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現在西河郡和上郡已經有了八萬漢民,能夠支撐起一座長城防線了!”在上郡這邊轉了一會兒,非常滿意的秦誼也是對衆人說道。
“的確是能夠負責起長城防線,匈奴人要是有事,依靠這些百姓守衛長城,能夠支持到援軍到來!”實際上擔任“郡尉”的秦明也是向秦誼說道。
“其實上郡大得很,還可以安置十幾萬人的。不過現在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糧食不夠用的了!”在看到秦誼肯定了自己的成績後,孫資也是開始說起麻煩事來。
“上黨和雁門的存糧也不太多了!恐怕最多也就到明年三月,恐怕撐不到西河和上郡明年產出新糧來!”而聽了孫資的話後,秦誼的總管家陳羣卻是陰着臉說道。
在西河打匈奴,把秦誼在河內搜刮的糧食消耗了大半,接下來又多了五萬張嘴,也是把雁門兩縣因爲推廣新式農具多生產出來的糧食也一併消耗掉,西河和上郡還是有着嚴重的糧食危機。
“大家都說說怎麼辦吧?”一下子秦誼也是非常頭疼,也只能向大家問道。
“之前也是在考慮這個事情,一是加強與匈奴那邊的貿易,從匈奴那邊多買入一些牛羊來養,上郡荒廢了那麼久,有不少適合放牧的操場,聽說奶酪這種東西也能用來充飢。除了牛羊外,上郡還從原平那邊引入了新式養雞法,用蚯蚓養的雞又大又肥,產蛋也厲害。總之最近就是在努力改變上郡百姓的飲食,少吃一些糧食。第二就是和關中、太原那邊做生意,看看能不能從關中、太原購入一些糧食。太原那些豪族大戶,都是上百年的世家,家中積蓄非常多,肯定有着餘糧可以買。”
“關中!?”
秦誼其實也想到買糧的事情,太原這些世家大族自然是首選對象,不過另外一個地點,他想到的是從冀州,卻沒想到孫資卻是說的是關中。
不過秦誼也是隨即釋然,上郡這地方其實是和關中挨着,就在在關中北面,只是因爲被廢棄久了,好多人都忘了幷州其實是直通關中的。
“上郡其實就是在關中北面,往南過了雕陰縣,再過了黃河支流,就是左馮翊了,離着長安也不是很遠!”孫資以爲秦誼沒反應過來,也是對秦誼解釋道。
只是聽了孫資的話之後,秦誼卻是許久沒有反應,而是朝着南方呆呆得望着,不知道在想什麼。這麼長時間來秦誼也是養出了一定程度的官威,其他人也不方便打擾出神的秦誼。
“差不多時候也該到了!”許久之後,秦誼這才自言自語得說道。
算起來,現在已經是公元192年年初,馬上就是初平三年了,按照歷史的進程,今年上半年董相國就要完蛋了。
而隨着董相國的死,對秦誼恩重如山的蔡邕也會被王允下獄,最終死在裡面。隨後在李郭之亂中,南匈奴也是趁機劫掠,蔡琰被匈奴擄走。
秦誼離開雒陽不過兩年時間,回憶起雒陽的點點滴滴,就像是恍如隔世一般。那個忠厚的長者,那個溫婉的小師姐,他們的音容笑貌似乎都已經模糊起來。
雖然秦誼當時接觸蔡邕,全都是爲了攀附權貴,但孰能無情,和蔡邕接觸下來,秦誼也是深刻感受到蔡邕對自己的關照和愛護,難倒就這樣眼睜睜得看着蔡邕死在監獄之中嗎?
還有歷史上的蔡琰被匈奴擄走流落他鄉,雖然西河的匈奴已經被趕出長城,但是漢地的匈奴還是不少,似乎於夫羅領導的這部分匈奴也曾經參與到營救獻帝的活動中。就算是沒有匈奴,李郭之亂後長安更是死傷數萬人,蔡琰一個弱女子又能躲得過這場浩劫嗎?
關鍵是之前秦誼曾經答應過蔡琰,會幫助蔡老師躲過董卓倒臺之後的清算,可是這些事情秦誼似乎都忘了,這兩年一直都忙自己的事情,還把自己經營成了一個不小的軍閥。
一時之間秦誼也是有些說不出來的難受,過了許久之後才收拾好心情,就着缺糧這個話題說起另外一件自己關心的大事:“彥龍,接下來你多費點兒心思,一定要把上郡的糧食產量給提上去。董卓這人行軍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治理國家卻不行,關中早晚是要亂的,到時候關中百姓肯定四處逃難,我們得給他們留一個能夠進入幷州的通道來!”
董卓死後的李郭之亂,再加上天災人禍,也是讓曾經富庶的關中赤地千里,很多百姓跑到蜀地和荊州去避難,但是卻沒有到幷州的,因爲歷史上的上郡是被匈奴給佔據的,逃到上郡就被匈奴給抓去做奴隸。
現在秦誼從匈奴手中把上郡給搶了回來,可以建立一條從上郡通往幷州的通道,到時候也能接受關中的難民,給他們一條活路的同時,也來擴充一下幷州的實力。
“這個我自然明白!”孫資畢竟在雒陽和長安待過,也不看好董卓,覺得董卓敗亡是個時間問題,到時候關中少不了又是一場動亂,的確是幷州吸納關中人口的大好機會。
“長文,回去以後你也多多想些辦法,儘可能得把幷州糧食產量給提上去,同時儘可能得多籌集一些糧食,如果我沒算錯,兩年之後關中將會發生易子而食的大旱,到時候不論是擴充實力還是救人,都得需要糧食!”
“我知道了!接下來兩年的工作重點都是糧食生產和糧食採購!”
聽了秦誼的話之後,陳羣也是重重得點了一下頭,對秦誼是如何能夠知道關中兩年之後會發生大旱,陳羣也沒有多想,自從來到原平之後,陳羣也是見慣了秦誼弄出來的奇怪工具,還有諸如新式煮鹽法之類的工藝改進。
再加上秦誼還曾經得到過祖父陳寔的託夢,陳羣已經默認秦誼和普通人的腦子是不一樣的,他說兩年後關中鬧旱災那就是一定要鬧旱災的。
——我是樹立起威信來的分界線——
“誼自上郡出米豆,爲飢人作糜粥,活人者無數。”——《季漢書·秦誼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