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陽曆8月23日,魯中鋼鐵廠廠長李大剛的辦公室裡,兩個年輕人站在頭髮斑白的廠長李大剛的辦公桌對面,兩個年輕人都很興奮,說到激動處,唾沫橫飛,激情萬丈。
“廠長,這可是咱們廠發展的大好機會,絕好機會。”
“廠長,要是咱們能把這筆外資給申請下來,不出三年的時間,咱們廠的產鋼量能突破一百萬噸!”
李大剛喝了口水,表情有些嚴肅。
“苗克農,田文江,你倆說的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
苗克農,現在是李大剛的秘書,而田文江則是板帶廠的廠長。兩個人都很年輕,苗克農二十八歲,田文江三十一歲,都是魯中鋼鐵廠的青年幹部,前途光明。
如果這件事情沒有王錚阻撓,按照前世的發展,這次他們力薦廠長李大剛利用外資將魯中鋼鐵廠進行改擴建,將魯中鋼鐵廠一下子發展成爲國內十大鋼鐵企業,最高排名到第六名。後來,兩個人也成了魯中鋼鐵廠的掌舵人。
不過,他們兩個現在雖然思路還是很正確,也很符合當時的潮流思路,但是這一世,因爲有王錚的存在,恐怕他們的想法很難實現了。
苗克農帶着眼鏡,個子高高的,瘦瘦的,有着傳統文人的氣質。但是,他今天顯得格外激動,甚至於和平時的模樣判若兩人。
苗克農推了推眼鏡,嚥了口唾沫,用手撐在李大剛的辦公桌上,看着親手提拔自己的老領導說到:“廠長,人民日報專刊登載,新聞聯播專門報道,允許國有企業利用外資擴大生產這件事,百分之百是真的。”
李大剛看着苗克農,輕輕的點了點頭。
“咱們廠有四萬職工,還有七萬家屬,廠裡的每一步都關係到這十一萬人的吃飯問題。如果一步走不好,廠子走不下去了,這十一萬人沒了飯吃,這可是天大的事情呀。”
田文江見李大剛有些猶豫,老一派對於改革創新發展的事情,總是存着懼怕的態度,總覺得現在的形勢不至於太壞,而一旦改革失敗,總擔心那結局無法收拾。
而實際上,以1995年的情況來看,魯中鋼鐵廠的形勢真算不上多好。
魯中鋼鐵廠1995年的產量只有四十萬噸,而職工卻有四萬人。也就是說,平均一個人一年的產鋼量只有十噸而已。
如此之高的人力成本,使得魯中鋼鐵廠的競爭力非常低下。而且,魯中鋼鐵廠的技術也很落後,別說在國際上面,就是在國內,也是技術比較落後的鋼鐵廠。
1995年,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的鋼材,所以各個鋼鐵廠都加大馬力擴大生產,這在當時,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不過,擴大生產,牽扯到資金,人力,技術等等各方面的條件制約。
魯中鋼鐵廠不缺人力,四萬職工裡面有本科學歷的達到一千多人,這對於一個年產鋼量只有四十萬噸的鋼鐵企業而言,實在是浪費。
至於說技術方面,全國各個鋼鐵廠都缺技術,而如果能利用外資的話,那外國先進的冶煉技術也可以一塊引進過來。
田文江和苗克農的思路,就是從央行貸款外資,然後利用外資對魯中鋼鐵廠進行大規模的改擴建,同時引進國外先進的冶煉技術,提升魯中鋼鐵廠的競爭力。
根據田文江和苗克農兩個人的粗略估算,這一次,他們要從央行貸款外資大約三十億。
貸款利率,只有百分之八點五,遠遠低於國內的貸款利率。
然而,魯中鋼鐵廠廠長李大剛卻有些猶豫。貸款三十億,雖然只有八點五的貸款利率,但是一年光利息也要二點五五億。
而現在,魯中鋼鐵廠年產量四十萬噸,一年的銷售收入才只有十億,利潤不過幾千萬而已。
一年承擔兩個半億多的利息,一旦投資失敗,後果不堪設想。
身爲魯中鋼鐵廠廠長,李大剛不得不考慮這些。
田文江聽了李大剛的話,忙上前一步,有些激動的說道:“廠長,事關四萬職工以後的生計問題,我們才必須要利用外資進行改擴建,必須上馬全新的冶煉生產線,必須淘汰落後的產能和技術,必須開拓思路,必須改革!不發展,魯鋼死路一條,不改革,魯鋼死路一條呀!廠長,快下決心吧!”
田文江言辭激烈,不過李大剛卻眉頭皺的更緊了!
不過,看得出來,李大剛此刻正在做着激烈的思想鬥爭。
苗克農忙又趴了趴身子,看着李大剛說:“廠長,快下決心吧。”
苗克農和田文江的眼睛都盯着李大剛,李大剛擡起頭,好像下了很大的決心,問道:“你倆確定,咱們廠三年能改擴建完成?”
“一定能!”
李大剛猛地拍了下桌子,一下子從座位上站起來,嘴裡罵了一句:“媽了個巴子的,咱們幹!”
田文江和苗克農一聽,高興得相互看了看,然後又看向李大剛。
“廠長,我們全廠上下四萬職工就等你這句話了!”
不過,李大剛說完,又皺着眉頭思考了幾分鐘,然後語重心長得看着田文江和苗克農說:“明天開廠領導例會,我提一下,你們兩個把這件事詳細得跟大家介紹介紹,然後咱們成立各廠廠長級別的領導小組,一定要把這件事幹好!”
“好,廠長,我們有信心!”
田文江和苗克農都很高興。
不過,就在他們籌劃着如何在魯中鋼鐵廠現在的基礎上進行改擴建的時候,卻不知道,他們打算蓋廠子的一塊塊土地上,現在已經馬上就要興建起十個生薑釀酒廠。
雖然說每一個生薑釀酒廠的投資只有五百多萬,十個生薑釀酒廠的投資也只有五千萬,比起他們鋼鐵廠三十多個億的投資,簡直是不值一提。但是,人家五千萬的投資,帶來的是三十個億的利潤,而他們三十個億的投資,帶來的不過是十億的利潤。而且,即便是這樣的利潤,也要等到十年以後纔會見到成效。
三十個億的貸款容易搞到,不過下一步這三十個億如何花出去,肯定會讓田文江和苗克農犯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