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初戰匈奴

bookmark

再說張遼、張郃從李傕、郭汜手中救出洛陽百姓之後,殺散西涼軍隊之後,就護着百姓,望洛陽方向而走,遣人報告主公,如何安置洛陽百姓,傳令兵領命而去。

因爲百姓連日奔波,已經很疲憊了,剛纔又受了不小的驚嚇。爲了安撫民心,張遼讓放慢腳步,邊走邊歇息,緩緩而行,因此日行不過十里。

一日,行到水源處,百姓爭先恐後的去喝水,張郃止喝不住。畢竟張遼他們帶的糧草有限,更別提淡水了。張遼無奈和張郃商量一下就讓百姓在這裡稍作休息再趕路,自己卻去上游警戒查看消息,張郃應諾,留下看護百姓。

張遼引着親衛,剛到上游,就聽到一陣陣歡笑聲從那邊傳來,中間也夾雜着戰馬的歡快嘶鳴聲。

有情況,好像有兵馬的,張遼很敏銳的感覺到。示意大家當心,然後小心翼翼的探了探頭,果然看見一羣裸衣的胡人人,在河邊嬉鬧玩耍,如同在自己家裡一樣的。

張遼細細清點了一下,大約五千人馬的樣子,就是服飾有點熟悉,不知道是匈奴、鮮卑、還是烏丸胡人。

忽見,一狼旗飄了出來,張遼臉色瞬間大變,眼睛通紅,目裂眼睜,面色猙獰,像是要吃人。

旁邊的親衛,也發現了,同仇敵愾道“將軍,是匈奴人。這回可讓我們等到了,不能輕易放過他們,要爲父老鄉親報仇雪恨呀”。

張遼咬碎鋼牙,嘴脣都出血了,用了很大的毅力,才壓下去立刻報仇的慾望。拳頭攥緊鬆開又攥緊,如是再三。

才搖搖頭,示意不行,讓他們盯着這些畜生,自己轉身找張郃商議趕緊百姓,留下咬牙切齒的弟兄們,不解的看着張遼的背影,但是還是執行命令了。

張遼,找到張郃的時候,他正在指揮士兵,讓百姓排隊飲水的。

看見張遼回來了,不過臉色很不好,不由的關心道“文遠你怎麼?不舒服嗎,還是出了什麼事情?”。

張遼搖搖頭,情緒不是很高的,說道“情況有點不妙,我發現匈奴人就在周圍的”。

“什麼,匈奴。他們有多少兵馬的?”,張郃也很吃驚的問道。

“差不多五千人馬”,張遼皺眉道。

張郃一聽急了,“那還等什麼,趕緊轉移百姓走呀”。

張郃他們作爲北方將領,是深知草原民族的厲害的。他們逐草而居,放羊牧馬,個個身體強健,是天生的騎兵,很是厲害。特別是匈奴等少數民族,同等數量的騎兵交鋒,幾乎是沒有對手的。

張遼他們這次主要任務是解救被擄走的百姓,所以並沒有帶多少騎兵,也就千騎吧,大部分都是步兵,以步兵對付騎兵那是找死,所以張郃建議趕緊離開,越快越好的。

張遼,點頭表示明白,主動道“既如此,儁乂你帶百姓離開,我斷後”。

“不行,我們一起離開吧,這種情況誰留下就是死路一條的”,張郃建議道。

張遼拒絕張郃的好意,搖搖頭道“這些畜生是不會讓我們安全離開,我是主將,儁乂你聽我,執行命令吧”。

張郃還想在勸,就聽到號角聲從上游傳來,匈奴已經發現下面的袁軍了。

張遼快步先行,集合騎兵,準備斷後,爲百姓逃走,爭取時間。

張郃見勸不了文遠,事情緊急,只能招呼軍士,召集百姓趕緊逃走,不辜負張遼他們捨生取義的壯舉。

才一聲號角響起,匈奴就集結好了,聚集在狼騎下,靜等單于的命令。

不一會,就見一中年男子,身穿漢服,有點魁梧,從王帳中走了出來,匈奴勇士都右手捶胸,表示屈服、敬畏,參拜自己的王。

要是張遼在此,肯定知道他是匈奴大單于呼廚泉。上任單于的獨生子,因仰慕漢朝文化,化名劉豹。從幷州一路西行入京師,來到了洛陽。頓時就感到洛陽之繁華,中原之博大,就萌生了要永遠生活在漢朝的想法,就通過使節對漢朝皇帝傳話,希望可以入朝爲官,這樣就可以永遠留在洛陽生活的。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漢朝自詡天朝上國,從漢武帝時期就看不起少數民族,特別是匈奴,再說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怎麼會同意他的請求呀,不但不同意,還把呼廚泉遣送回國,臨行還羞辱了一番。

這讓呼廚泉很憤怒,發誓要報仇雪恥,回去之後就鼓吹洛陽的繁華,希望父親可以出兵滅掉漢朝,佔領這畫畫江山,也爲自己出氣。

作爲獨生子,自然是父母的心頭肉,對於他的要求,老單于自然無不應允。當年就集結十萬大軍了,進犯幷州。當時正值黃巾作亂,各州兵馬都被抽調鎮壓起義了,所以匈奴大軍得以長驅直入。

一直到了雁門,才停下來腳步,因爲在雁門受到了抵抗。抵抗匈奴侵略的不是別人,正是張遼的父親。當時在郡守逃跑的情況下,散盡家財,組織義勇,抵抗匈奴,保家衛國。

連續奮戰了三個晝夜,因勢單力薄,力戰身死,全軍覆沒。呼廚泉惱羞成怒,下令屠城,一時間血流成河。由於雁門的抵抗,錯過了進軍洛陽的機會,朝廷反應過來,派丁原回軍抵禦,不得不回,回去就殺了自己父親,繼承大單于的位置。

張遼年少在外求學,才得以逃脫,但身負血海深仇,日日想要報仇雪恨,了結這羣畜生。

後來,丁原在幷州招兵,準備對付匈奴。張遼響應號召,同時也爲死難的父老鄉親報仇雪恨,帶着倖免於難的同郡弟兄,投到了丁原麾下,所以纔有後面的事情。

扯遠了,呼廚泉很滿意的等着匈奴士兵,行過禮,才道“勇士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漢朝的腹地。下游就是享不盡的金銀財寶,告訴我你們的決心”,看樣子發現張遼他們了。

“殺,殺,殺”,匈奴騎兵嗷嗷叫道。

“就這樣順着長生天的指引,去殺光他們吧”,呼廚泉指着下面,繼續蠱惑道。

“殺光他們”

“殺光他們”

“殺光他們”

匈奴騎兵如餓狼般的,撲向下游的羣羊,嘴裡還叫嚷着。

“哈哈哈哈哈哈”

惹得呼廚泉大笑不已,神情很是得意,在後面坐看二郎們蹂躪漢族。

第一百六十六章不歡而散第一百五十七章一敗塗地第二百八十六章壺關城陷第四十七章美人計第七十三章漁陽陷落第一百一十六章幷州風雲第六百零五章野望第七百二十八章愁雲滿布第一百七十三章雙簧第四百三十七章虛張聲勢第三十四章惡戰第二百一十九章劍拔弩張第五百五十六章各有算計第五百八十七章可憐之人第四十六章示敵以弱第三百零三章前因後果第一百九十三章言談甚歡第八十七章暗中行動第五百零五章憋屈第四章沮授獻計第三百零一章貪生怕死第三百三十九章抱頭鼠竄第二百二十六章三方行動第五百三十五章儀式開始第六百零五章野望第三十一章慘烈第八十五章八陣楊威第一百一十七章推諉扯皮第六百零二章蠢蠢欲動第九十三章大捷第七百六十一章大破匈奴第七十四章將計就計第五十二章董卓之死第一百八十五章略勝一籌第六百章愣頭青第十七章風后八陣圖第四十章戰酣第七百六十七章到達第九十九章大軍出征第四百一十章一觸即發第五百八十八章吃了一鼻子的灰第三百四十九章支援到達第八十五章鹿門學院第七十三章不歡而散第一百四十三章將對將第七百零八章混亂第四十七章美人計第二百三十九章警覺第五百二十二章談情說愛第一百五十一章疑惑連連第八百一十三章密會第七百八十六章火速救援第一百零二章匈奴殘暴第五百三十章熟睡未醒第一百二十四章兵發壺關第八百五十五章面談第一百零二章匈奴殘暴第二十四章名揚天下第四章沮授獻計第四百八十六章蔡邕往事第八十四章投降第二十章鏖戰第四百零四章大戰將起第一百四十六章易儲之心第六百七十八章各自的得意第三百六十八章棋逢對手第二百四十五章瘟疫第七百二十九章鞭屍第九章討價還價第六章檄文第一百五十一章疑惑連連第三百一十五章張燕的勸說第五十五章混戰第五百二十二章談情說愛第六百四十九章暴跳如雷第一百五十章將相和第一百四十九章各自行動第三百六十五章兒戲第一百一十八章愚蠢至極第八百零六章城門瑣事第四百七十章落荒而逃第六十四章全面攻勢第六百二十八章襲擾第五百六十九章慟哭第一百三十五章兩軍相遇第一百三十三章攻守易位第八百五十八章仇恨的種子第二十一章貌合神離第六百八十七章大戰第四十六章進京勤王第五百二十三章蛇蠍美人第八百三十七章突發事件第九十八章準備第十七章風后八陣圖第二十五章氣衝牛斗第八百七十章異口同聲第五百八十章自以爲是第五十三章長安亂起第八百七十一章後知後覺第八十八章全民總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