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遷都之議

等獻帝和朝廷大員走出去之後,文丑再也忍不住,對着袁紹恭喜一番,笑的很燦爛道。

“這些鳥人終於走了,看着就心煩。恭喜主公高居丞相之職,我等也會跟着升遷的,實在可喜可賀呀”。

話音剛落,典韋也跟着附和,很贊成自己兄弟文丑的說話,也憨厚道。

“我兄弟說的很對,主公現在是丞相,下回就可以更近一步的,就是做大王也可以的。朝廷這些鳥人,一看就不是好東西的,很煩人呀”。

“哈哈哈”

“哈哈哈”

這倆活寶的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不過細想一下,他們的話雖然有點粗魯,但也蠻有一番道理的。只是在這裡說,有點不合適的。

沮授平時和他們關係很好的,出於對他們的保護,也出於關心。就插嘴,提醒道“二位將軍慎言,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不可妄言的”。

“軍師言之有理,此處非議論之地的,我們還是離開再說”,張遼也接話,建議道。

袁紹點點頭,表示理解,就說道“諸公所言甚是,我們還是回到丞相府在做商議的”。

“是,主公”

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將,一起應諾道。於是衆人就跟着袁紹,一起回到了丞相府,再議軍國大事的。

等到了丞相府,袁紹招呼衆人坐下,大家各就各位,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主公的訓話。

袁紹也不客氣說道“紹能有今日的地位,全靠大家了,在這裡先謝過衆位,等以後必有封賞的”,說着就彎下腰答謝一下。

“謝主公,我等受之有愧的。這全是主公領導有方,全軍將士共同努力的結果”。

衆文武,見袁紹如此,哪敢承受如此大禮,都側着身子,不敢受主公全禮的,口中連稱不敢的。

袁紹見衆人很是謙遜,把功勞歸功於自己和冀州將士的,很是喜悅,就要吩咐下人擺酒慶賀的。

“哈哈,衆位謬讚了,今天高興,應該不醉不歸的”,說着就要開宴慶祝的。

衆人聞言也是雀躍不已的,都很興奮的,紛紛表示要多喝幾杯,好好放縱一下的。

“主公少待,現在還不是慶賀的時候,我們尚有很多事情要立即處理的”。

一個不和諧的聲音,突然在大家的耳旁響起。

袁紹尋聲看去,原來是沮授,站出來發言稟告。

哦,見自己的頭號軍師發言了,袁紹也來了興趣,詢問道。

“哦,現在有許多事情要即刻處理的,不知道先生有何賜教的,盡請明言”。

沮授也也不客氣道“主公明鑑,今日朝堂之上,情況有點複雜的。保皇派對主公很不滿,所以遲遲沒有提出對主公的封賞。皇帝也裝聾作啞的,當作毫不知情的。”

沮授才說話,就把衆人的目光集中在他那裡了,袁紹也打起精神,仔細的傾聽沮授的分析。

沮授清了清嗓子,繼續道“後來在我們的脅迫之下,才勉強同意的。但是我感覺他們肯定心中不服的,會給我們添亂子的,主公當早做準備的”。

聽了沮授的分析,袁紹深以爲然的,自己確實對此有點疏忽了。有點得意忘形了,差點壞事,現在還不是完全放心的時候。

想明白之後,袁紹對着沮授請教道“不知道軍師以爲,他們會如何行動的?”。

聽到袁紹的詢問,沮授自信道“我如果沒有料錯的話,他們應該會內外結合的。對內肯定爭取獻帝的支持,控制朝廷的主要部門,來給我們添堵,好製造機會,爲外援作鋪墊的;對外聯絡諸侯,許以高官厚祿,讓他們進京勤王,與我們交戰。以此來逼迫我們,退出長安,他們好坐收漁翁之利的”。

聽到沮授的分析解釋,委實讓袁紹包括衆將都嚇出一陣冷汗的。不想這其中的道道那麼多,計策一環扣一環,真是很陰險的。果然玩政治的,都心機深深,很骯髒的。同時也給袁紹他們提個醒,看來以後不能小看古人,特別是文人的。不然把你陰的死死地,你還會爲他數錢的。

既然知道他們的計策之後,肯定要想辦法破解的。衆人齊刷刷的盯着沮授等着答案的,袁紹也請教道。

“請軍師賜教,我們應該如何破解,怎樣破局而出的?”。

聽到主公的諮詢,沮授很是自信的笑了笑,計策早就有了。剛想說出來的。

但是忽見郭嘉很愜意的抿着美酒,很是舒服的躺在座位上休憩,對於大家討論的事情漠不關心,看他的樣子,都做好去吃宴席的準備了。

沮授就看去下去了,心想我這麼辛苦的,苦苦思索的。而你個浪子,倒好過得那麼舒服,這很不公平的。我也要讓你費費腦子,爲難一下郭嘉的。同時也存在一較高下的意思,看看你郭嘉是不是也想到辦法了。

於是沮授就故意不說,讓找郭嘉詢問的,說道“哈哈,這個我還沒想到的。不過我看奉孝,一臉自信的樣子,肯定知道的,主公還是問問他吧”。

衆將還真以爲沮授沒有計策的,除了袁紹明白,這不過是沮授的推脫之意的,想和郭嘉較量一番的。

對此,袁紹也沒有點破的,他把不到手下文武,都是如此良性競爭的。

同時也看不下去郭嘉如此懶惰的,於是裝作不知道,對着郭嘉詢問道“不知道奉孝,有何計策交我呀?”

郭嘉知道沮授和袁紹的深意,就是看不慣自己偷懶唄,又見衆將都等着自己的計策的,看來不能偷懶了。

於是郭嘉就翻個身,很輕鬆道“這有何難呀,不過是遷都罷了”。

什麼遷都,這怎麼可以呀。董卓因爲遷都現在搞得身敗名裂的,主公萬萬不可步他後塵,重蹈覆轍呀。

張遼聞此,站出來不同意,發表意見道“軍師此言差矣,遷都勞民傷財不說,還容易造成混亂,給諸侯可乘之機的。遼以爲不可,此計不妥的。再說董卓的前車之鑑,我們應該吸取教訓的,不可重蹈覆轍呀”

言辭懇切,說的很有道理,瞬間就引起了衆將的共鳴,都議論紛紛的。都說不可輕易遷都,不然後患無窮呀。除了趙雲若有所思,好像有點明白的。

第一百四十六章易儲之心第二十一章坑殺第二百零三章逢紀的得意第九百二十二章回歸第二十五章氣衝牛斗第二十七章大婚(六)第四百三十五章去卑在後第七十一章兩軍相遇第二百二十章重頭戲來了第一百三十三章攻守易位第八百零二章暗潮涌動第五百三十三章可笑第一百二十一章自焚而死第三百四十三章不對勁第十三章議取冀州第七百七十二章慶功宴第三百五十四章黃忠請戰第四百零一章按兵不動第八百七十六章計劃進行中第六十五章北攻南守第一百章檀石槐之死第七十一章不敬第八十三章老將戰死第七百五十三章合圍第五百九十六章失意而歸第七百六十八章窮寇必追第七百零六章血流成河第八百零六章城門瑣事第三百九十二章提醒第六百零一章不甘心第三十八章增援到達第三百七十八章戰後總結第六章馬超VS許褚第四百二十三章嘲諷第四十一章捷報第四百一十一章矛盾激化第五百六十九章慟哭第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七章纏鬥第七十三章不歡而散第一百一十二章一場鬧劇第二百八十一章總攻第一百零五章騎兵交鋒第十七章埋伏第二百二十三章轉機第七十八章意氣用事第八百五十二章疏漏第六百二十八章襲擾第七百五十三章合圍第七百三十八章不利也第四百九十六章親筆信第二百九十七章風向變了第二百零五章戰猶酣第四百三十九章危急時刻第一百四十五章出征青州第一百八十章後手第五百四十六章神來之筆第一百一十五章范陽保衛戰第一百九十二章互不信任第一百八十八章各自出發第九十四章回到鄴城第七章諸侯會盟第二十章齊心協力第四十章一死一逃第一百三十一章銀槍蠟燭頭第四百八十二章笑談渴飲匈奴血第二百二十章大營失守第七十三章不歡而散第五百二十五章奪妻之恨第一百零六章互有勝負第四百一十二章忍氣吞聲第七百八十五章調兵遣將第八十八章徐晃離隊第四十七章計定第一百一十七章推諉扯皮第二百八十章撤退回城第七百一十九章慘烈第三百七十三章詐傷第八百零五章轉移目標第一百三十二章可汗趕到第七百五十八章援軍殺到第一百三十八章君臣相見第四百九十二章白髮人送黑髮人第二十四章潁川名士第七百四十一章嗜血第二百一十五章兩封書信第四百一十八章請命出戰第二百二十六章三方行動第七十六章決戰第一百零三章幽州事了第一百五十一章迎戰第一百一十三章初次交鋒第一百六十九章南華八怪第四百零三章會師第五百七十八章叔侄相認第二百九十一章嚇退第六百八十章賈詡的消息第二百四十七章虛驚一場第十一章消息第五十章志在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