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懼的幼軍營

bookmark

二月下旬的會試之後,整個大唐帝國又是重新恢復了平靜時期,雖然會試之後還有殿試,但是因爲殿試基本不會有落選的考生,基本上就是重新排定名次而已,再加上最近幾年大唐王朝對殿試的重視也只是一般。

更多時候,殿試只是走一個過場而已,所以在很多人的心中,其實春天的科舉基本上就已經是結束了。

衆多士子裡,除了考中會試的考生外,其他人也都是開始做自己的打算了。

有的準備返回家鄉,準備參加明年本省的會試分考,那樣競爭要更小一些,而有的則是準備報考國子監大學或者金陵大學,有的乾脆是留在金陵裡,然後等待明年的會試。

當然也是免不了對科舉徹底失望,準備回到家鄉當士紳,老老實實的禍害鄉里。

所以會試結束的這一段時期裡,國子監大學和金陵大學以及各地的師範學校,也是開始忙碌了起來。

和後世秋季入學不太一樣,因爲傳統科舉的存在,所以大唐王朝的大學乃至其他的各所中小學校,招生季都是在春季。

各小學以及中學招生工作,大多是春節後就是開始了,而預科學校以及師範、大學,則是在二月下旬,也就是會試結束以後。

不過春天剛好是春耕時期,所以各學校會在剛開學不久之後,就是放春假。

因爲農忙的存在,各地的小學基本都會有農忙假期,不過根據氣候的不同,時間也不統一,比如說南方省份,尤其是兩廣地區是可以種植兩季稻的,而且他們的雨季來臨的早,春耕時間也早,所以春假也是比較早,同時到了夏天的時候,還會有夏假,等到了秋天的時候也和其他地方一樣有秋假。

而其他地方的時候,基本都是種植一季稻、小麥的,因此在放假也是和嶺南不太一樣。

基本上,各地的學校的假期都是因地制宜,沒有統一的說法。

但是春假和秋假,基本上都有,只是時間不統一而已。

爲什麼要給學生們放假?很簡單,各地學校的學生,都是本地的青少年,而這些學生也不是每一個都是出身富豪之家,他們大多還是普通百姓,頂多就是小地主家庭,他們在忙農的時候是需要回家幫忙的。

平日裡,他們可以去學校上學讀書,但是到了農忙季節的時候,他們這些青少年如果不回家幫忙的話,會讓各自家庭的農活受到影響。

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大唐皇家理工學院以及幼軍營,他們從來就沒有各種假期。

大唐理工學院就不說了,這玩意根本就不是純粹的學校,而更像是一所官方綜合研究所,裡頭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官身的,說白了,裡頭的學生一個個都是官員了,當官了還放假?在大唐王朝可沒這麼好的事。

大唐王朝和傳統王朝一樣,官員們除了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會有幾天的短暫假期外,其他時候都是得上班,想要請長假的可能性是很低的,除非你不想幹了。

官員們想要回家一趟,其實很困難,要不然也不會有宦遊這個詞彙出現了。

當官十幾年,一次都沒回過老家那是很常見的事。

一般回老家了,大體上就三種情況:丁憂、致仕、罷免。

對於官員而言,除了年老致仕外,另外兩種可都不是好事。

而幼軍營那邊的話,因爲裡頭的學生都是孤兒,連家都沒有,也就別說什麼農忙了,而實際上,這些幼軍營裡的學生進入了幼軍營後,基本上和農活沒什麼聯繫了。

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學習,訓練!

這些從小就進入幼軍營的孤兒們,他們每一天都是在學習和訓練中度過,其中學習成績優越的天才們就會不斷的跳級,最後一路升入皇家理工學院。

但是這些天才們總是少數,而大多數的人,最後都是從軍或者從政。

他們在幼軍營的時候,就已經是根據個人的素質以及愛好等進行分班培養了,理科班的往往最後進入皇家理工學院,軍事班的會進入御學堂,文學班的會直接從政。

這些從小啥也不幹,就只知道學習和訓練的幼軍營學生,說實話他們連農活都不會幹了,你還給他們放什麼農忙假期啊!

但是這種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卻是李軒心目中這個時代最爲頂尖的人才!

其他外面渠道培養出來的人才,哪怕是國子監、御學堂什麼出來的學生,這些人依舊是帶有了太多這個時代的痕跡,想要改都改不過來。

但是幼軍營裡的學生們,他們是孤兒,而且基本上都是十歲以前就被招收進來,他們的世界觀還沒有徹底成型,而且幼軍營的教育是封閉性的,所有的教育制度,說實話李軒都是照搬後世的,和外頭的學校截然不同。

所以幼軍營裡出來的學生,在學識方面是要遠遠超過外面的普通人的。

哪怕他們的水平放在後世,大多也就是小學生的水平,但是一個小學生水平的現代人和土著能一樣嗎?

不一樣!

區別大了去!

今年會試結束之後,各地的幼軍營也是迎來了新的一輪畢業潮以及入學朝。

衆多招募的孤兒們,在經過了去年的前期或長或短的簡單培訓後,今年將會正式入讀各地幼軍營的一年級,而衆多六年級學生,則是今年正式畢業,他們有的將會進入皇家理工學院,有的會進入御學堂,有的會從政。

說起來,他們和普通人比有個好處,那就是不用經過武學堂的入學考試就能夠從軍,要知道御學堂的每一個學生,基本都是現役軍官。

而從政的話也不用參加科舉,直接就能夠從政,當然了,他們的品級一般都比較低,大部分都是八品以下。

但是即便如此,這些人帝國的科學、軍事、政治裡依舊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是帶來了極大的一影響力。

尤其是科學這一項上,幼軍營出身的學生,基本上佔據了皇家理工學院數百名師生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沒辦法,因爲這個世界上,目前只有幼軍營這邊有着完善的,相當於後世一到六年級的教育,而其他地方雖然名義上有什麼小學、中學、預科甚至大學了,但是說實話,即便是國子監和金陵大學的理科水平,其實也還比不上幼軍營的六年制教育。

甚至在軍事上也是如此,人家幼軍營軍事班的學生,從小就開始學習軍事,從小到大都是學習怎麼打仗,這到了御學堂後,又經過三年的完整學習,這從小到大,人家就專門學習怎麼打仗,和其他半路出家,都快二十歲了才跑去報考武學堂,最後進入軍界的軍官們完全不同!

怎麼不一樣呢?

普通軍官,他除了軍人的身份外,他以前估計還是個讀書人,然後對於其他的生活技能啊什麼的多少都知道一些,甚至有可能很精通。

但是幼軍營出身的軍官!

他們除了打仗什麼都不會!

幼軍營的特殊教育制度,造就了特殊的幼軍營學生羣體,然後對幾乎整個大唐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也是李軒一直以來所希望看到的。

如果沒有幼軍營的學生,就沒有皇家理工學院,那麼就沒有各種各樣的發明,李軒記憶裡的衆多東西就不可能在這個時代複製出來,軍隊也是得不到榴彈炮,燧發槍,蒸汽機什麼的更是沒影的事。

不過幼軍營學生早些年,主要是集中在科學研究領域,其他人,尤其是朝堂上的其他官員們對他們沒什麼感覺,但是最近兩年,幼軍營的學生們開始進入軍政兩屆後,卻是逐步引起了其他官員們的注意。

政界裡都還好,文官實在太多,而且幼軍營裡的學生加起來也就那麼幾百個,大多還是低級官員,影響不算大。

但是在軍界,幼軍營學生的影響力卻是越來越大了!

這從近衛軍的情況就可以看的出來,目前幼軍營的學生在御學堂畢業後,大多數都是會進入近衛軍服役,少部分纔是進入陸軍服役,而海軍那邊,則是隻有少數幼軍營的學生。

這樣也就導致了近衛軍裡的軍官,幼軍營出身的越來越多,然後暫居了大部分的職務。

從近衛軍的參謀長、副參謀長之類的高級職務,再各團團長、副團長、參謀、營長、隊長這些中高級職務,幼軍營的學生已經是佔據了半數還多!

這可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

近衛軍這邊是這樣,同時近衛軍的規模小,職位有限,所以現在也是開始有部分的幼軍營出身的軍官進入陸軍和海軍服役,而這,引起了不少軍官們的忌憚。

這倒不是說怕他們結合起來造成什麼叛亂風險之類的,而是因爲這些人威脅到了他們的位置。

這些幼軍營出身的軍官,從小到大學的就是打仗,除了打仗他們別的也不會,雖然說軍事是需要天分的,但是學了這麼多年出來,哪怕是按部就班的指揮打仗,那幹起來都不會太差。

更關鍵的是,這些人還年輕,大唐陸軍和海軍的軍官年齡本來就夠年輕的了,很多都是二十多三十多,超過四十的並不多。

但是這些幼軍營的學生們,現在大的也就二十出頭,小的甚至只有十五六歲而已!

然而更重要的是……

這些幼軍營出身的軍官們,幾乎清一色的校官!

沒錯,但凡是幼軍營出身的軍官,進入現役後,通通都是少校起步!

爲啥,因爲他們都是先進入御學堂,然後從御學堂畢業後進入現役,而御學堂的學生畢業後都會被授予少校軍銜。

設想一下,一羣特殊羣體出身,而且還很年輕,人數還不算少的校官,當他們成長起來後會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針對這個情況,雷萬中將首先上摺子,談及幼軍營軍官問題,而後就連一向來都不敢參與其他事務,害怕功高震主,引來殺身之禍的郝柏年都是專門寫了一封摺子給李軒,同樣是說道了幼軍營軍官這個問題。

兩位軍方大佬冒着政治風險,上摺子,雖然都是密摺,沒有公開,但是這也是說明事情的嚴重性。

一時間,就連李軒自己,都是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幼軍營政策了!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鐵路大爆發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陳立夫修官道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西屬美洲轉讓協議第八百零八章 奢華高調有內涵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有錢人都喜歡住農村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未來自行綜合戰鬥系統第二千一百九十六章 第二次工業大發展第四百六十八章 頭號明奸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軍火槍營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老二:明軍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錢太多花不出去怎麼辦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小白鼠第十八師第兩百章 霸王硬上弓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軍火槍營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帝國未來十年的戰略計劃第一百二十九章 零傷亡作戰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弘揚大唐國威第四百八十二章 激烈爭論第五百五十七章 靖州,絕不容有失!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沒見過世面的土著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封王海外第一百九十八章 明軍的陰謀第兩百六十九章 決死一戰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悲催的參謀長第九百一十三章 吾皇之仁萬年未有第兩百五十六章 老兵的保命絕招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讀書人講究的是風雅第三千三十七章 看傻了的阿克頓伯爵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無恥的大唐騎兵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西印級穹甲巡洋艦第四十四章 陛下三思第七百三十九章 蒸汽機第兩百零六章 種蘑菇的土匪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一點也不朦朧的上頭村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每一個殖民地安都是代表着一場戰爭第三百八十七章 古怪的明軍第兩百七十四章 血戰——死寂河灘第四百二十七章 他們都該死!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南非局部本土化第二千一百九十三章 宣平六十年第八百六十四章 萬古聖君親征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要修鐵路怎麼辦?拿錢砸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唐又要遷都了第九百七十六章 荊州總攻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忙到崩潰的太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陛下你好壞(第四更)第二千一百四十九章 擴張東歐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十萬人大轉移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陳立夫自救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初中生都是已婚人士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用不起的後裝炮第一百六十二章 誰埋伏誰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舊船當新船賣第七百四十五章 格德斯覲見記九百六十五章 第二軍困局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打工哪有當老闆好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我們大唐海軍要無敵於天下啊第兩百八十八 官軍復正泰李逆身死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爲國操勞第三百零二章 大唐這艘船要沉了咋辦?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這雨,太大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嗑瓜子看戲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侍女並不是那麼的好當的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汽油纔是未來第九百四十二章 金陵寒門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一百萬扶桑女子第八百五十一章 此物當爲我大唐利器第一千九百一十章 身爲一個大唐人要時刻保持體面第八百七十七章 他,正德,不允許!第三百七十七章 命裡註定的對手第九百四十八章 第一槍騎兵團第二千一百七十六章 韃靼人殖民非洲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金庫藏賄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敵騎來襲第二千零七章 坐擁半個美洲的美洲礦務公司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北岸開發區第八百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一百零一章 忽悠坑人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安南遷國非洲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誰敢不服就打到他服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繅絲機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擲彈兵死戰不退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汽車元年第八百八十章 勝利屬於大唐王師第四百二十章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一百四十四章 睡個覺就把功勞撈了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立夫的軟禁生涯第一千一百章 令人生畏的公司艦隊第八百一十三章 明王朝的百萬雄獅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陸軍對鐵路的暢想第八百六十章 出人意料的晉升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皇室僱員:大唐女官第七百五十五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海軍(求月票)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楊成經商(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做人得謙虛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逼急了的韃靼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武裝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