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意見相左

不得不說,歷史的發展總是驚人的相似的,並不會因爲時代和人的變化,從而出現太大的轉折。

上海的發展也是同樣如此,雖然說李軒並沒有把上海刻意的往後世的發展道路上帶,但是這個時代的上海所表現出來的發展趨勢,卻是依舊和後世的上海發展極爲相似。

利用帝國開放並鼓勵工商業發展的機會,上海充分發揮了其至關重要的地理位置的優勢,從而走上了工商業的發展之路。

甚至就連發展的行業以及詳細的地區,也都是驚人的相似。

歷史上,上海的早期發展同樣也是以海外貿易以及紡織業爲主,而現在的上海,同樣也是以貿易和紡織業爲先導,當然了,細節上還是有着諸多的不同,那就是這個時代的上海擁有着大量的重型工業。

這種情況並不是李軒刻意主導下的結果,要說政策扶持的話,大唐帝國裡的通商港口可不止上海一個,而是有着足足十九個呢,隔壁就有着通州和寧波。

從南到北,基本上比較適合進行海外貿易的沿海港口城市,都是被陸續開闢爲通商港口。

廣東的廉州、瓊州、廣州、潮汕,福建的泉州、福州、大員府,浙江之溫州、台州、寧波,江南道之上海,江北道之通州、淮安之河口(時值黃河出海口,新設縣),山東之膠州(青島)、登州(府城蓬萊),河北之天津,遼東之金州(旅順)、漢城、釜山等等,都是大唐帝國最近這些年來陸續開始的沿海通商港口。

值得注意的是,大唐帝國可以展開對外貿易的通商港口,只限於沿海港口,並不包括內陸城市,比如說揚州、金陵城、淮安府城這樣內陸江河沿岸城市,那麼就不是作爲通商口岸使用的。

上述的每一個通商港口,基本上都是設立了商貿區,並給予相同的政策。

但是真正依靠海外貿易發展起來的,其實也就只有少數幾個城市而已,而規模比較的的,不外乎也就算是廣州和上海兩城而已,其他的雖然也有所發展,但是和廣州以及上海比起來,卻是不值一提。

同樣是通商港口,爲什麼發展差距這麼大呢,其中地理因素佔據了極爲重要的原因,廣州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是因爲承擔了對南洋貿易乃至印度、歐洲貿易的主要任務。

而上海早期的發展,則是通過承擔了扶桑貿易,同時作爲國內沿海貿易的中轉站。

一個南洋,一個扶桑以及國內沿海貿易,這纔是造就了這兩個城市早期的迅速發展。

而一步快,步步快,這發展的快了,後來就擁有了更多的優勢,比如說更大的知名地,更多的商人彙集其中,更多的稅收可以用來發展港口,交通等基礎設施,然後也就有更多的商人願意來這兩個地方了,後來者想要追上來非常的困難。

不過更加重要的是,這兩個地方,不僅僅是貨物集散地,而且還是主要的工業產品的生產基地。

不管是廣州還是上海,他們都是有着大型的工業區,擁有衆多的工廠。

如此導致了不管是廣州還是上海,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國內的其他城市,其中的上海更加明顯。

廣州的話,如今基本上還是以輕工業爲主,雖然重工業也有一部分,但是並不多,而上海這邊則是擁有大量的重工業。

但就資源獲得的容易程度而言,廣州是無法和上海相提並論的。

重工業多了,佔用的地方也就更多了,隨便一個造船廠,鋼鐵廠,都是佔地龐大的怪物,這些重工業的工廠佔據了大量的地皮,此外還有幾乎無法統計的中小工廠,這也就使得了上海這邊的工業用地日漸不足,工業用地不夠用,相對的居民生活用地同樣也是不足。

這種情況下,陳立夫纔是有了把上海周邊的部分地區納入到上海的打算。

如今上海特設縣和華亭縣以及嘉定縣,是競爭關係,他們之間打生打死的,華亭縣死活都不願意提供土地給上海的第二工業區做生活配套,因爲這樣對於他們而言半點好處都沒有。

這種情況下,陳立夫不得是另做打算,既然相互之間有矛盾,那麼幹脆把他們三個縣進行合併,當三家變成一家的時候,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利益衝突了。

但是,這種事陳立夫自己卻是無法決定的,甚至他也是不知道上頭對此會是什麼意見。

所以他是非常謹慎的寫了一封摺子送往金陵城,摺子上並沒有直接要求對上述三縣進行合併之類的,而是以探討松江府的發展爲主,並說了上海那邊的可用土地資源已經不足,已經是大幅度限制了上海的工商業發展,並且是展望了未來,倘若整個黃浦江沿岸地區的發展規劃,用於一個統一規劃的話,那麼肯定會事半功倍。

這封摺子,他只是用來試探中央那邊的反應而已!

不過這封摺子送到了金陵城後,因爲這並不是直接呈送給天子的密摺,而是普通的公務摺子。

如果是密摺的話,這封摺子會一路密封傳遞,進入金陵城後會直接送到翰林院秘書處,隨後直接送到李軒的手上這邊。這個過程裡,密摺並不會有任何的機構或人進行拆閱,理論上除了些奏摺的本人以及皇帝李軒外,誰也不會知道這封密摺上寫了什麼。

但是陳立夫上的自然不是什麼密摺,這事只是普通政務而已,弄成密摺報上去會捱罵的,陳立夫可不想學其他幾個倒黴蛋,屁大點事都寫個密摺送上去,一封不算,還三天兩天寫密摺,最後被火大的李軒剝奪了官帽子,趕回家去種田了。

所以陳立夫的這份摺子,只是普通的政務摺子,一路到了京城後,就是被送入了通政司,隨後被轉送到了御書房。

御書房的值班大臣審閱了這份摺子後,對於陳立夫提出讓三縣合併的建議並不認可。

因爲這樣一來,會直接破壞松江府的政治構架!

如今松江府的政治構架,是松江府轄四縣,上海雖然是特設縣,而且知縣的品級是正四品,但依舊只是一個縣而已。

倘若上海和華亭、嘉定三縣合併之後,那麼松江府就只剩下上海和青浦兩縣的,而其中的青浦縣在現在的存在感就非常弱了,以後肯定更弱。

這樣的話,松江府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如此會產生諸多的麻煩,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御書房的幾個值班大臣傳閱後給出了審閱意見,那就是讓陳立夫加強下屬各縣的聯繫,做好松江府的經濟發展事宜,至於三縣合併一事沒有必要,因爲四縣之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本來就是屬於合併的,因爲它們都屬於松江府。

既然都屬於松江府了,那麼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再把其中是三個縣進行合併了成爲某一個大縣了,因爲哪怕是真的合併了,但是其實也就會產生下級的行政劃分,不管是區還是鎮都是如此。

到最後,上述三地的隔閡也就存在!

這種地方利益之爭,並不是把縣變成區或者鎮就能夠解決的。

真要解決,還是得靠上級部門來進行協調,什麼上級部門?

松江府知府衙門啊!

最後還很不客氣的說,陳立夫這是脫卸本該負責的協調責任,而是推到了下屬三縣去解決。

隨後,這份摺子附帶着御書房審閱意見,被轉送到翰林院這邊,因爲這份摺子雖然說的是合併事宜,但到底還是爲了發展經濟,所以最後被送到了翰林院工商科。

工商科的年輕官員們卻是做出了相反的批閱,他們認爲如果能夠進行合併,對松江府的工商業發展將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隨後,經過了御書房和翰林院工商科兩道審批的摺子纔是被送到了秘書處!

秘書處的秘書們,對每天送來了無數摺子進行分類,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最優先級別的自然是軍事類的摺子,然後是關係重大的摺子,比如天災啊什麼的,然後纔是一些普通的政務摺子,其中如果御書房的審批意見和翰林院各科的審閱意見如果不一致的話,那麼也是優先讓李軒親自審閱。

其實每天送來的摺子數以百計,李軒根本不可能一一親自看完的!

這也是他爲什麼設立御書房值班制度,同時又設立翰林院的緣故,這兩個機構,其實職能是差不多的,都是幫李軒審批數量龐大的摺子。

不同的是,御書房裡的都是帝國重臣,值班大臣是正二品以上的大臣,而行走大臣,那也是從二品的侍郎級別的大臣呢。

御書房的審批意見,基本上就是代表着帝國核心高層的意見了。

但是翰林院下屬各科,卻是從帝國各地抽調而來的年輕中層官員爲主,他們的意見有時候和高層們往往不一樣。

他們的工作其實和御書房的大臣們非常類似,都是審閱摺子,然後給出意見。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陳立夫的奏章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無用功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同陸軍上將方希同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奇葩的尤金鴻上折第一百二十章 近衛軍戰無不勝(求訂閱)第八百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暴利的西海貿易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白送更吃虧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他陳立夫來了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無奈的進出口委員會第九十章 蔡二虎的自信第兩百七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二十一章 明軍,大大滴狡猾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陸軍對鐵路的暢想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新式榴彈引信第八百五十四章 燧發槍初登場第九百二十章 火爆的航運市場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打葡萄牙好處多多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步球職業聯賽第八百五十四章 燧發槍初登場第七百五十八章 海軍出擊南澳島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鳴金收兵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風靡各校第兩百二十四章 蘇家康要夜襲第一千零三十章 讓轎子有多遠滾多遠第七百三十章 不要臉的張嶽第六百七十四章 戰爭大殺器榴彈炮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如此第二千二十七章 交州雜交水稻第一百六十七章 日漸變化第五百三十七章 朕來朕見朕征服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史無前例的遠征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陳立夫的宣平盛世(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好,中埋伏了!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北海省徹底本土化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安南遷國非洲第八百六十五章 愛卿辛苦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光環耀眼的聖君(爆發求訂閱)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大唐丟不起這個臉!第六百零三章 殘酷的跳幫戰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沒見過世面的土著第兩百八十章 擴軍封侯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白送更吃虧第六百六十四章 災後民亂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爲了黃金必須殖民美洲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馮倪的煩心事第六十五章 千鈞一刻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烏力罕挨炮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首航成功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你們海軍就是這麼不要臉的?第二千零五章 平衡構架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埋葬了夢想的休達第五百八十八章 宏偉的造艦計劃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陳立夫述職第四十二章 太后英明第二千六十四章 汽車時代第一百六十一章 謝老頭的冷笑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上帝都得說一句你牛逼第三百七十九章 那是個令人傷心的地方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糧新思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下一步去哪裡?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韃靼人的一路向西第二百二十九章 讓人看不懂的明軍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未來主力艦計劃第兩百三十章 都不按照套路出牌第一百零二章 軍制改革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不是鄙夷只是怕死第八百七十七章 他,正德,不允許!第四百六十六章 舉旗誓師伐唐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艦隊進攻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風靡各校第二千七十三章 大唐人第九百六十章 大唐巡警在行動!第五百七十一章 養家壓力大啊第二千一百二十一章 採購裝甲車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地球第一艦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這仗,不好打啊!第三百九十四章 全軍衝鋒第二千一百零二章 當個大唐人豈不美哉?第一千零六十章 兵發扶桑第三百二十六章 奔襲興泉府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閉上眼睛的正德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陸軍的‘海上戰車’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楊成這個大傻叉第七百八十六章 決戰爆發!第五百七十七章 超級無敵大將軍炮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這仗,不好打啊!第一百八十四章 先放明軍一馬(求月票)第一百七十九章 預備!開火!第三百五十九章 龐大的軍費壓力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視察蒸汽機第二千九十章 近衛軍空軍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五十二章 有人要搞事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危機朝議第七百二十四章 大唐利益階層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沒辦法,就是這麼牛逼第四百七十四章 陳屠夫打炮