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

曹操笑指荀貞,笑着說道:“欲延攬丁原,着落便在貞之。”

荀貞愕然,心道:“孟德倒是與我‘英雄所見略同’,今如欲討董卓,確是需先拉攏丁原,即使拉攏不過來,也得確保他保持中立,只是我與丁原素不相識,卻緣何說着落在我身上?”

在座諸人亦皆不解。

袁紹問道:“孟德,此話何意?”

曹操撫須笑道:“本初,早前你曾進言大將軍,請大將軍拜貞之爲執金吾。”

袁紹答道:“正是,奈何大將軍卻未應允。”說到這裡,袁紹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說道,“你的意思是?”

“今大將軍被害身亡,太傅獨錄尚書事,君何不上言太傅,將‘執金吾’改授與丁原?”

在座諸人聞之,俱皆大喜。

疑似許攸之人拍手讚道:“本初,孟德的這個建議好啊!”

張邈等也都贊同。

張邈頷首說道:“確實,如將‘執金吾’授與丁原,便是不能得丁原助力,董卓亦必忌憚!”

執金吾雖非公卿,而秩中二千石,實位比九卿,秩俸既高,而其權責亦重。

所謂“執金吾”,“吾”字在這裡音“御”,意思是“止”,“執金吾”之意便是“執金革,以御非常”。此職乃是京都的治安官,主要是負責保衛京城、宮省的安全,京都洛陽有一武庫,並且這個武庫也歸執金吾管轄。

丁原如被拜爲執金吾,那麼有他的幷州兵爲後盾,足能牽制董卓。

袁紹亦喜,但卻仍含憂慮,他蹙眉說道:“孟德此言甚是,我明日便進言太傅,請拜丁原爲執金吾,……只是,孟德,你我與丁原俱不相熟,萬一丁原被拜爲執金吾後?”

“君可是憂丁原或許會被董卓給拉攏過去麼?”

“我確有此憂。”

“亦無妨也。元固在長安,有兵萬人,左將軍威重天下,統精兵三萬,屯於扶風,君可請太傅修書兩封,分送與他二人,請他兩人作出帶兵向京之勢。如此,外有元固、左將軍,內有禁軍、貞之、允誠,內外呼應,以我料之,丁原縱是首尾兩端,亦必不敢亂也,而至於董卓,他若識相,早退出京都,或可保其全,而如仍恃兵自雄,則不過一甕中之鱉罷了,擒之易也!”

“元固”即蓋勳,蓋勳去年被張溫舉爲京兆尹,現在長安,有兵萬人。“左將軍”當然便是皇甫嵩,皇甫嵩現統精兵三萬,屯駐在扶風。這兩個人都是朝廷可以信用、依賴的對象,袁隗如果能請得朝旨,命他兩人作勢向京,則以他二人部下的四萬之衆,足能震懾董卓留在河東、澠池的主力兵馬,外有蓋勳、皇甫嵩,而內有禁軍的餘部、荀貞和鮑信的部曲,一旦形成此內外呼應的形勢,丁原肯定不敢亂動,而董卓也極有可能會因之震懼,自動退出洛陽。

袁紹沉吟再三,說道:“孟德,卿言甚是,……可奈何長安太遠,吾猶恐鞭長莫及。”

荀貞心道:“我記得曹操後來評袁紹,說他‘志大智小,色厲膽薄’,此言固有誇大的地方,可以今觀之,‘好謀無決’四字,袁本初卻是當之無愧。”

他忍不住,正冠起身,慨然說道:“司隸、諸君,在下有一句話想說。”

諸人目光轉註,皆落在荀貞身上。

袁紹說道:“君有何話,盡請言來。”

“今中官被除,朝堂爲之一清,天下無不奔喜,此皆司隸與諸君之功也!當此之際,海內士人無不急切地仰望司隸與諸君,以待山河重整,渴盼海內清晏!董卓,涼州一匹夫,適逢其機,因得以統兵擅入城,而卻竟妄圖以此與諸君決上下,雖三尺孩童亦難忍也,況司隸與諸君皆國家雄豪乎?人生世間,豈有萬事俱全之時?項王破釜沉舟,遂有鉅鹿之捷,淮陰背水一戰,乃有破趙會食,如無攻破北宮,大將軍被害後,司隸與諸君恐亦難身免!司隸與諸君豈不聞《吳子》云乎?‘一人投命,足懼千夫’!董卓兵勢縱盛,涼州勇士雖健,貞不才,部曲潁川子弟四千,亦不讓其後!願爲司隸、諸君馬前驅,進討董卓!大丈夫懷忠勇之氣,何懼西涼羌胡?國家養士四百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試看於今之神都,究是誰家之天下!”

荀貞與袁紹是初見,本不該說這些話的,可一來,他實在是焦心如焚,急着想把董卓快點趕出京師,董卓現在是剛到京都,立足未穩,逐之尚易,如拖延時日,怕就逐之不易了,二來,自中平元年以來,他久掌兵權,征伐果斷,雖外表來看,仍是一文雅秀士,可其實他內在中,早自有了英雄之氣,與中平元年前相比,可謂是脫胎換骨,所以在看到袁紹“好謀無決”、白白浪費時間後,他實在是難以剋制自己的情緒,乃有了此跟在曹操發言之後的慷慨之言。

曹操這會兒的心態實際上和荀貞差不多,也是覺得袁紹太婆婆媽媽了,只是他一直以來都是袁紹的“小弟”,本身手下又沒有什麼善戰的人馬,所以卻是難以如荀貞這樣有底氣說話的,這時聽了荀貞之言,他爲之喝彩,拍案起身,說道:“貞之雄烈,果乳虎風采!本初,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我亦有一腔忠勇氣,願統西園部曲,爲天子除不臣,與董卓決勝京都。”

坐在尾席的鮑信也再次起身,按劍躬身,大聲說道:“董卓擁強兵,將有異志,今不早圖,必爲所制,今他新至疲勞,如襲之,必可禽也!信兵雖少,亦懷壯烈,願從荀侯、孟德擊董!”

在座諸人都驚訝荀貞的雄烈,見曹操、鮑信相繼附和荀貞,於是不約而同又把目光落到了袁紹的身上。

袁紹久久難決。

屋中安靜了多時,他先請荀貞、曹操、鮑信落座,繼而從容說道:“擊董易,而如敗,則朝權將必悉入董卓之手。國家之事,不可促決。且容我思之。”

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13 倏忽如白駒過隙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42 孫郎威震定潁外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9 高子繡髡髮代首94 願以區區當芹獻62 太守行春(下)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21 今有潁陰乳虎(中)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43 爲今之計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46 室暖臨懷春情在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34 大勝(上)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1 朋黨26 鄉中四姓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22 文高初見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52 最後的麻痹51 動手前夜4 牆下相托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71 初見一龍(上)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23 文聘(中)6 何爲乳虎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30 奉先馳雄擊汝南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66 子義樹戟喝虎狼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32 荀衢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0 孰謂盜跖不知義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76 演武薦賢(上)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32 荀衢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3 道左遇貴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1 謀北要在泰山郡66 延攬勇士(下)37 會師(下)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6 尋賢不遇(下)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34 飛蠅逐路廁之臭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51 無中生有兵家計44 高家42 可願南下?34 招攬樂進16 爲君請功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21 上任西鄉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94 會師城下(上)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