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是血液匯聚的所在。長脈爲氣血流暢和平,故爲氣治;短脈爲氣不足,故爲氣病;數脈爲熱,熱則心煩;大脈爲邪氣方張,病勢正在向前發展;上部脈盛,爲邪壅於上,可見呼吸急促,喘滿之症;下部脈盛,是邪滯於下,可見脹滿之病;代脈爲元氣衰弱;細脈,爲正氣衰少;澀脈爲血少氣滯,主心痛之症。脈來大而急速如泉水上涌者,爲病勢正在進展,且有危險;脈來隱約不現,微細無力,或如弓弦猝然斷絕而去,爲氣血已絕,生機已斷,故主死。”岐伯道。
“先生,我時常聽說人體有十二經脈,請替我詳細講講。”黃帝道。
“好的。十二經脈也叫十二正經,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其命名是根據其陰陽屬性,所屬臟腑、循行部位綜合而定的。它們分別隸屬於十二臟腑,各經用其所屬臟腑的名稱,結合循行於手足、內外、前中後的不同部位,並依據陰陽學說,給予不同的名稱。
十二經脈的名稱爲: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經。十二經脈通過手足陰陽表裡經的聯接而逐經相傳,構成了一個周而復始、如環無端的傳注系統。
氣血通過經脈即可內至臟腑,外達肌表,營運全身。其流注次序是: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傳至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再回到手太陰肺經(表1)。其走向和交接規律是:手之三陰經從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陽經;手之三陽經從手走頭,在頭面部交足三陽經;足之三陽經從頭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陰經;足之三陰經從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陰經。”岐伯道。
“各條經脈的作用是怎樣的呢?”黃帝道。
“人體經脈分十二正經以及奇經八脈兩種。十二條正經中手太陰肺經主要病候爲:胸肺部脹滿、咳嗽、氣喘、呼吸困難、小便頻數或黃赤、缺盆及手臂內側痛、手掌發熱、肩背痛或冷痛、外感風寒發熱。
手陽明大腸經主要病候爲:喉痹、齒痛、鼻流清涕或衄血、肩以下本經流注部位疼痛,邢氣盛則經脈所過處熱腫,虛則憎寒怕冷。
足陽明胃經主要病候爲:腹脹、腹中雷鳴、水腫。胃熱則多食善飢,小便黃;胃寒則食少而脹。邪盛熱高則發狂,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鼻衄、口喎、脣疹、頸腫、喉痹、胸膺及下肢經脈循行疼痛。
足太陰脾經主要病候爲:胃脘痛、腹脹、飲食不化、舌根強痛、嘔吐、噫氣、心下急痛、心煩、便溏、下痢、黃疸、小便不利、身重肢痠、膝股內側浮腫。
手少陰心經主要病候:心痛、嗌幹、口渴欲飲、目黃,實則喜笑不休,虛則悲泣驚恐。脅痛、手臂內側痛,掌心發熱。
手太陽小腸經主要病候:耳聾、目疾、頷腫、咽喉痛,肩、臂外側後緣痛。
足太陽**經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精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的病症及本經所過部位的病症,例如:癲癇、頭痛、目疾、鼻病、遺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後側部位的疼痛等症。
足少陰腎經主要治療婦科、前陰、腎、肺、咽喉病證,如月經不調、陰挺、遺精、小便不利、水腫、便秘、泄瀉,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手厥陰心包經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爲手心熱,肘臂曲伸困難,腋下腫,胸脅脹悶,心痛,心煩,面紅,目黃,喜笑無常等。
手少陽三焦經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熱性病症和本經所經過部位之病症,本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爲耳聾,耳鳴,咽喉腫痛,外三焦經眼角痛,汗出,腮腫,耳後、肩、肘、臂部本經脈過處疼痛等。
足少陽膽經主治 側頭、眼、耳、鼻、喉、胸脅等部位病症,肝膽、神經系統疾病,發熱病,以及本經所過部位的病證,主要證候 寒熱,口苦,脅痛,偏頭痛,外眼角痛,頸及鎖骨上窩腫痛,腋下淋巴結腫大,股、膝、小腿外側疼痛及第四足趾運動障礙。
足厥陰肝經主治肝膽病症、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疾病和本經經脈所過部位的疾病。如:胸脅痛、少腹痛、疝氣、遺尿、小便不利、遺精、月經不調、頭痛目眩,下肢痹痛等症,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爲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脅脹滿,少腹疼痛,疝氣,巔頂痛,咽乾,眩暈,口苦,情志抑鬱或易怒。
奇經八脈中任脈主治:腹、胸、頸、頭面的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器官疾病,少數腧穴有強壯作用或可治療神志病。如疝氣、帶下、腹中結塊等證,任脈不通可表現爲月經不調,經閉不孕,帶下色白,小腹積塊,脹滿疼痛,遊走不定,疝氣。任脈虛衰可表現爲胎動不安,小腹墜脹,甚或滑胎,月經愆期或經閉,或月經淋漓不盡,頭暈目花,腰膝痠軟,舌淡,脈細無力。
督脈起於**,並於脊裡,上風府,入腦,上巔,循額。邪犯督脈,則角弓反張,項背強直,牙關緊閉,頭痛,四肢抽搐,甚則神志昏迷,發熱,苔白或黃,脈弦或數。督脈上行屬腦,與足厥陰肝經會於巔頂,與肝腎關係密切,督脈之海空虛不能上榮於充腦,髓海不足,則頭昏頭重,眩暈,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