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這個他們太清楚了,耽擱太多時日……還不都因爲距離遠,那是。如果說距離近,那自然不是這樣兒。而且必須承認,涼州軍的探馬,那可以說速度是非常快的,沒錯。如果說他們這本來距離就遠,速度還沒那麼快的話,這個可真就是,要耽誤更久了,是啊。所以說如今的話,不過才因爲距離的原因,多了,但是馬超和涼州軍他們,可不是說不能接受,
也是。畢竟距離上這個,改變不了啊。至少己方在交州,是沒辦法改變了。在其他地方,那自然是比這個要近點兒,哪怕是揚州呢,真是。所以說,益州的話,那早到了己方手裡,所以這個就沒有比較的了,沒錯。要說以後己方會攻略比交州還要遠的地方,這個是以距離
長安來說,比如說幽州,那地方有的確實,交州有郡縣與長安的距離,可不如幽州有的郡縣更遠,那沒錯。馬超算是熟知地理的一個,所以說還有多少就真是他不知道的?現在來說,己方攻略交州,但是等己方攻略幽州的時候,那卻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那沒錯,所以……
現在攻略交州這麼遠,幽州那地方,比交州還要遠,那可真是……所以等己方進攻那地方去了,肯定說那地方距離長安是比交州距離長安遠啊,沒錯。但是對這個來說,馬超還是沒多想,實在那地方距離長安比交州還遠不假,可終究也是有限的。而最重要的,他是覺得這絕對己方要進攻幽州的時候,確實都不一定哪年哪月哪日了,可不就是,所以真說起來,其
實還很遙遠啊,沒錯。馬超不認爲己方一下就有進攻幽州的機會了,這個他沒覺得有啊。現在肯定沒有,那只是以後的事兒,沒錯。如今交州對己方來說,已經是夠遠,那是。之後再來一個更遠的幽州……當然了,真說起來,己方荊州一樣兒挨着交州,益州也是,從這兩
個州出兵的話,那都近多了,沒錯。就算是進攻幽州,幷州一樣兒和幽州相鄰,那麼從那兒出兵的話,顯然也是更近。而馬超和涼州軍的想法,很大的可能,要他們去進攻幽州了,就得帶兵先到幷州,然後再從幷州進攻啊,那是。可以說這個基本上就這樣兒了,當然了,
己方並非不能從冀州出兵,要知道中山國可還在己方手裡,從那地方是能進攻幽州的,沒錯。那地方挨着幽州的涿郡、代郡、上谷郡,最後的上谷郡,那地方和上谷是有那麼一點兒地方相鄰,沒錯。真從中山國出兵的話,是可以進到上谷去的,所以說中山對涼州軍來說,其實也不光說是有甄家那麼重要,更能進攻幽州,能進攻三個郡呢,那是。可雖說如此,曹
操依舊沒說讓己方必須拿下那地方。在他說來,就是有機會最好,實在是沒機會,己方就放棄了,也沒辦法。那不是他所想的,可也無奈啊,可不是。曹操不是不知道,可以說他很清楚,那就是拿下中山的損失,那太大了,得不償失啊,沒錯。所以他可以帶兵去常山,這
個沒說的,他是勢在必得,沒錯。但是對中山,其人確實就暫時放棄了,沒錯。其實他是不想,但卻沒把法啊,是。中山那地方和常山可不一樣兒,真是太大不同。那地方有郝昭在,如果說其人在常山守着,曹操都不認爲己方十萬人馬能拿下常山?不是說郝昭就比趙雲和典韋強,畢竟後二者都是大將,而郝昭可不是。但必須承認,其人在守城方面,那比趙雲和典
韋他們加一起都強,沒錯。所以說曹操就是知道了這個,因此,他就不會帶兵去進攻中山。在其人沒看到大機會之前,真就不能那麼做啊,沒錯。對其人來說,佔據中山得不償失,那麼自己都可以用損失的人馬佔據上黨了,真的。這個佔據還是徹底的佔據,沒錯。當然了,對中山來說,曹操覺得也是能徹底佔據,那沒錯。但是拿下那地方,己方損失多了,他就是
認爲得不償失,沒錯。就只有說己方損失小還能拿下,如此他纔會帶着士卒去做,沒錯。畢竟曹操是什麼人,那絕對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這麼多年了,可一點兒沒錯。其人那奸雄性格,註定了他只會去做那利大於弊的事兒,真心不假,確實。所以說只有他看到
了己方的好處,己方的利益,利大於弊了,他纔會做,沒錯。如果說是相反的,他看到了弊大於利,那他就不會說去主動做了,也是。所以說這個也確實是,如果說進攻中山,他看到對己方利大於弊,那麼絕對會義無反顧帶兵去進攻,那沒說的,而不是現在這樣兒啊,沒
錯。可現實就是,曹操一直也沒看出來,沒看到己方去進攻,利大於弊,倒是都看到弊大於利了,那是。這個肯定沒錯,如果說他看到了利大於弊,那麼顯然,其人肯定會直接就帶兵去進攻了,沒錯。但一直都沒動作,就能看出來不少,那可是。其人也是一直都認爲,己方去進攻中山了,那就是弊大於利,這個可是沒什麼好處啊,沒錯。如果說變了,那麼曹操
也會改變如今的狀態,直接就帶兵過去了,那確實。可一直都沒機會,他就只能說是蟄伏。可不是,其人等着機會,可是沒錯。但是既然是機會,尤其還是涼州軍那邊兒的,確實曹操覺得基本上就不會有了。記得當初自己靠着涼州軍人馬少,調撥不來太多的機會,佔據了冀
州幾個郡。之前又是,趁機佔據了常山,可以說這個都是趁機啊,那可是。如果說沒有機會的話,曹操覺得己方就只能是強攻了,沒錯。可那樣兒的話,己方損失多少?就看常山的戰事,如果說馬超在長安,他就一定會帶着人馬過來,然後阻截己方,這個己方要損失多少?
所以這個機會,那也是不容易,肯定沒錯。那麼下一次機會,什麼時候再有,曹操也不知道了,就算是說沒有,他也覺得正常,是。畢竟機會什麼的,確實不是說有就有的,那肯定不是。那麼需要這個有好的時機,比如說馬超帶兵去了交州,這個就是。可要是沒有一個好的時機,這個就沒了,真是。所以說之前是有,可之後呢?曹操不覺得一定有,只能說會有,
那沒錯。剩下的機率,就是沒有了,那是。那麼那個機率更大呢,他是覺得沒有的機率更大,這個應該也是沒錯,所以……那麼這個就別指望那麼多,真是。當然了,這個機率是有,那沒錯,不過小而已。對曹操來說,下一次涼州軍再和江東軍的大戰,那基本上就是前者去
沒後者了,大舉進攻揚州,那是。而那時候,己方第一是要進攻涼州軍地盤兒不假,但是之後呢?反正曹操肯定就是以己方利大於弊那麼做事兒,那麼最後己方要滅江東軍利大於弊了,這個自己也是義無反顧,那都沒錯。誰都擋不住,自己就得帶兵去滅江東軍,那是一點兒沒錯。江東軍他們再想讓自己改變主意,那都沒可能,因爲自己堅定要做利大於弊的事兒
啊。所以說哪怕江東軍他們都知道最後的結果,可他們沒放棄努力,就衝這麼一點,就足以讓馬超佩服了,真是。如果說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還有讓他佩服的地方,其實就是這個了,那沒錯。自己看到他們都沒放棄過,那麼己方有什麼放棄的呢,沒錯。對馬超來說,一直都如此啊,那真沒錯。江東軍他們都沒放棄過呢,自己和己方更沒理由放棄了,真是。統一戰
線,到時候都得那麼做了,那這個可真是,讓自己看到了希望,真的,這個可以說那……那時候就是勢在必行,必須那麼做,肯定沒錯。這個事兒在馬超想法中,還真就是,你就不去主動,那麼只要北方異族大舉南下了,這個大漢的勢力就肯定統一戰線了,那是必須的,
沒錯。都不用馬超主動,大漢的勢力就得那麼做了,是啊。不過不管如何,前提就是北方異族大舉南下,這個是根本。那麼沒這個事兒,你指望大漢的所有勢力都聯合到一起統一戰線?那不是玩笑,玩笑都沒太可能,真是。所以說就得是那樣兒,那麼纔可能,其他的,沒
可能啊。沒其他的,能讓大漢所有勢力都聯合到一起的事兒了,就只有說北方異族,那是。其他的事兒,能與這個比?那是比不了,確實。要是還有能和北方異族大舉南下這個事兒比的,那麼肯定是啊,只要一發生,那大漢的所有勢力就得聯合到一起統一戰線,那是沒錯。那麼沒有和這個事兒比較的,自然也就沒有再能把大漢所有勢力聯合到一起的事兒了,真是。
所以說真說起來,北方異族大舉南下,所帶來的不同,那絕對很多。但確實,不光就只是不好的,其實也有好的,不過少罷了。這個怎麼說都是,弊大於利啊,那是。所以就得說,就因爲如此,大漢所有勢力纔要統一戰線。話說你都要被人給滅了,那麼你是不是要聯合
所有的勢力,最後和對方決一死戰呢?至少對大漢的勢力來說,基本上都那樣兒。馬超不認爲北方異族能滅了己方,不是他覺得對方肯定不那麼做,只是更相信說哪怕對方那麼做了,可己方也能逃脫,這個是。那麼其他的勢力呢,沒涼州軍那麼強的實力,然後也沒有這……
這馬超可以想己方不會被沒,這個實力沒對方強,可他覺得也不會。但是到了其他的勢力,確實就不會是如此想法了,哪怕有的世家大族,他們心裡也一樣兒沒底兒啊,正常。一想也是,有底兒的你至少要有足夠的實力,那沒錯。至少你得知道如何應對吧,那可是,所以……連馬超涼州軍有那麼強的實力,可他也不覺得能戰過北方異族。而對方要真滅他們,這個他
可不覺得是己方實力起到什麼作用。而統一戰線的話,他就不懼什麼了,沒錯。可以說那樣兒就是。畢竟你要說讓涼州軍一方對付北方異族的話,這個馬超真心是沒看出來己方有多大勝算。可大漢所有勢力都聯合到一起,統一戰線的話,那麼這個就變了。馬超還是沒覺得
大漢這邊兒的勢力就一定贏,可是你卻不得不承認,這個大漢這邊兒贏了的機率是增加了,那可沒錯,而且還不少,真的。如果說之前就只有己方對付北方異族大舉南下的話,這個勝率是二,那麼大漢所有勢力對上北方異族,馬超覺得至少也是五五開啊,那可沒錯,這……
確實,而且要再趕上明年瘟疫事件成功,直接讓北方異族的實力損失,這個就得說是大漢這邊兒獲勝的機率大了,沒錯。當然了,雖說是如此認爲,但是馬超從來也都沒多說過,更沒和任何人提起過自己這個想法。雖說他不把這個事兒當成什麼秘密,可也不得不承認,這個肯定是,現在說再多,其實也沒什麼好處,真的。當然了,該說的時候,自己確實,那是
不能不說了,沒錯。可現在的話,那是都沒有,也對。馬超別的不說,就說這個經驗,兩世爲人,說別人都比不了,那可真是。並且當主公做老大都多少年了?算起來也都二十多年了,沒錯。可以說從當敦煌太守的時候,那就已經是正式開始了。至於說之前崔安投靠他,
那時候他根本還算不上有什麼勢力,真的。沒錢糧沒兵的,就兩個人,你這算什麼勢力?就得是當敦煌太守的時候,那是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