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農曆三月初二,星期五,下午王錚放了學回到家的時候,看到二姑和二姑父都已經來到了家裡面。
這段時間以來,二姑父已經跟着他的大姨夫張建行學了一個多月的中醫了。
看着二姑父沈英臉上自信的笑容,王錚覺得,將來自己二姑父一定會將張建行的全部本事學到家的。
二姑和二姑父來的目的,是要接奶奶去南倉峪村住一段時間。
明天就是三月初三了,天齊廟廟會明天就要開始,然後今年請來的是一箇中原省的豫劇劇團,王錚的奶奶很是期待。
沈英是推着木推車來的。
在1995年的時候,因爲各地的交通還不發達,比如說很多地方的大路只有兩米寬,而許多山村裡面連大路都沒有,只有一條几十公分寬的步道聯繫着外面的世界。所以,因爲這個原因,如果誰誰家的姑娘要接孃家娘到家裡住幾天的話,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成了木推車。
魯中木推車在當年解放戰爭的時候可是大出風頭的,當年陳一元帥就曾經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就是沂蒙老鄉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而到了1995年的時候,木推車仍然發揮着它的餘熱。山村裡面交通不便,接送行動不便的老人,就只有這種交通工具最合適了。
不過,現在王家將大寨鄉的公路都修成柏油路了,而南倉峪村的村頭就接着205國道,開着車便能直接到南倉峪村的村頭。然後王錚便可以直接開着車,將奶奶送到南倉峪的村頭,然後再讓自己的二姑父用木推車把奶奶推到家裡面就行了。
奶奶是個小腳,行動不方便,走不了遠路,所以只能讓人來照顧。
沈英怕王錚和王向忠沒有空,所以才推着木推車來了。
王錚放了學,回到家裡,也沒有留沈英吃晚飯,而是先讓他推着木推車回了南倉峪村。然後,他和二姑還有奶奶上了家裡的小轎子車,估摸着二姑父到了南倉峪村的村頭,便開着車方纔出發。
因爲是週末,而且王錚還打算明天三月初三陪着奶奶去聽戲,所以他跟家裡面說好,今天晚上就住在南倉峪村的二姑家裡了。
車子開頭南倉峪村村頭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五點半了,天色還沒有黑下來,然後王錚幫着二姑將奶奶扶到木推車上面去了之後,自己又開着車到了南倉峪村這邊自家的酒廠裡面,將小轎車停在了姜酒廠裡面去了。
這南倉峪村姜酒廠,是王家建的第二個姜酒廠,整個生產線上的工人已經都比較熟練了,現在一個月的產量可以達到十萬箱生薑酒的規模。
南倉峪村生薑酒廠這邊的負責人是伊永濤,然後王錚到廠長辦公室裡面坐了坐,跟伊永濤閒聊了幾句,瞭解了了解自己的姑姑年後在姜酒廠裡面的工作情況之後,便出了廠子。
二姑自從過年之後就在南倉峪村這邊的姜酒廠工作,王向忠特批的待遇是一年兩萬。
這個待遇可真不算低,相比於2016年之後的貨幣貶值,這兩萬塊錢,可就相當於2016年的時候年薪二十萬了。
二姑在酒廠裡面乾的工作是帶着六個她們村的婦女負責打掃衛生,那六個婦女的年薪是一萬塊錢,要比二姑的年薪低一半。不過這一萬塊錢的年薪,就已經讓大家幸福壞了。
從205國道,沿着一條只有不到五十公分寬的小路,路兩邊都是良田,良田裡面都種着生薑,再走一里路,纔到南倉峪村。
南倉峪村是一個位於半山腰的山村,估計當初建村的人怕蓋的房子佔了205國道兩邊的良田,然後才把村子建在半山腰這麼交通不便的地方。
南倉峪村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村頭的地方,205國道的旁邊,建着一座在規模不小的廟宇,廟門口上方匾額上寫着“天齊廟”三個大字。
這天齊廟裡面供奉的主神是泰山老母,聽老人說這泰山老母是和王母娘娘、梨山老母一樣厲害的三個姐妹,輩分非常高,所以這廟名才起成了“天齊廟”這三個字。
天齊廟裡面住着一個老道士,現在應該快九十多歲高齡了,仙風道骨,一派神仙姿態。
平時到天齊廟裡面上香祈福的人也不少,而到了每年的三月初三這一天,天齊廟廟會的時候,鋼城縣的善男信女就會都到這裡來祈福。
泰山老母專司的是求子一職,所以到天齊廟裡面祈福的,也多是求子一事。
王錚從天齊廟廟門前走過的時候,看了一眼。
1995年的天齊廟是在1982年的時候由善男信女集資重建的,因爲在動亂的年代,整個天齊廟裡面所有的塑像、窗櫺、大門、甚至建築都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不過,在1995年的時候看來,天齊廟已經有些破舊了。大門上的紅漆剝落地很厲害,而院牆上方的飛磚也早就被調皮的小孩給拆的七零八落。
老道士年齡大了,哪能鬥得過那些八九十十來歲的頑童。
平時,天齊廟都是關着的,怕的就是頑童到裡面搗亂,砸壞了玻璃,忤逆了神像。
不過天齊廟的院牆不高,再加上東邊的院牆旁邊還有一棵雨生的大榆樹,順着榆樹,頑童很容易就翻牆爬到廟裡面,優哉遊哉的在裡面大玩特玩。
所以,後來到2002年的時候,善男信女們又再次集資捐款,重建了天齊廟,把院牆壘高,然後將院牆東邊的大榆樹給砍掉了。
走過了天齊廟,沿着通村的小路,又走了一里路,王錚終於來到了南倉峪村的村裡。
進村的地方是一道拱門,拱門的上邊是大躍進時候修的渠道,不過現在渠道早就已經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成了南倉峪村的一道風景。
過了渠道,有一個小賣部,王錚從裡面買了些熟食,提在手裡,便向着二姑家的方向走去了。
王錚的二姑家還在渠道西邊五百米遠的地方,七拐八拐的衚衕,窄出只能單人通過,不熟悉路的,到了村裡,簡直就像是走迷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