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沒有需求創造需求也要搞

bookmark

大唐帝國在宣平十六年,大力推動水利設施建設,而且還不是短期計劃,而是一個長期規劃!

李軒責令內閣方面,拿出一份足足爲期十年的水利設備建設方案來,按照緊急程度的不同,先後對全國各地進行水利設施的建設。

其中優先度最高的就是可能出現重大險情的地區進行治理,其代表就是黃河開封段、淮河的洪澤湖段,當然了,除了防洪外,防旱工程也包括其中,對缺水、少水的地區進行治理。

搞完這些重點工程外,就是對部分可能出現險情的河段進行治理,以及相關的防旱工程,這種工程的特點就是並不算太急迫,危害性一般,現有的水利設施也能夠勉強支撐,但是面對大規模的災害無法抵抗。

最後,則是以日常灌溉以及航運爲主的水利設施建設,這一時期修建的水利設施,並不是主要考慮到防災了,而是考慮到灌溉以及航運了,防災是順帶的。

爲期十年的水利設施方案,遍佈全國各地,而總計投資額預計會超過一億五千萬元,其中中央將會出資其中的八千萬元,而各地方的財政將會出資七千萬元。

而第一年,也就是宣平十六年是重頭戲,爲了防洪,需要集中治理大量的危險河段,所以投資也是十年計劃裡最大的,中央財政將會撥付一千五百萬元用於水利建設,而各地方財政彙總起來,也將會出資總數兩千萬元的資金。

其中中央財政的大部分,都會用於黃河、淮河、長江、珠江等大河的治理,而各地方財政的資金,主要是用於各自轄區內的防洪防旱工程。

爲了順利展開相關的工程,同時也是爲了避免出現一窩蜂上各大工程,造成全國範圍的財政問題,更加重要的是,爲了避免各地方他們無序的徵召民夫,進而造成重大的民怨。

所以伴隨着這份文件,帝國還出臺了全新的徭役法,首先,是在法律上明確了民衆有爲國家服徭役的義務,但是也出臺了衆多相關的限制性條件。

首先一條就是,地方不得自行組織民衆服役,如需徵召民衆服役,需申報內閣獲批後才能夠實行。

然後還有諸多的詳細規定,比如說獨子不用服役,未滿十八週歲、年滿五十週歲、軍人、在籍學生、殘疾者不納入徵召範圍,其餘成年、健康男性一律需要服役,其中包括官員。

其次傷病可免役、同時可主動申請眼後服役、也可以直接繳納相應的費用免役。

再次每年服役時間最高不得超過三個月,且必須是在農閒時期,同時服役期間官府提供衣食住行,同時發放補貼,補貼標準根據各地平均收入水平另行制定。

這種服役,說白了官府低價僱工,雖然說給的錢很少,但是至少也是有工錢的。

這和傳統封建王朝白乾,甚至是連伙食都需要自備大爲不同。

而這也就導致了另外一種狀況的出現,那就是各地方官員一看這新的徭役法,發現詳細算下來的話,竟然比直接僱傭工人施工的成本還高。

爲啥!

因爲直接僱傭工人可不用包吃住什麼的,直接一個月給多少錢就行了。

但是服徭役,官府是需要管吃管住的,這吃喝可是一大批錢,哪怕是吃的差了,也不是個小數目。

更何況,這還要到中央申報,跑到中央申報一個項目,那難度就別提有多大了。

反正成本又少不了那裡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於是乎,這個徭役法一頒發後,幾個月下來,愣是沒有一個地方衙門進行申報……

他們寧願直接花錢僱工,也不要這徭役……

這也算是出乎了李軒的預料之外了。

不過這樣也好,服徭役這種事,本來就有點不適合事宜了,大唐帝國都開始拉開工業革命的序幕了,還玩徭役這種事不妥當。

然而爲了防止以後的意外,這徭役法還是需要保持下去,現在不用,不代表以後用不上,萬一遇到什麼緊急事務的時候,比如說去年的洪澇,官府就不可能採用僱工的方式,必須徵用大量的民夫才能夠進行相關的龐大工程。

又比如說假如打仗了,這徵召民夫還是用以後勤甚至是直接編成軍隊作戰,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徭役這種事,在封建時代裡既然是存在了幾千年,自然也是有着它存在的道理。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徭役法,也是李軒爲了以後的義務兵制度進行鋪路,如今的大唐帝國是採取的募兵制,雖然說一時半會的,甚至未來很多年來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是卻不能只靠募兵制打天下。

倘若遇上什麼大戰了,比如說世界大戰之類的,需要進行大範圍動員的時候,募兵制就行不通了,得靠義務兵制度支撐。

宣平十六年,對於大唐帝國而言,是一個建設之年,而且還是基礎建設的年份!

幾乎全國各地都是可以看見大興土木,進行各種各樣的水利設施工程!

各地方衙門的官員們,一個個都是捧着大唐朝報上進行研究,大唐朝報可不僅僅是個普通報紙,它本質上,是帝國的輿論宣傳工具,因此上面會刊登大量的政策性文章乃至詔書。

大唐帝國但凡是需要向全天下頒發的詔書,基本都是通過大唐朝報刊發的。

結合官府內部的一些文件,在對比大唐朝報上的文章,這足以讓那些官員們掌握帝國政策上的變動,而在官場上,講究的就是緊跟政策。

聖天子李軒說今年我們要集中力量,先把水利設施搞好,你當耳邊風的話,也別指望升官了!

稍微聰明一點的官員,那都是開始大搞特搞水利設施了,一些地方本來就有防洪抗旱需求的,這不用說的,當地的官員直接就開始搞了,大搞特搞,恨不得把相關的消息一路傳遞到中央,再傳遞到聖天子的耳朵裡頭。

但是對於一些風調雨順,地形還非常好,沒啥防洪抗旱需求的地方怎麼辦?

直接略過不管,開什麼玩笑!

不可能的!

不用防洪,也不用抗旱,還可以搞城市的排水渠嘛,解決街道積水問題,或者還可以搞居民飲用水問題嘛!

什麼?你說這些本來就有了,而且還很好!

混賬!

還有沒有上進心,本來就有,本來就很好,難道你不知道搞的更好啊?

排水渠挖的更大一些,更深一些,實在不行,咱在旁邊再挖一條啊,新的總比舊的好,兩條比一條好啊!

還有百姓的飲用水,有是有了,但是有水喝不代表喝的好,喝的方便啊!

可以學人家上海的先進經驗,搞自來水嘛!

甭管有沒有需求,反正都是要搞,有需求最好,沒有需求創造需求也要搞!

如果實在是找不出來需求,咱們還可以換一條路子嘛,這水利設施是屬於基礎建設,但是道路橋樑什麼的也是屬於基礎建設啊。

總之,活人不能讓尿給憋死啊,想要升官發財,就得想辦法緊跟聖天子的步伐。

如今聖天子關注的是什麼?是水利設施等各種基礎建設,那麼爲天子牧民的百官們,自然也就需要重視上述領域。

這就是上有所好,下有所投。

假如那天李軒覺得搞基礎建設,搞工商業沒啥卵用,反而是搞什麼宗教迷信之類的好玩一些,那麼不用多久,全國上下就會冒出來一大堆的寺廟。

在李軒的親自指導,御書房督戰,內閣負責,各地方具體實施的狀態下,整個大唐帝國上下都是掀起了建設水利設施的高潮。

大唐朝報上,連續針對各地的水利設施建設進行了跟蹤式的報道,而其中的重點自然是全國上下都關注的黃河、淮河治理工程了。

宣平十六年四月,洪澤湖大堤工程傳來捷報,第一期工程裡最爲關鍵的工程,同樣也是難度最大的一段工程成功完工。

由此也是正式宣告,洪澤湖大堤第一期工程,總長十四點六公里的大堤,全部順利完工!

“第一期工程總長度有十四點六公里,其中的重點工程是四千三百米,該重點工程主體工程爲四千米,因爲老舊堤壩不堪重負,我們直接在原有大壩外側進行施工,大壩的基座寬度在兩百米到三百米不等,高度在六米到九米不等,大壩的頂部寬度一律爲三十米。”

工部的相關官員正在向李軒報告這一工程的進展:“在施工中,我們根據皇家理工學院提供的施工圖紙,採用了大量的混凝土作爲主要材料。臨湖的一側,全部採用千斤石條,防止湖水沖刷導致大壩破損,而大壩的主體工程,大量採用了混凝土,同時混合了衆多的砂石以及泥土!”

李軒一邊聽着,也是一邊看着手中的報告書,這份報告書裡還有這一段大壩的相關設計圖紙。

等聽完報告後,李軒也是放下了報告書,然後道:“不錯,能夠在汛期來臨之前完成這一段重要工程,可見你們也是用了心的,不錯!”

“不過不要驕傲自滿,雖然主體工程完工了,但是後續的收尾工作也要做好,如今已經是三月份了,拖得太久,就無法在汛期來臨之前完工了,你們要本着爲百姓負責的態度全力施工,務必要在汛期來臨之前全部完成施工!”

等工部的人走了後,李軒攤開了一副地圖,這副地圖就是十年期水利設施建造的總設計圖,在全國範圍內,標註了至少上百個重點工程。

而其中用粗大紅線所畫的,就是洪澤湖大堤以及黃河部分河段的河堤!

如今,上述的部分工程依舊完工,而今年的這個汛期,就是考驗它們的時候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 賊軍打炮了,快跑啊!第七百三十七章 萬古聖君李軒第四百七十章 爾等圖謀甚大啊第二千一百一十章 以備大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平西南入遼東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高舉留中不發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丹麥羣島第四百七十五章 賊軍打炮了,快跑啊!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侍女並不是那麼的好當的第一百六十二章 誰埋伏誰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 大唐人發飆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什麼都可以投機,唯獨糧食不行第四百六十三章 脫褲子放屁!第七百五十章 大唐子民格德斯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火燒陳立夫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御書房鬥毆事件第兩百三十九章 擴軍設營第兩百三十七章 擴軍擴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蔡二虎的決心第九百三十八章 鐵罐頭們的戰鬥第一百七十章 敢不從命(求月票)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第六胸甲騎兵團的危機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奧斯曼賣土地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都靠兩條腿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朝局動盪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伊麗莎白抵唐第九百二十九章 換不到馬匹就去搶啊!第九十二章 黃竹山大會戰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 速射臼炮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橫掃半島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目瞪口呆的丹麥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沉默的宋志文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貴族的戰爭第三百七十九章 那是個令人傷心的地方第九百二十一章 臨高要辦工業區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南洋糧食產區第二千二十章 大唐從不插手土著內務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印度洋艦隊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遲則生變第兩百零八章 擅自攻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嶽州困局第二千一百四十九章 擴張東歐第三百八十三章 千騎來襲第五十五章 鄙視的眼神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唐王朝的老朋友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不了一起完蛋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還不如直接燒木材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唐屬印度戈河州第五百五十七章 靖州,絕不容有失!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翰統的赫赫威名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 全民富裕第五百九十八章 渡海登島部隊第二千章 君臣有別第九百九十二章 張嶽血書控訴僞明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刁蠻公主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勞工招募隊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寧可信其有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一合之敵第一百章 九部制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錢太多花不出去怎麼辦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董立羣赴紅海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老二:明軍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通車之日就是西征之時第兩百二十五章 夜很黑,風很大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唐的錢好借難還第兩百八十章 擴軍封侯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好,中埋伏了!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科研大佬第二千三十五章 松江爲官難第九章 洞房花燭夜裡的鮮血第兩百五十一章 三千明軍來襲第九百四十二章 金陵寒門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考覈承襲制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打不如買第四百零八章 乘龍而出第四百七十五章 賊軍打炮了,快跑啊!第一百四十四章 睡個覺就把功勞撈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下第一戰:懷遠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因爲李軒不願意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這城,沒法守第二千一十八章 只有士紳沒有商人第七百八十三章 本官就知道李賊狡猾第二千七十七章 態度第三百五十章 誓師伐明第二千一百六十七章 奧斯曼六國遷非洲第一百一十章 不屑學之,不屑用之第八百一十一章 陳立夫立功升官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齊廣號通訊艦第七百八十五章 王以旗議和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白水保鏢公司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美洲新南港第八百七十八章 閉上眼睛的正德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西屬美洲轉讓協議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唐又要遷都了第二千一百六十四章 在舞臺上看戲的大唐戰艦第六百六十一章 野心勃勃的大唐海軍第八百九十九章 一封勸降書 (求訂閱)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汽油自行車的轟動第一百零一章 忽悠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