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小學比大學更重要

bookmark

李軒一直都是對大唐王朝的科舉制度進行改革,而參考的對象自然是後世的教育制度,不過也不僅僅是教育制度,同時還有公務員考試製度。

只是後世的制度也只能當成一個參考,自然是不能一股腦的全部照搬的,不然的話,很容易水土不服。

李軒的想法就是,逐步把傳統的科舉制度,改革成爲公務員考試以及近代教育的結合體,而且還是融合了傳統科舉的一些因素,畢竟很多東西其實都是不能隨意捨棄的。

比如說科舉這兩個字,其實就不能丟,頂多就是把考試的方式以及考試內容給改了,但是科舉的核心其實並不是說方式以及內容,更加重要的是給天底下的讀書人,尤其是中下層的讀書人一個上升,演變爲統治階層的一個空間。

而這,也是後世公務員制度的核心!

只有源源不斷的把最優秀的人才都吸引到統治階層裡,這樣才能夠更加長久的維持統治。

這也是當初李軒堅持要擴大會試規模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今大唐王朝的會試製度,已經是快要徹底演變爲公務員考試製度了。

自從前兩年在直隸開設了分考場之後,經過試行沒有發生什麼大的亂子,因此在去年和今年的會試,又是陸續擴大了規模,今年的會試,除了直隸四道外,還在河北、湖北、廣東、浙江、四川、山西六省開設了考場。

金陵考場錄取了大約一千二百人,而直隸四道以及六省考場,一共錄取了三千四百人,而隨着人數錄取的越來越多,李軒也是隨後跟進了一項政策,那就是新科進士以及博士的分配品級也是持續降低。

同時在今年的鄉試舉行之際,李軒再一次頒發了政策,這一項政策的核心就是:明年,也就是宣平十一年,帝國範圍內各省都必須同時開設會試考場,到時候各省,各道都開設考場,各省學子可自行前往各考場參加科舉。

同時也是規定,各省考場所錄取的士子,同樣分一甲,二甲,三甲並分別授官。

而重點其實就是在後面的授官這一項上!

新政策規定,明年所錄取的新進士,博士,三甲授正九品,二甲授從八品,一甲授予正八品,這又比前幾年再一次降低了新科進士的授官品級。

而各地直接招錄的舉人學子,授從九品。

沒辦法,隨着時間的過去,大唐官場上的空缺位置也是逐步得到了補充,中高層的空位置基本上就沒有了,同時李軒也是想着要徹底完成公務員制度的改革,因此新科進士的品級越來越低也是必然的。

而目前大唐官制裡,一般從九品以及正九品,就是基層的書吏,科員什麼的,以往這種品級的人都是地方上直接招收,管理的不怎麼嚴格,但是以後肯定是不能這樣的,按照現有的規劃,以後想要當公務員,哪怕是最低等的從九品,舉人也是必須的。

這一系列的科舉改革,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因爲這些年科舉幾乎是每年都在變,很多人都是能夠猜得到,高層是正在逐步的推進科舉的改革,沒有達到最終目標,科舉的改革估計是不可能停下的。

更何況改革之後的讀書人當官的機會也就更大了,雖然說不可能和以前一樣,考中進士立馬就是六品,七品的中層官員,而是隻有九品,八品這樣的品級,但是有品級總比沒有好啊!

前明那會,一年會試才錄取多少人啊,不過兩三百人而已。

但是現在大唐王朝一年錄取多少人啊?幾千人起步!

這可是把新科官員的數量擴大了十倍呢,這也就意味着,有十倍以上的讀書人納入了大唐王朝的統治階層裡,讓大唐王朝的統治階層變的更加穩固起來。

防範讀書人造反,最好的辦法不是日夜盯防,而是把他變成自己人!

科舉制度正在進行改革,相對應,教育制度也是正在進行改革,隨着數年前開辦的各所師範學校逐步成型,師範畢業生大批涌現之後,大唐王朝纔是第一次迎來了中高等教育的擴張浪潮!

僅僅是宣平十年,就有兩所大學掛牌成立,新成立的兩所大學,一爲廣州大學,二爲天津大學,一南一北,算得上是對南方以及北方的高等教育體系進行補充,如果在加上宣平九年成立的武昌大學,上海大學,那麼目前帝國上下,已經是有了六所大規模的綜合大學!

至於皇家理工學院,這個不算普通大學,不列入其中。

除了六所綜合大學外,帝國還擁有一共二十多家的師範學校,基本上是每一個省、道都有一所師範學校,而規模大小,師資力量,則是看各省的人口以及經濟情況等,所以這些師範學校的實力有弱小的,學生不過百餘人,如貴陽師範,但是也有規模大到足以和綜合大學比肩,甚至連學制也是向綜合大學靠攏的師範學校,比如江南師範。

江南師範,坐落於文人彙集之地的蘇州,而江南道可是文風昌盛的地方,當然了,還有更加關鍵的是,江南道有錢!

其校區建築以及設備等各項硬件設施可是不比金陵大學差,就是師資差了點,沒辦法,這玩意錢沒什麼用,那些高等人才能夠去大學任教,可不會去師範學校任教。

不過即便如此,江南師範也是實力強悍,在校學生超過一千三百多人。

除了這些大學以及師範外,官辦的教育體系裡,還有一種是比較特殊的,那就是預科學校,這種預科學校在當代而言,其實也算得上是高等教育了。

因爲預科學校嘛,很簡單,就是爲了那些準備上大學的人準備的,但凡是能夠考上預科學校的人,是絕對不會去報考師範學校的。

這從預科學校的數量,比師範學校還少其實就可以看的出來,目前的帝國全國範圍內,預科學校一共也就十二所,比二十多所師範學校少多了。

師範以及預科學校之下,則是普通中學,大多都是州府官辦,這個數量就多了,因爲當初籌辦的時候,每一個府、省直隸州都需要辦一所,而且是直接把府學/州學直接改建爲中學,這些中學數量繁多,質量也是摻差不齊。

而小學,則是縣級主辦,通常來說,一個縣最少都會有一艘小學,但是有的縣也會有兩所甚至更多,同時,帝國是開放民辦教育的,只要經過註冊和批准,那麼就能夠把以前的私塾變成私立小學。

所以在大唐帝國範圍內,其實私立小學的數量是非常非常的多,很多規模稍微大一些的村子,都可能有一所私立小學,恩,也就是以前的那種私塾。

因此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其實大唐帝國的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主力軍一直都是私立學校,至於官辦的小學,就那麼一點,根本就無法滿足龐大的教育需求的。

不僅僅是小學,實際上中學,乃至高等教育,都是有着私立學校的蹤影,而且還不少,比如說很出名的松江學院,這是一家帝國禮部科舉司承認該校畢業生可以參加會試或者是各所大學的招生考試,和其他的師範學校一樣。

而這家松江學院,實際上就是當地的十多家士紳家族聯合辦起來的,人家一方面是爲了求名,這年頭辦學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事,爲此不少士紳地主們都是很樂意捐助辦學的。

另外一方面,人家自然也是爲了解決自家弟子的求學問題!

江南道的文風實在是太過昌盛了,讀書人那是數不勝數,要想在這麼多讀書人裡頭殺出一條血路,考入預科或者江南師範這些學校,說實話難度不小,比直接去考舉人還大。

爲了給自家的子弟一個繼續求學的途徑,繞開舉人的限制,從而獲得直接參加會試的資格,這些士紳地主們纔會慷慨解囊辦這個松江學院。

而松江學院,也算是目前帝國範圍內,辦的最成功的一傢俬立高等學院了,標準的師範學制,而且老師都是高價從官辦學校裡挖過來的,至於硬件設施,那是麻雀雖小但是五臟俱全。

當然了,這收費也不是一般的貴!

私立學校可不是那些公辦的師範、預科學校,雖然說自費生也貴,但也不至於貴的太離譜,而且只要成績夠好,還能夠拿獎學金呢,然而在松江學院,這學費可就貴多了,有一年上千兩銀子等到學費,尋常小富家庭都是拿不出。

官辦學校和私立學校,一共構成了大唐帝國目前的教育體系,目前來說,高等教育以官辦爲主,而啓蒙教育則是以私立爲主。

不過這種情況肯定也不會持續很久,教育乃是根本,尤其是基礎教育,最近兩年李軒對辦基礎教育很有興趣,相反的,他對辦高等教育的興趣已經是沒有那麼大了。

因爲李軒覺得,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有一小部分就夠用了,沒必要把所有人都培養爲大學生,那不是什麼好事。

畢竟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各種需求也會更高,但是帝國所能夠提供的高質量需求位置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滿足太多人。

如果高等學歷者太多,就很容易出現一種麻煩事,那就是有一部分沒能在社會上獲得高質量需求的高等人才,最後會萌發不滿,進而各種搞事,比如說鬧革命啊……各種啪啦啪啦的……

面對這種問題,李軒決定學校美國人搞精英教育!

對少數人才讓他們接受高等教育,讓他們變成社會的中堅階層!

至於普通人,上啥子大學哦,上個小學就好了嘛。

未來工業革命裡所需要的工人又需要他們大學畢業,小學足矣!

ωωω⊙ тtkan⊙ c ○

因此,小學比大學更重要!

第二千四十三章 體面的基礎:工業化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近衛軍纔是真土豪第二千一百零四章 種田放牧挺好的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英使團赴唐記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會試分考點第七百六十一章 投降?那是不可能的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不甘寂寞的海軍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搶手的大唐暫住證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雙輪自行車第九十九章 官制改革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第六胸甲騎兵團的危機第四百零四章 不服就殺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局部本土化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油田第八百八十章 勝利屬於大唐王師第二千三十九章 大唐禮儀文化第二千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一體化的初步成果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難以想象的驚歎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格德斯之死第一千零八十章 陰險的大唐騎兵第二千一百九十一章 忙不完的皇太孫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八十七章 夜黑風高第七十二章 柳八苟的蠱惑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別說門了,窗都沒有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陸軍的野心第八百七十四章 騎兵的巔峰對決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平息衆怒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鐵路施工隊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北美三大藩王第六百三十四章 嗑瓜子看戲第八百九十三章 納稅守法的良民啊第兩百七十九章 陳屠夫的一見鍾情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期待的變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此乃人禍而非天禍也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葡萄牙人投降了第八百六十七章 江南動亂第八百七十章 想要放風箏的韃靼騎兵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殖民地交易第四百二十九章 兄弟們,乾了這碗酒(求月票)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陸軍的‘海上戰車’第八百四十二章 奠定江北大局第八百零八章 奢華高調有內涵第六十八章 一臉楞逼第五百一十五章 國朝興廢在此一戰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市值一個億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難以想象的驚歎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唐第一忠臣(求訂閱)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朝廷重臣的羣毆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上海公共馬車第八百二十五章 騰飛的肇慶機械公司第二千一百一十章 以備大變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被一鍋端的上海碼頭公司第三百九十三章 聲勢浩大的撤退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激進或保守第七百零八章 李春景又要冒險了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全民企業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想當人販子,想多了你們第六十一章 恐慌的黃竹山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產能過剩第兩百七十九章 陳屠夫的一見鍾情第六百四十七章 殘酷的作戰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澳洲的狗頭金第二千二十八章 御書房生態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停運轉的戰爭機器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西班牙送女和親第九章 洞房花燭夜裡的鮮血第二千一百五十六章 莫臥兒的覆滅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震驚世人的廣告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大唐銀行家真黑第三百五十六章 炮轟城塌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唐商律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下又震動了:免費分田第六百七十三章 戰艦出動第二千一百五十五章 放棄治療的韃靼人第十六章 美好時代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打打殺殺的多不好啊第四百九十章 捷報南來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十年千萬噸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炮轟巴庫第九百六十七章 包圍殲滅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奇葩的陸海軍軍備競賽第兩百八十五章 新時代好商人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的海軍第七百一十四章 慧塵公主長大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耿右華在上海第兩百五十七章 少和柳八苟混第二千一百八十一章 經濟綁架第九百二十四章 百艘戰列艦第六百一十五章 釣起來一條大鯊魚第一千零七章 冊封順義王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西海貿易公司分裂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龐大的帝國內部市場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他們瘋了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皇家青年軍校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領正泰縣城第二千一十五章 有償監管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不怕你仿製第一百八十二章 這場大戰將會是一場豪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