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程普斷定趙軍的兵馬,會從大路同行,而不是說沒有可能。 只不過事情沒有發生,所有任何可能都會出現,而且相比兩條路之下,大路行走卻是要比小路方便的多。當程普帶着人馬,前往大路埋伏時,所選擇的埋伏地點,正是兩處道路中所凸出來的峭壁。
說是峭壁,倒不如說是一個不高的小山坡,若是憑藉人力攀爬的話,想必兩炷香的時間就應該能夠爬上去。而且山體上面有不少的碎石,這些都是可以進行攻擊,或者是阻擊敵軍通行的有利道具。
程普今次的計劃很簡單,可以說只要換個會打仗的將軍前來,在看到四周有利地形後,都知道應當如何佈置。程普特意將兵馬分爲兩組,分別隱藏埋伏在,大路兩側的峭壁山體之中。隨後,程普令將士們開始尋找石頭和木樁,較小的石頭從高空落下,雖然能夠給與趙軍一些重擊。
但是眼下最爲關鍵的一點是,程普必須要找來兩塊非常大的巨石,用來堵截大路的同行。到時候趙軍兵馬前來時,從山上退下巨石,擋在道路中間,直接便能將道路給封死。到時候任憑趙軍人馬諸多,也難以在程普大軍的俯攻之下,將那巨石給移開。
有了巨石在半途中阻擋的話,那趙軍大軍,便無法快速逃離。拖住其撤退的腳步,便能使得趙軍上下一片慌亂,能夠擊殺更多的目標。至於今次能夠擊殺多少趙軍,那是後話,而且程普有信心,今次只要這些趙軍不少很頑強的話,便將其一網打盡。
可以說程普今次的計策並沒有錯,卻是符合伏擊戰中的佈置,只是今次程普不知爲何,突然與周瑜的意見不合。不過不管怎麼樣,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程普絕非是想要擾亂軍紀。相反,程普就是一心想要爲吳國大勝而努力,所以纔會有和周瑜起爭執的一幕。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是東吳的三代老臣之將。在歷史書中,曾有記載,程普有容貌計略,善於應對,從孫堅征伐,討黃巾於宛、鄧,破董卓於陽人,攻城野戰,身被創夷。從這裡不難看得出,程普是有容貌,最起碼也是一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傢伙。
而且程普有計略,也正是因爲如此,使得程普作戰英勇,懂得指揮交戰。簡短的一句話,便述說了程普的戰功,可謂是爲了孫家的事業,程普不惜嘔心瀝血啊。
可以說當孫堅剛開始出道時,最早跟隨孫堅南征北戰的第一將,便是程普。尤其是在孫堅死的時候,那時候吳國極具缺少人才,甚至連周瑜還沒有出道,程普是當之無愧的孫家軍中的第二把交椅。而且,在當時,軍中上下的將士們,最爲信任的也是程普。
這一點,就好比是曹操大軍之中的夏侯惇和夏侯淵,劉備軍中的關羽和張飛,趙煜軍中的趙雲和典韋一樣。那是一種完全可以將性命,已經軍中大事完全託付的人。只不過是在書中形容程普功績的話,實在是太少了,但是就這簡短的話,也不難看出一個英雄的形象。
只不過對於程普這個老將來說,現實還是有些殘忍的,程普之所以願意跟隨孫堅,效忠孫堅,也是看到孫堅的英雄氣概。在程普的心裡,憑藉自己的一身勇武,定然能夠扶持孫堅走上天下王者的位置上。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孫堅的英年早逝,不單是對孫家是一大打擊。
對程普來說,也是不小的傷害,這就好像是,一個人在跟隨老闆創業之際。辛辛苦苦了半年,事業終於有所成就,這天老闆拉着你和你把酒言歡促其交談,爲自己的事業而慶祝。可是第二天你去上班的時候,卻發現公司大門緊鎖,現場氣氛一片陰森。詢問之後,你才知道,昨夜老闆喝多回家,路上遇到搶劫的。老闆拼命反抗,雖然保住了兜裡的六袋蘋果普拉斯,但是卻結果被害身亡。雖然老闆的身亡,整個事業變得一塌糊塗,前景更是一片渺茫,老闆留下老婆和兩個孩子,就這樣撒手而去了。此刻程普身上的重擔,從最初的並肩與孫堅作戰共創天下,到現在獨自支撐一片天地,還要照顧老闆的妻兒。
孫堅死後,其子孫策繼承大業,好在孫策勇武,其威名似乎更在其父之上。看到孫策一代長江後浪推前浪,程普心中總算是鬆了一口氣,曾經破滅的夢想也重新燃起。輪年齡,孫策可以稱呼程普爲伯伯,但是程普心甘情願的爲孫策效力,完成已亡故孫堅的霸業宏圖。
就從這一點來看,程普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忠臣之將,畢竟那個時候孫家的根基尚未穩固。以程普的能力,不管去了哪裡,都將會是座上賓,深得郡主重用。就算不是如此,在孫堅死後,憑藉程普在軍中的威望和人氣。只要程普敢於振臂一呼,麾下三軍定然會聽從程普的號令,跟隨程普一起打天下,但是這些程普都沒有做,甚至是想都沒有想,一心專注做自己的重臣之將。
而在扶持孫策之際,程普可謂是用心良苦,將孫策的性命看得比自己還要重要。尤其是三國志中所提到的一點:策嘗攻祖郎,大爲所圍,普與一騎兵共蔽扦策,驅馬疾呼,以矛突賊,賊披,策因隨出。由此可見,當孫策遇到危險時,程普第一個念頭便是拼死保護孫策。
可以說程普把自己的一切都賭在孫策的身上,經歷過第一任君主去世的程普,自然是比任何人都清楚那種希望所破滅的痛苦。憑藉程普的勇武和毅力,一路順利保護和扶持着孫策,展開了江東霸業。
從攻廬江,拔之,還俱東渡。策到橫江、當利,破張英、於麋等。轉下秣陵、湖孰、句容、曲阿,普皆有功,增兵二千,騎五十匹。進破烏程、石木、波門、陵傳、餘杭,普功爲多。策入會稽,以普爲吳郡都尉,治錢唐。後徙丹揚都尉,居石城。復討宣城、涇、安吳、陵陽、春谷諸賊,皆破之。後拜蕩寇中郎將,領零陵太守,從討劉勳於尋陽,進攻黃祖於沙羨,還鎮石城。
在跟隨孫策之後,可以看出,程普在輔佐孫策打江東,是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努力。憑藉這一些,程普可以稱之爲江東的第一名將,但是周瑜卻在此時出現了,周瑜的出現對孫家大軍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周瑜憑藉自身的才華本領,以及和孫策的結拜關係,很快便坐上了江東第二把交椅的位置上。可以說周瑜的出道雖然晚了一些,但是卻很快轉正,坐上江東主要位置,甚至將程普的光輝給淹沒。
而江東上下,甚至是孫策口中,也都時常稱讚着周瑜的才能,以及很少有人在提及程普的光輝。當時的處境雖然一直平衡,但是很少爲妙,程普稱之爲吳國第一大將,這一點是毋庸置疑。但是對孫策來說,卻不是第一信任,第一信任是在周瑜。
身爲江東老將的程普,對此事當然心存不滿,可是爲了江東的大舉,程普並沒有與周瑜做對,兩人之間的關係一直很是微妙。其實在這之間,很多人對於程普的嫉妒有着不滿,認爲程普不該妒忌周瑜的地位飛昇。但是換個角度來說,程普的舉動也是人之常情,或者在程普身上來說,程普之所以不放心,或者是看不起周瑜,也是因爲對孫家大業的一種責任。
對孫策來說,周瑜是結拜兄弟,但是對久經沙場征戰的老將程普來說,周瑜是一個年輕孺子。程普擔心周瑜資歷尚淺,不足以扛起江東大業的旗子,怕他只會紙上談兵,只不過是藉助主公權利和關係,站上這個位置而已。可是沒等多久,孫策就英年早逝,這對程普來說又是一個晴天霹靂。
孫策死後,周瑜等人擁立孫權繼承孫家大業,周瑜的地位則再次達到了頂尖。或許是因爲周瑜排擠外難,擁立自己爲主的緣故,孫權特別尊重周瑜,也十分樂意把軍中大權交給周瑜來執掌。在很多時候,周瑜到像是一個在外面征戰沙場的君主,而孫權到像是一個在後方持力家務的丞相大臣。
這樣的問題,自然會使得程普再次憤怒,與周瑜之間的矛盾也愈加深刻。尤其是周瑜令甘寧前往夷陵據守,曹仁分攻,甘寧被困發出求救。此事諸將皆是予以兵馬較少,無法分兵營救,而當時周瑜有兵馬兩萬,而程普是領兵馬一萬。此刻多虧了呂蒙從中調停,並獻出良策,才救出了甘寧,故而呂蒙事後所說的,幾敗國事就是指得此事。
事後孫權令孫皎與呂蒙爲左右部大都督,呂蒙便立即站出來對着孫權說的:“昔日周瑜和程普爲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周瑜,但是程普自持軍中老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孫權聽後立即恍然大悟,有此看來程普與周瑜之間的矛盾,是整個江東上下都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