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一億兩財政支出預算

bookmark

目前大唐帝國的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而在稅收的政策保持恆定,大體變化不大的時候,基本上也能夠從稅收收入推斷出來整個經濟增長的幅度了。

對於目前的財政收入增加幅度,李軒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爲在沒有大幅度增加稅收比例的情況下,財政收入還能夠保持這種增長幅度,那麼說明經濟的增速還是比較穩定而健康的。

不提經濟增速的問題,財政部預算司,給出來的宣平十一年的財政預算收入是八千六百萬兩銀子,如今軍方和內閣的各部門,就是爲了瓜分這八千六百萬兩銀子而爭論着。

這種爭論,基本上每年年底都會發生一次,不管是李軒還是那些臣子們,都已經是習慣了,這吵着吵着,總會吵出一個結果來的。

如今李軒也是懶得管,反正大框架已經劃定,等着他們把細節吵出來就行了!

一年一度的預算大戲,實際上在十二月初的時候就開始了,不過按照往年的管理,一般都是在十二月下旬,也就是春節之前會確定下來,這樣纔好制定明年的詳細預算,因此到了十二月中旬的時候,臣子們的爭吵就是越來越激烈了。

到了下旬,基本上那些御書房值班大臣們都已經是開始赤膊上陣了。

不過他們這幾年也是知道李軒的脾氣了,沒敢再上一大堆的摺子淹沒李軒的辦公桌,而是不斷的召開御書房值班大臣會議,相互爭論。

在爭論中進行協商,妥協,利益交換。

如果他們和以往一樣直接上預算摺子,李軒連看都不看,直接留中不發,如果是直接找到李軒面聖談論預算問題,李軒也是拒而不見。

如果是藉着其他事情面聖的時候討論預算問題,李軒都能直接擺一個黑臉直接趕人。

所以,如今他們也是沒敢煩李軒,在大概的框架下進行內部協商,然後爭取獲得一個各方同意的方案呈遞到李軒這邊來。

宣平十年十二月二十七,這沒幾天都要過春節了,御書房的各大值班大臣們纔算是做出了最終的預算分配方案,最後送到了李軒這邊來。

李軒雖然不管小細節的問題,但是這預算大事總是要關注的,他要確保預算分配不會脫離自己定下的大框架。

什麼是大框架,大框架就是軍費預算要在兩千萬以上,但是不能超過三千萬,具體多少,軍方和內閣自己協商。

然後是內閣內部的預算分配,李軒在秋季的時候,就已經是敲定了其中好幾項,比如說教育經費,今年的教育經費必須達到三百萬兩,這是一個底線,至於最後能超過三百萬多少,那就要看禮部那邊自己的能量了,給力一些就能夠爭取的多一些,不給力估計也就只能守住三百萬這個底線了。

雖然李軒制定的教育政策,是精英教育政策,但是這種精英教育政策只侷限在中高等教育,而基礎教育的話,李軒是主張大規模普及的,李軒希望後續幾年,地方上的小學教育能夠再上一個臺階,而基礎教育光靠地方士紳自己籌辦,搞私塾也是很難大規模普及,而現有的官辦小學還是太少,普遍一個縣只有一所而已。

一個縣只有一所官辦小學,這是不妥當的,至少也要兩所啊!

因此,基礎教育經費是必須得到增加的!

之前統一戰爭期間,一切都爲了戰爭而服務,教育經費可以說幾乎爲零,而宣平九年和宣平十年,又是把重點放在了恢復民生上,所以教育還是被落下了,而明年,李軒準備投入部分資金到基礎教育上。

然後是李軒又劃定了水利建設經費,他要求宣平十一年必須確保四百萬兩銀子的水利設施經費,這一筆錢是準備花在長江、黃河以及黃河、珠江各大水系的防洪經費,用來疏通河流,修築堤壩的。

就和教育經費一樣,水利經費也是一直都是缺的,或者說是大唐立國以來,就沒有正兒八經的搞過大規模的水利建設。

以往的水利建設,都是地方的自發行爲,依靠的是地方財政,而中央財政,以往的十年裡,一共支出的經費也不到一百萬兩銀子。

這也是導致了,各大水系,尤其是黃河和長江、淮河的防洪設施普遍老舊,隱患相當大,沿江的各地方官員,可是頻繁的要求中央撥款修建水利設施。

明年,李軒打算填補部分水利方面的漏洞,要不然拖幾年的話,搞出來一場大洪澇出來可就完蛋了。

至於其他的,他倒是沒有劃定什麼強制性的要求,讓各部門自行協商。

看過了這份宣平十一年的財政支出預算後,李軒卻是略微要求,這些臣子,還真會耍滑頭。

這預算的分配比例,大體上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總額卻是有問題!

第一項就是軍費的支出預算,預算是兩千五百萬兩銀子,這個數字很正常,以大唐王朝目前的軍事規模,的確是需要兩千多萬兩銀子才能夠維持下去,其中單單是陸軍一家,每年都得花掉兩千萬左右。

但關鍵的是比例,兩千五百萬兩銀子的比例,只佔據了總支出預算的百分之二十五。

也就是說,這份支出預算的總額,並不是財政收入預算的八千六百萬兩銀子,而是一億兩銀子!

這總預算增加了,下面的各部門支出預算大家都滿意了!

但是有一億兩銀子嗎?

有個屁!

財政收入預算是八千六百萬兩銀子,如果是不打算大規模發行國債的話,根本就湊不出一億兩銀子來,至於說在其他朝代裡很常見的內庫填補,不好意思,在大唐王朝裡沒有這種習慣。

而且皇帝的內庫,其實也沒多少錢!

皇帝內庫的主要收入,是每年的皇室經費,而這一部分經費,其實絕大部分都是用來維持近衛軍以及翰統的運轉的,而連皇室花銷都沒有佔據多少。

去年皇室一家的花費,一共也就六十多萬兩銀子,更關鍵的是,這六十多萬兩銀子裡頭,超過四十萬都是皇室資產科提供的經費,換句話說,皇室花掉的國家收入,也就那麼二十多萬兩銀子。

這個數字,對於一個龐大的帝國的皇室花銷而言,可真不算大!

光光是每年維修皇宮別院、例行賞賜大臣、維持皇室機構的開支,都不止這十幾萬兩銀子。

至於皇家的吃喝用度這些,那都還沒算進去呢。

嚴格上來說,其實皇室一家這些年來,其實都沒有花國庫一文錢,吃喝用度基本上都是依靠皇室資產科提供的經費。

李軒自認爲,他這個皇帝,已經是可以的了,花的都是私房錢,沒動國庫一文錢,甚至有時候還倒貼。

因此這種情況下,大唐王朝,是沒有從內庫裡撥款的傳統的,至於皇室的私房錢,也就是皇室資產科裡的資金,有是有,但是說真的也沒多少,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各種的固定資產,尤其是企業,活動資金是沒多少的。

皇室資產科,某種程度上來說,應該是一個大型綜合集團公司,公司的資產是多,但是流動資金其實也就那麼幾百萬兩銀子左右,而一旦挪用了,都會直接影響到這個集團公司的運轉。

這些活動資金,基本上是李軒最後的命根子,他也不允許皇室資產科挪用進行投資,也不搞成什麼銀行賬戶裡的數字,就換成黃金存在皇宮裡。

準備用來幹嘛?

自然是準備在一旦有什麼動亂髮生後,作爲近衛軍的軍費使用的。

這是用來保命的錢,因此哪怕是整個帝國的經濟都崩潰了,李軒都不會動用這幾百萬兩銀子的黃金的。

內庫沒錢,皇室資產科的錢也是挪用不了,那麼剩下唯一的可行方式就是發行國債了,而那些大臣們也是這麼提議的。

支出預算方案裡,他們提議發行兩千萬銀子的國債,其中一千四百萬用來填補支出預算的空缺,剩下六百萬作爲緊急備用資金。

李軒看完之後,直接嘀咕一聲:“想得美!”

麻蛋,過去的每年都是財政赤字,每年都發行國債,以前是戰爭期間還好說,發行國債是沒辦法的事,現在財政收入越來越高了,而且也沒有戰爭了,民生經濟也是在逐步恢復,李軒卻是不願意再發行鉅額國債了。

現在欠下的國債都有四千多萬兩銀子了,每年還利息都得幾百萬兩銀子呢,再借的話,以後財政收入都不夠還利息的。

頂多就是再發行一期國債,用來償還到齊的國債本金,至於發行國債後用來其他支出,尤其是用來充當行政支出,李軒不準。

李軒直接否決了這份提案,然後是給出了一個限死的條件,八千六百萬,超過一兩銀子都不行。

李軒是打定了注意,宣平十一年無論如何也要保持財政平衡,絕對不能再和以往一樣財政赤字了,每年都是財政赤字,遲早有一天整個帝國的財政都要被赤字給拖死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皇恩浩蕩第二千一百五十二章 自主遣返第五十七章 擒拿李逆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正常的大唐王朝第二千一百九十二章 持續敗家的陸海軍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陸軍和海軍誰更摳門?第一千零七十章 舉白旗投降的子島氏第八百零六章 聖駕抵達金陵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睡個覺就把功勞撈了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炮轟巴庫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寒門子弟更恐怖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聖巡第二千一百八十六章 着急的西班牙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丹麥羣島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還不如直接燒木材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打了雞血的鐵路公司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畢志安身先士卒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規劃中’的美好未來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汽車元年第七章 這是要私定終身!第六百二十八章 那是屬於朕的權力!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肅州油田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最有見識的扶桑人第九百四十三章 皇家理工的妖孽們第六百六十七章 朝報刊行天下震動第一百三十五章 雷霆雨露,莫非皇恩第五百二十章 凶多吉少的俞大猷第一百八十五章 穿越來的軍閥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帝國全球化第八百三十三章 挺進揚州第二千一百六十五章 史無前例的海戰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安南人在非洲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衝突和矛盾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展拳腳的陳立夫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新航線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應易康去扶桑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聖天子不是人也不是神第七百四十九章 使團覲見(第六更求月票)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風靡各校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錦源號歸來第二千七十章 月球省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董立羣赴紅海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唐的錢好借難還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大隅縣籌備特使第一百二十一章 戰場上的小胖龍(求訂閱求月票)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國公上表第六百四十九章 膠着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鎮江迎聖駕第六百一十二章 翰統鷹犬第二千三十六章 超級工程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步球職業聯賽第四百三十二章 王八蛋,欠債還錢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海軍戰車第七百九十五章 洪福見聞第六百四十章 大唐紅夷大炮第四百二十六章 僞唐賊軍主力來了第七百六十一章 投降?那是不可能的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你傻還是我傻?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葡萄牙求和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畢志安赴前線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細分的工業化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襲擊艦隊的風暴第四百七十八章 爲了榮福富貴衝啊!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陸軍最昂貴的花瓶第九百八十二章 吞併就吞併,不服你咬我第二百二十三章 亡命狂奔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大唐人的雅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新式榴彈引信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席捲全國的工業化浪潮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誰敢不服就打到他服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建設浪潮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英使團的苦難和努力第五百九十四章 裁軍五萬第六百六十五章 報紙:大唐朝報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米尼步槍初登場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驚掉一片下巴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太子李暠初登場第一百章 九部制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六萬大軍兵發河套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皇恩浩蕩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同尋常的‘知道了’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平息衆怒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唐朝報的忠實讀者:正德第五百九十一章 陸海將官大火拼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楊成這個大傻叉第五百零三章 張嶽問策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風箏戰術第兩百二十四章 蘇家康要夜襲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想要補救?遲了第八百零三章 陳立夫選官第兩百一十八章 絕望中的刺刀衝鋒第兩百九十七章 瀾江堡壘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秦淮河花魁大賽第二千一百九十七章 全國公路網第五百二十二章 王越的梧州大捷第五百零三章 張嶽問策第三百八十四章 兇險的意外第七百零一章 進攻南昌第一千九百零一章 王室都是無賴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這他媽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