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

敵將被殺,不久後,縣寺被攻破,徐縣的縣令見事不可爲了,遂捧印投降。

如此一來,雖是城頭和城中各處仍有守卒頑抗,他們卻已是大勢已去,在關羽的親自帶隊剿殺之下,很快就土崩瓦散,或降或逃。

未時三刻攻的城,至暮,城中大體已定。

縣中的內應們奉令召集人手,熄滅了城中各處他們早前點起的火,又有軍吏帶着兵士們分頭巡行城中,高聲喊話,安撫縣中百姓,同時捕殺欲趁亂劫掠的惡少年們,以保證城中治安。

關羽又命縣令遣派縣吏去把城中各里的里長和街亭的亭長等人都叫到縣寺,對他們示以荀貞的安民告示,明白地告訴他們:“笮融逆行倒施,崇佛虐民,今義軍西擊,只誅首惡,望百姓各自安居,如有心懷不測,抑或趁亂生事者,汝等雖民,軍法可饒,而國法不饒。”

這些安民的事情本該是文吏去做,不過關羽此來,沒帶什麼文吏,所以暫時只能由他親爲了,好在關羽不是隻知戰陣廝殺的武夫,不止識文斷字,且還讀過《春秋》等經,又見過市面,在魏郡時跟着劉備治理過一縣之政,這點安民之事對他來說,自是不在話下。

各里的里長和街亭的亭長等人連連應諾,待關羽交代完畢,各歸本處去給百姓傳達。

關羽瞧了眼戰戰兢兢立在一邊的縣令,又看了看堂外院中被軍吏們團團圍住的各級縣吏,問那縣令道:“你是朝廷的命官還是被笮融所任?”

“下吏是去年得朝廷詔命,來到本縣就職的。”

“笮融無朝廷詔命,竊居下邳郡職,爾既是朝廷命卿,卻緣何甘心從賊?”

縣令顫聲說道:“笮融雖無朝廷詔命,卻是被陶方伯派來的,兵精馬壯,罪吏實無力反抗。”

“便是無力反抗,當那笮融崇佛虐民之時,爾爲何不但默不作聲,更且助紂爲虐?”

關羽入到徐縣地界處,見到了不少處的浮屠,顯都是笮融來到下邳後建造的。當此戰亂之世,民不聊生,道有餓殍,建一座浮屠都是浪費,況乎徐縣境內有好幾處?也不知因了這幾座浮屠,徐縣境內又有多少貧民或勞作而死,或飢寒而死。說這縣令助紂爲虐,半點不差。

這縣令兩股戰慄,無話可答。

“既已助紂爲虐,我義軍今至,爾又據寺頑抗,……吾且問爾,爾自覺該當何罪?”

這縣令渾身抖得根亂麻似的,大冷的天,汗如雨下,一個字也答不上來。

關羽哼了聲,懶得再理會他,吩咐堂下:“把這位‘縣君’帶下去,看押起來,等候許將軍發落。”

堂下兵士接令,上入堂中,如提小雞也似,將那縣令帶下。

對那院中的縣吏們,關羽不屑多說,除了命戶曹等的吏員把戶牘和縣中糧儲等數據送來、等候呈給許仲、樂進外,亦叫兵士們將他們悉數看押。

諸般事務處理罷了,夜色已至,關羽出了縣寺,帶着數十兵士巡察縣中,並巡視城頭。

今暮時,城中初定後,關羽即遣了人立刻渡淮南下,去給許仲、樂進報捷。許仲帶的主力兵馬衆多,渡河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別的不說,只船隻一項,就不是三五十條便夠用的,昨夜算一晚,今日算一天,大概算來,最早也得明天許仲才能夠帶部過河,換言之,也就是說,只打下徐縣還不算完,接下來,關羽還得把徐縣守住,直等到許仲率部到來,這纔算是完功。

故而,關羽半點沒有懈怠,處理完安民諸事,便就立即巡視城中。

許仲尚在淮南,現下在淮北的仍是隻有關羽一支孤軍,當此之時,要想讓徐縣不會得而復失,縣內的安定就至關重要。關羽已傳軍令,命入城的兵士及水賊、劍客、內應等,各守城牆、城門,不許擅自離隊,在城中搶掠擾民。軍令儘管早已傳下,可總有不肯聽從命令的人在。

在縣中巡視一週,關羽接連遇到了五六起擾民之事。

這五六起擾民事,有的是被臨時組建的縣中治安隊抓住的,有的是被關羽親自抓住的。

五六起中,絕大多數是水賊、劍客、內應所犯,亦有一起是關羽所帶的本部兵士所犯。

關羽雖然看不起水賊的人品,但是在維護軍紀方面,他深受荀貞影響,卻是不分親疏,以法爲綱,絲毫不會摻加個人的喜好與情緒,故而,對這些人他一視同仁,視其所犯之事而分別給以懲處。

只不過,在維護軍紀方面,他雖是一視同仁地對待,但在甄別這些人所犯之事的輕重下,他卻有所區別:凡是侵掠貧民的,皆給以重懲,凡侵害富戶的,則懲處較輕。

之所以他會這麼做,一則還是受荀貞“愛民”的影響,二來卻是與他的本性有關,他本來就是一個傲士大夫而親卑下的性子。

巡視過了城中,又巡察城頭,關羽一夜未眠。

這一晚上,大約是因徐縣方陷,消息還未傳到之故,無論是西北邊較遠的夏丘,抑或是南邊較近的淮北笮軍,都沒有什麼動靜,無有敵軍來至。

次日早上,也是沒有動靜。

到了中午時分,有一支人馬從南邊來了。

遠遠望去,這支人馬旗幟如林,隊伍整齊,粗略估計,約得有三千來人。

關羽得訊,即刻令城上擂鼓,命守在南、東各段城牆的兵士、水賊等備戰,——如前文所述,徐縣的北邊是蒲陽陂,西邊是大湖,這兩個方向實是不利攻城,所以,關羽把防禦的力量主要佈置在了南、東兩處,傳了命令,他隨之登上最高處的城樓,遠觀瞧之。

看不多時,那支部隊越行越近,已是可以看清楚他們的旗號、服色。

關羽從容傳令:“開城門。”點了隨從在左右的軍官數人,“從我出城,迎接劉君。”

卻原來,來的這支部隊乃是己軍,而打在最前頭的旗號,正是劉備的“雍奴校尉”旗。

44 以退爲進郎陵說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5 風雪夜刺(下)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24 杜買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63 田邊斷案(上)57 二月習射(上)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95 會師城下(中)22 枉費心機空費時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59 荀君爲政(上)45 虎膽奸雄47 辨旗察鼓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32 荀衢21 黃帝邢德有之乎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0 督郵在此(下)17 第一天(中)92 兵臨西華(中)35 鄉吏殘民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31 除惡務盡64 欲得鐵馬先得人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18 一賭約定先鋒注 兩騎策行入孔營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61 仲業26 招人6 何爲乳虎43 李通難擇良木棲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24 杜買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5 出城激戰9 督郵在此(上)22 今有潁陰乳虎(下)55 買馬(上)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39 得二荀舉薦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20 辛璦(中)34 馮家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43 焉可自棄學陳項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19 辛璦(上)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20 辛璦(中)80 恨天失我傅南容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8 捕人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14 臧霸風從元直言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26 祖宗德澤在遺黎51 故事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37 無禮賠罪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