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帝俊乾脆地回答,“我只是個東方天帝,雖然權傾一方,但面對宇宙大道的運行,只能順勢而爲,而無力抗拒。”
“但是,息壤總歸你管吧,爲什麼不准許鯀動一動而允許禹隨意使用呢?”羲和忿忿不平地質問,她認爲帝俊是在吃天馬星君的醋,以此報復他。
帝俊哈哈大笑:“你呀,枉爲太陽之母。鯀就是禹,禹就是鯀,他們不都是天馬星君的化身嗎?我沒必要厚此薄彼呀?鯀出山時機尚早,當時天下洪水正盛,即使動用息壤,也未必能遏止其勢頭。因此,最好的策略是任其氾濫,瀉其威勢,以待天時。禹治水時,洪水盛期已過,這時再以息壤相助,導水清淤,方可取得最後成功。”見羲和不說話,帝俊又說,“我知道你在爲鯀鳴不平,以爲是我在整治他。本人自恐龍時代與鼠蛇爲伍時就開始修煉,期間經過一千七百五十場劫難,至今已經兩億年了,才混到這個份上,還會那麼狹隘嗎?”
“天帝,天帝,總是有理。…你可知物極必反,鬼知道你爬到絕頂以後,有沒有開始走下坡路啊!”羲和咕噥道。她本來還想質問羿的死是否與他有關,知道還會招來一番大道理;企圖與他辯論是不會贏的,於是改口說道,“算了吧,還是看你以後的修爲吧,孩子們還等着爲咱開歡送會呢!”
“他們在哪裡?”帝俊問。
“天台山。”羲和向高處一指說。
天台山高入雲端,山頂四四方方,與俊壇高下遙遙相對。此時山頂上男男女女載歌載舞,管絃齊奏,好不熱鬧。見羲和攜帝俊到來,雜亂的人羣很快排成八列縱隊,趨前問安。
“每隊的排頭就是八個兒子。他們的身後是各自繁衍的一族。”羲和介紹說,“兒子們都有音樂天分,手中拿的是自制的樂器。自右至左,第一位是老大無*,無*國國君,精通管樂;老二晏龍,晏龍國國君,最擅長的是擊磬拊石;老三三身一首,架子鼓最爲拿手;老四玄狐,絲絃樂器天下無匹…”
“媽,子孫們還等着給我老爸獻藝呢,你這樣介紹太耽誤時間了,等開場後我們弟兄挨個去清安,再自我介紹吧!”無*走到帝俊面前說,“老爸,借我排蕭一用。”
“你喜歡,就送你吧
!”帝俊說。
樂舞開場了。讓帝俊倍感驚訝的是,竟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蕭韶》!
“他們是在苗山時學來的,還好吧?”羲和問。
“好,好,太好啦!”帝俊讚歎說,情不自禁地抱着羲和跳起舞來。
等八個兒子相繼清安後,帝俊忽然覺得缺了點什麼,問道“記得當時羿射落了九顆太陽,那第九顆在哪裡呢?”
“第九顆就是義均。”羲和說,“後來我特意勻給女英一個,你在人間總得留下顆苗啊!”
“我在大陸澤還遇見過兩個女兒,怎麼沒有來呀?”帝俊又問。
“呶,”羲和向遠處一指說道,“她倆負責舞臺燈光。”
兩道光束交互掃過天台,七色變換,光怪陸離。人羣的情緒一下被點燃起來,進入*。《蕭韶》九成,鳳凰來儀,帝俊高歌一曲,歌詞是他禪讓時吟詠的《卿雲歌》:(譯文)
卿雲燦爛如霞,瑞氣繚繞呈祥。
日月光華照耀,明亮而又輝煌。
上天至明至尊,燦爛遍佈星辰。
日月光華照耀,嘉祥降於一人。
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軌運行。
四季變化有常,萬民恭敬誠信。
鼓樂鏗鏘和諧,祝禱上蒼神靈。
帝位禪於賢聖,普天莫不歡欣。
鼓聲鼚鼚震響,舞姿翩翩輕盈。
精力才華已竭,便當撩衣退隱。
帝俊用歌聲告別子孫,告別人人間,攜羲和穿雲破霧,冉冉升空。途間,忽見遠處一顆星宿忽明忽暗,飄飄忽忽地向下降落。
“她怎麼也下來了?”帝俊小聲咕噥說。
“你說誰?”羲和問。
“如此推算起來,”帝俊答非所問地說,“夏王朝到不了而立之年,就要進入多事之秋了。…人間真的不是個適合度假的地方。”
象打柴回來,發現哥哥不見了,只有衣服和頭髮赫然在目。他先是一驚,隨後跑出洞來,仰天大笑:“好哇,哥!你飛昇啦!你白日飛昇啦!”隨後又自言自語地說,“我哥是普天底下最好的人,他不飛昇成神,誰還能呢?我得告訴人們。”
“我哥白日飛昇了!帝
舜上天成神了!”象一路呼叫着登上峰顛,十萬大山紛紛響應,聲傳四方。象把帝舜的遺物埋葬在蒼梧萬山層中,不封不樹,一直守侯在周圍,耕耘自食,直到老死。(1)象是受帝舜大愛心胸感化的一個活標本,從愚昧無知、兇殘頑劣,到明事達理、有情有義,樹立了一個浪子回頭的千古典型。象死後,當地鄉民把他耕種過的田列爲“祀田”,用田租的收入世代祭祀帝舜。人們在紀念帝舜的同時,並沒有忘記象,在這裡修建了一座“象鼻亭”以示紀念。
娥皇和女英在義均的陪同下來到蒼梧之野,但見雲霧繚繞,九峰隱現,山重水覆,異嶺同勢,多日來繞來繞去,最後還是回到瀟湘之淵,總也走不出迷途。因此,她們稱蒼梧山爲九嶷山,爲後人沿用。聽到帝舜昇天的消息後,二妃抱頭痛哭。傷心的淚水灑在竹葉上,留下點點斑痕,歲歲不褪,人稱湘妃竹。最後,娥皇和女英雙雙跳進瀟湘之淵爲帝舜殉情。她們沒有死,而是變成了湘水水神,往來於洞庭湖和瀟湘之淵之間。水神每次出行,必伴有飄風飄雨,光芒四射,給人們帶來和風與甘霖。湘水兩岸的人們用一首名叫《湘妃•湘夫人》的樂歌來祭祀她們,後經楚人屈原韻色、加工,流傳至今。
大禹得知帝舜的死訊後,南登衡山遙祭其在天之靈。守喪三年畢,比照帝舜謙讓丹朱的做法,大禹也躲了起來,讓帝舜之子商均接受帝位。商均遠在蒼梧爲帝舜守墓,壓根就沒有回去接班做天子的意願。於是,大禹接受諸侯擁戴,登基爲天子,立國號爲夏,建都安邑,史稱帝禹。但後世多稱其爲禹王,與商湯王、周文王並稱爲“三王”。帝禹在位十年,征服不朝不貢的諸侯,擒殺桀驁不馴的防風氏,在會稽大會諸侯,接受萬國朝貢,鑄造九鼎,統一政令,建立夏王朝。大禹死後,遺詔讓位於伯益。此時啓的羽翼已經豐滿,族羣勢力強大,且受到大禹所封諸侯的推戴,於是自立爲帝。至此,曾經流行於上古的禪讓制終於壽終正寢,由世襲制所代替。這是後話。
注(1)《山海經•大荒南經》:“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
又:司馬遷《史記》:“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爲零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