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剛剛矇矇亮,但是文武百官已經開始在宮門外集結了。
大部分都精神奕奕,當然,也有一些老臣們,有些精神不濟,萎頓。
文武百官們站在宮門之前,不由就回想起了當初劉馮的荒唐舉動,居然徵召百官的入宮稅,結果硬生生的斂了不少財富。
當初,劉馮剛入許都,展現了身份後,百官們還擔心這入城稅還會不會重新出現。
只是這件事情,卻並沒有出現。這讓羣臣多少是鬆了一口氣的。
“百官入朝。”
就在這時,有內侍太監尖銳的聲音響起。
隨着尖銳的聲音響起,宮門也被緩緩的打開了。文武百官,依照各自的品級,緩緩的進入宮中。
當到達偏殿前方後,皇太子,王上大將軍也出現了,穿戴整齊,因爲大將軍的地位要高過三公,而位列羣臣之首。
不久後,文武百官齊齊的進入了偏殿內,跪坐好。
不久後,天子劉協進入偏殿。羣臣朝拜。
“諸位愛卿可有事奏。”劉協威儀的目光掃視了一眼羣臣,問道。
“父皇,兒臣有事情奏。”
劉馮舉拳說道。
“說。”劉協簡駭道。
隨即,劉馮把昨天與劉協商議後的事情,在早朝上說了。
調動趙雲往虎牢關,糧草調動,舉薦董承建立騎兵,這些都是爲了抗衡曹操所做的準備,羣臣也不全部都是庸才,很多人都嗅到了這一點,自然是沒有人膽敢反對。
這可是政治立場的問題,天子要與曹操爲敵,難道他們反對不成。
“準。”劉協聽了後,簡單的道了一聲。隨即,轉頭對荀彧道:“散朝後,立刻擬旨。”
“諾。”荀彧應諾道。
“可還有事奏?”解決了父子之間通過氣的事情後,劉協再次掃過偏殿,問羣臣道。
“陛下,臣請奏再建未央宮。”
忽然,太尉張震舉拳對着劉協說道。
未央宮,就是當初劉協燒掉的正宮。自從劉馮入許,漢室掌握一切後。羣臣本以爲會建造未央宮,但是接過這麼多時間過去了。
未央宮還是沒有被建造起來,這才讓羣臣急了。
張震乃是太尉,三公之一。自然是由他開口先說話的。
“嗯。”劉協,劉馮父子齊齊的皺起了眉頭,未央宮。要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正宮,要耗費多少錢糧?調動多少民力。
劉協就算了,曾經想要建造的。但是卻被劉馮勸阻了。而劉馮是壓根沒打算建造。
“目前朝中錢糧不足。”劉協搖頭說道,卻是婉拒了。
“朝中錢糧不足,但是襄陽卻是錢多糧廣。還請陛下下旨調動。”張震卻是不依不饒道。
劉協皺起了眉頭,有些厭憎。不由自主的想其了劉馮的那孝廉制,若非現在曹操在外威脅巨大,他也有點想要下詔推行了。
張震身爲三公,作爲天子,劉協有些顧忌。
上陣父子兵,劉馮自然出頭了。
“沒錯,得劉表之幸,襄陽確實是錢多糧廣,但而今亂世,天下諸侯並現。孤與父皇提倡節儉,開源節流都來不及,何必鋪張。多出來的錢財,不如招兵買馬來的核算。”
劉馮淡淡說道。
按道理來說,現在的劉馮父子控制一切,話說道這個地步了。張震也應該是識趣了。
但是沒想到,張震卻是不依不饒了。
“開源節流,沒錯。臣贊同。但是修建未央宮,卻是一定要做的。當年,丞相蕭何,勸說高祖皇帝。臣就借蕭丞相之言,與殿下說。”說着,張震看了一眼劉馮,而後,說道:“宮室壯麗,才能顯威儀。才能使四海歸服,而今一片焦土,豈不寒酸?”
劉馮的眉頭擰成了一根繩,劉馮確實是記得高祖皇帝當時提倡節儉,但是蕭何卻建造了富麗堂皇的宮殿給高祖皇帝居住。
高祖皇帝責備,蕭何當時的回答,與現在張震的話差不多。
但問題是那時候天下初定,沒有戰爭。而現在卻是戰亂不斷。
張震這些人的舉動,似乎有點詭秘。不過,劉馮又不覺得,張震的意圖是想要漢室事敗。
因爲建造未央宮雖然耗費錢糧,民力。但是也無關大局,今日張震拿這件事情說話,似乎是有意顯示自己的存在。
而且擡出蕭何,更是鋒芒畢露。
蕭何是什麼人,漢高祖劉邦的丞相,名垂千古。他說的話,即使是天子,太子也不能隨意的說有過錯。
但是,劉馮就會服軟了嗎?
當然不會,劉馮冷冷一笑,說道:“蕭丞相的話,自然是沒錯的。宮室富麗堂皇,能彰顯大國氣度。但是孤問你們,大漢朝的都城,洛陽城何在?要是你們有本事,就把那洛陽城給孤奪回來,在那片被董卓燒燬的焦土之中,建造出富麗堂皇的宮殿。若是你們有這本事,孤立刻調動襄陽的錢財過來。你們有能力嗎?”
說着,劉馮冷冷掃視了一眼張震,以及一些意圖不軌的人。
包括張震在內,所有被劉馮掃到的人,頓時都底下了頭。
故都洛陽,現在就是一個爛攤子。誰敢說能夠奪回來?
這並不是說,有多難奪。洛陽以及附近的司隸,在經過董卓的揉搓後,已經到達了相當一種殘破的地步。
甚至是曹操都沒有在洛陽駐兵。
奪回來,只是朝夕的事情。但是奪回洛陽後,長安的鐘繇,甚至是西北的馬騰,韓遂都不會再保持沉默。
率兵出潼關,誰能抵抗?
沒有人。
洛陽需要經營,需要駐兵。張震自付沒有那個才能。
而且,劉馮這一句,要奪回古都洛陽,再建造宮殿,也讓張震啞口無言,沒話說了。
“臣立誓,有朝一日,必兵出虎牢關,爲大漢奪回故都。”趙雲深呼吸了一口氣,舉拳說道。
“臣隨誓。”
“臣隨誓。”
甘寧,董承,文聘,荀彧,田豐,蔣琬,伊籍以及一系列忠心耿耿的臣下,齊齊說道。
人很少,但是氣勢卻很雄厚。
劉馮滿意一笑,這纔是大漢朝未來的棟樑啊。
但是有些人,卻不是那麼想的。張震與太常楊彪,隱晦的交換了一個眼神,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