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自己兒子很快就從村裡招聘了三個幫工,讓趙志江覺得,自己兒子各方面確實比自己強太多了,然後以後聽兒子的準錯不了。
距離11日齡防疫還有一天,馬進昌已經開始在趙家的東嶺養雞場上班了。
趙青山很有信心,將來要將自己的養雞場辦成世界範圍內都數得着的大型養雞場,而自己現在僱傭的員工,將來就是自己偉大的企業的元老,這些人將來的身價,必須得以億計呢。
趙青山領着馬進昌在養雞場這邊轉了一圈,告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幫着運料。
隨着雞仔的越長越大,然後這些雞仔的食量也一天比一天大,到10日齡的時候,12000只雞一天要吃的雞飼料數量已經是接近一千斤了。
到10日齡的時候,養雞場飼料倉庫裡面儲存的30噸飼料,已經消耗了十分之一了。
而將來等到這12000只雞長到食量最大的時候,一天的飼料投放量就是兩噸半左右。
這麼多飼料,要是光指望趙青山他們一家三口來運料,填料的話,那估計得累個夠嗆。
所以趙青山直接僱傭三個人,也是有道理的。一個負責在飼料倉庫裡面往小推車上面裝料,一個負責推小推車,而一個負責在大棚裡面卸料,三個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這項工作。
現在趙青山家的養雞大棚很簡陋,沒有養雞籠子,喂料的時候比較麻煩一些。不過呢,所有的人身上都攜帶着一些細菌病毒,要是雞羣裡面各種各樣的人都進出的話,很容易讓小雞得病。
所以,就算家裡面有了三個僱工,趙青山也沒有打算讓劉玉仁、馬進昌和劉濤到雞舍裡面幫着添水填料。
到小雞第11日齡的時候,趙青山的三個僱工都來上班了。
而僱工有了,接下來肯定要發工錢的,這樣就得需要一個會計計算工錢。馬進昌有些文化,雖然說只有三個人,但是趙青山也決定像模像樣得讓馬進昌來計算工錢。
白天的工作結束了,然後11日齡晚上,趙青山用高錳酸鉀溶液給馬進昌、劉玉仁和劉濤他們三個的衣服消了毒,然後大家一塊進了雞舍。
劉玉仁上次有幫着抓雞防疫的經驗,這一次自然輕車熟路得當起了老師的工作。
不過,由於人手比上一次少了一些,同時實施防疫的趙青山父子兩個的效率要比曹喜才他們差了許多,所以他們六個人一直忙活到凌晨一點,這纔將全部一萬兩千只雞仔的防疫工作給完成了。
晚上加班,情況說的清楚,工錢是多加一天的。
因爲加班了,然後趙青山讓馬進昌他們三個回去睡了一覺,到中午十二點再來養雞場這邊工作。
雖然養雞場的工作確實很辛苦,但是馬進昌他們卻很開心幸福。爲什麼呢?因爲這邊的工作是每月一結的,跟城裡的工人一樣。
幹建築的工作,是幹一年,到年底的時候纔算賬的,完了之後包工頭子還會剋扣農民工的工資。
在2002年的時候,包工頭子剋扣農民工工資的現象非常普遍。
在這個年代發生過一件事情,叫總理幫農民工要工資,被傳爲美談。其實這根本就不能當什麼美談,而應該當做恥辱。
如果說,農民工的工資,都得需要總理才能幫着要來的話,那麼這農民工的權益也實在太沒有保障了。
2002年的農曆九月份眼看快要過一半了,再過兩週多的時間,就可以拿到工資了,馬進昌他們能不高興嗎。
今天是這批雞的第12日齡,小雞要比剛入舍的時候長大了不少,整個600平米的大棚已經看起來有些擁擠了,接下來今天晚上,必須要分棚了。
12000只雞,今天晚上要分到4個雞棚裡面,每個雞棚容納三千隻雞。
散養雞的密度要比籠養雞小得多,而且散養雞的雞病防疫壓力也比籠養雞大。
可以說,籠養雞的養殖效益要比散養雞大,可惜養雞籠子的投入是很大的,甚至於說在這個600平米大的養雞大棚裡面投資一套現代化的養雞籠子的話,成本相當於建造大約四個養雞大棚。
對於起步階段的趙青山來說,這樣的投資顯然不是多麼值得。
東嶺這邊有三百畝地的蘋果園,但是要說全部建造養雞大棚,下一步進行肉食雞養殖的話,頂多也就能建造40個大棚,最大規模也就能養殖十二萬只雞。
前世的時候,趙青山見到過超大型的養雞場,一次上雞苗就是四百多萬只,一年養殖五千萬隻雞。
而實際上,一批養殖五萬只雞以上,就是規模化養殖了,而一批養殖十萬只雞,就是大規模養雞場了。
在東嶺這邊搞規模化肉食雞養殖,實際上出路並不大,趙青山有自己更好的想法。
12日齡整個白天一整天,趙青山帶領大家忙着在另外三個雞棚裡面鋪墊料,也就是將碎木屑、碎麥秸等墊料鋪在大棚的地上面。
當然了,在鋪墊料之前,趙青山還將整個大棚周圍都用高錳酸鉀溶液噴灑消毒了一遍,在大棚內部用火鹼消毒,在大棚門口則撒着石灰消毒。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下午的時候,趙青山安排大家將門口雞舍大棚裡面的飼料和水都填滿,然後讓馬進昌他們回家休息兩個小時,兩個小時之後,回到東嶺這邊吃飯,準備晚上開始分棚。
12日齡的雞仔,大一些的,已經有一斤重了。
晚上吃了晚飯,雞舍大棚裡面的燈關了,然後趙家一家三口,加上馬進昌等三個幫工,便一個人一個紙箱子,將雞仔抓到紙箱子裡面,接着蓋住箱子,一次運送大約二十隻雞,開始往返起來。
六個人晚上八點開始工作,一直忙活了接近四個小時,快到晚上十二點的時候,終於將九千隻雞分到了另外三個大棚裡面去了。
11日齡防疫和12日齡分棚兩項工作都很辛苦,這讓趙志江夫婦兩個也覺得,招聘三個工人是多麼正確的決定啊。
不過,接下來的工作,就輕鬆多了,每天添水填料,注意觀察溫度溼度,就沒有多大問題了。
不過呢,養着養着,上次農大公司配過來的三十噸飼料,眼看就只剩下不到一半了,趙青山慌忙地到曹明仁家裡面給農大公司那邊打了個電話,要求再配送三十噸飼料過來。
趙青山估算着,這批雞頂多吃70噸飼料,下一步再要十噸飼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