妹爭執第1730章 河內危機第1702章 一口黑鍋第1830章 深夜偷襲第1956章 原形畢露第1006章 脣槍舌劍第1880章 陷入重圍第1115章 中原戰事第302章 廬陵危機第1600章 處處受制第140章 龐然大物第561章 破局之策第476章 鬥陣第1235章 逃出生天第1519章 天作之合第1372章 大吳六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