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冀州攻略

bookmark

袁紹這一系列的動作,都表明要對冀州下手了。

衆將知道有仗要到了,都很興奮,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一臉期待的等着主公的命令。

袁紹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就下令道。

“趙雲、顏良何在?”

“末將在”

“令你二人爲先鋒,引軍一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劍鋒直指鄴城”

“雲(良)領命”,二人應諾,一臉興奮的樣子。

“張遼、張郃何在?”

“末將在”

“你二人隨我出征,起大軍六萬,兵發冀州,不得拖延”。

“是”,二將凌然領命。

其餘衆將以高覽爲首,文丑、高幹輔助,率領餘下兵馬守衛渤海。

武將安排停當了,袁紹又對着文臣方向說道。

“沮授、郭嘉、許攸隨我出征,大軍的糧草就交給甄儼了。田豐、審配等留守渤海,全權處理太守事務”,說完就禮了一下。

“諾”,衆人領命,就想下去準備了。

突然,一向打醬油的郭嘉,開口出言道。

“主公,我有一計,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冀州”,說完,很平靜的看着袁紹。

什麼,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冀州,袁紹瞬間不淡定了。

趕緊請教道“不知是何計策,奉孝快快說來?”。

說完一臉期待的看着郭嘉,衆人也有點期待的,聽着這個不務正業的參軍的謀劃。

郭嘉,也不含糊,很淡定道“冀州乃兵家必爭之地,可以聯合公孫瓚一起出兵,約定事成之後,共分冀州。而主公卻到處散播此消息,派人聯絡辛評等心向主公的,相信他們會知道該怎麼辦了。如此,冀州唾手可得也”。

衆人聽了郭嘉的計策,有點半信半疑的,不可能如此簡單吧。

郭嘉的計策當然不簡單了,其實還有一層意思的,這個後來袁紹才明白的,這裡先不說。

沮授瞬間反應了過來,很贊同道“奉孝此言甚是,韓馥懦弱之人,聽到此等消息,必然六神無主。我大軍壓境,他定然不加抵抗,以州事讓主公的,如此冀州可得也”。

聽到沮授的解釋,衆人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不得不第一次用審視的目光觀察郭嘉的,原來人家是真有本事的,不是個酒囊飯桶的。

袁紹喜道“二位先生,所言甚是,不知哪位先生願意去一趟公孫瓚處呢?”。

說着就用期待的目光看着郭嘉,希望他可以請命出發的,畢竟是他出的主意,去說服會更容易的。

但是郭嘉卻對主公的目光,視而不見的,做閉目養神狀,看起來就快睡着了。

袁紹無奈,只得對着審配,吩咐道“正南,此事就辛苦先生走一趟了”。

“是主公,定不負所托的”,審配領命應諾道。

於是衆人各領其職,整軍備馬,摩拳擦掌,坐等審配消息,等消息一道,就起大軍殺奔冀州。

審配領了命令,一路上馬不停蹄的,大約二十天左右,就來到了公孫瓚所在地,右北平。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公孫瓚了,他是袁紹統一北方的最大障礙。

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人,出身貴族公孫世家。他善使雙頭鐵矛,選善射之士,皆乘白馬,以爲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所以贏得了“白馬將軍”的美名,坐擁精兵五萬,皆是身經百戰之士。

在討伐董卓之後,更是名氣凸顯,幽州有志之士投奔極多。有嚴綱、田楷、單經、鄒丹、關靖等,也算人才濟濟了。

就是公孫瓚好戰,不恤百姓,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幽州刺史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發展到互相攻打,這個後來再說。

審配,來到了右北平,讓下人通報渤海太守麾下來訪。

這時公孫瓚正在訓練自己的白馬義從的。知道肯定有事的,也不迴避,就讓自己弟弟公孫越,領來帶他過來,也存着炫耀武力的意思。

不一會,公孫越領着審配進來了,見公孫瓚正騎着白馬指揮士兵衝鋒的,聲勢浩大,看起來就是能征慣戰之士,身經百戰,於渤海的士兵大不相同。

審配心中驚詫不已,暗暗留個心眼了。

公孫瓚見目的達到了,就翻身下馬,來到了審配目前。

公孫瓚指着審配,介紹道“大哥,這是審配先生,袁將軍的心腹謀士”。

審配,上前行了一禮,不卑不亢道“渤海太守麾下審配,見過公孫將軍”。

公孫瓚,知道他是袁紹的部下,也沒有擺出什麼架子,就道“先生請起,不知道盟主現在可好?”。

審配對道“勞將軍掛念,我主一切安好,就是十分想念將軍,特讓我過來拜訪問安”。

“哈哈哈,本初兄有心了,不知先生此來何事?”。雖然明知道審配不過是恭維自己的,公孫瓚還是很開心的問道。

審配,也不含糊,語出驚人道“特來送將軍一場富貴的,不知道肯納否?”。

公孫瓚好奇道,“不知道,是什麼富貴的?”。

“將軍看冀州怎麼樣?”,審配繼續引誘道。

什麼,聽他這樣一說,公孫越瞬間眼睛一亮,公孫瓚也有點心動了。

他們正與劉虞交惡,兵馬錢糧都不充裕的,正考慮要不要搞塊地方緩解一下壓力,好和劉虞爭奪幽州的。

聞此,公孫瓚疑問道“冀州雖好,但是韓馥兵多糧廣,不好拿下呀”。

審配見他上鉤了,就道“我主也想要冀州之地,因顧念共伐董卓的情誼,所以想和將軍一起出兵冀州。約定事成之後,共分冀州,不知道將軍意下如何”。

“哈哈,本初兄夠義氣。既然如此,那就辛苦先生了,回去告訴本初,我現在就出兵攻打冀州的”,公孫瓚甚是喜悅,豪放道。

審配,見目的達到了,也承諾道“多謝將軍,等將軍出兵之日,就是我渤海,兵臨冀州之時”。

說完就告辭離去了,公孫瓚也不挽留,讓手下保護他安全,送出自己的地盤,再回。

第二百一十三章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第一百八十二章反敗爲勝第七百一十章後知後覺第四百七十六章野心初顯第八百七十七章行動中第七百二十章抵禦第七章典韋VS許褚第一百九十二章互不信任第七百三十六章肆虐第三百三十八章興起的呂布第八百六十一章支支吾吾第五十二章董卓之死第四百六十九章喪家之犬第五百四十五章推心置腹第八百四十七章通風報信第七百八十五章調兵遣將第六百三十三章初次交鋒第一百一十三章初次交鋒第二百四十七章虛驚一場第八百二十六章留一手第五百四十二章咆哮聲第五百六十四章原來如此第一百八十章佈置第七百七十四章賈詡赴宴第九百零二章通報主公第八十七章司馬之秘第六十一章袁紹到來第三百八十九章獨斷專行第二百五十三章劫後餘生第三百八十二章商討第六百五十七章甩鍋第一百九十八章三姓家奴第三百二十二章呂布的不爽第二百四十七章纏鬥第五百四十五章推心置腹第二百三十五章孤軍深入第一百四十四章雙喜臨門第二百七十七章自相殘殺第二百四十一章悠悠黃河第四百三十七章虛張聲勢第九百四十五章無風不起浪第一百三十九章車輪戰第五百五十二章行色匆匆第二百四十章爲時已晚第八百八十四章兄妹相談第四百五十三章行動第六百二十二章鐵騎出動第八百九十一章漸入佳境第四十九章一得一失第七百二十七章義正辭嚴第一百五十二章原來如此(第一更)第一百四十章鮮卑來犯第二百三十九章警覺第八百八十四章兄妹相談第七百六十一章大破匈奴第八十五章收復長安第六百二十三章誘敵之計第四百八十四章大仇得報第十一章文丑求救第二百零八章增援到達第一百四十章鮮卑來犯第二百九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十七章戰爭前奏曲第四百一十二章忍氣吞聲第六章檄文第三百八十九章獨斷專行第六章舉城歡慶第九十三章大捷第八百二十八章智商堪憂第七十七章謀斷九州第五百七十二章無可奈何第九百四十七章最得意的人第八百九十五章得手第八百一十二章暗潮涌動第十八章勸降徐榮第一百一十九章陳羣的分析第一百三十七章丞相駕到第一百五十八章對峙第一百四十章鮮卑來犯第一百章血薦軒轅第一百四十一章慘敗第四十二章爭奪戰第五十六章王允殉國第七百八十九章好機會第十二章一拍即合第六百六十七章怒火中燒第五百六十一章心滿意足第一百九十二章互不信任第五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三百一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八百八十五章病入膏肓第一百四十八章青州烽煙第八百九十六章臨危不亂第七百六十一章大破匈奴第十五章會無好會第八百八十八章躊躇滿志第七百六十二章兵敗如山倒第二百零四章語出驚人第六十三章面君朝聖第一百零二章英才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