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樂極生悲

ps:感謝鼬哥我想給你生猴子兄弟的打賞,現在先上傳一章,晚上還有一章!

烏桓將領真的是因爲看不慣蹋頓因爲遷怒而擅殺大將,因此而挺身而出,爲烏桓大勇士打抱不平嗎,真的會這樣認爲的人,不是不瞭解烏桓人的習性,就是太過於天真了。

顯然能夠成爲烏桓大人的蹋頓不是一個天真的人,在最初的大怒過後,強制冷靜下來的他,很快就明白了這些烏桓將領挺身而出的原因。

打抱不平是不可能的,對於烏桓或者草原之上的遊牧民族來說,他們尊奉狼爲圖騰,以狼的後代之居,因此,他們的性格與狼很像。

漢人能夠對弱者伸出援救之手,因此而有了雪中送炭一詞,而對於草原之上的遊牧民族來說,對於弱者,他們沒有趁勢落井下石,就已經不錯了,至於雪中送炭,不好意思,這根本就沒有存在在他們的思想之中過。

烏桓將領那十分默契的挺身而出,不過是害怕蹋頓一旦殺了烏桓大勇士成功,他們這些人的小命同樣不保,他們可是很明白的,之前那一場大戰的失敗,他們同樣都是由一定的責任的,要是坐看烏桓人中名聲僅次於蹋頓的烏桓大勇士被處死,那麼他們這些沒有什麼太大名聲的烏桓將領,其下場還用想嗎。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蹋頓的威望因爲之前的那一場大敗。而徹底的降低到了谷底,而對於草原的遊牧民族來說,他們沒有什麼所謂的君君臣臣而構建起來的社會和道德秩序。

對於他們來說。蹋頓雖然是烏桓大人,但是也只不過是狼羣之中稍微強大的一匹狼而已,當他強大的時候,他可以成爲羣狼之首,是狼王!

但是當他衰弱下來的時候,那麼對於這些臣服在蹋頓麾下的烏桓將領來說,那就是一個天大的機會。一個讓自己成爲狼王,取代蹋頓而成爲烏桓大人的機會。強者爲尊和冷心無情以及自然社會之中的弱肉強食在此體現着淋漓盡致。

蹋頓的政治智商,也許比不過漢人官員,但是好歹也做過了一段時日的烏桓大人,要是看不清自己麾下這些“野狼”的想法。那麼真的早就可以去死了。

只不過,形勢比人強,五萬大軍幾乎損失殆盡,不但讓蹋頓的威望降到谷底,更是讓蹋頓的親信部隊元氣大傷,要不是在老巢柳城還有一萬自己部落的兵馬在,蹋頓百分之百可以肯定,這些傢伙絕對不會漸漸是在語言之上露出反抗之意,而是會直接造反了!

加上漢人大軍的威脅。想到要是真的鬧翻了,自己的性命能不能保住另說,光是內亂。就足以讓此時的烏桓一族徹底崩潰的蹋頓,即使心中怒極,但是最終還是妥協了。

“既然各位都爲他求情,那麼我就暫時放過他,但是按照漢人的話講,正所謂死罪可免活罪難饒。現在將其貶爲士卒,日後若如能戴罪立功。那麼在重新封賞!”

訓斥了烏桓大勇士一頓之後,蹋頓就將其貶爲平民,讓其成爲烏桓士兵中的一員,在日後戴罪立功,當然蹋頓話說的挺好聽,但是顯然,他是很明白,剛剛那一鬧過後,烏桓大勇士必然會對自己心生怨恨,既然都鬧翻了,那麼蹋頓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奪了烏桓大勇士原本手中的兵權。

一場內亂風波,在蹋頓的妥協之下,從表面之上看,似乎已經音效雲散了,但是從哪些烏桓將領眼中時不時閃過的光芒可以清楚的知道,蹋頓的退讓,雖然讓這一次的內亂得到了平息,但是確助漲了烏桓將領們心中的野心。

“大人英明!”

烏桓將領每個人心中都有其所思所想,但是在表面之上,卻還是很有默契的,一臉敬服之色的向蹋頓伸出右手放在左胸口處彎腰,以示對其英明決定的敬佩。

“諸位,雖然之前一戰我軍失力,但是我軍根本還在,柳城還在我大烏桓的手中,憑藉柳城之中的兵馬和堅固城牆,足以擋住漢人,等到漢人大軍糧草不濟而撤退,到時候就是我大烏桓的勇士們,長驅而入,報今日之仇的時候!”

不得不說,蹋頓作爲一名統帥還是挺有才能的,最起碼他這一番有理有據的話,還是讓麾下原本士氣、戰意皆無的烏桓軍隊,打起了精神,他們心中還是認爲,憑藉柳城的地利,阻擋漢人大軍一段時日,還是綽綽有餘的,只要能夠拖到漢人糧草不濟而退兵,到了明年的時候,就是他們烏桓大軍再次衝入長城,燒殺劫掠,報今日大仇的機會。

至於他們之前譏諷漢人城牆是圍欄,而現在卻又想要憑藉柳城的城牆和地利抵擋曹軍的這些事情,早已經被在場的烏桓有默契的一同遺忘了,城牆是圍欄什麼的,他們有說過嗎?

想到蹋頓口中那明年的美好日子,這些烏桓人總算是打起了精神,舉拳,臉上滿是喜悅和狂熱之色的大吼道:“烏桓萬歲,大人萬歲!”

“烏桓必勝,漢人必敗!”

“烏桓必勝,漢人必敗!”

“烏桓必勝,漢人必敗!”

蹋頓舉拳,一臉激憤的高喊着口號,烏桓將領不說,那些底層的士兵們,卻是被蹋頓這一番口號喊着,一臉潮紅之色,紛紛舉拳,滿是激動的放聲大喊,似乎這樣,就能夠洗去他們剛剛的戰敗,就能夠讓漢人大敗一樣。

不過顯然這些“天真”的烏桓人,忘記了一件事,世界上有一個詞彙加做樂極生悲,就在烏桓人在蹋頓的鼓勵之下,衆志成城,一臉振奮,似乎殺敗漢人就在今朝之時,一聲聲響亮而宏大的戰鼓聲伴隨着千軍萬馬的奔馳而形成的轟鳴聲,一同響徹在半空之中。

一面面黑底金字的曹軍大旗,伴隨着揚起的風沙和戰鼓聲,嘩嘩作響,飄揚在半空之中,並且隨着曹軍騎兵的快速疾馳,而逐漸逼近到了烏桓人的視野之中,而在這些黑色的大旗之中,還有一面更爲巨大,上面書寫着斗大的趙字大旗,同樣迎風飄揚。()

第243章 白人阿爾斯爾夫第767章 海軍擴充第720章 戊子條約(上)第13章 中牟陳宮第1365章 西域的重要性第670章 兩年沉澱第973章 圍城打援(一)第427章 設宴千秋萬歲殿第567章 分裂!第1245章 全部平定第391章 小人物第283章 雙喜臨門第673章 高知城第105章 徐晃效忠第625章 滅蜀(二)第1188章 攻擊判斷第48章 追擊董卓(5)第441章 三光政策第1499章 有援軍嗎第1470章 美洲發現第1491章 失態第665章 你來我往(二)第768章 成昏君了第687章 調兵遣將第1393章 席捲諸行省第1503章 最終一張(上)第758章 長安之遊第636章 荊州事(三)第1358章 強攻(一)第299章 退兵第1481章 兩條路(一)第227章 良將之首第184章 大失儀態第269章 盧龍對策第1404章 西極州(一)第449章 決戰時刻!第926章 攻入王宮(二)第689章 初交鋒(四)第989章 烏鴉山之戰(一)第191章 最後的平靜第558章 輕兵而進!第330章 影響和天文第215章 暴怒的呂布第1468章 扶持還是剿滅第530章 入長沙!得二郡!第448章 魏軍!衝鋒!第140章 司馬懿第1332章 你們的目標在羅馬第161章 黃巾投降第400章 徐州收復第1276章 復仇者第1422章 趙雲的決斷!第648章 劉琦(二)第155章 臨近決戰第168章 陶謙“讓”徐州第96章 頂尖謀士的碰撞第1462章 即將抵達第1443章 策反第369章 最後一步第475章 商議第1375章 霸業之戰(一)第350章 探望貂蟬第44章 追擊董卓(2)第1271章 撤退第295章 戰鼓驚大營第863章 東西兩帝國的首次交流第64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第323章 河北世家的貪婪第126章 天子詔書第1262章 突發事件第226章 良苦用心第616章 內政(一)第1154章 軍械貿易第363章 防止瘟疫第826章 鐵騎突進第1141章 激戰(一)第924章 王城攻防戰(四)第369章 最後一步第1322章 趁火打劫第1414章 出兵第418章 趙雲受傷第308章 班師陳都第308章 班師陳都第160章 大勢已去第822章 戰場觀察者王文安第497章 火海連天!第858章 舉義旗,誅暴魏!?第167章 震懾第559章 再次被坑的劉璋!第749章 末路第565章 古典軍國主義!第1274章 放棄第659章 大勝(三)第1209章 方寸大亂第984章 聲東擊西(二)第533章 遷都長安第614章 遼東平定!第749章 末路第890章 曉勇馬超第1337章 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