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寧可信其有

bookmark

平常開會的時候,李軒都是會給這些臣子們充分的爭論時間,甚至很多時候他都不出聲,一直等到臣子們爭論結束,做出結論才說那麼幾句。

不過大事要事的情況下,他卻是會跳過這些,從而進入一個極大的反差狀態,那就是他自己說,臣子們聽着就行了。

這一次雖然李軒也是說了那麼幾句,問臣子們該如何應對,也是給了幾分鐘臣子們發言的時間,但是面對臣子們的爭論,李軒卻是直接就制止了。

這都什麼時候,還吵,吵個屁!

時間緊迫啊,現在大雨已經是逐步向北轉移了,再等那麼幾天,估計淮河流域就會開始下大暴雨,然後是河南和山東地區,這麼下個十天半個月,洪水就來了。

李軒那有時間聽着他們吵架啊。

當場就是直接擡起了手!

當李軒擡起手的時候,衆多臣子們一個個都是正襟危坐,同時很自覺的閉上了嘴巴。

這些大臣們,都是混在朝堂多年的老油條了,一看李軒這個動作就是知道,聖天子要講話了,趕緊做好,同時記好筆記,要是聽漏了那麼一兩句,從而辦錯了事,那麼事情可就大條了。

李軒環視一圈,見二十多個正二品高官以及七八個陸海軍的上將、中將們已經是齊齊擡頭看向自己,這纔是放下了手。

然後緩緩道:“這一次的氣象預報,有可能是虛驚一場,但是也有可能是真的會發生,而一旦發生,那就是會波及數省地區,數千萬百姓,所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京畿各衙門,各地方衙門都要對此事保持高度重視,切實做好防洪抗洪的各種措施!”

李軒繼續緩緩說着:“內閣方面需要立即組織救災物資,尤其是糧食以及藥物!”

“吏部和督察院以及農部、工部等機構共同派員,向各省道派出防洪督導組,督導各地地方衙門的積極防洪抗洪以及後續救災事宜!”

“再準備一筆救災資金,不得少於五百萬兩,用於後續可能出現的救災支出!”

“同時要提前轉移危險地區的百姓,避免大範圍的傷亡!”

李軒的語速不算快,說的話也是很簡單,但是下面的大臣們,沒聽到一句話都是會直接記下來,因爲這個時候,聖天子李軒已經是直接發佈任務的,辦不好就等着丟掉烏紗帽吧。

甚至更加嚴重一些,如果因爲工作出了差錯,丟掉身家性命也是有可能的。

李軒說完這幾句後,又是把視線投向了軍方的將領,開口道:“不管是敵人入侵還是天災,面對危難時刻,帝國軍人都應當勇敢的站出來,發揮自己的作用,這一次軍方應當積極參與防洪抗洪,保家衛國!”

李軒並沒有說的很仔細,因爲他不用說的太仔細,防洪抗洪,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他李軒就算是有着後世的見識,但是也只能說一個大概,而具體措施,還是需要結合時代和地區,因地制宜。

所以李軒的話,實際上只是一個總綱,具體怎麼做,李軒不管,但是他要看到成效。

說完這些後,李軒也是沒有在會議室裡停留,而是很快就是出去,留下那些大臣們自行討論。

離開會議室後,李軒又是召見了翰林院調查統計科的官員,讓他們重點關注北方各地區的情況,尤其是河南、山東、皖北道、江北道這四個省道的情況,一旦有動亂的跡象,立馬報告。

天災將會帶來可怕的後果,這個後果不僅僅是對民生經濟的影響,同時也有可能造成動亂。

這種混亂時期,總會有一些野心家試圖趁機搞事。

而李軒自然是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

等到午後時分,一羣大臣們也是陸續走出了會議室,而身爲衆臣子之首的御書房值班大臣,大學士柳八苟也是向李軒遞交了關於此次防洪抗洪的緊急措施。

整體上,大部分的措施都是根據李軒所提的要求所制定的,所完善的只是細節而已。

李軒略微翻看了後,就是點頭道:“就這樣吧!”

得到李軒的正式批准後,大唐帝國也是迅速行動了起來!

首先,是以三百里加急,部分路段甚至是五百里加急的方式,向北方各省道、州府,尤其是開封府、徐州府、淮安府這幾個重點區域派出了信使,信使將會攜帶氣象報告書以及內閣文件,要求各地方衙門要立即展開防洪抗洪工作,不得有任何的怠慢。

這是爲了給北方各地區的地方衙門發去警報,畢竟這年頭,能夠做出完整氣象報告的也就只有皇家理工學院了,而其他地方的話,對天氣的預報只能是依靠老人的經驗來判斷,就算是經驗再豐富,他們也很難判斷的出來,這一場雨有可能延續一個月以上。

郵遞司在這一天下午,派出了足足一百多騎,奔赴長江北岸的各省道,他們途徑驛道縱馬飛馳,這些騎士絲毫都不吝惜馬匹的體力,用着最高速度朝着各自的目的地而去。

這些騎士,穿着特殊而顯眼的紅色制服,同時還會攜帶一面黃色小旗,小旗中間有個大黑子‘急’,同時每個騎士佩有馬刀以及遂發手槍,路上如果遇上不長眼的擋住,騎士都有權力直接開槍殺人的。

雖然說郵遞司已經是一個獨立機構了,而且還會承接民間的商業業務,同時裡頭也沒有現役軍人擔任軍報使者了。

但是這個獨立機構依舊是內閣和軍方共同派人管理,郵遞司裡的大量工作人員裡,絕大部分依舊是軍方退役人員。

尤其是這些騎士,基本上清一色是陸軍裡的退役騎兵!

而駐守在每個驛站裡的人員,基本也是退役軍官以及退役士兵擔任!

郵遞司的使者,是被允許擁有武器,並且擁有對阻攔軍報的人直接開火的權力,其權力,比同樣是讓軍方控制的各大保鏢公司還要更大一些。

畢竟,在電報通訊搞出來之前,大唐帝國的驛站體系將會是最爲重要的通訊手段,通過三百里加急,乃至五百里加急,把消息以及文書快速傳遞到各地去。

當初如果不是因爲驛站體系規模越來越大,管理越來越難,同時爲了平衡成本,不斷的加大承運民間信件、貨物的業務量,導致軍方很難直接管理這個機構的話。

都不會出現內閣和軍方共管的情況,而會是一直都屬於軍方管理。

這些郵遞司的郵遞騎士們,從金陵城魚貫而出,然後奔向各地,當然了,他們並不會說是一口氣直接跑到山東,河南什麼地方去。

他們往往是是直接到了下一個驛站之後,就會把需要傳遞的信件交給接力的騎士,採用接力的方式不斷的向前傳遞。

通過驛站體系向北方各地傳遞信息的同時,御書房的值班大臣們,也是從各部門抽調了相關官員,然後組成了四個防洪抗洪督導組,分別奔赴河南、皖北、江北、山東四省道。

他們雖然不可能做到一天跑幾百裡,但是也是都快馬加鞭,一路上將會換乘馬車前進,速度不會太慢。

這,也是得益於大唐帝國一直以來對交通建設的投入力度比較大,一些小地方,偏遠的地方不好說,但是在重要區域,比如說大城市之間,都是有比較完善的官道相連的。

大唐帝國的官道,其基礎自然是前明時代的官道,大唐帝國的官道體系,是在前明的官道、驛道等道路的基礎上進行擴建,新建。

而大唐帝國的官道標準,其實也不算高,首先對官道的寬度沒有太大的要求,普通的寬度是兩米,而部分重要官道寬度可以達到了四米。

這個道路的寬度也不是亂來的,而是有根據的,首先,普通官道,必須能夠通行馬車,而部分重要官道,必須能夠同時通行兩輛馬車。

而大唐帝國的馬車規格,也基本是統一的,大唐帝國早年也是沒有制定過什麼馬車的規格,而是在統一戰爭期間,爲了讓軍方的後勤馬車更好維護,制定了統一標準,那就是雙馬並排拉動的馬車,其輪距爲一點四米。

隨後,這個輪距的標準也是被應用到了所有的官方馬車上。

而官方的帶頭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隨後民間的馬車也是逐步改爲這個標準。

所以到了今天,除了特殊車輛外,大部分通行的雙馬拉動的馬車,不管是兩輪的還是四輪的,其輪距都是標準的一點四米,當然了,這僅侷限於新建造車輛,如果是以前的車輛,輪距那就說不準了。

同時,大唐帝國也沒有強行規定說,所有馬車的輪距就一定是要一點四米,這個一點四米,只是官府以及軍方自己的單馬以及雙馬並排拉動的馬車輪距標準而已,實際上,官府以及軍方都還有三馬甚至四馬並排的重型運輸車輛以及炮車,其輪距可是大於一點四米,有極少數的車輛甚至都能夠達到三四米的輪距呢。

第二千三十三章 南洋大開發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家康的選擇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服?抄家滅族第七百四十七章 格德斯遊肇慶第六百五十二章 板甲初登場第二千九十章 近衛軍空軍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百米外爲收費站,請減速慢行第五百四十章 潯州院試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給南蠻子一個下馬威第三百九十章 邱宇的恨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聯合國海盜軍第三百零八章 主力決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實力強大的第三軍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鋼鐵大橋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天堂太貴,住不起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兵發呂宋第二千九十二章 煤油能消毒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陳立夫要面聖第二千一百七十九章 措手不及的航運業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 頭等大事:滅蚊子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震驚的宋丸子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 下了狠心的韃靼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名留青史的仕女號首航第二千三十九章 大唐禮儀文化第兩百一十四章 明軍的反攻第二千一百一十二章 土著亂戰第二千四十二章 適應不了大唐生活的愛德華第六百五十八章 不要臉的僞唐官員(求月票)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放眼全球,無一合之敵第八百二十四章 大唐士紳格德斯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打掉韃靼人的囂張氣焰第二千九十八章 該死的大唐人第二千七十一章 委培生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身穿板甲的大唐運動員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唐戰無不勝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秦淮河花魁大賽第七百六十六章 秦志福接旨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西海石油公司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最爲特殊的封疆大臣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最有見識的扶桑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喜迎大明王師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苦逼的中產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大唐的報復第三百七十七章 命裡註定的對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戰場上的小胖龍(求訂閱求月票)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穩賺不賠的買賣第兩百九十八章 殘酷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千炮齊轟第九百九十八章 父皇,微微要抱抱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韃靼人的一路向西第二千四十五章 無法理解的愛德華第八百四十三章 偷懶的禮部官員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天堂和地獄並存的城市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揚帆美洲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龐大的西海艦隊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從三品知府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人在大唐有兩件事不能避免第一百一十七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六章 上門推銷戰艦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大膽國賊老夫抽死你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軍方福利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高速豪華郵輪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千俍兵滅僞唐第二千一百六十五章 史無前例的海戰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給他加一加擔子第五十九章 不好了,官兵來了第二千一百零二章 當個大唐人豈不美哉?第兩百七十八章 戰後大擴軍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竟然有人敢貪救災款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這雨,太大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比正規軍更可怕的民兵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人類第一輛汽車問世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們發財了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歐洲艦隊第七百五十三章 徐炳福龐大野心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聯合登陸艦隊啓航第七百一十六章 超大規模的鋼鐵廠第兩百六十六章 要不打一炮試試?第七百零九章 奔襲武昌第二千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和美洲第九百零八章 大唐沒有國界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擔憂的北方武器公司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裁軍,那是不可能的!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錫蘭本土化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考覈承襲制第一百九十七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四百七十九章 快看,那肯定是個僞明大官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同陸軍上將方希同第八十九章 燈泡一樣的男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丹麥羣島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休達也不好混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誰敢冒頭就打誰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步三回頭的明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軍來襲第二千八十八章 戰列艦是碼頭博物館第二千一百五十章 無語的瑞典王國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沒有異域風情的檀香島第二千一百零六章 少花錢多辦事的大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