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尋賢不遇(下)

補上五月二十二號的。

——

次日一早,荀貞起來,把程偃等人叫至身邊,交代了兩句,吩咐他們:“待我出城走後,爾等便留在督郵舍裡,日常習射練武,無事不得外出,更不許出去惹是生非。我長則大半月,短則小半月必歸。”他這次微服行縣,只准備帶小任和宣康兩人侍從。小任管錢,兼作護衛;宣康通文墨,路上有什麼見聞可以由他記載下來。

三人換了粗布麻服,各攜刀劍,扮作遠行的客人,荀貞、小任騎馬,宣康乘車,從督郵舍的後門出去,繞過幾條街,混入人流,先去了戲志才家。

荀貞早就想來拜訪戲志才了,只是因種種緣由一直未得成行。雖然如此,他和戲志纔有書信來往,卻是知道戲家在哪兒的。只是不巧,戲志纔沒有在家。

他妻子出來應門答話,問過荀貞姓名後,說道:“拙夫昨夜未歸,應是住了友人家裡。”再問“友人”是誰時,她卻說不上來了。荀貞心中瞭然,知她必是沒說真話。戲志纔好博戲,昨晚很可能是去哪兒賭錢了,只是她不肯在陌生人面前揭自家夫君的短,故而託言“住在友人家”云云。他往院裡看了眼,見院中屋舍破舊,青苔覆牆,隱見屋內陳設亦甚是寒酸簡陋。

他也不揭穿她的假話,只令小任取出些錢,遞過去,笑道:“這些錢,請收下。”

“荀君這是何意?”

“博戲者,勝負皆有。嬴則罷了,若是輸了,備給尊夫還賭債。”

戲妻怎會肯要!

荀貞笑道:“若是別人,這錢我肯定不會留,但我與尊夫相交已久,對他知之甚深。尊夫才高八斗,隨心所欲,放達不羈,非是禮教中人,像他這樣的人,不是世俗禮教所能約束的。這點錢,就請夫人收下罷。”戲志才當然不是“世俗禮教所能約束的”,想當日,荀貞與他第一次見面時,就親耳聽他自己說:賭輸了錢被扣在壚中,還是荀彧去解救了他。

戲妻顯然也是知道自己夫君性子的,聽荀貞這麼說了,也就不再推辭。

荀貞沒時間等戲志纔回來,見戲妻收下了錢,也就辭別離去,臨走前說:“我有要事,需要遠行,等回來了,再來造訪尊夫。”出了里門,到了街上後,宣康說道:“荀君,我見你與郡功曹鍾君及別的士子交往時,都是彬彬君子,對這個戲志才,你卻怎麼不遵禮教,貿然留錢?”

“叔業,你沒讀過《論語》麼?”

“康年十五,束髮受學。最早學的就是《孝經》、《論語》。”

“《論語》鄉黨篇裡第一句話怎麼說的?”

《論語》是每個士子都要學的,宣康十五六時就能把這本書倒背如流,想都不想,即接口背誦道:“‘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何意也?”

“是說夫子在本鄉的地方上溫和恭敬,像是不會說話的樣子,但他在宗廟裡、朝廷上卻很善於言辭,只是說得比較謹慎。”

“下一句呢?”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又何意也?”

“夫子上朝,在國君還沒來時,同下大夫說話溫和快樂,侃侃而談;和上大夫說話正直公正,直言諍辯。國君來了,則是一副恭敬而不心中安的樣子,但又儀態適中。”

“夫子爲何在鄉、在朝,在不同的場合,在面對不同的人時,他的言談舉止、容貌神態都不一樣呢?”

“這,……。”宣康想了想,記起了當時老師的解釋,答道,“鄉黨者,親近私下人也,有的還是長輩,當溫和恭敬。宗廟、朝堂,國家公事也,當勇敢直言。下大夫、上大夫名望德行不同,也應區分對待。君父爲天,在君主的面前,應該恭敬不失禮。”

“和不同的人相交,本就應該用不同的態度。郡功曹是儒雅君子,我用君子的方法與他相交。戲君放達不羈,我雖是個俗人,但也應該勉強自己用不拘束禮節的態度與他相交。”

宣康恍然大悟,對荀貞非常佩服,說道:“今聞君言,方知夫子本意。”

荀貞一笑,心道:“其實說這麼多,簡單十個字就能概括:‘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說來簡單,做起來難,至少你得了解對方,纔能有的放矢;又其次,在有的放矢時還得誠懇老實,如發自肺腑。只有這樣,才能像光武皇帝那樣使人感嘆“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才能讓對方頓起“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某某也”的知己之感,最終才能“哄”得對方“安得不投死乎”?

這套本領,荀貞其實還未練成,尚在“摸索學習”之中。他在西鄉一兩年,交際面積擴大,輕俠、士子、鄉民、豪強、上官、下屬,各色人等都接觸了不少,今又被任爲督郵,以後接觸到的人肯定會更多,只要肯學、肯揣摩,慢慢地練習,總有大功告成、學會學成的那一天。

……

潁川郡之所得名是來自潁水。

潁水是豫州最長的幾條河之一,源自潁川郡最西北的輪氏縣,先向東流經陽城,再折向東南過陽翟、潁陽、臨潁諸縣,入汝南郡,再入揚州刺史部,匯入淮河,貫穿了潁川、汝南兩郡。

荀貞此次微服行縣,就打算先沿着這條河溯流而上,行過陽城、輪氏兩縣後,再順着郡界轉下、往回走,行郟縣、父城、昆陽、舞陽諸縣,再北上,行襄城、潁陽縣,最後返回陽翟。

陽翟在潁水南岸。出了城外,三人沿河而上。

清河如練,碧波盪漾,堤岸年久失修,時見坍塌。兩邊的河堤與河牀間各有一兩丈的距離,其間灌木叢生,野花雜草,蜂蝶成羣。暖風一吹,花香、水意紛沓而來。

驅馬緩行在岸邊的樹蔭下,荀貞嘆道:“這河堤已有十來年沒修了吧?我記得上次整修河堤還是建寧年間的事兒,當時皇帝剛登基不久,轉眼至今已十來年了。還好這些年來,咱們郡的雨水都不大,這潁水也不是很寬,才總算沒有出現過水害啊!”

宣康從沒遠遊過,這自跟了荀貞,又是第一次去陽翟,又是第一次準備環遊郡北諸縣,很興奮。不過,他對潁水和河堤沒什麼興趣,他的心思已經飛到了他們將要抵達的第一個目的地——陽城。他問道:“荀君,陽城離陽翟多遠啊?”

“也不是很遠,七八十里。”

“我讀史時,見說陳勝是陽城人,就是這個陽城麼?”

他問這個問題時,滿臉的好奇。荀貞笑了笑,不再說河堤之事,說道:“前秦時,地名‘陽城’者甚多。咱們潁川有個陽城,汝南郡也有個陽城。南陽郡之堵陽在前秦亦名陽城。陳勝應是南陽陽城、即今南陽堵陽人,而非咱們潁川陽城人。”

“噢?爲何?荀君爲何如此肯定?”

“陳勝是楚人。咱們潁川郡的這個陽城本週之潁邑,戰國初,屬鄭,謂之陽城。後,由鄭入韓,再由韓入秦,從未屬過楚。陳勝怎麼可能會是咱們潁川陽城人呢?”

宣康眼珠轉了轉,問道:“爲何不能是汝南陽城呢?”

“汝南陽城在戰國時雖應爲楚地,但在當時此地不是縣,很可能只是一個鄉或亭。”

“荀君怎知?”

荀貞耐心地解釋道:“前漢初年封諸王侯國,當時受封在陽城的陽城侯國轄下只有千餘戶。豈有一縣只有千戶民的?設而想之,此地在戰國時定非爲縣,凡史載‘某人,某地人也’之所謂‘某地’,通例皆爲縣名,不指鄉、亭名。是以,陳勝也不可能是汝南陽城人。……,而南陽陽城在戰國時既屬楚國,爲楚地,又且是一個縣,陳勝的家只能是在這個陽城。”

宣康打破沙鍋問到底:“汝南陽城可能是鄉、亭,那荀君又怎知這南陽陽城不是鄉、亭?”

“你知道曹相國麼?”

“曹參?”

“對。秦末,曹相國曾和秦將戰於陽城郭東,陷陣,取宛,盡定南陽郡。既然是‘戰於陽城郭東’,有城郭的豈會是鄉、亭?”

宣康心服口服,敬佩地說道:“荀君,你真博學。”

“我算什麼博學!這些,我也都是聽我仲兄講的。”

宣康年輕,喜談兵事,順着荀貞適才說的“曹參盡定南陽郡”,不覺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神往說道:“‘陷陣,取宛,盡定南陽郡’,唉,也不知是怎樣的風采。”

荀貞揚起馬鞭,笑指潁水,說道:“南陽、潁川位處中夏,乃天下之樞,雖險不及關中,守不及江南,戰不如河北,然中天下而立,用之得當,足以經營四方。是故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且就不說南陽,只說這一條潁水,自古就是用兵之地啊!”

宣康轉目河上。

此時,他們離城已遠,河對岸良田沃野,裡聚處處。沿岸有很多婦人臨河漂衣,成羣結隊的孩子玩耍戲水。兩個鄉野少年一個猛子扎到水下,半晌不見動靜,直引得觀者驚呼出聲了,方纔從河中間露出頭來。

宣康略作回憶,想起了曾讀過的一段書:“《傳》上說:襄公十年,晉帥諸侯伐鄭,楚救鄭。晉楚‘夾潁而軍’。鄭人晚上渡過潁水,‘與楚人盟’。荀君,你剛纔說咱們潁川的這個陽城在戰國時曾經屬鄭,那麼,《傳》中所說的這個鄭人宵渡潁水,與楚人盟,應是在陽城附近?”

“不是在陽城,而是就在陽翟北邊,就在河對岸的某地。”

“荀君又是怎知的?”

“《傳》雲:‘諸侯之師還鄭而南,至於陽陵,楚師不退’。諸侯軍繞過鄭國,到達陽陵,楚軍不退。晉人不願撤軍,因繼續前行,終於楚師‘夾潁而軍’。這個‘陽陵’,……。”荀貞轉首回顧,揚鞭動後指,“……,就在陽翟與潁陰間。因,鄭人宵渡潁水之處就在陽翟附近。”

宣康佩服得五體投地,說道:“荀君,讀史時,我最愁的就是不知地理。看着一個個地名,不知道是哪裡。……,荀君,你是怎麼知道書中的那些地方都是在哪兒呢?”

這就是有名師和沒有名師的區別了。荀貞笑道:“我仲兄家中有一地圖,上邊記得有先秦之古地名。讀史若有不解處,一觀地圖便知究竟。”宣康羨慕之極。荀貞說道:“你若想看,等咱們行完縣回來後,我可以去求仲兄,借來給你觀看。”宣康喜道:“那可真是太好了!”

他和宣康談論古事,小任雖不懂,但聽他侃侃而談,見宣康面現欽服之色,也是與有榮焉。

荀貞這次行縣,明面上對陰修、鍾繇、荀彧等說的是“採風問謠”,實際上還有個更重要的目的,即欲藉此機會,遍覽郡北諸縣之山川地理,城池防禦,以及人口多寡、民之貧富,並及各地百姓信奉太平道的情況,以做到心中有數,免得等黃巾起事後,眼前一抹黑,想跑都不知道往哪兒跑。同時,也可以藉此機會將從史書上讀來的那些戰事拿出來,與實地相結合,再與兵法相結合,從中吸取其經驗,分析其得失。

這也是爲什麼他樂於和宣康談論這些東西。

45 天寒遙寄冬衣去98 荀貞之虎膽包天94 會師城下(上)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59 奮武意收黃巾用53 滅族(上)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36 我所邀者仁民名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55 買馬(上)13 荀成善納奉孝策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82 擒賊先擒王(下)62 忽聞北地羌人亂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34 一怒之威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61 仲業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3 誰人不知荀貞之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37 起行30 朱陽第三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12 道是襄陽德珪來54 焉知生死麴義勇46 盜馬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42 君臣自古固多疑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78 唯先順勢能造勢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32 君爲虎士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64 欲得鐵馬先得人16 亂將至中流擊水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1 督郵屬吏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46 恩威並施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41 虛虛實實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70 劉玄德率部西攻12 仲仁迫凌去檄書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3 先表北海刺青州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73 忠孝勇武63 同道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雷電災害啊,晚點更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62 太守行春(下)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28 詐降42 孫郎威震定潁外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