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原師

荀貞萬萬沒有想到,身爲太平道信徒的原盼、身爲數年後就會拿起兵器、揭竿造反的太平道中一員的原盼,居然會爲此嘆息,居然爲因嫌民間兵器太多而嘆息!

原盼言辭懇切,態度誠摯,不似作僞。

荀貞附和說道:“是啊!民間尚武,風俗剽悍,輕田作而好末技確實不是件好事。但民風如此,又有什麼辦法呢?”

原盼說道:“荀君名門子弟,博讀史書,當知前漢龔渤海的故事。君今爲繁陽亭長,雖只轄十里之地,但也算爲政一方了,何不效仿前賢,勸導百姓呢?”

“龔渤海?原師說的可是龔少卿麼?”

“正是。”

“龔公年高德劭,勸人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我小子無德,怕是學不了前賢的事蹟。”

“我聽說荀君有陳留仇季智之志,不願爲勞形之吏,而願爲生民做事。既然有這樣的志向,還怕有做不成的事情麼?”

荀貞爲得到荀衢的同意出任亭長,曾舉出陳留仇覽的例子。此前秦幹、劉儒來亭中時,已經當面稱讚過他,現下又得到原盼含有批評的勉勵。他也不知該高興還好,還是該苦笑纔好。天地良心,他對荀衢說那番話的時候,是絕對沒有想到將之外傳,以此博得聲譽的。

他筆直地跪坐席上,雙手放在膝上,肅容說道:“原師所言甚是,我知錯了。”

不管原盼是何出身,不管他是不是太平道人,也不管他數年後會不會造反,至少他的這幾句話是“長者之言”。原盼笑道:“在下不過一個鄉野鄙人,略讀了些書,和荀君你是不敢比的。幾句隨口的話,如果荀君覺得對,是在下的幸事;如果說錯了,還請荀君幫我糾正。”

“自我來亭中後,日夜所思,都是該如何造福一方。但一來年歲小、沒經驗,二來不熟悉地方,到現在爲止,還沒能有一個成熟的思路。原師,請你教我。”

荀貞誠意請教,原盼也不遮掩,說道:“繁陽亭內有六個裡,住民一千多口,要想治理好,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

“請原師教我該怎麼辦?”

“古人云:‘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又云:‘名正則言順’。依我看來,能把這兩條做好也就足夠了。”

“願聞其詳。”

“鄉里野人,多不通律法,荀君可遣人至各里中,分別教之。律法,就好比規矩,有了規矩,百姓們知道了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亭部中的一切就都井井有條了。”

“然後呢?”

“在這個基礎上,荀君可以再親身作則,教導百姓什麼是本、什麼是末。當百姓們分清了本末之後,知道了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之後,亭部中自然也就翕然寧靜了。”

原盼的這兩點建議,沒有特別出奇的地方,老成之言而已,但可謂“堂堂正道”。荀貞如果按此實行的話,短期內或許看不到效果,一年半載後,必有成效。但他並不滿足,又追問道:“耕作爲本,餘者爲末的道理很容易對百姓們講清楚,但講清楚了之後呢?該如何具體行事?我該怎樣親身作則?”

“荀君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親身作則麼?”

“真的不知道。”

“可你已經開始在做了啊!”

“……,我做什麼了?”

“荀君扣押武貴,不就是親身作則麼?”

“原師的意思是?”

“鄉里輕俠無賴,結幫成羣,整日遊戲浪蕩,一言不合,動輒拔刀相向,不惜流血五步,實爲鄉間最大的禍患。仇季智任蒲亭長的時候,首先不就是嚴肅地整治輕俠麼?將他們皆役以田桑,並嚴格規定地懲罰制度。有違反的,必嚴懲不貸。”

“噢,原師是想讓我?”

“不錯,荀君既然仰慕仇季智,那麼按他治理亭部的辦法來治理繁陽亭就足夠了啊!”

原盼所言是至理名言。如果現下是太平盛世,按此辦法治理亭部自無半點問題,只可惜,荀貞心知亂世將來,爲能在亂世中聚衆保命,他拉攏輕俠還來不及呢,又怎麼能嚴懲他們? Www✿TTκan✿℃o

他暗暗嘆息,想道:“掀起亂世的正是太平道信徒,而現在勸我嚴懲輕俠的卻也是太平道信徒。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諷刺。”又想起了秦幹,“秦幹把他當作對頭,但在整治輕俠這一塊兒上,他們兩人卻不謀而合,意思相同。嘿嘿,嘿嘿。”心裡這麼想,臉上沒顯露半分,讚道,“賢哉原師!”

“些許粗陋的見識,哪裡敢當的一個‘賢’字?”

“除了懲治輕俠,原師覺得我還應該做些什麼?”

“安定裡之所以富足,不止是因爲他們的田地多,還因爲他們種植了大片的桑樹。有了桑樹,便能養蠶,養蠶便能紡織,‘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按一家五口人,女子兩人來計算,一年下來,足可織成布帛數匹。一匹布長四丈、寬二尺二寸,可以做成一身大人的衣服。如此,不但足夠自家穿用,多出來的還可以拿去賣錢,貼補家用。”

“原師是想建議我動員百姓,多植桑樹麼?”

“朝廷本有法令,桑樹種植的多少也算考覈的標準。如果勸導百姓種植桑樹,一來可以使得百姓富足,二來也可滿足考覈。兩全其美,何樂不爲呢?”

原盼剛纔話中有一句:“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出處是《漢書?食貨志》;再之前,他還引用過孟子、孔子的話。當世不比後世,讀書不易,他能隨口引用史籍、經典中的語句已經讓荀貞吃驚不淺。此時,又聽他說“朝廷本有法令”,竟是不但熟讀典籍,更通曉朝廷律令。荀貞無法再把他當成一個普通的太平道頭領來看待了。

他想進一步地試探一下原盼的才幹,故意爲難地說道:“勸民種桑當然很好。可是,購買桑苗以及種植入土都需要組織,並且需要錢財。組織倒也罷了,這錢財該怎麼湊集呢?”

原盼笑道:“君不見彈室門外的父老僤碑麼?”

家家戶戶都出錢,按照出錢的多少,分得桑苗數目不同。荀貞故作恍然,拍了拍額頭,笑道:“要非原師提醒,一時還真沒想到這個辦法。”問原盼,“原師既然有此良策,爲何不在貴裡之中施行呢?”

“今日我與周公、三郎、四郎、阿卿會集彈室,正是爲了商議此事。”

左巨半天沒說話,早就憋不住了,這時總算找到了機會,急忙忙地插口說道:“這兩天沒能去亭舍給荀君賠罪,也正是爲了忙碌此事。”

“噢?原來如此!這是好事兒啊!……,不知商議得如何了?可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麼?”

“已經商議得差不多了,各家各戶各出多少錢,也大致定下來了。只等把錢收齊,便去縣中市裡購買桑苗。等到今年雪後,立春之前就能種下了!”

“若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請儘管開口。”

“如有難處,少不得麻煩荀君。”

話說到這裡,該說的基本都說了。荀貞見屋外天色將晚,起身告辭。原盼、左巨、周蘭等將他送出門外。左巨更一直把他們送出里門,這才折回。

……

回到亭舍,杜買、陳褒等人尚未歸來,黃忠迎接上來,牽馬入廄,因見荀貞恍恍惚惚的,關切地問道:“荀君,怎麼了?可是在敬老裡辦事不順麼?”

荀貞回過神:“倒也不是。……,黃公,你久在亭部,應該比較瞭解原盼吧?你覺得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原盼是本地名人,黃忠確實很瞭解他,回答說道:“是個好人。……,怎麼問起這個了?”

“我與原師只見了兩面,第一次見面時,因爲秦君、劉君的緣故,鬧得很不愉快,但他並不因此記恨,反而與我摯誠相見。適才在敬老裡時,他給我提了幾個治理亭部的建議,都是良策啊!”將原盼的話轉述給黃忠。

黃忠道:“確實良策!這麼說,荀君打算按此行事了?”

荀貞避重就輕,避開“整治輕俠”這一條,單說推廣桑樹,回答說道:“等把各里的人召集齊了,備寇的操練上了軌道,便開始動員全亭種植桑樹。”

黃忠說道:“荀君,你雖來了纔沒幾天,但俺覺得你比鄭君強多了。”

“這話怎麼說?”

“鄭君在這兒當了好幾年的亭長,也沒說過推廣種桑。”黃忠出身農人,年紀又大,當然知道對農家來說,種植桑樹的好處有多大。

“話不能這麼說。去年的大疫,全靠了鄭君,本亭纔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害。只這一點救人活人的功勞,我就遠遠比不上啊。”

紅日西沉,荀貞立在舍院門口,觀看官道。不知不覺,在敬老裡待了大半天,只早上的那點飯頂着,他早就餓了,笑問黃忠:“黃公,打算何時開飯?”

“荀君餓了麼?”

“上午出來,近暮方回,早就餓了。杜君、阿褒、阿偃他們料來也肯定都餓了。黃公,早點做飯吧。”

黃忠自無不允之理。

遙望遠處,官道上人來人往,荀貞自言自語地說道:“也不知杜君他們何時回來?”他更想知道的是,杜買他們總共召來了多少人。

29 鍾繇24 河南諸侯荀曹雄17 偏將軍用計賺蓋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5 且以盜賊付太守20 拜徐州用計離亂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62 忽聞北地羌人亂40 隱秘非只君可尋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37 無禮賠罪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67 鮮卑復又寇幽並37 起行1 雙喜臨門(上)17 推功相讓3 誰人不知荀貞之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44 高家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4 飛檄琅琊御冀方23 文聘(中)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63 田邊斷案(下)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45 天寒遙寄冬衣去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74 奮武遣以一軍阻14 臧霸風從元直言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60 鎮東結與糜家婚91 兵臨西華(上)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71 初見一龍(上)13 典韋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14 性格11 前倨後恭因何故56 買馬(下)91 忽然聞得故人到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35 褒貶由人34 馮家66 負此俸食慚愧極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65 奉孝高臥懷棲逸51 故事76 演武薦賢(上)44 許仲程偃8 守職歲滿乃爲真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99 月黑雁飛弓馬逐83 威震陽翟(上)20 拜徐州用計離亂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44 高家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21 今有潁陰乳虎(中)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50 孰謂盜跖不知義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43 李通難擇良木棲57 二月習射(上)1 謀北要在泰山郡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28 幾事不密則成害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19 二荀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