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冀州攻略

bookmark

袁紹這一系列的動作,都表明要對冀州下手了。

衆將知道有仗要到了,都很興奮,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一臉期待的等着主公的命令。

袁紹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就下令道。

“趙雲、顏良何在?”

“末將在”

“令你二人爲先鋒,引軍一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劍鋒直指鄴城”

“雲(良)領命”,二人應諾,一臉興奮的樣子。

“張遼、張郃何在?”

“末將在”

“你二人隨我出征,起大軍六萬,兵發冀州,不得拖延”。

“是”,二將凌然領命。

其餘衆將以高覽爲首,文丑、高幹輔助,率領餘下兵馬守衛渤海。

武將安排停當了,袁紹又對着文臣方向說道。

“沮授、郭嘉、許攸隨我出征,大軍的糧草就交給甄儼了。田豐、審配等留守渤海,全權處理太守事務”,說完就禮了一下。

“諾”,衆人領命,就想下去準備了。

突然,一向打醬油的郭嘉,開口出言道。

“主公,我有一計,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冀州”,說完,很平靜的看着袁紹。

什麼,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冀州,袁紹瞬間不淡定了。

趕緊請教道“不知是何計策,奉孝快快說來?”。

說完一臉期待的看着郭嘉,衆人也有點期待的,聽着這個不務正業的參軍的謀劃。

郭嘉,也不含糊,很淡定道“冀州乃兵家必爭之地,可以聯合公孫瓚一起出兵,約定事成之後,共分冀州。而主公卻到處散播此消息,派人聯絡辛評等心向主公的,相信他們會知道該怎麼辦了。如此,冀州唾手可得也”。

衆人聽了郭嘉的計策,有點半信半疑的,不可能如此簡單吧。

郭嘉的計策當然不簡單了,其實還有一層意思的,這個後來袁紹才明白的,這裡先不說。

沮授瞬間反應了過來,很贊同道“奉孝此言甚是,韓馥懦弱之人,聽到此等消息,必然六神無主。我大軍壓境,他定然不加抵抗,以州事讓主公的,如此冀州可得也”。

聽到沮授的解釋,衆人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不得不第一次用審視的目光觀察郭嘉的,原來人家是真有本事的,不是個酒囊飯桶的。

袁紹喜道“二位先生,所言甚是,不知哪位先生願意去一趟公孫瓚處呢?”。

說着就用期待的目光看着郭嘉,希望他可以請命出發的,畢竟是他出的主意,去說服會更容易的。

但是郭嘉卻對主公的目光,視而不見的,做閉目養神狀,看起來就快睡着了。

袁紹無奈,只得對着審配,吩咐道“正南,此事就辛苦先生走一趟了”。

“是主公,定不負所托的”,審配領命應諾道。

於是衆人各領其職,整軍備馬,摩拳擦掌,坐等審配消息,等消息一道,就起大軍殺奔冀州。

審配領了命令,一路上馬不停蹄的,大約二十天左右,就來到了公孫瓚所在地,右北平。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公孫瓚了,他是袁紹統一北方的最大障礙。

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人,出身貴族公孫世家。他善使雙頭鐵矛,選善射之士,皆乘白馬,以爲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所以贏得了“白馬將軍”的美名,坐擁精兵五萬,皆是身經百戰之士。

在討伐董卓之後,更是名氣凸顯,幽州有志之士投奔極多。有嚴綱、田楷、單經、鄒丹、關靖等,也算人才濟濟了。

就是公孫瓚好戰,不恤百姓,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幽州刺史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發展到互相攻打,這個後來再說。

審配,來到了右北平,讓下人通報渤海太守麾下來訪。

這時公孫瓚正在訓練自己的白馬義從的。知道肯定有事的,也不迴避,就讓自己弟弟公孫越,領來帶他過來,也存着炫耀武力的意思。

不一會,公孫越領着審配進來了,見公孫瓚正騎着白馬指揮士兵衝鋒的,聲勢浩大,看起來就是能征慣戰之士,身經百戰,於渤海的士兵大不相同。

審配心中驚詫不已,暗暗留個心眼了。

公孫瓚見目的達到了,就翻身下馬,來到了審配目前。

公孫瓚指着審配,介紹道“大哥,這是審配先生,袁將軍的心腹謀士”。

審配,上前行了一禮,不卑不亢道“渤海太守麾下審配,見過公孫將軍”。

公孫瓚,知道他是袁紹的部下,也沒有擺出什麼架子,就道“先生請起,不知道盟主現在可好?”。

審配對道“勞將軍掛念,我主一切安好,就是十分想念將軍,特讓我過來拜訪問安”。

“哈哈哈,本初兄有心了,不知先生此來何事?”。雖然明知道審配不過是恭維自己的,公孫瓚還是很開心的問道。

審配,也不含糊,語出驚人道“特來送將軍一場富貴的,不知道肯納否?”。

公孫瓚好奇道,“不知道,是什麼富貴的?”。

“將軍看冀州怎麼樣?”,審配繼續引誘道。

什麼,聽他這樣一說,公孫越瞬間眼睛一亮,公孫瓚也有點心動了。

他們正與劉虞交惡,兵馬錢糧都不充裕的,正考慮要不要搞塊地方緩解一下壓力,好和劉虞爭奪幽州的。

聞此,公孫瓚疑問道“冀州雖好,但是韓馥兵多糧廣,不好拿下呀”。

審配見他上鉤了,就道“我主也想要冀州之地,因顧念共伐董卓的情誼,所以想和將軍一起出兵冀州。約定事成之後,共分冀州,不知道將軍意下如何”。

“哈哈,本初兄夠義氣。既然如此,那就辛苦先生了,回去告訴本初,我現在就出兵攻打冀州的”,公孫瓚甚是喜悅,豪放道。

審配,見目的達到了,也承諾道“多謝將軍,等將軍出兵之日,就是我渤海,兵臨冀州之時”。

說完就告辭離去了,公孫瓚也不挽留,讓手下保護他安全,送出自己的地盤,再回。

第八十八章徐晃離隊第九百零九章噩耗傳來第九百三十四章無情逃竄第一百零三章迎戰第六百一十一章娓娓道來第五百四十五章推心置腹第六百一十九章大戰開啓第二十九章羣英會第七十章令人作嘔第一百四十七章三大謀士第四百九十二章白髮人送黑髮人第八百九十六章臨危不亂第七百九十五章突發情況第七十八章討袁聯盟第一章我是袁紹第一百一十八章愚蠢至極第五十章破敵制勝第六百一十九章大戰開啓第六百七十三章重蹈覆轍第三百九十三章誤會第五百三十章熟睡未醒第五十九章自作孽不可活第七百七十二章慶功宴第七百六十章活捉去卑第二百八十二章奇怪的命令第二百三十五章孤軍深入第九百四十八章八千虎狼第三百四十四章受傷第一百一十二章劉備的計劃第五百三十六章低聲下氣第九百零三章暗潮涌動第二百四十三章雄心萬丈第五十七章計取長安第八百八十九章一頭霧水第五百一十五章股肱之臣第五百六十五章處置之法第九十九章洛神第九百二十九章袁紹危矣第八百一十九章復仇的力量第二百一十七章接連發作第二十五章大婚(四)第四百八十六章蔡邕往事第二百零五章戰猶酣第八十章西門喋血第五百四十章察覺第一百九十四章張飛請戰第三百八十六章爭論第一百二十五章各有對策第六十三章甕中捉鱉第四百九十一章去卑的得意第一百九十章逆轉第三百零八章戰報第六百三十九章見好就收第四十一章血戰范陽城第六百二十七章出動第九百四十六章煽風點火第四百四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七十六章福無雙至第二百三十八章水葬之禮第二十七章戰爭前奏曲第一百零一章雁門血戰第九十八章準備第二十七章大婚(六)第一百二十八章下馬威第九百二十九章袁紹危矣第三百八十三章籌劃已定第二百二十七章洪水滔滔第六十七章結束第一百七十九章擔憂第二百四十六章跨河運兵第十五章會無好會第七十八章遷都之議第三百五十二章詐第三十二章火速救援第三百六十八章棋逢對手第一百三十一章喪家之犬第十九章初戰匈奴第三百六十二章殘暴第一百二十九章迎頭棒喝第七百一十一章勉強一戰第四百三十一章戰,戰,戰第一百一十八章壞消息第九百四十三章脫離危險第一百六十六章不歡而散第二十章齊心協力第三百三十五章討好第四百三十九章危急時刻第四百三十四章東風已到第三十九章大勝第一百九十章逆轉第九十二章遷都鄴城第三百三十八章興起的呂布第八百一十六章心照不宣第十六章兄弟相認第一百四十五章出征青州第八百五十七章極不樂意第七百八十九章好機會第一百三十一章銀槍蠟燭頭第一百七十八章弄巧成拙第一百九十八章三姓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