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

下午還有更。

——

何顒此次來,的確是代表袁紹而來的。

袁紹野心勃勃,志在除閹,如前文所說,本朝的閹宦之勢極大,要想把除閹這件事做成,只憑袁紹一個人顯然是不行的,——汝南袁氏雖是累世公卿,但一則,只憑袁氏一家亦難做成此事,二則,袁紹那些位居高位的族人、從父們對宦官的態度大多與袁紹不同,對待宦官,他們更多的是井水不犯河水,乃至趨炎附勢,並不像李膺等這些黨人一樣與宦官堅決勢不兩立,也正因此,在天下名士多被禁錮的情況下,袁家卻依舊還可以保有富貴,——因此之故,袁紹要想做成這件大事,就必須結交同道中人,與他同道的、有能力的人越多越好。

荀貞是個有能力的人,可是不是與他同道?又或者說,荀貞也許與他同道,亦有除閹之志,可又有沒有這個勇氣?在這一點上,袁紹需得到確認,所以他請何顒來面見荀貞,親試其意。

近二十年中,兩次黨錮,多少名士、黨人身死族滅,前車之鑑不遠,慘烈之狀猶在目前,荀貞若是不知歷史之走向,對袁紹的招攬可能會如荀攸、戲志才一樣矛盾猶豫,可他既然知道歷史的走向,對袁紹遞過來的橄欖枝,他當然要接住,不會拒絕。

從繁陽亭長、到西鄉有秩薔夫、再到郡北部督郵、再又到郡兵曹掾、再又到佐軍司馬、再又到別部司馬、再又到今日比二千石的趙國中尉,回首這些年,荀貞一步步走來不容易,尤其是今年以前,他最高的官位也不過是郡中一個的百石吏,可以說,他的發家全是因爲黃巾起事。通過鎮壓黃巾起義,他趁勢而起,朝廷解除黨禁,他因借軍功位至比二千石,並結識了曹操,又通過曹操搭上了袁紹的線,到現如今,終於得到了袁紹的重視,何顒親來與他見面。

如果說,他以前只是郡中聞名,最多州中有名,能改變的只是歷史之局部,而卻偏離在歷史主線外的話,那麼今次與何顒見過面,被正式納入袁紹一黨後,他就有了參與、改變歷史主線的資格和機會了,——當然,這個“參與和改變”說的並不是眼下,而是四年後。

畢竟在眼下,便是袁紹也還只是“名滿天下”,沒有什麼操縱政局的實權,但是四年後就不一樣了,四年後,舊有的實權人物幾乎死了個乾淨,當今天子、大將軍何進、十常侍等宦官全死了,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董卓入京後又“倒行逆施”,激起天下士族的不滿和反對,袁紹這樣有高名、有人脈的青壯派領袖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出頭之機。

荀貞希望等到四年後,他能與袁紹這一黨的曹操、張邈等一樣,也成爲討伐董卓的關東諸侯之一,如能天隨人願,那麼可以說,他就由此奠定了日後逐鹿天下的資本了。

他既存了這份心思,與何顒的會談當然就很愉快。

不等何顒顯露袁紹之意,他就直言說道:“潁川與汝南接壤,我與袁本初是州里人,素聞他昔日與何公一道周急濟困,援助黨人,爲天下志人之所望。何公回到洛陽後,請告訴袁君,日後如有需用我之處,儘管言之,只需一封書信送到,我必竭盡全力。”

荀貞的態度很誠懇,姿態也放得很低。

由不得他姿態不低,曹操的父親深得當今天子之寵信,是現下朝中的紅人,可就連曹操在面對袁紹的時候也自覺不自覺地要低一頭,何顒、張邈、伍瓊、許攸等俱是海內名士,成名已久,可對袁紹卻也是很尊敬,何況既無強大後臺、名聲又不如之的荀貞?

要說起袁氏,真是“門生、故吏遍佈朝中、州郡”,遠的不說,只近十來年中,袁家當過三公的就有三人,熹平元年,袁隗被拜爲司徒,熹平五年,袁隗又被拜爲司空,光和元年,袁滂被拜爲司徒,光和二年,袁滂覆被拜爲司徒,袁逢被拜爲司空,從光和元年到光和二年三月,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三公里邊兩個都是袁家的人,光和五年,袁隗又被拜爲司徒,朝廷的三公之位,多少人求之不得,對袁家來說卻是輕鬆之極,三公有闢除府吏之權,又有“舉吏”之權,所謂“舉吏”就是使吏員得以升遷,可以想象袁家的門生故吏會有多少。

荀氏也是天下名族,可荀氏的發家是從荀淑起,至今不到三十年,族中固是出了幾個二千石的太守國相,可莫說三公,就是九卿也沒有人做到過,比起袁氏這樣的頂級門閥差得遠。

荀貞怎能不放低姿態?

對荀貞的表態,何顒極是欣喜。

何顒是個有俠氣的人,不喜歡繞彎子,荀貞不等他提袁紹託付給他的事兒就主動表示願與他們共除閹宦,這讓他覺得很痛快,大喜,說道:“早年,我初見孟德,嘗嘆曰:‘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貞之,許子將譽你爲‘荒年之谷’,荒年者,亂世也。袁本初,英俊之才,有孟德、有你相助,我等同心協力,漢室雖將亡,而天下終能安也!”

“漢家將亡”這樣的話,何顒都能對荀貞說出來,對荀貞是非常信任。這其中有荀氏素有清名之故,也有荀貞在潁川時曾使張讓的侄子張直被捕入獄的原因。

荀貞說道:“是。”

“袁本初志在除奸,今黨錮解,被禁錮的名士、士族很多出仕州郡,我輩聲勢大振,閹宦惶惶,大將軍厚愛名士,也許誅除宦官的機會很快就要到了。貞之,你當慎事自重,藏器於身。”

……

何顒身爲司空府的掾吏,不能在邯鄲久待,與荀貞達成了除閹的共識後,當天下午就告辭離去了。

送走了何顒,回到府中堂上,荀攸、戲志才問荀貞他和何顒上午都閉門聊了些什麼。

荀貞不瞞他兩人,說道:“何公言袁本初欲說服大將軍誅除閹宦。”

“大將軍厚愛名士”這句話,何顒暗示得很清楚,袁紹顯是想通過何進來誅除宦官。

兩漢之世,外戚、宦官輪番掌權,前漢外戚盛於宦官,本朝因登基之新帝多來自宗室,欲掌政權必須藉助內宮宦官之故,宦官盛於外戚,宦官與外戚爭權經常獲勝,如先帝時,藉助中常侍單超、唐衡等五人之力,先帝乃得以誅跋扈將軍樑冀,單超、唐衡五人因功得以封侯,號爲“五侯”,遂權傾朝野,又如本朝,因先帝重用宦官之故,本朝初年宦官之勢已很大,時爲大將軍的外戚竇武與陳蕃等謀之,欲誅宦官,卻事泄身死,引發了第一次黨錮之禍。

雖然本朝外戚與宦官相爭常敗,可要想誅滅宦官,士子還必須、也只能通過外戚。

因爲依兩漢之慣例,外戚多被拜爲大將軍,權大,而且有兵權。

袁紹如能說服現爲大將軍的何進,——荀貞知道他也的確說動何進了,——那麼,上有大將軍的兵權,下有已出爲太守的曹操等和復出的諸多黨人、名士之支持,輔之以袁氏的聲望、門生故吏,只要不出昏招,事前細密謀劃,事發果斷處置,一舉將宮中的宦官除掉還是有點可能的。

荀攸說道:“中尉,你覺得袁本初能說服大將軍麼?”

荀貞問戲志才:“志才,你以爲呢?”

“先帝時,‘五侯’除外戚樑冀,本朝故大將軍竇武又謀誅諸宦,宦者與外戚緣何不能並立?無它,‘權’只一個。宦官當道,外戚無權;外戚主政,宦官無權。大將軍雖出身寒微,然現既爲大將軍,又新破黃巾,聲威大振,豈會無爭權之意?袁本初必能說服他。”

荀攸細思慎想,對此事卻終究不是那麼樂觀,說道:“志才所言固是,可諸中常侍居深宮之內,與天子朝夕相伴,深得天子信賴,袁本初縱能說服大將軍,要想盡誅他們卻也不易,故大將軍竇武得天下士子厚望,有諸多重臣、名士相助,可最終不卻也失敗了麼?除非……。”

“除非怎樣?”

荀攸搖了搖頭,卻不肯說了。

竇武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竇融的玄孫,其女是先帝的皇后、本朝的太后,他本人久有盛名,位居黨人的“三君”之首,無論是出身、家世、名望,都遠勝何進,而且他與陳蕃等謀誅宦官的時候是在當今天子初即位不久時,宦官的權勢還比不上今日,可最終因爲事泄,更主要的是因爲京都的戍衛軍“素畏服中官”,也就是說京都的戍衛部隊多被宦官控制而事敗身死。

何進要想成功,確是非常不易,要想通過正常的手段來取得成功更是不易。

荀攸的話雖沒說完,荀貞、戲志才卻均知他想說些什麼:“除非採用非常之手段”。

何爲非常之手段?即是:在宦官們沒有防備的時候突然發動兵變,入宮誅之。

何進有這個魄力麼?荀攸對此存疑。

荀貞暗歎一聲,心道:“如果何進有這個魄力,那麼四年後的那場政變也不會變的那麼血腥。”只是這話卻不能對荀攸、戲志才說。

戲志才問道:“除了這些,還說什麼了?”

“何公叫我多與皇甫將軍書信來往。”

黃巾之滅,皇甫嵩獨佔八成功勞,他現是左車騎將軍,在帝**中的地位僅次何進,而名望實遠高過之,又是掌有實權的冀州牧,舉足輕重,如能得到他的支持,那麼誅除宦官這事兒就能多點把握。

“還有別的麼?”

“並詢問了下趙郡西邊的賊情,以及我等先後擊破左須、黃髯的經過,他說會把這些轉告給司空張公的,還暗示我可在擊賊上多下些功夫。”

荀攸、戲志纔對顧一眼,俱皆瞭然。

何顒這是在給荀貞指路,是在變相地告訴荀貞:只要軍功夠了,他就會想辦法促成荀貞再獲升遷。——這就是“效忠”袁紹的好處了,還是那句老話:朝裡有人好做官。可以預見,以袁家在朝中的勢力,只要荀貞賺夠了軍功,那麼再獲升遷必定不難。

“那中尉是怎麼想的?”

荀貞望向堂外的廣闊的藍天,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道:“欲平賊定郡中,有兩樁事需得先辦,一是募糧,一個徵兵。公宰早就想爲我借糧了,我想,這件事現在可以辦了。”

17 推功相讓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6 何爲乳虎14 性格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52 最後的麻痹53 滅族(上)40 兵非無情不可掌13 典韋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59 軺車從事雷霆來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73 大丈夫寧鳴而死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22 文高初見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65 歸來解甲抵足眠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24 杜買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46 盜馬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93 兵臨西華(下)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48 許君卿計敗張遼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8 程嘉獻策難吳輯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4 冀州牧迎節以徵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16 亂將至中流擊水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18 捕人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99 月黑雁飛弓馬逐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64 戲忠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74 如何練兵38 範繩89 智勇兼備褚飛燕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5 大計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13 黃巾圍城11 孟德窮窘設摸金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 風雪夜刺(下)44 許仲程偃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17 無賴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10 邊文禮攘臂不齒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10 督郵在此(下)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30 奉先馳雄擊汝南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