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炒作

bookmark

他們這些大將軍府的小吏,平日裡聊天最多的話題就是朝廷裡面的人事任免,而且交談中的很多隱秘私事都是真得,當真也是讓秦誼開了不少眼界。這不,荀彧這麼一顆未來之星突然主動要求外放,也是成了很多小吏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在與荀攸交談之後,荀彧也是覺得雒陽城裡面暗流涌動,主動找關係進行了工作調動,荀家在朝廷裡面終究還是很有影響力,第二天便有了正式的迴應,荀彧被調動到了兗州東平國的亢父縣做縣令。而荀彧也是走得很快,收拾好東西之後第三天便離開了雒陽前往亢父赴任。

“是啊!荀文若走得很急,也沒有組織個告別宴會之類的,以他的名望到時候肯定會有不少賢達到場,到時候過去應該能夠認識不少人!”說起這事來宋晨也是有些惋惜,一個很好的社交場合就這樣沒了。

“是這樣子啊!”聽了宋晨的話之後秦誼心裡面稍微好受了一些,要是荀彧離開的之後找了一羣人送行卻沒有叫去秦誼的話,那絕對是沒把秦誼放在心上。

不過誰都沒叫那自然沒有這種煩惱了,雖然秦誼覺得荀彧真要搞個聚會的話也不會把自己叫上,自己這個身份現在湊進荀彧的朋友圈只不過是自討其辱罷了。

“對了,昨天我見到了許文休!”而在告訴了秦誼一個他比較關心的話題之後,宋晨終於忍不住把自己想說的話說了出來。

許文休是誰?看着宋晨那一臉追星族的興奮模樣,秦誼想了老半天才想起來許文休是誰,沒辦法秦誼還是有些不習慣這個年代的人稱呼表字的習慣,那些耳熟能詳的人物還行,不太出名的人物秦誼得好好想想。

許靖許文休,秦誼對他的印象就是這哥們在劉備圍困成都的時候,想要翻牆出城投降劉備未成結果被劉璋給抓住了,再有就是《三國殺》中老法正的那句“重用許靖,以眩遠近”的臺詞。於是乎,許靖在秦誼看來就是一個被劉耷這種慧眼如炬的老油子看不上的繡花枕頭。

但是繼承了秦宜祿的記憶之後,秦誼這才知道許靖在這個時代的巨大影響力,名揚天下的“月旦評”就是專指許靖和他堂兄弟許劭做出的品評、褒貶。

而聽到宋晨提起許靖來,秦誼也是來了興趣。人家許氏兄弟可是惜字如金的典範,即便是曹操這種太尉之子也得施展點兒手段才能拿到點評。所以無論是誰,一經許氏兄弟品評,身價百倍,世俗流傳。

之前荀彧給秦誼出了一個養望的辦法,而對秦誼來說,能夠得到許氏兄弟的點評,相當於一下子便在某些勢力中達到滿格聲望。

不過許靖和許劭的關係卻並不好,許邵任汝南郡功曹時,排斥許靖並使之不得被錄用,許靖只好替人趕馬磨糧來養活自己。等到潁川人劉翊擔任汝南太守時,才薦許靖爲計吏。現在許靖在雒陽任尚書郎,掌管官員選用,簡直是人事部部長的存在。

“怎麼樣?許文休有沒有點評一下子明你?”雖然覺得許靖肯定不會點評宋晨,但秦誼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

“哪有啊!許文休那會輕易品評人物,我聽人說,這許氏兄弟品評人物的要求可嚴呢,有人還給他們總結了一個‘三不評’,不熟悉的不評,沒有名的不評,沒有家世的不評!我勉強也就算有點兒家世,但是在雒陽城中各地的世家子弟多如過江之鯽,怎麼能夠入得了許文休的法眼?”

宋晨和秦誼說起自己見到許靖的事情來,比較類似於後世在街上見到了某個大明星,回到同學和同事身邊說一下,可不是被大明星選中一起拍戲才找同學或是同事炫耀的。

“原來這許家兄弟也是對勢利眼啊!”聽了宋晨的話之後,秦誼老半天才反應過來,這對一品評人物著名的兄弟,在點評人之前先把點評的對象給縮小到了一個很小的範圍。

這三不評中,第一條不熟悉的不評其實很有道理和很有必要,一個根本不熟悉的人,只靠道聽途說又怎麼能夠真正瞭解這個人。但是以許氏兄弟的身份,他們熟悉的人便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侷限,把很多人給刷了下去。

至於後面的有名有家世,那就更過分了。這種人想要混出頭來在漢末這種社會風氣中不要太容易,再稍微瞭解一下當事人的其他情況,自然能夠做出最精準的判斷。

也難怪許氏兄弟的點評都能一語中的,慧眼識珠,人家本來就是從珠子裡面選好了再評的。

而且人家許氏兄弟儘管不和睦,但是彼此把這個原則把握得都很好,哪像何顒一樣,碰上一個稍微不錯的青年便送上一個好評。何顒能從無數青年中點評出曹操和荀彧兩個未來的大牛,也算他運氣好,這運氣到後世買彩票絕對是中大獎的命。

而聽了宋晨的這番話之後,秦誼卻是馬上打消了找許氏兄弟鍍一層金的想法。自己現在這個身份在許氏兄弟看起來完全是不知所謂的阿貓阿狗,貿然去找他們只會是自討其辱。

前幾日從荀彧那裡回來之後,秦誼就在琢磨養望的事情,漢末很多人都是因爲做了某些讓人津津樂道的某些事情之後才聲名鵲起的,像是大名鼎鼎的孔融,秦誼上一世五歲的時候便聽過孔融讓梨這個故事。

於是秦誼仔細搜索了一番他記憶中類似的故事,鑿壁偷光、囊螢夜讀這樣的勵志故事並不太適合秦誼,因爲秦誼家裡不是那種用不起燈的人,畢竟能在大將軍府做小吏的,家裡條件就沒有太差的。而且鑿壁偷光的事情已經發生了,那是前漢的事情。

然後就是很多孝子故事,這種故事秦誼記得最多,只是秦宜祿的生母已經去世,親爹還在老家原平務農,雖然也納了幾房小妾,但卻沒有正式給秦誼找個後媽,也就沒人配合秦誼演一處感天動地的孝子故事。

除了這些故事那就是一些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的神童故事了,可是秦誼現在也已經老大不小了,突然傳出他小時候的神奇故事也太會令人起疑,你早幹嘛去了?

思來想去,秦誼竟然連一個炒作自己的故事都想不起來,也是有些鬱悶。隨便再和宋晨聊了幾句之後,秦誼便望着外面的大雪發起呆來。

現在已經進入臘月,自從三日前秦誼給荀彧送禮不成之後,雒陽城便一直在下雪,甚至還發生了凍死人的事情。大雪也給秦誼的生活帶來了很多麻煩,住在外城郭區的他上下班也是非常麻煩,前幾天還差點兒連人帶馬一起摔倒。

“對了!程門立雪啊!”

看着看着秦誼突然想起來了一個關於大雪的傳統美德故事,真要是把這件事情弄到自己身上,少不得給自己刷出一波聲望來。

到時候自己也成了有故事的人,再找人幫着炒作一番,肯定馬上也會成爲有德行的人物,從而被更多的士人所關注,說不準日後也會成爲一段千古流芳的佳話。

自從穿越過來之後,本來辦事有些拖拉的秦誼變得可是雷厲風行起來,一旦想到什麼事情,立馬便會着手去做。沒辦法,未來幾年的時間裡想要給他送帽子的人實在太多太強大了,逼得秦誼牟足了勁鑽營投機。

想要程門立雪,首先得找一個老師,這個秦誼還真有。原先秦誼剛來雒陽的時候,靠着伯父秦升的關係,秦誼還進太學進修了半年。

如果要是在西漢時期進入太學學習,那可真是了不得的機會,畢竟一開始的時候太學生只有幾十人。不過到了秦誼這個年代,太學生已經非常不值錢了,按照《後漢書·黨錮列傳》中的記載,在漢靈帝時期的太學生已經達到了三萬人。

所以秦誼在太學進修過的經歷,對他的仕途沒有太大的幫助。有時候秦誼也是惡毒得猜測,太學擴招可能是漢靈帝用來報復黨錮期間搞事情的太學生(熹平元年太學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達一千餘人),這一擴招直接讓太學生入仕無門了。

這段學習經歷除了證明秦誼不適合研習經學外,還讓秦誼認識了一個太學裡的候補博士。

咱大漢王朝是沒有候補博士這個崗位的,有的只是五經博士。這五經博士的名額非常有限,一般只有十來個,多的時候也不過三十個,都是當今最博學多識的學者。

這麼多博士給三萬學生上課,卻也是有些忙不過來,於是就找了一些所謂的候補博士來幫着上課,一旦有些五經博士掛點,這些候補博士便能夠補上這個缺口。

初期這些候補博士還是能夠補上五經博士的實缺,但隨着時代的發展,五經博士的補遺根本就沒了這些候補博士的份,候補博士已經成了太學裡面特定臨時工老師的稱謂。

也就是說,這些候補博士和大將軍府的書令史秦誼一個樣,都是國家不承認編制的臨時工罷了,而且和有着無限未來的秦誼不同,這些候補博士也就這個樣子了,而且隨着太學的縮編他們還有可能失業。

秦誼認識的這個候補博士叫做樊立,今年四十一歲,洛陽本地人。說起來樊立樊老師那絕對是祖上闊過的,是東漢建國之初的四姓小侯之後。

東漢第二個皇帝漢明帝在位的時候,曾經爲身爲外戚的樊﹑郭﹑陰﹑馬四姓子弟建了一所貴族學校,召集名師給他們傳授經學,因爲這四家都不是列侯所以被叫做小侯。

無數的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二百年過去了,外戚都不知道換了幾茬,這四姓小侯早就敗落,樊立家裡條件也是一般,不過好歹祖上學到的經學傳了下來,也就靠着這點兒祖宗的廕庇,樊立這纔到太學中當了一名候補博士。

轉正是不可能的了,樊老師在教學之餘,也就在太學中爲自己的獨女物色起女婿人選來,不過太學中很多學生都是地方上的世家豪強子弟,還看不上他這種祖上闊過的破落戶。

最終樊老師看上了賣相不錯的秦誼,不過秦誼老早便和原平隔壁廣武縣的土豪杜威家的女兒訂下了娃娃親,讓樊老師也是撲了一個空。

不過事情雖然沒有成,但秦誼和樊老師的關係倒是處的不錯,畢竟在大雒陽有點兒小自卑的秦誼遇到一個願意把女兒託付給自己的長輩也是很感動。所以這兩年來秦誼和樊立一直在走動,樊立算是秦誼在雒陽城內不多的師友。

於是當下班之後離開內城,秦誼馬上到郭區的市場買了幾斤羊肉,然後騎馬去了在雒陽外城另外一側的樊立家。

根據秦誼的記憶,自己這個樊老師日子過得也是非常不如意,對他這種半截身子進了土的人,前途自然是沒有的,此外還有一個尚未出格的女兒需要操心,他的這個寶貝女兒馬上也要到了交剩女稅的時候了。

憑藉着兩人以往的交情,再向樊立許諾一下將來幫着照顧一下他的女兒,秦誼讓樊立配合自己演一場戲,然後再幫着自己宣揚一下,樊立應該會答應下來,畢竟這事對樊立來說只不過是舉手之勞。。

真要是火了,得益的可不只是秦誼一人,樊立這麼一個教出秦誼這種尊師重道好學生的好老師,那也不是應該被人稱讚一下,說不準到時候是樊立也能跟着火一把,青史留名不說,混個轉正的機會還是有希望的。

——我是樊門立雪的分界線——

“一日見立,立偶瞑坐,誼侍立不去,立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漢·劉義隆《世說新語·德行》

第十三章 荀利字趨之第四十六章 司馬仲謀第一百零三章 退路第三十一章 戰雲第一百一十一章 路見不平看熱鬧第三十四章 疾風知勁草第五十一章 安置第六十五章 相面第五十五章 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齊齊第十四章 出使第二十章 反秦誼包圍網第四章 馬上對1第二十九章 拍板第七十三章 登陸第四十五章 記一次招聘第四十四章 打完這一仗回老家結婚去第六十一章 馬虎第二章 周公吐哺第五十三章 冀州貴婦的最後下落第九章 日心第八十一章 回家第四十三章 獵頭孫資第十四章 邏輯第十三章 赴宴第十一章 貿易第十六章 如喪考妣第七十七章 奪嫡第五十八章 善後第八十章 我真的沒戴帽子第四十一章 價碼第二十六章 盤問第五十一章 王澤的要求第二章 防一手第六十三章 芥蒂第五十七章 聽診器第四十八章 190年的第一場雪第二十三章 藍軍大將馬孟起第三十章 對峙第二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零一章 人心第五十章 陳嬰舊事第二章 路遇賊寇第六十五章 相面第十七章 打假第二十四章 西線無戰事第二十八章 賈詡的要求第五十九章 超級皇帝第六十四章 衣帶詔第四十章 牀弩第七十章 救父第五十五章 埋釘子第二十章 大陵鐵礦第九章 日心第十七章 打假第四十三章 獵頭孫資第四十二章 似曾相識第二十二章 假縣尉第二十八章 修長城第四十八章 190年的第一場雪第二十六章 盤問第九十七章 天命在我第十六章 如喪考妣第五十八章 逼宮第五十三章 幫場子第四十四章 袁紹本初的憂慮第三十四章 疾風知勁草第二十五章 生產事故第四十一章 價碼第一百零六章 不見當年強項令第四十九章 戰新野第七十八章 文合遺書第七十九章 大漢吳侯第十六章 如喪考妣第七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一百一十章 考古小隊在行動2第四十八章 五石散第四十二章 平輿一日遊第一百零七章 人渣淘寶第九章 塑料兄弟第十九章 商曜必須死2第六十四章 中央化第四十二章 借汝頭一用第七十七章 奪嫡第六章 百科秦誼詞條4第二十九章 航線第十七章 HOW OLD ARE YOU?第六十一章 做人不能太高調第四十一章 西進第六十一章 馬虎第十章 洗白第三十一章 佈置2第六十三章 父與子第三章 結交龐舒第二十四章 南都第八十五章 深入不毛第五十一章 五德終始第七十八章 心腹第十一章 楊俊第三十九章 魏王的翠綠王冠第七十二章 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