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宣平八年四月

bookmark

宣平八年的四月份,對於大唐帝國而言,算得上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月份了,因爲上半年舉行了改革後的會試後,四月份也是舉行了殿試,雖然對於大唐王朝而言,殿試的重要性只能說是一般般,因爲只要考生不是太出格,那麼基本上就不會落選。

殿試的目的其實已經不是用來選撥人才了,而是根據考生做做出的各種策論等考題,給他們制定一個未來的任職方向,因此最近兩年,殿試的考題也是越來越多,往往策論就會出十幾二十道題目,但是,考生只需要選擇其中一道題目應答即可。

而今年的殿試,也是加入了面試這一環節,由吏部官員以及禮部科舉司的官員還有其他各部門選派的官員結合在一起,組成衆多的考官團體,然後分批對考生進行一個簡短的面試。

這種面試,主要還是給那些準備招收新官員的部門主官們一個當面考察新科官員的機會,那個啥,招進來就是自己的下屬,誰都希望自己的下屬更好一點啊。

當然了,部門各主官的意見只能是參考意見,他們面試考察後,可以提出申請,把某名新科士子派到自己的部門來,但是掌握決定權的依舊是吏部。

吏部纔是擁有對官員進行考評、安排職務的官員,雖然說他們能夠直接決定的權限也只侷限於在地方官員正四品以下,中央正五品以下,但是對於高於這個級別的官員,他們也是可以通過舉薦多名候選人的方式向李軒進行舉薦,至於李軒最後會不會從他們舉薦的人裡挑選一個出來,那就是誰也不知道了。

對於高級官員的任命,從來都是李軒獨斷的,而候選人的來源也是多種多樣,有地方巡撫等高官的舉薦,有京畿各部高官的鉅艦,也有禮部的舉薦,此外有時候李軒也會讓翰林院組織科考覈並舉薦名單,如果是重要職務,有時候他乾脆會讓內閣舉行會議進行舉薦,或者乾脆是直接開御前內閣會議,討論候選名單,最後由李軒決定人選。

當然了,這種需要開會討論的任命,往往就是從二品以上的大員了,主要是各省巡撫、各部侍郎以上的官員,低於這個級別的職務,是沒有資格讓李軒親自召開這種內閣討論會議的。

吏部這邊雖然不能決定高級官員的任命,有是舉薦了也沒卵用,但是對於中低級官員卻是還擁有着生殺大權的,新科進士就更加不用說了,甭管其他部門怎麼說,甭管新科進士自己的意願如何,當時當吏部決定下來,就是代表整個帝國的意志,新科進士要麼上任,要麼滾蛋。

所以四月的殿試階段,新科進士們對吏部召開的簡短面試,一個個都是非常的重視,想要在這些掌握着自己命運的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不過也有例外的,那就是一甲進士、博士,他們不用去擔心這些問題,因爲他們不出意外的話,都會進入翰林院任職。

二月的會試、四月的殿試,對於華夏千年來的科舉影響都是極大的,這放在整個歷史長河裡,也是能夠留下濃厚一筆的。

以後說起科舉的省考和國考制度,說起面試制度,那麼就是絕對繞不過宣平八年的會試和殿試。

而四月份裡,對於整個大唐帝國而言比較重要,也不僅僅發生了這件事,還有其他事務呢,比如說在這個月,大唐帝國在經過長達一年多的醞釀後,針對目前的稅收制度進行了重大的改革,改革的重要集中在稅種的細分,尤其是對工商稅的徵收進行了更加明確的細分。

同時還首次推出了階梯徵稅制度,這一項階梯制度,暫時只針對農業稅,個人擁有五十畝以下的依舊採用以往的徵稅額度,但是對於超過一百畝畝的部分,則是採用了略高的農業稅,而對於超過三百畝部分的農業稅,則是採取了更高的農業稅。

此舉的目的毫無疑問是爲了打擊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

當然了,新政策的頒發,也不能一下子把人都打死,總得給他們留下一個明顯的漏洞,讓他們的反抗之心不至於太激勵,所以這個階梯徵稅制度,是按照個人進行計算的,並不是以家庭進行計算。

按照標準的五口之家進行計算的話,擁有兩百五十畝土地之內都是不會受到這個政策的波及!

而實際上,幾乎所有的自耕農都不會超過這個數字。

真正受到波及的,是那些擁有數百畝甚至數千畝的大地主,這些大地主即便是放在全國範圍裡,總人數也不會太多。

他們實際上也是帝國的主要打擊對象,這些人擁有太多的土地了,帝國一直都是想要讓他們把土地出售,收攏資金投入工商行業。

工商行業這麼賺錢,你幹嘛死死的抱着土地不放,非得和帝國過不去啊!

農業稅之外,外部環境上,帝國陸軍已經是幾乎徹底佔領了遼東,大名鼎鼎的遼東鎮也是在四月份被攻克了,這一場戰役也沒怎麼打,因爲遼東僞明惠王在這之前就已經是帶着主力跑了,他跑的時候,甚至還挾裹着當地的民衆一起跑,當大唐陸軍拿下遼東鎮之後,發現當地也就只剩下一些老少殘弱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遼東鎮都算得上是遼東地區的標誌性戰略要地了,帝國陸軍拿下此地,也是意味着幾乎徹底收復了遼東,後續的戰鬥,那就是沿着僞明惠王逃跑的方向,一路殺到高麗半島去。

遼東那邊局勢良好,海外的局勢也是不錯,而且還發生了幾乎標誌性的大唐海軍佔領大隅羣島的。

以後如果有人要說起什麼大唐征服扶桑的歷史,那麼宣平八年的四月份是絕對繞不過去的,因爲這個月裡,大唐海軍琉球分艦隊的陸戰隊,首次登上了扶桑的土地。

儘管如今登陸的規模還非常小,整個琉球分艦隊的水手加陸戰隊也不過兩千多人而已,也只是佔領了兩個小島,但是這依舊帶來了巨大的戰略影響力。

琉球分艦隊的司令馮啓榮,更是準備着長期率領艦隊駐紮種子島在這個剛成爲大唐領地的島嶼,並且是派遣了運輸船隊返回,他需要更多的支援!

戰艦、陸戰隊、槍炮、彈藥,甚至就連人口,都是他現在所急需,當然了,他也沒有忘記向琉球府知府衙門爲代表的文官通報。

說海軍已經是帝國開疆擴土足足一個羣島了,讓內閣那邊趕緊的派遣地方官員過來統治!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皇家青年軍校第六百二十六章 宣平三年第四十七章 斬李軒者,賞銀千兩第五百七十一章 養家壓力大啊第一千九百零一章 王室都是無賴第二千九十章 近衛軍空軍第二千五十二章 認同感以及貨車第兩百三十三章 本官還會回來的第七百四十九章 使團覲見(第六更求月票)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這個老大不太合格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消息滿天飛第一千九百一十章 身爲一個大唐人要時刻保持體面第二千一百七十章 丹麥全面唐化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消失的糧商第四百零六章 各方爭奪(萬字爆發求訂閱)第八十七章 夜黑風高第九十章 蔡二虎的自信第兩百五十五章 半渡而擊第七百六十五章 秦志福遊商貿區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震驚世人的廣告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二十一章 國運之戰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士子們最喜歡的‘伴遊’第二千一百九十一章 忙不完的皇太孫第七百二十八章 強攻!車輪戰!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奇葩的全球貿易第八百七十六章 皇帝對皇帝的對決第五十四章 大唐天兵勇猛無敵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身價暴漲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皇恩浩蕩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們發財了第七百四十章 工業革命(爲慧塵公主賀)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消失的糧商第九百六十六章 朕要包個大餃子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奸妄在朝第四百二十五章 難道真是巧合?第四百四十五章 衝鋒的騎兵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都是一羣瘋子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沒錢你問個屁第一百一十八章 奉天伐明第一百零八章 一刀兩刀三刀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唐西洋公司做慈善?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七百八十四章 這江南,本官是要定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炮轟城塌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現代戰場教學第八百一十八章 遊秦淮河竟敢不帶上朕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正義從不會缺席第七百一十章 不動如山的明軍第三百二十九章 危在旦夕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暢銷全球的大唐板甲第八百七十八章 閉上眼睛的正德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火炮貴炮彈更貴第三百一十八章 冒險方案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用槍炮的韃靼人很可怕第三百六十三章 絕望的黎平府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陳立夫要面聖第七百六十一章 投降?那是不可能的第二千一百九十七章 全國公路網第兩百二十一章 說屠城就屠城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治理黃河三大方案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大唐人的雅第八十八章 分兵疾行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更符合國情的皇權集中制第一百七十四章 僞唐賊軍殺過來了!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進京不易第七百章 兩敗俱傷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大唐從不拉攏敵人,不服就幹!第六百三十九章 視察兵工廠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探索新航線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重量級人物下場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 煤氣馬車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用槍炮的韃靼人很可怕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繁忙的長江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騎出動第四百一十六章 戰爭之神第七百零七章 騰飛的大唐軍械產量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一度尷尬的近衛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核彈一波流(月票加更)第一百零五章 大唐不缺官位第八百二十章 慧塵長大了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不滿足的宋丸子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蒸汽坦克第四百三十六章 歡呼吧!大唐海軍成立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一百五十六章 聰明如李軒第九百零六章 陛下果然是仁君啊第兩百六十五章 生死大戰將至第二千一百三十九章 帝國第一名臣:陳立夫第四百零四章 不服就殺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好到用不起的步槍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震驚的宋丸子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錫蘭本土化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棱堡皇宮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三守備旅大變樣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陳立夫自救第二千六十八章 三次偶遇天註定第一百六十章 怎麼不按劇本演啊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局部本土化第一百六十六章 謝老頭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